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189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知识点升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阵地:

《新青年》

口号:

民主科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改革开放:

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中国的思想理论:

毛泽东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邓小平理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魏源:

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在《天演论》中提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二.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1.文艺复兴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

14—16世纪

(3)发源地:

意大利

(4)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5)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代表人物及成就:

但丁《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的文学巨匠

(7)影响:

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思想启蒙运动:

(1)时间:

17-18世纪

(2)起源:

法国

(3)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自由平等人权法治)

(4)性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伏尔泰: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孟德斯鸠:

倡导三权分立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

(6)实践: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3.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实践: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现实。

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专题三科技革命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

18世纪60年代纺织业

19世纪70年代重工业

20世纪40.50年代军事工业

起源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主要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核心)、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理论

牛顿力学

法拉第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进入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化时代

成果

蒸汽机,火车,轮船

飞机、汽车,电话,电灯

互联网,人造卫星,原子弹,多利山羊

影响

创造力巨大生产力,改变了世界面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影响

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工业产生;

中国人开始学习科学技术。

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中国错过了三次战略机遇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

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原因:

(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

(2)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科技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高科技犯罪克隆人等道德问题。

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趋利避害。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一)从国家来讲:

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

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专题四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辛亥革命

时间

1640-1683

1789-1794

1775-1783

1861-1865

1911

爆发

原因

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影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没落

领导

克伦威尔

罗伯斯庇尔

华盛顿

林肯

孙中山

任务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维护国家统一

同英法一样

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三级会议的召开

波士顿倾茶事件

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国王召集议会

攻占巴士底狱

来克星顿的枪声

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战役

纳西比战役

萨拉托加大捷

武昌起义

结束

1688年宫廷政变。

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高潮结束)

1783年英承认美国独立

结果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维护了国家统一

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

阶段

重要事例

意义或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文艺复兴

(发现了人)

新航路开辟

(发现了世界)

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为资本主义的产生积

累了资金,推动了西

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

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

建主义,确立了资本

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

落后的局面。

资本主义发展与高潮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资本主义衰落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帝国主义实力削弱,

殖民体系瓦解。

资本主义恢复和

高度发展

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

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

(一)

1.前提:

国际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思想理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探索实践: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4.制度建立:

苏联1936年新宪法颁布,

中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道路探索:

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6.结  果:

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

7认识:

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表明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重挫折,但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8.启示:

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改革开放;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运动

(二)苏联的探索

领导人

政策

特点

结果或影响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实行余粮收集制

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帮助苏联渡过了难关,保证了军事的胜利。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一流的

工业强国。

但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赫鲁晓夫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把企业由国家管理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

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

模式。

戈尔巴乔夫

初期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向政治改革。

(实行多党制)

未收到预期效果,经

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导致苏联解体。

专题七:

中国近代的屈辱和抗争

一。

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简表

侵华战争事例

签订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掀起全面抗战。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抗日战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

⑤《南京条约》: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9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英勇牺牲。

5.1898—1901年,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6.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都是灾难,落后就要挨打,挨打首先是人民受难

⑤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建设强大国家才能保证人民不受难。

⑥要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让悲剧不再重演

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⑧要敢于同压迫势力作斗争

专题八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失败

2、义和团运动(1898—1900)失败

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破产了。

地主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被顽固派镇压了。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失败根本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思想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探索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

邓小平找到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

思想的近代化开始于新文化运动。

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维新运动——变法图强;

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

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二)、近代化精神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

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专题九: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湾和香港、澳门的区别在于:

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澳门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占据澳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问题

1、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

(1)第一次隔离与统一: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直到1662年被“反清复明”将士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帝派军进军台湾,台湾才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

(2)第二次隔离与统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才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3)第三次隔离:

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

从此,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坚持反共拒和,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2.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3.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何在?

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主要障碍:

①.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

美国政府经常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在台湾问题上设置障碍,制造麻烦,如对台出售先进武器,允许台独过境等;

美国不希望中国统一和强大,希望中国保持分裂状态,以便从中渔利。

4.统一的依据:

(有利因素)

①.根本保证: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人心所向:

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历史依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国际法依据:

《中美联合公报》;

⑤.政策保证: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

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专题十:

中国的外交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史实

(1)清政府:

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3)南京国民政府:

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1)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2)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2)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2)成就 

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1972年中日建交。

③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④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①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6、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三.中美关系

(1)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2)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3)走向和解、中美建交。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

断交、撤军、废约"

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4)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

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⑸据史说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