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89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实验竞赛卷.docx

最新实验竞赛卷

浙江省第一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1

浙江省第二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5

浙江省第三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8

浙江省第四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11

浙江省第五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13

浙江省第六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17

浙江省第七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20

浙江省第一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

实验一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显徽镜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出所观察的细胞结构图

1.制作临时装片。

2.染色。

3.调试显微镜。

4.装片的观察。

5.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并用引线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6.清洗与整理。

实验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预备盛满水的集气瓶。

3.绐试管加热,收集2瓶氧气。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生成产物。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清洗与整理。

7.实验记录(共4.5分.每一空格0.5分)。

(1)制取氧气。

①为什么导气管开始有气泡时,不宜马上收集氧气?

②收集到的氧气的颜色是。

(2)试验氧气的性质。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②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是:

③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是。

(3)化学方程式。

①制取氧气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③产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三.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1付,凸透镜2个(分别贴有标签A和B),光屏1个,蜡烛1支。

利用上述器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有关规律。

请完成下列操作,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1.把凸透镜A、光屏和蜡烛在光具座上安装好。

2.调节蜡烛的位置,使凸透镜A和蜡烛相距24厘米。

3.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注意:

完成上述操作后请举手示意,待监考老师检查评分后,再进行以下操作。

4.调节蜡烛的位置,使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据此能否判断为蜡烛与凸透像A间的距离u跟凸透镜A的焦距fA之间的大小关系是u

答:

(填:

“能"或“不能”)。

5.在光具座上根据成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以判断确定凸透镜A和B的焦距大小关系。

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结论:

fAfB(填:

“大于"或“小于”)。

理由:

实验四校园观察——观察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区别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在校园内寻找5个不同类别的非生物体和5个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编号记录于表1。

表l

序号

非生物名称

序号

生物体名称

1

6

2

7

3

8

4

9

5

1O

2.选择两种生物体,进行形态描述并绘图。

表2

序号

生物名称

形态特点

绘图

3.选择两种非生物体,说明组成它们的物质以及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表3

序号

物体名称

组成的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4.选择表1中两个生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并说出它们具有的2个特征.记录于表4。

表4

序号

名称

动物还是植物

特征(2点)

5.说明表1中1种动物的生活场所和食物,并说明它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实验五调查学军中学实验室的防火设施

1.参观学军中学实验室的防火设施,由实验室教师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灭火器材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2.写一份调查报告(不超过500字),包括:

目的;方法;记录;分析与评价建议。

实验六设计门铃电路

实验器材:

红、绿色小电灯(连灯座)各1盏,小电铃1个,开关2只,电池组l组,导线若干。

利用上述器材,为值班人员设计并安装1个电路,使值班员能听到铃响并根据灯亮的情况判定是前门来人,还是后门来人。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要求分别如下:

(1)电路图1中,要采用给定的所有器材。

(2)电路图2中.只选用给定的部分器材。

2.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图1将实物连接成电路。

(注意:

完成此项操作后请举手示意,待监考老师检查评分后,再进行以下操作。

3.试验一下,你连接的电路是否符合需要。

若有故障请排除。

(注意:

此项操作请在监号老师监视下进行。

浙江省第一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评分标准

实验一评分表

大题号

小题号

1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1

撕取的内表皮薄且大小合适

1

内表皮展平且盖盖玻片方法正确,无气泡

2

2

染色操作正确,碘液分布均匀

1

3

拿取显微镜方法正确且位置适当

1

正确对光且光线强度适当.

1

4

操作显微镜方法正确.

1

所观察到的物像清晰准确

1

5

绘制的细胞图无科学性错误

1

标注名称准确

1

6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符合要求

1.5

合计

12.5

实验二评分表

大题号

小题号

1

连接装置操作正确

1

检查气密性

1

2

加药品、预备盛满水的集气瓶

1

3

给试管加热,收集2瓶氧气

1

4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正确

1

检查生成物的操作正确

1

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正确

l

6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符合要求

1

7

实验记录.

4.5

合计

12.5

实验三评分表

大题号

小题号

1

各元件在光具座上位置、高度正确

2

2

透镜与蜡烛间距离正确

1

3

光屏上成像清晰

1

4

蜡烛位置调节正确.屏上无像

1

u与fA关系判断正确

1

5

操作中有明确的不变量

1

成像过程正确

1

fA与fB关系判断正确

1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符合要求

1.5

理由

2

合计

12.5

实验四评分表

大题号

小题号

1

表1中5种非生物名称正确

1

表1中5种生物名称正确

1

2

表2中形态特点描述正确

1

表2中图形能反映上述3个形态特点

1

3

表3中物质组成描述正确

2

表3中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描述正确

1

表示3中物质的用途描述正确

1

4

表4中植物或动物判断正确

1

表4中所述的2个特征正确

2

5

生活场所、食物及防卫描述正确

1.5

合计

12.5

实验六评分表

大题号

小题号

评分点

1

电路图1设计正确

2

电路图2设计正确

2

2

电路中无电源短路情况

1

接线时,开关处在断开位置

1

无T形接线情况

1

前门(或后门)回路正确

l

3

接电源时。

有试接操作

1

接通电源,电路工作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2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符合要求

1.5

合计

12.5

 

浙江省第二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

实验一测定食盐水的密度

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食盐水。

数据记录及处理:

被测物质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密度(千克/米3)

 

实验二以固体KMnO4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仪器与药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橡皮管、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坩锅钳、酒精灯、玻片、火柴、KMnO4固体粉末等。

步骤:

(1)取1药匙原料,装入试管。

(2)装配制取和收集的装置。

(3)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记录:

固体的颜色为色。

用本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采用方法收集氧气。

实验三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导管是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要求:

(1)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的步骤和结果与讨论。

(2)该实验设计需在4O分钟内完成。

 

浙江省第二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评分标准

实验一评分表

评分点

要求

分值

学生1

编号

备注

天平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游码移到标尺的“0”点,调节螺母,使指针对准刻度线中央

3.物左砝右,正确称量

4.复原

1

量筒使用

视线与量筒内液面凹形最低处相水平

1

步骤

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用量筒量取适量食盐水,倒入烧杯,再用天平称出总质量

1

结果

数据记录及结果正确

l

实验二评分表

评分点

要求

分值

学生1编号

备注

原料装

人试管

使用药匙取固体

用药匙或纸槽送药品

1

气密性

检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

正确

1

制取和收集

装置的装配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酒精灯位置合适

采用排水法收集

2

加热操作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加热药品所在位置

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停止加热,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l

实验报告

及时、填写如实化学方程式书写规范

1

实验三评分标准

1.实验目的。

验证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1分)。

2.实验设计思路(共3分)。

利用双子叶植物幼小植株吸收加入红墨水的水溶液(1分),该溶液流经导管时,导管被染色(1分)。

再做纵切片(或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结构是导管进行验证(1分)。

3.实验器材(完整得2分,缺少1~3样扣1分,缺少3样以上得0分)。

双子植物幼小植株(如南瓜、白菜),红墨水、镊子、烧杯、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滴管、吸水纸。

4.实验步骤(共7分)。

(1)制备材料:

①取1只烧杯,加入一些清水,再加入少许红墨水(1分);②将双子叶植物幼小植株置于烧杯中,根部没入水中,在阳光下静置20分钟(或用电风扇吹2O分钟)(1分)。

(2)制作徒手切片:

将植株取出,选择其上幼嫩的茎切取1厘米长的一段,制作徒手纵切片(或横切片)(1分)。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在载玻片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切片放人(1分);②盖上盖玻片(1分)。

(4)用显微镜观察:

①显微镜对光(1分);②用低倍镜观察(1分)。

5.结果与讨论(共2分)。

在观察纵切片时,若看到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一条条纵行有横纹或网状纹管道,即是导管(1分),则证明从根吸收来的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1分)。

在观察横切片时,若木质部一些大的细胞壁加厚的细胞被染成红色(1分),该红色细胞即是导管,证明从根吸收来的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1分)。

 

浙江省第三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

实验一科学地观察和描述——蜡烛燃烧

实验用品:

蜡烛、直尺、火柴。

实验时间:

15~25分钟。

实验步骤:

取1支蜡烛.按照下面提供的步骤,运用所有感官(除了味觉以外)做仔细地观察,并写出实验报告。

(1)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聚集状态、颜色、形状、直径、长度、硬度以及它的构成情况。

(2)点燃蜡烛。

发生了哪些变化?

外界条件变化对燃烧有无影响?

蜡烛燃烧的火焰亮度各部分有无差异?

火焰的温度各个部分有无差异?

还有什么现象?

(3、)熄灭蜡烛。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并研究小灯泡的功率跟电流强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额定电压为4.8伏(或6.2伏)的小灯泡1只,阻值为1O欧的定值电阻1只。

量程为O.6安、3安的电流表1只,滑动变阻器1只,毫米方格纸1张.12伏左右的直流电源1个。

单刀单掷开关1只.单刀双掷开关3只.导线若干。

说明;电路图中,单刀单掷开关的符号如图(a)所示。

在单刀单掷开关上增加一个触头,使单“刀”可以分别和两个触头接通。

称为单刀双掷开关,如图(b)所示。

实验要求:

(1)实验设计。

根据所提供的器材,阐述实验原理,画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不更动接线,只能通过开关的扳动,来转换线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的量程。

(2)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按电路图把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并作好开始测量的准备.让监考老师检查。

②得到老师同意后,接通电源进行测量操作。

⑧记录实验数据。

④实验结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3)研究小灯泡的功率跟电流强度的关系。

①按照“实验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

②设计数据记录的表格(要求至少有6组数据)。

⑧测量与记录实验数据。

浙江省第三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评分标准

实验一评分表

评分点

分值

备注

1.观察方法运用

2

2.测量操作

1

由教师现场打分

3.点燃、熄灭操作

1

4.观察项目选择、设计和描述

5

批阅打分

5.结果准确性.

1

燃烧着的蜡烛

蜡烛呈圆柱形,直径约为2厘米。

在点燃前,新蜡烛的长度为2O厘米,点燃后,在燃烧的过程中缓缓地变短。

蜡烛是由半透明的、具有轻微气味、没有味道的白色固体制成。

质地较软,能用指甲划出刻痕。

沿着蜡烛的中心轴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有1.3厘米左右露出顶部。

烛芯由三股线绳纺织而成。

当用火源接近烛芯时,几秒钟内即可点燃蜡烛。

当撤去火源后,烛芯本身能持续有火焰。

燃烧着的蜡烛并无声音,除了靠近蜡烛顶部发生燃烧现象外,烛体本身仍然是冷的。

在距离蜡烛顶部1.3厘米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但不是灼热),其柔软的程度足可以任意压塑。

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不定,并有黑烟产生。

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

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地闪动。

距蜡烛顶部O.3厘米处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

在紧挨着烛芯约O.6厘米宽的区域内,一直向上伸展到距芯顶端约1.3厘米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区略呈圆锥形。

围绕着这一区域的外面约1.3厘米宽处,是一个发射出黄色光辉的区域,它明亮但不眩目。

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

从蜡烛中刚刚露出的烛芯呈白色,但是从火焰底部至烛芯的顶端却呈现为黑色,只有烛芯的最顶端约O.25厘米被灼热至红色。

烛芯从其端点O.6厘米处卷曲起来。

当蜡烛变短时,烛芯也相应变短,这样蜡烛顶部的烛芯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长度。

当我们用手指去靠近火焰边缘约0.6厘米处,或火焰上方8~1O厘米处,由于火焰放出的热量,以至手不能停留多长时间.就会感到烫手。

燃烧着的蜡烛其顶部因受热而熔化为无色液体,并形成一个凹槽。

如果当火焰受到吹动时,则贮于凹槽中的液体就会从蜡烛的另一侧溢出。

当它沿烛体流下时,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从液体表面开始逐渐凝固,且附着于烛体上。

倘若没有液体流下,即在不受摇曳的情况下,蜡烛可持续燃烧几小时。

此时,澄清的液体将稳定地贮于蜡烛顶端的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的底部直至火焰的底部。

实验二评分表

评分点

要求

分值

学生1编号

备注

实验电路图

小灯泡L和电阻R并联

2

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

2

开关S1与灯泡L连接正确

2

开关S2与电阻R连接正确

2

开关S3与电流表连接正确

2

操作

熟练接线

1

电流表调零

1

电表极性接对。

无重接现象

1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

1

移动滑片中电流表无超量程

连接电路时开关打开

1

1

在连接好实验电路后,应让教师检查,在得到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操作和测量

1

无T字型接线

1

实验结束整理好仪器

1

步骤

(1)

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

1

将S1扳向“2”处、S2扳向“2”处、S3扳向“1”处(电流表取小量程O.6安)。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阻支路电流为O.48安

2

再将S1扳向“1”处、S2扳向“1”处.测出小灯泡支路的电流I额

1

步骤

(2)

检查滑动变阻器R变的阻值是否最大,如否,调节R变使阻值最大,然后合上开关S

1

将S1扳向“1”处、S2扳向“1”处、S3扳向“1”处(电流表取小量程O.6安),逐渐减小R变的阻值,使小灯泡的电流取某一定的值IR

2

在保持R变阻值不变的情况下,将S1扳向“2”处、S2扳向“2”处,读取并记录定值电阻支路的电流强度值IR

2

重复

(2)、(3)的操作步骤,再读取并记录定值电阻支路的电流强度值

2

 

浙江省第四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

实验一分析某地天然降水的性状

天然降水也是一种水体,水体的物理性状包括水体的温度、颜色、气味和浑浊度等。

检测水体化学成分的指标有pH、硬度和溶解氧等。

根据现有条件,通过约1O分钟的实验.你能检测水体的哪些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

试对所提供的1瓶采自某城市的雨水进行检测,并分析原因。

实验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给定器材:

同种绿色植物的叶2张(1张是早上从黑暗处放置了3天的植株上摘下的,另1张是早上从黑暗处放置了2天后又在光照下经过1天的植株上摘下的);

95%的酒精、碘溶液、清水;500毫升烧杯1只、培养皿、滴管、大试管、酒精灯;

火柴、三角架、石棉网、镊子。

考试要求:

根据实验题目和给定的器材,写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执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主要是解释为什么要选这样的实验材料和设计这样的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设计:

(写出大致的步骤)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浙江省第四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评分标准

实验一评分标准

器材准备:

精密pH试纸;玻璃棒;一瓶水(约25毫升,无色,无味,pH调至约5.5,试剂瓶无色透明,标签上写有编号、“某地雨水样品”等字)。

操作与评分要求(共1O分)。

1.物理性状(3分)。

(1)温度:

室温。

(2)颜色:

无色。

(3)气味:

无气味。

(4)浑浊度:

透明。

(浑浊度的测法:

将试卷放在试剂瓶的一侧,透过烧杯观察试卷上文字的清晰程度,判断水体的浑浊度,可分为“透明”、“较浑浊”、“浑浊”3类。

2.pH测定(3分)。

用洁净玻璃棒蘸几滴水样,滴在精密pH试纸上,把试纸上出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测知水样的pH,并记录。

水样编号

水源

pH

酸碱度

3.分析该雨水样品呈偏酸性的原因(2分)。

(写出酸雨形成的原因即可)

4.实验方案设计(2分)。

(1)能根据现有条件确定可进行的实验项目。

(2)实验报告设计合理.书写规范,记录及时、准确。

实验二评分标准

实验原理(12分)。

1.要判断绿色植物在光下是否制造淀粉,首先要明确用什么试剂检测叶中是否有淀粉存在,本实验用碘液检测(3分)。

2.要判断绿色植物是否是在光下制造淀粉,就需要“光”这个变量进行控制,为此就需要有光照和无光照的叶进行对照(3分)。

3.为了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的影响,需要将实验材料在加入光照因素前.事先在暗处放置足够长的时间(3分)。

4.为了使淀粉的显色反应明显.需要除去叶中的叶绿素(3分)。

实验过程设计(7分):

1.除去叶中的叶绿素(5分)。

2.漂洗(1分)。

3.用碘液对2张叶进行检验(1分)。

注:

具体见实验过程,学生将这两部分合写也可以。

实验过程和记录(9分):

1.除去叶中的叶绿素(6分)。

(1)取三脚架,在其上放置石棉网,并放置好酒精灯(1分)。

(2)取500毫升的烧杯,先加入清水15O~200毫升.放在石棉网上(1分)。

(3)取大试管1支,用镊子将两张绿叶放入试管中,加入95%的酒精,直至浸没叶片(1分)。

(4)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调节烧杯内的水量,使其没过试管中酒精的液面(1分)。

(5)点燃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5分钟.熄灭酒精灯(1分)。

注意:

(1)如果没有隔水加热,操作分(5分)全扣,并且监考教师要及时纠正。

(2)如果2张叶分开加热,则必须是加热同样时间,否则扣2分。

现象记录:

(a)叶片的绿色逐渐变浅;(b)酒精由无色逐渐成淡绿色(1分)。

2.漂洗(1分)。

用镊子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1分)。

3.用碘液检验(2分)。

将2张叶摊平在培养皿中,用滴管吸取碘液,滴加在叶上,观察叶的颜色变化(1分)。

现象记录:

暗处放置的叶片,呈淡的碘黄色;阳光下放置过的叶片,星蓝色(1分)。

实验结论(2分):

比较同种植物的经暗处处理过的2天后,1张经光照的叶、1张仍在暗处的叶,经光照后的叶用碘液检验呈蓝色,而一直在暗处的叶呈碘液的淡黄色,表明叶能在光下制造淀粉(2分)。

 

浙江省第五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

实验一测量一个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气体中水分的量

答题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要求,分别写出实验设计的原理、实验的器材与步骤、实验装置图和收集的数据及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与步骤:

实验装置图:

收集数据及处理方法:

实验二分别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并用实验说明两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之间的关系

操作(提示:

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可简略写):

1.制取氢气:

2.验证氢气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3。

制取二氧化碳:

4.验证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观察:

说明:

实验三测定电阻线的电阻率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写成公式为:

R=ρ,式中R表示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长度,S表示导体横截面积,P是比例系数,叫导体的电阻率,不同材料的ρ是不同的。

现有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线,用你在初中使用过的仪器和掌握的方法,应用公式R=ρ测出这段电阻线的电阻率ρ。

实验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直接写出电阻率ρ的表达式(用测量出的量来表示):

3.电阻线的电阻率ρ:

浙江省第五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实验卷评分标准

实验一评分标准

实验原理(5分):

可将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出的气体通过一种吸水的干燥装置,连续测量1O分钟。

实验前先称量干燥装置的质量,实验后再称取干燥装置的质量,后者减去前者就是1O分钟内人体呼出气体内水分的量。

重复3次后.取平均值,再乘以6,就可测得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气体中水分的量。

实验器材和步骤(5分):

1.实验器材。

由于选用的干燥装置不同.器材可以不同,下面给出的是选用CaCL2作为干燥剂的器材配置:

U型管3只(或若干),玻璃导管若干,打孔的橡皮塞6个。

CaCL2块状固体若干,脱脂棉花若干,天平1台。

2.装配干燥装置:

按实验装置图.安置好实验装置3套.并检查气密性。

3.分别对3套干燥装置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4.被测者在平静状态向装置内呼气.共持续10分钟。

如此重复进行3次。

5.再次对干燥装置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