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55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docx

铸造吊装配工艺规程

 

铸造起重机

通用装配工艺规程

 

编  制:

审  查:

批  准:

 

大连大起集团工艺部

2002年6月

目录

前 言………………………………………………2

大车装配流程图……………………………………3

小车装配流程图……………………………………4

一、齿轮联轴器组装………………………………5

二、联轴器的测量与调整…………………………6

三、减速器装配……………………………………10

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装配……………………11

五、定滑轮组安装…………………………………11

六、主起升卷筒组装配……………………………13

七、卷筒联轴器与减速器、卷筒的组装…………14

八、平衡车轮组装配………………………………15

九、小车运行机构安装……………………………16

十、起升机构安装…………………………………19

十一、大车装配……………………………………24

十二、吊钩梁装配…………………………………29

 

前言

铸造起重机通用装配工艺规程主要是针对起重量在100吨以上的铸造起重机,起重量共计有13种,并且起重量大,减速器型式多,卷筒型式杂,运行机构车轮多,安装调整难,为此本工艺规程依据现有设计图样和《铸造起重机》JB6129-92等标准编制而成,适用于目前铸造起重机设计图样的装配生产,本工艺规程未涉及部分参照5~50t,75~100t吊钩桥式起重机总装工艺规程等有关装配工艺文件进行装配。

 

一、齿轮联轴器组装

齿轮联轴器的外齿圈与柱轴的配合精度一般为H7/S6,组装方法主要采取热装和压装。

1.热装

1.1 热装。

热装加热方式大体有电炉、油炉、火焰等。

这里指火焰加热后进行组装。

如用氧气乙炔火焰加热,加热时最好用中性焰,氧化焰也可,不要使用碳化焰。

1.2 外齿圈加热温度的确定按“齿轮联轴器加热温度选取曲线”选取,根据柱轴与外齿圈的配合尺寸查出,加热温度,将查出的加热温度再加上环境温度,就是外齿圈的实际加热温度。

 

计算公式:

T=t1+t

T-实际加热温度。

t1-通过温度选取曲线查得温度值。

t-环境温度。

例:

配合尺寸为160mm,通过温度选取曲线查出温度为125℃,当时环境温度为20℃。

实际加热温度为T=125+20=145℃

1.3火焰加热注意事项

1.3.1 加热后应用卡尺等量具测量孔径大小。

1.3.2加热要均匀,不得出现局部过烧等现象。

2.压装

压装是指依靠外力将柱轴压入到外齿圈内孔。

压装前配合面处要涂润滑油,在H7/S6的配合情况下按最大过盈量计算的结果,当配合直径为55mm时,压入力为20吨,当配合直径为110mm时,压入力为50吨,当配合直径为260mm时,压入力为150吨。

从上述数值分析看出,随着配合尺寸的增加压入力增大。

当配合直径在小于等于Ф110mm时,可以在50吨油压机上压装,大于Ф110mm时换较大油压机压装,或者采用热装。

二、联轴器的测量与调整

1、技术条件

连接主动轴齿式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装配后两半联轴器的相对端面圆跳动和径向跳动其公差等级不大于GB1182~1184中的10级,见表1。

表1

联轴器被测直径mm

50~120

>120~250

>250~500

>500~800

圆跳动μm

150

200

250

300

2.操作内容

测量方法可用直尺、塞尺、千分表等,这里只介绍采用千分表测量圆跳动的方法。

2.1 两半联轴器没组合时的圆跳动测量。

 

图2

 

图3图4

2.1.1 径向圆跳动测量

将千分表磁座固定在一半联轴器(齿轮联轴器外齿圈上)或所联的轴上,千分表触头触到另一半联轴器的圆柱面上。

把固定有磁座的半联轴器,旋转360°,观察记录千分表读数,将读数值除以2,商值满足技术条件即可。

(见图2)

2.1.2 端面圆跳动测量

采用塞尺和样块,测量两端面间隙,X1,X2,X3,X4,|X1-X2|和|X3-X4|的值不大于技术要求值即可。

2.1.3 同时保证图3面上两外齿圈端面的距离尺寸X(或轴头窜量)。

2.2两内齿圈联接后联轴器圆跳动测量

2.2.1径向跳动的测量

将千分表磁座固定在一半联轴器上或转动轴上,将千分表触头,触到另一半联轴器的圆柱面上,旋转整体联轴器360°,观察记录千分表读数,将读数除以2,商值满足技术条件即可(见图3)

2.2.2端面跳动的测量(见图4)

将千分表磁座固定在一半联轴器上或转动轴上,把千分表触头触到另一半联轴器的端面上,旋转整体联轴器360°,记录千分表读数,此读数满足技术要求即可。

2.2.3注意同时保证两端面的间隙(或轴头窜量或外齿圈外端面之间距离尺寸要求S)。

2.3 浮动轴两端联轴器的测量。

2.3.1传动轴与两端半联轴器组装好后,用V型千斤顶支承摆放在基准端相应位置。

2.3.2首先以基准端为基准开始测量圆跳动,确定浮动轴的位置(见图5)。

 

图5

2.3.3然后再以浮动轴另一端为基准,测量确定相联的另一半联轴器位置。

(见图6)

 

图6

2.3.4如果另一半联轴器受约束,达不到联轴器的安装精度,要从头开始重新测量调整。

2.3.5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按前述方法进行测量。

  2.4 由于圆跳动公差要求很严,现有调整垫厚度达不到调整要求,应根据精度要求采用很薄的调整垫片。

  2.5 调整用工具和工装

  2.5.1 调整用工具,应采用小型液压千斤顶,将千斤顶放在确定件下面垂直顶升加垫。

基本保证在顶升过程不发生左右位移,可保护原调整的精度。

2.5.2 采用工装螺栓和丝板定位调整确定件(如电机)位置(见图7)。

将丝板焊于固定处,通过工装螺栓调整确定件水平方向位移,当水平方向位置确定后,退出工装螺栓头,使确定件上下位移不干涉,但是退出多少要记录,退出量通过工装螺栓的旋转角度确定,再反向旋转工装螺栓复位。

 

图7

2.5.3确定件上下位移调整。

用撬杠翘起确定件,将调整垫片插入,完成上下位移调整。

2.5.4 由于联轴器圆跳动代替轴线倾角和位移,而且公差很严,所以确定件水平、垂直位移要进行反复调整。

2.5.5调整好后,将丝板气割掉并打磨光滑。

3.工装

千分表、塞尺、样块、工装螺栓、工装丝板

三、减速器装配

1、技术条件

1.1 减速器齿轮副的精度应小不低于GB1095中的8-8-7级。

对圆柱齿轮,齿的接触精度为7级,接触斑点在沿齿高方向上不小于45%;在沿齿长方向上不小于60%。

齿轮侧隙大于等于保证侧隙值。

见下表2。

1.2 减速器装配前每个零件都应进行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净,并仔细检查是否有缺陷,确认洗净、无杂质、碰斑等缺陷后再进行装配。

1.3轴承的内圈应紧装于轴上,使其端面与轴台肩靠紧,不得有间隙。

1.4 利用调整垫圈,调整螺钉,压盖厚度调整轴承与端盖端面间轴向间隙。

1.5 封闭减速器时,体和盖的静接合面(包括端盖处)均需涂一层液态密封胶,接合面之间绝对禁止放置任何衬垫。

外漏密封胶必须清除净。

1.6 减速器的螺栓副拧紧力矩,按螺栓直径和强度级别达到相应规定。

保证侧隙值       表2

中心距

mm

>50

>50

~80

>80

~120

>120

~200

>200

~320

>320

~500

>500

~800

>800

~1250

>1250

~2000

保证侧隙μm

85

105

130

170

210

260

340

420

530

2.操作内容

2.1轴与齿轮装配

2.1.1对于大齿轮与慢速轴的装配

当配合过盈量较大时,齿顶圆直径小于等于2550mm的齿轮,在压入力较小时在250t油压机进行压装,压装前必须确定实际过盈量。

当实际过盈量超过公差配合的最大过盈量时,不允许压装。

2.1.2过盈量较大齿轮直径较小,可采用火焰加热。

加热温度依据图样给出的过盈量大小等计算加热温度。

2.1.3装配时注意齿轮基准面(齿轮端面有一圈刀痕),应与轴肩贴合。

2.2轴承装配

轴承装入轴上采用工装打胎打入,也可以加热进行热装,轴承加热温度120℃加环境温度。

2.3按照轴向间隙要求组装齿轮轴于减速器座内。

利用调整垫圈,压盖厚度等调整轴承与端盖端面间轴向间隙。

2.4用涂色法检查齿面接触斑点,用压铅丝(或千分表)的方法检查侧隙。

2.5减速器合箱前将齿轮润滑系统中,与盖、座相应管件提前安装上,不然合箱后无法施工。

2.6当上述要求合格后扣盖,在自由结合状态下用0.05mm塞尺检查剖分面的密封性。

塞尺塞入深度不大于结合面宽的1/3。

2.7检查完后,将盖吊离减速器座。

在剖分面处采用乐泰515密封,施胶前用乐泰755清洗其表面。

严禁加任何衬垫。

2.8合箱时先打上所有定位销,把紧各联接螺栓。

2.9联接通气罩,注意该部件干净,空气流动畅通。

工装:

测温计、塞尺、铅丝(或千分表)、轴承打胎、油压机辅助工装。

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装配

1.技术要求

1.1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端面圆跳动为0.20mm(指主动轴端上的)。

1.2测量点在制动盘外圆处往里50mm处(见图8)即Ф-100圆周处,用千分表检查端面圆跳动,两端面都进行测量。

2、操作内容

2.1制动盘可采用热装或冷装,或与锥轴组装,装于减速器或其它部件高速轴上。

2.2制动盘组装后用千分表检查端面圆跳动。

2.3制动盘组装合格后,安装制动器。

 

图8

五、定滑轮组安装

1、技术要求

1.1滑轮组装好后应能灵活转运。

1.2轴头丝孔钻铰,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净。

1.3轴与滑轮轴承组装时,配合面间涂足够的润滑油。

1.4滑轮组与轴安装时滑轮中轴承禁止加热后装配。

2.操作内容

2.1采用轴承打胎或用其它方法将滑轮与轴承组装。

2.2把已组装好的滑轮组吊放于滑轮座1号腔内(见图9)。

 

图9

 

图10

2.3将戴有工装引帽的轴,通过滑轮座孔穿入滑轮轴承内孔。

用锤击方法把轴打入。

使引帽头进入隔板套内。

锤击时轴端加垫胎。

2.4将2号腔内的若干滑轮等零件通过工艺轴穿起吊装于2号腔内。

(见图10)

2.5当轴与工艺轴同心找正合适后,继续用锤击或铁杠碰击,打击时在轴端加垫胎,将轴打入2号腔内,使工艺轴顶出。

2.6再装3号腔内的滑轮。

(图11)

 

图11

2.7其它型式定滑轮组参照上述方法安装。

工装:

轴承打胎、引帽、工艺轴、垫胎、大锤。

六、主起升卷筒组装配

起升卷筒组有很多形式。

卷筒组装配参见以往卷筒装配工艺规程。

现将卷筒轴与卷筒毂具有过盈量的卷筒装配方法制定如下:

1、依据图样卷筒轴与卷筒毂的配合关系,计算在最大过盈量时需加热温度。

2、根据卷筒毂直径大小,确定盘烤杆数量、温度测量点等,对卷筒毂进行火焰加热至计算温度,且用内卡钳等复检卷筒毂直径的扩胀量,然后与卷筒轴进行热装。

(见图12)

3、将筒体与齿轮盘组装成一体,然后垂直下到地坑里。

(见图13)

4、将上述部件在地坑里进行组装

 

图12

 

图13。

七、卷筒联轴器与减速器、卷筒的组装

1、起重机起升机构布置采用双卷筒型式,而且选用卷筒联轴器将减速器与卷筒联接(见图19、20、21)。

我公司现行工艺为:

卷筒联轴器内外圈滚子孔处进行配钻铰;外圈上的与卷筒联接孔先钻好后,再用外圈与卷筒配钻并打标记。

此时卷筒与卷筒联轴器不可互换。

部件准备时要注意:

1.1依据小车图样确定卷筒在机构中左右位置。

1.2卷筒位置确定后,随着卷筒联轴器,按其上标记配套。

1.3找准卷筒在减速器的位置(或是哪一个减速器)。

1.4将相应的卷筒联轴器装于减速器上。

1.5起升机构安装时卷筒联轴器和卷筒的标记吻合,卷筒的位置就确定了,钢丝绳的下绳方向也就确定。

1.6左、右卷筒钻铰压绳板丝孔时注意对称。

由于卷筒联轴器与减速器慢速轴的配合具有一定过盈量拆卸很困难,所以必须严格确定卷筒联轴器的位置。

八、平衡车轮组装配

1.技术要求

1.1平衡梁上车轮水平偏斜要求。

当采用可分离式端梁并镗孔后直接装车轮的结构水平偏斜角Ф应符合。

tgФ≤0.0008;当采用焊接连接的端梁及角型轴承箱装车轮的结构水平偏斜小于等L/1200。

(L为测量长度)。

1.2平衡台车上两车轮同位差:

小于等于1mm。

1.3平衡梁基准面与车轮基准面应在同侧。

1.4车轮端面跳动见表3。

2.操作内容

2.1打掉工艺拉筋,并将焊肉磨平光滑。

2.2打开瓦块进行清理。

2.3确定平衡梁基准面与车轮基准面,安装时应在同侧。

2.4将平衡梁翻个朝上安装车轮组,安装时注意,车轮轴承箱紧靠平衡梁上的结合面,使其无间隙。

2.5用钢直尺紧靠其中一车轮基准面,确定平衡台车上两车轮的同位差。

2.6用拉线方法在车轮基准面检查车轮水平偏斜,并满足技术要求。

2.72.5、2.6也可用经纬仪检测。

2.8组装瓦块并把紧螺栓,检查车轮安装精度,并用千分表检查车轮端面跳动。

2.9用手工的方法旋转车轮,检查车轮是否转运灵活。

2.10车轮组装好后,翻回平衡梁组装平衡梁头部(或马鞍座)装轴时,涂抹润滑脂。

3.工装

钢直尺、千分表、经纬仪。

表3

车轮直径mm

>250~500

>500~800

>800~900

端面圆跳动μm

120

150

200

九、小车运行机构安装

1.技术要求

1.1从小车车轮量量出的小车跨距,其偏差为±3mm,两端跨距的相对差不大于3mm。

1.2在同一小车架端梁下,车轮在运行方向的同位差,两个车轮时不得大于2mm,三个或三个以上车轮时不得大于3mm,在同一平衡梁上不得大于1mm。

(见图14)

 

图14

1.3空载小车左、右端车轮轴线垂直偏斜角α应符合:

0≤tg≤0.0025。

(见图15)

 

图15

1.4小车轮水平偏斜要求:

1.4.1当采用可分离式端梁并镗孔后直接装车轮的结构,四轮时tgФ≤0.0004,多于四轮时(带平衡台车)tgФ≤0.0008。

(见图16)

 

图16

1.4.2当采用焊接连接的端梁及角型轴承箱装车轮的结构且用测量车轮端面控制偏斜时,四轮时△P=|P1-P2|≤L/1200,且同一轴线上两轮偏斜方向相反。

多于四轮时同一端梁下的所有车轮间的偏斜应不大于L/800,可不控制车轮的方向。

1.5装配好的空载小车。

各车轮与轨道接触点形成的平面度△ht,按表4选取。

(见图17)

 

图17

表4mm

Wc和k中的较小值m

0.5~1

>1~1.5

>1.5~2

>2~2.5

>2.5~3

>3~3.5

>3.5~4

△ht

0.7

1

1.3

1.7

2

2.3

2.7

Wc和k中的较小值m

>4~4.5

>4.5~5

>5~5.5

>5.5~6

>6~6.5

>6.5~7

>7~7.5

△ht

3

3.3

3.7

4

4.3

4.7

5

2.操作内容

小车运行机构安装工艺主要针对多于四组车轮的小车进行编制,小车组装前注意小车场地的选择及试车电源的考虑和起重设备的能力,按图样重量及整体、分体运输情况,保证吊运顺畅。

2.1平衡车轮组与小车架的组装

2.1.1将平衡车轮组按轨距、基距布置在装配小车的场地,并准备好可调垫架布置在小车架支承处,注意安全。

2.1.2将小车架吊落于平衡车轮组上,并用螺栓将垫板,平衡车轮组联接,并把紧。

2.2测量小车轨距。

当轨距大于等于10m时,测量方法按JB/T14405-93要求进行。

当小车轨距小于10m时,只用钢卷尺测量。

2.3车轮水平偏斜测量。

采用经纬仪和直尺,必要时使用内径千分尺,在同一轨道上最外端两个车轮的基准面上,靠中间下方位置选取两点为基准。

架设经纬仪,使经纬仪视准轴线与基准点连线平行。

再测量P1、P2……Pn,Pn+1,使|P1-P2|或|Pn-Pn+1|≤

(n为奇数)且不控制车轮偏斜方向。

2.4 同一端梁上车轮的同位差测量。

在使用经纬仪测量水平偏斜的同时,即可计算出同位差,即由每个车轮水平偏斜两个测量点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满足技术要求就为合格。

2.5小车车轮支承点高低差测量。

2.5.1采用可调高度支架,支承在靠小车轮处,支承高度要考虑到水平准仪测量方便及零部件安装方便。

2.5.2架设水准仪。

固定车轮位置,测出所有车轮踏面最低点的读数,即h11,h12,h21,h22,h31,b32,h41,h42 

求出小车架四点支承处相对高度,即:

h1=

h2=

,h3=

h4=

依据h1,h2,h3,h4的数据,通过在小车架与垫板(在平衡梁支座上)中间加垫调整至车轮支承点在一个水平面内。

达到△ht满足技术要求值即可。

(见图18)

2.6车轮垂直偏斜测量

在车轮支承点高低差必须合格后,方可对车轮垂直偏斜进行测量。

选用线锤框式水准仪或磁力座垂直倾斜仪进行测量。

如果使用经纬仪在测量水平偏斜的时候,有条件同时测量出垂直偏斜,

如平衡梁上有测量孔等。

 

图18

2.7车轮安装精度的调整

小车架上联接平衡梁的孔较大,一般为Ф45,联接螺栓为M30,在小车架与平衡梁支座垫板间设有调整垫。

可通过调整垫和小车架上的大孔进行车轮水平偏斜、垂直偏斜同位差,小车轨距的调整同时兼顾车轮支承点的高低差调整。

2.8车轮位置精度达到后,按图样要求焊接精制孔垫板于小车架上,当小车上所有焊接冷却后对车轮位置精度再次复查。

2.9运行减速机、制动器、电动机、传动轴等安装后进行空运转试车。

3.工装

弹簧秤、钢卷尺、尺卡、经纬仪、直尺或内径千分尺、水准仪、框式水准仪或磁力座垂直倾斜仪。

十、起升机构安装

 

图19

起升机构布置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一个长卷筒两端各联一个减速器(见图19)。

第二种两卷筒由一根传动轴联接,两卷筒另一端与减速器联接。

(见图20)

 

图20

第三种是一个分流减速器通过轴与两个减速器相连,这两个减速器上各连卷筒。

(见图21)

 

图21

第四种是一个大减速器上联接两个卷筒。

(见图22)

 

图22

起升机构装配主要反映在减速器与卷筒组的联接,联接方式有:

减速器齿轮轴与卷筒齿轮盘接手联接;

减速器慢速轴通过卷筒联轴器与卷筒联接;

减速器慢速轴直接通过键与卷筒连接盘联接。

(相比此联接不够合理)。

为保证减速器与卷筒的安装精度装配工艺规定如下。

 

图23

1.减速器齿轮轴与卷筒齿轮盘接手联接组装。

(见图23)

1.1技术要求

1.1.1卷筒中心线与减速器被动轴中心线歪斜偏差在轴承座处每米不大于3mm,为了测量方便将歪斜值在齿啮合处转化为齿端面相对错位的偏斜量。

1.1.2卷筒和减速器内外齿在齿宽方向的中心相重合,其内齿超越量,应保证在使用的范围内。

1.2操作内容

1.2.1当减速器定位后,吊装卷筒插入到齿轮轴的外齿上,按要求调整卷筒位置。

1.2.2卷筒位置确定后,通过轴承座上的通盖与卷筒轴间隙情况,确定卷筒支座位置。

1.2.3起升机构布置是第一种情况时注意保证两齿轮轴外齿与齿盘接手内齿在窜动时啮合长度。

2.减速器慢速轴通过卷筒联轴器与卷筒联接组装(见图24)。

 

图24

2.1技术要求

2.1.1卷筒联轴器安装精度按图样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2.1.2外购卷筒联轴器安装精度按卷筒联轴器生产厂家给出的精度要求与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2.2操作内容

2.2.1先将卷筒联轴器热装或冷装到减速器慢速轴上。

2.2.2再按卷筒和卷筒联轴器配对进行组装,并用螺栓联接把紧。

2.2.3按卷筒联轴器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确定卷筒位置。

2.2.4卷筒位置确定后,调整卷筒支座位置。

3.减速器慢速轴直接与卷筒连接盘联接组装

3.1技术要求

按相关标准和检测要求执行。

3.2操作内容

3.2.1减速器慢速轴与卷筒连接盘的配合具有过盈量,需将连接盘热装于慢速轴上。

3.2.2再将减速器与连接盘装到小车架上的相应位置。

3.2.3将卷筒其余部分组成卷筒组,按螺栓联接要求把紧,并组装卷筒支座。

3.2.4调整减速器慢速轴与卷筒轴同心度。

a以小车车轮踏面为基准返平小车。

b用水准仪、尺测量减速器慢速轴心线与卷筒轴心线在垂直方向的偏斜。

以减速器结合面为测量处,测出水准仪基准平面至其间尺寸,h1和h2,再确定h3(h3是由水准仪基准平面至卷筒尾部轴心线)。

当h1=h2时,h3=h2=h1;如果h1≠h2按h1与h2所形成的斜度,确定h3(见图25)。

 

图25

c两轴心水平方向测量。

以减速器端面结合面处为基准,测量距卷筒端面尺寸L1,并将卷筒上测量点记录。

然后旋转卷筒180°,还在卷筒记录点上测量L2,调整卷筒支座位置使L1=L2。

4.卷筒上带有制动盘的使用千分表,进行端面跳动测量,要求端面圆跳动小于等于0.5mm。

5.组装浮动轴、制动器、电动机、定滑轮组各开关等。

6.焊接安装起升机构于小车架上后,保证各部件安装位置精度。

7.对起升机构进行空运转,注意电动机功率和电源情况,是否能通电运转。

当起升机构为双电机时,可一台一台的电机进行空运转。

8工装

水准仪、尺、千分表。

十一、大车装配

1.技术要求

1.1起重机跨度的极限偏差△S(见图26)

 

图26

1.1.1车轮导向时:

S≤10m时,△S=±2mm

S>10m时,△S=±[2+0.1×(S-10)]mm,但

最大不得超过±10mm。

1.1.2一侧端梁下用成对水平轮导向时:

△S=±[3×0.15(S-10)]mm

(S:

单位m)

1.2在同一端梁下,车轮在运行方向的同位差:

按照小车运行机构的同位差执行。

1.3装小车前,大车左、右端车轮轴线垂直偏斜应符合0≤tgα≤0.0025。

1.4装小车前大车左、右车轮水平偏斜按小车中技术要求执行。

1.5大车车轮支承点高低差应不大于0.0015w(w-大车基距)经圆整和简化后的高度差可按表5选取。

表5mm

大车基距m

1.7~2

>2~2.3

>2.3~2.7

>2.7~3

>3~3.3

>3.3~3.7

>3.7~4

高度差≤

3

3.5

4

4.5

5

5.5

6

大车基距m

>4~4.3

>4.3~4.7

>4.7~5

>5~5.3

>5.3~5.7

>5.7~6

>6~6.3

高度差≤

6.5

7

7.5

8

8.5

9

9.5

1.5.1 桥架返平条件:

桥架的支承点,接近车轮的位置,原则上在端梁的下面。

桥架以主端梁上翼缘板的四个基准点(车轮支承中心顶点)调平,其误差在跨度方向不超过3mm,在基距方向不超过2mm。

1.6大车运行机构是在结构厂对桥架返平的基础上进行安装。

1.7跨度测量使用的钢卷尺应自由下垂,中间不得扶起,弹簧秤拉力及钢卷尺选用按表6规定。

表6

跨度

m

拉力值

N

钢卷尺截面尺寸mm

10×0.25

13×0.2

15×0.2

15×0.25

修 正 值  mm

16.5,16,15.5

100

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