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2172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季羡林《成功》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我感到这篇文章在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对语言的理解,继而对整篇文章行文脉络和结构的把握。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于一篇课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对教师来讲就像指挥官面对地图的战略构想,对学生来讲是要攻克的高地上的那面红旗。

因此面对一篇文章,教师应当清楚的知道:

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应当学会什么。

  在确定三维目标时,我考虑到本文语言和行文的特点,重点加入要学生“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的内容。

也就是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的环节。

具体的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是:

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学习本文我认为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这片天地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的舞台。

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并结合课文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

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

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也很重要。

我在情境设上特别介绍季先生的生平,并点明季羡林先生本人就是一个成功者,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和总结,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设疑研究法,即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最难理解的是三句诗的引用,学生不仅要理解各句诗本身的含义,关键要理解三句诗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一定要努力钻研文本,弄清作者引用这三句诗的其实就是成功诸条件之间的联系。

作者在这里交代得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弄懂,讲清。

  本文的语言平和,作者态度诚恳,采用对话教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师生可以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例如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提问,从文中看作者似乎并不是很赞同静安先生的话,为什么还引用?

所谓“角度不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作者不仅很赞同静安先生的观点,而且更强调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作者之所以说补上天资和机遇是体现了先生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长者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科学求实研究态度。

  通过教授本文,我感到我们应当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塑造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祖国栋梁的形象。

教师应当具有艺术家的气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像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一生追求的境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