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220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No:

空載轉速(rpm)Ts:

堵轉力矩(g.cm)

Io:

空載電流(A)Is:

堵轉電流(A)

P:

輸出功率(W)Pmax:

最大輸出功率

η:

效率(%)ηmax:

最大效率

4.2DC馬達性能曲線圖.

4.2.1轉速曲線與電流曲線作為DC馬達性能特性,力矩(T)與轉速(N)/電流(I)為直線關係.轉速線從空載轉速(No)下降至堵轉力矩(Ts)零點,電流(I1)則從Io開始增大達堵轉最大電流(Is).

4.2.2輸出功率曲線

輸出功率曲線理論上是為功率最大,並中心對稱.

任意一點輸出功率方程為:

4.2.3效率曲線:

4.3性能曲線圖判定其工作點性能方法

a)當力矩已知時,在橫軸力矩點上劃作垂直線,在與N,I,η相交點取各數值.

b)當力矩為未知值時,先用電流表量出馬達動作時之工作電流,並將該值點上電流線上,以該點劃出垂直線和力矩刻度為其工作點力矩,其餘數值同a)方法找出.

五、直流馬達的性能調節

V→端子電壓;

R→馬達電阻;

5.1改變馬達端子電壓調節性能

5.2改變馬達電阻調節性能

5.3改變馬達磁力強度調節性能

下面就此三種方式對馬達性能的影響進行簡要的分析:

5.1.1如果供電電源是恆壓電源,那麼改變馬達端子電壓,則馬達機械特性曲線(即速度曲線)將平行移動.改變電壓前後的馬達空載轉速比,堵轉扭力比,堵轉電流比均與電壓比成正比,而空載電流可近視認為相等。

最高效率

注以上電壓的改變量須在馬達性能的承受的範圍內.

5.1.2如果供電電源為非恆電源(如電池),由於其存在一定的內阻,當有電流通過時,電源內部將存在一定的壓降.

r→電源內阻

R→馬達電阻

V→電源電壓

改變馬達電阻調節性能為以下三種情況:

A.改變線圈匝數調節性能

B.改變漆包線線徑調節性能

C.改變線圈匝數及漆包線線徑調節性能

5.2.1改變線圈匝數調節性能

空載轉速比與線圈匝數比成反比

空載電流比與線圈數比成反比

馬達電阻比與線圈匝數比成正比

堵轉電流比與線圈匝數比成反比

堵轉扭力相等

5.2.2改變漆包線線徑調節性能

馬達空載轉速

馬達空載電流可近視認為相等

馬達堵轉電流比與線徑比平方成正比

馬達堵轉扭力比與線徑比平方成正比

5.2.3改變線圈匝數及漆包線線徑調節性能

馬達空載轉速比與線圈匝數比成反比,馬達空載電流比與線圈匝數比成反比

馬達堵轉電流比與線圈匝數比成反比與漆包線線徑比成正比

馬達堵轉扭務比與線徑平方比成正比

注:

調節線歸前後須考慮槽滿率及線高須接近

5.3改變磁力調節馬達性能

改變磁力調節馬達性能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A.改變磁石類型調節馬達性能

B.增加導磁環對馬達性能影響

C.換向器扭角或端子扭角對馬達性能影響

5.3.1改變磁石類型調節馬達性能

馬達空載轉速比與磁石磁力成反比

馬達空載電流比與磁石磁力越大成反比

馬達堵轉電流相等

馬達堵轉扭力比與磁石磁力成正比

5.3.2導磁環對馬達性能的影響

為了防止磁力外漏,充分利用磁石的磁力,在馬達上加有導磁環.漏磁系數a與導磁環的厚度有關.一般說有無導磁環的馬達性能的大約有8~12%的變化.下面以無導磁環的馬達性能推算有導磁環的馬達性能.

馬達空載電流

馬達堵轉電流

馬達堵轉扭力

5.3.3換向器扭角或端子扭角對馬達性能的影響

由於電柩反應使馬達氣隙磁場發生畸變.使氣隙磁場物理中性線(在馬達氣隙磁場中表示磁密為零的線稱為物理中性線)相對幾何中性能偏移a角.因此對電動機來說適當扭角可減小火花、電氣噪音又可增加電動機壽命,不同的扭角對馬達的性能影響不同。

例如端子逆轉向扭角或換向器順轉向或扭角10°

則馬達空霬轉速會提高約5%,扭角12°

會提高約6%,扭角15°

會提高約8%,但扭角有可能是馬達的堵轉扭力減小。

六、馬達的基本構造

1.直流馬達的基本構造,由以下三要素構成:

A.產生磁場部分;

B.電流流過部分;

C.機械轉動輸出部分

大型直流馬達產生磁場部分的A其形狀是鐵心上繞線圈的電磁石,而小型直流馬達則使用永久磁石.

電流流過部分B的構成端子電刷換向器電刷端子.換向器與線圈隨轉動角度不同,而轉動電流的流動方向來得到連續轉動.在此情況下,磁場中,為更加有效地取得電流作用產生的力矩,通過使用軸與軸承亦即上述C的轉動的機械輸出.

組裝鐵殼

1.鐵殼

2.磁石

3.磁石彈弓

4.含油軸承

轉子組件

1.換向器

2.軸枝

3.芯片

4.漆皮線

5.絕緣蓋/涂敷膠粉蓋

6.絕緣介子

7.銅環

8.止油介子

9.調整介子

10.壓敏電阻(D/V)

1.鐵蓋

2.電刷座

3.電刷(碳精)

4.阻尼器

5.端子

6.含油軸承

組裝鐵蓋住

成品馬達

1.膠蓋

組裝膠蓋住

2.電刷(碳精)

3.端子

5.含油軸承

具體的馬達構成如下:

七、馬達零件結構特性及使用情況

序號

零件名稱

性能及特點

使用注意事項

1-1

鐵殼(鍍鋅鐵板)

a.保持杯士和磁石產生磁路

b.馬達內部保護,馬達安裝時之基準

c.組裝膠(鐵)蓋之固定作用

殼體必須滿足規格值

(Ec之偏差=磁石之偏差)

外觀無刮花,臟污及變形

杯士面的平面度以及頂磁位的深度和高度要滿足要求.

1-2

磁石可分為:

a.等方性鋇系鐵氧體

b.異方性(幹式)鐵氧體

c.異方性(濕式)鐵氧體

d.橡膠磁石

e.釹鐵硼磁石

a.保持磁力,轉子繞線圈內電流流過時,產生使轉子旋轉所需的磁場.

b.燒結磁石易破損,缺口.

c.外觀無凸起和披鋒.

d.Ec值要滿足馬達的性能要求.

關於Ec值:

將未磁石組裝後再充磁,Ec是指馬達受外部驅動而產生的逆感應電壓,充磁後組裝鐵殼中再將標準轉子裝入後測量逆感應電壓(參考)

EC值高

EC值低

繞線圈數

磁石磁力

芯片積厚

鐵殼

相位

中性

偏角

要檢查磁石外觀不要充磁後有裂紋和缺口.

不要有雜物混入磁石內.

尺寸要滿足設計要求,否則對馬達性能有影響.

1-3

磁石彈弓(硬鋼線)

a.將磁石固定於鐵殼上.

b.有的馬達要兩個彈弓定位(F137,138馬達等)

必需具有彈性,且彈力要滿足要求.

切斷位不能有披鋒.

"

R”處形狀要滿足設計要求.

1-4

含油軸承

1.燒結含油軸承

銅系合金

鐵系合金

銅鐵合金

2.滾珠軸承

a.潤滑油之含量和保持.

b.支承軸芯,使軸枝獲得良好潤滑,減少機械損耗.

c.降低機械噪音.

d.對大功率高轉速馬達,須使用滾珠軸承,否則易燒壞軸枝.

要檢查軸承的含油率是否滿足要求.

軸承的孔徑與軸枝配合.

有的馬達對軸承油有特別要求,在選用時特別留意.

鐵殼端軸承外,可加軸承油,但如果是碳精馬達,後蓋的軸承外不能在後蓋處加軸承油.

2-1

換向器

整體式換向器

a.將電刷提供之電流按一定方向提供給繞線之機構(整流機構)

b.換向器種類

1.組裝換向器:

由換向器銅片,換向器膠芯和換向器介子組裝而成.

2.整體式換向器(換向器銅片與樹脂成型為一體的換向器):

接線方式有鉤型和槽型,接線部位鍍錫.

車削後的圓度,光潔度及段差要滿足要求.

組裝換向器用於低輸出,要求不高之電機.

整體式換向器用於輸出功率較大的小電機.

整體式換向器的銅片材料:

無氧銅,DC和DG銅合金和低銀無氧銅CuAgC3%等.

組裝換向器

1.銅片

換向器銅片材質:

a.銅合金:

單純板電刷用在換向器上使用潤滑油,用碳精時不可加潤滑油.

b.貴金屬合金:

主要按爪式電刷設計.

控制圓度和段差.

在此銅片不能有指紋和汗水.

不得使用指定油以外之油.

包裝狀態下,因塗有保護油,不得輕易清洗.

2.換向器膠芯

帶玻纖尼龍樹脂或酚醛樹脂

在保持換向器銅片位置的同時,與軸芯,芯片和漆包線絕緣作用.

維持銅片之真圓度對尺寸精度有較高要求.

為防止相位角度變化,用凸台定位在壓入軸芯和芯片時要壓到底.

膠芯不得有披鋒.

3.換向器介子

將銅片固定在換向器膠芯上.

.必須壓到銅片之根部,不得與電刷接觸.在拋光時,磨光帶不能接觸介子.

介子無披鋒.

2-2

軸枝

高碳鋼加鍍層軸枝

不銹鋼軸枝

a.機械能量傳送到外部.

b.軸枝是電機電樞的回轉中心,是電樞零件的主聯接件

c.軸枝是定子,轉子的聯接件同殼,蓋的軸承存在高精度滑動配合

d.可裝在軸枝上之部品:

齒輪滑輪偏心輪

根據馬達性能不一樣,對軸枝的圓度和硬度.

同軸承的滑動配合,決定了軸枝的高光潔度及高直線度要求.

針對不同客戶的使用環境,軸枝還要有相應的抗磨能力,即環境實驗.

對鍍層的軸需控制鍍層的厚度.

2-3

芯片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a.保持繞線,並通過繞線中場電流產生磁力,產生具有旋轉力之磁場通道.

b.芯片通過積厚形成鐵芯.

c.電磁鋼板是在外部磁化方向作用下易於改變之材料,一般稱之為矽鋼片.

d.有的為了馬達的特性,芯片厚度要改薄.

密度結晶

Hysteresis損=低磁束

e.鐵損

漩渦電流損=芯片積厚Si含有量

有的鐵芯要清洗,注意保存地點,不要生銹.

芯片不要移位.

減少漩渦電流,降低鐵損.在選料時,注意成本,加工性及強度等問題.

2-4

漆包線

a.有電流通過時,產生磁力,使磁力轉換為轉動力.

b.線徑與圈數之關係是:

單位面積之電流越大,轉動力就越大.

電流與線徑成正比

感應電動勢與圈數成正比

c.繞線之絕緣等級(耐熱)

UEW銅線120℃(E級絕緣)

PEW銅線155℃(F級絕緣)

PIW銅線180℃(H級絕緣)

其他如AIW等一般情況下,耐熱壽命為20000hrs.

d.絕緣皮膜越薄,氣孔及其它缺陷越易發生.

繞線圈數表示:

例:

08550表示線徑Φ0.08,繞線圈數為550圈(相對一極而言)

線徑越粗,電流越大

線圈數越多,感應電動勢Ec就越大

絕緣皮膜厚度有0級,1級,2級

UEW-2表示UEW銅線第2種

皮膜厚度0級>

1級>

2級

在繞線時,一定要控制繞線張力及繞線夾具是否使漆皮線脫皮.

繞線注意:

(a).繞線位置,狀態

(b).挂線接觸狀態

(c).銅鉤與漆皮線的碰焊電流和時間要控制.

2-5

絕緣蓋

a.為防止芯片,軸與線圈接觸時碰傷漆皮線引起短路,要保護電線的絕緣皮膜的同時,還需固定銅頭.

b.鐵芯絕緣另外一種方法:

使用塗敷膠粉.

在加絕緣蓋時,要注意位置不能偏角.

絕緣蓋不能變形,破裂,否則易卡線及斷線.

塗敷時鐵芯要清洗.

塗敷層強度及厚度.

檢查塗敷層的邊緣覆蓋率.

2-6

絕緣介子

為防止轉子銅環與漆皮線發生短路,需進行絕緣保護.

不要將此介子搞進轉子芯片槽內.

介子破損不能使用

2-7

轉子銅環

(銅系合金)

a.固定轉子位置,保證軸向間隙(軸向虛位)

b.為防止轉子因外力作用下,間隙發生變化,對銅環的推出力有要求.

一般情況:

轉子銅環之軸向力耐壓強度

軸徑耐壓強度(min)

Φ1.55kg

Φ2.015kg

Φ2.317kg

Φ3.1735kg

Φ5.035kg

表面要平滑,無傷痕,披鋒.

對壓入銅環的夾具及氣壓要求穩定,否則易造成深淺不一及傾斜.造成馬達芯跳不良.

需檢查銅環的垂直度

2-8

止油介子

防止軸承流出的潤滑油進入換向器內,造成槽間短路.

壓入銅頭端的最底部

止油介子與軸芯的密接性

使用一次後,不能再用第2次

2-9

調整介子

a.軸方向(軸向力)之軸向間隙調整.

b.接受軸方向的負荷.

c.保持潤滑性,減少軸向力產生的阻力的機械損失.

保護潤滑油,降低機械噪音

注意加介子的厚度及個數,不要相混.

馬達使用電壓不能超過D/V的E10值.

應避免過度熱衝擊,建議焊接時:

a.採用低溫焊接,使用鴨嘴烙鐵,功率小於25W,溫度不高於300℃.

b.最好使用自動恒溫烙鐵,若烙鐵溫度高於300℃時,產品要先預熱50℃以上.

c.用自動焊接機,注意衝擊力一般應小於1kgf.

2-10

壓敏電阻

D/V

a.吸收因碳刷與銅頭整流作用引起的火花.

b.降低電氣雜音

c.延長馬達壽命

d.壓敏電壓E10溫度系數小.

e.耐焊接性好,焊接後E10變化率小,伏安特性無方向性.

3-1

端蓋(鐵蓋/膠蓋)

a.2種類型

合成樹脂成形後之膠蓋

鋼板衝壓成形後之鐵蓋再與電刷座鉚接

保持軸承和介子

a.固定端子和電刷

b.保護馬達內部

c.決定外觀尺寸,製造外觀美

合成樹脂成形品,特別是軸承部因成形條件的變化易出現白化等現象,此項要注意.

衝壓加工的鐵蓋容易變色,不可用手直接接觸.

在裝入大殼內時,不得因自重脫落.

無披鋒,翹起,變形等

無變色及生銹

在乾燥不潮濕處保管

3-2

電刷座

a.在鐵蓋上進行充分鉚接,固定端子,電刷,電刷臂,使其保持安定.

b.維持與鐵蓋的鉚接強度

電刷壓入部,在固定電刷的同時也要維持電刷間的間隙,對稱度.

鐵蓋鉚接時,注意鐵蓋與電刷座間不可有間隙.

作業中要注意不可受到灰塵,垃圾等污染.

3-3

電刷

a.銅頭滑動部的接觸,向線圈內提供電流

電刷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貴金屬電刷(叉形電刷):

1).為增強導電性,而使用貴金屬電刷.

2).不可有油污,臟污.

3).優良的導電性能

4).耐熱,耐腐蝕,耐電弧性能

5).彈性優良(對電刷之壓力的安定性)

6).貴金屬電刷(叉形電刷)接觸穩定性好,電機噪聲低,起動性能好(起動電壓低).

金屬板電刷

1).板式電刷與換向器接觸部位一般做成2~3片,以保持接觸穩定和較低的接觸電阻.

2).為防止因火花引起的磨損,要求使用潤滑油.

碳精(金屬碳精)

選擇碳精,要根據電機的工作電壓,電機轉速和工作壽命來選擇不同化學成分的碳精.不同的刷體的電機始動電壓,噪聲,壽命和轉矩大小都有影響.按碳精成分可為:

1).銅石墨碳精

2).銀石墨碳精

碳精耐磨性好,使得電機壽命長,允許電流密度較大.

b.關於電刷整流

電刷通過銅頭與各極的線圈相接觸,在旋轉時,由電刷的短路開放(ON-OFF反復進行),易產生火花,影響壽命(金屬電刷如果與銅頭為同一材質時,金屬電刷磨損將更快).

c.電刷張力

電刷張力是接觸在銅頭之壓力,此壓力可高效率的提供電能,為能在充分的發揮機械能,平時維持合適的電刷張力很重要,電刷張力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對馬達壽命,電氣雜音也有影響.

電刷部與端子部的組裝強度

碳精與電刷臂的組裝強度

組裝小殼時:

1).電刷間間隙管理

2).相對於杯士中心的振動間隙尺寸

3).軸方向的高度尺寸=與銅頭的接觸位置

4).電刷受壓力的平均及偏差的穩定

金屬電刷不可清洗(銅頭接觸部無變色,刮傷,披鋒)

叉形電刷與換向器幾乎是線接觸,因此不能經受大電流.

*一般應限制在1A以下,輸出功率應限定在1.5W以下.

*叉形電刷不完全是貴金屬電刷,金屬板電刷中也多為叉形.

在搬運過程中,導致電刷變形,變形後影響馬達的所有性能.

碳精不可受潮,有油污=易使碳精內含有的金屬產生氧化等不良影響

使用時,不可以用手(未戴手套的手)觸摸

*低電壓高轉速電機要求碳精含銅量高;

*高電壓高轉速電機要求碳刷含銅量低;

*低電壓低轉速,低噪聲電機碳精含銅量應適中.

生產測量時電刷張力是很困難的,作為一種代用特性,必須充分確認電刷之間隔(間隙),電刷平行等.

3-4

阻尼器

a.為了抑制電刷工作中的振動,降低機械噪聲,確保電刷與換向器穩定地滑動接觸,一般在電刷臂上加裝阻尼器起到減振作用.尤其在貴金屬叉形電刷上大多數都粘貼阻尼器.

b.減少因電刷與銅頭的接觸而產生的機械雜音.

c.阻尼器的種類分以下:

1).白阻尼器

在聚脂薄膜絕緣紙上附有粘接劑(不幹膠),切成長方形條形.

另一種白阻尼器是環氧清漆浸債聚酯粘接帶,同樣切製成長方形條狀供使用.

2).橡膠阻尼器

用1~3mm厚的合成橡膠NBR與丙烯酸類粘接材料貼合而成,也稱黑色阻尼器.減振效果好.

3).油脂阻尼器

它是一種粘度大的潤滑劑,附著力大,點滴於刷臂指定位置.其減震效果好,又不產生矽,硫等有害氣體,也沒有纖維帶來的危害.

4).粘接劑阻尼器

水溶性丙烯酸膠體製成的粘接劑.

要避免直接受到陽光暴曬,需在較陰暗的地方保管.

不可接觸膠水

為了不使膠水劣化,即使戴了手套或手指套也不可碰觸膠水.

使用時用鑷子從襯紙上剝離貼在電刷臂/電刷指定位置.作業方便,但減振效果稍差.

˙作業性較差,同時價格也高.

˙工藝上不如白阻尼器操作方便

˙因油脂有流動性,作業性較差,同時價格也高.

˙作業性好,價格便宜.

要易於組裝,自重不脫落.

插入時端子無刮花,翹曲及變形.

3-5

端子

黃銅(鍍錫)

磷銅

鈹銅

鋼材

a.是傳送電流及輸出電流的初始端及末端.

b.電刷之固定

c.端子外形有以下幾種:

1).接地端子

2).直身端子

3).圓形通孔帶帽

4).圓形盲孔帶帽

5).內藏式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