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31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

A.侵略性B.正义性和艰巨性C.非人性D.殖民性

2.“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这个法令是

A.改革中央机构法令B.建立常备军法令C.废除农奴制的法令D.派遣留学生法令

3.罗伯特•李将军的塑像曾遍布美国。

但在一次战争后,有人主张拆除这些塑像,认为它们是奴隶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

这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

A.北美独立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美国南北战争

4.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的是

A.林肯B.华盛顿C.奥巴马D.特朗普

5.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二官八省”制度B.仿汉字造字C.提倡文明开化D.推行租庸调制

6.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保留了浓厚的

A.军国主义色彩B.奴隶主义色彩C.社会主义色彩D.共产主义色彩

7.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

A.人口增长B.教育大众化C.城市化发展D.环境污染

8.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牛顿C.巴尔扎克D.贝多芬

9.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

这场战役的地点是

A.土耳其B.巴尔干C.凡尔登D.萨拉热窝

10.一战大大削弱了○○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的世界优势地位。

材料中○○指的是

A.亚洲B.欧洲C.美洲D.非洲

11.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说:

“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这段话评价的是

A.《雅各布条约》B.《凡尔赛条约》C.《洛桑条约》D.《欧洲联盟条约》

12.1922签署的《九国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但是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

A.承认B.支持C.拒绝D.帮助

13.该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该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五年计划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新经济政策

14.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说明该制度的确立具有

A.法律基础B.政治基础C.经济基础D.文化基础

15.造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经济空前繁荣B.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C.汽车进入平民家庭D.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

16.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

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A.坚持自由放任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国家干预经济D.转向社会主义

17.希特勒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这标志着世界大战

A.欧洲策源地形成B.亚洲策源地形成C.美洲策源地形成D.非洲策源地形成

18.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

19.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

A.英国B.法国C.美国D.波兰

20.1942年,26个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法西斯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他们签署的是

A.《雅尔塔公告》B.《波茨坦公告》C.《联合国家宣言》D.《开罗宣言》

2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日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能

A.提高工人待遇B.缓和社会矛盾

C.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D.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是从

A.万隆会议开始B.非洲独立年开始

C.古巴革命开始D.巴拿马收回运河开始

23.将“采取有效集体办法防止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制止侵略行为”作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联盟C.联合国D.世界贸易组织

24.2021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将会把它用来

A.大搞霸权主义B.维护世界和平,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C.发展恐怖主义D.建立单极世界

25.今年,世界各国对5G技术的争夺愈演愈烈,特别是中美之间的争夺尤其吸引眼球。

这体现出

A.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B.世界各国重视妇女地位的提高

C.世界各国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心D.世界各国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担忧

二、综合题

26.通过学习历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下图),童年时只断断续续地上过5年学。

他极富想象力,什么事都爱刨根问底,但一向不愿死记硬背。

12岁时,他开始外出工作,当过火车服务员、电报员。

他善于将最新的科学发现运用到自己的发明中。

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进行有组织的发明创新实验。

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人教部编版九上

(1)材料一中的他是,你所了解的他最负盛名的发明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分析,在他以及和他类似的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众多发明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崭新时代。

材料二他(下图),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英、法、德、俄等多国语言。

他的发明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过程。

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他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人教部编版九上

(2)材料二中他是,你知道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他设立的用来奖励“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的基金,我们称之为什么奖。

材料三他(下图),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1893年,他在彼得格勒(当时名为圣彼得堡)参加了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1895年,他将分散的小组统一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同年12月,他被捕,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他回到彼得格勒,受到成千上万工人、士兵的热烈欢迎。

——人教部编版九上

(3)材料三中他是,他领导人民取得哪场革命的胜利,这场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他(下图),1869年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

他曾在伦敦大学学习法律,获得律师资格。

大学毕业后,一次他前往南非首府办理案件,公司为他购买了头等车厢的车票。

但在火车上,一个欧洲白人见到他后,立刻怒气冲冲地叫来车长,声称不愿与“有色人种”同坐一个车厢。

他被要求改坐行李车厢,他拒绝接受,因此被赶下车。

他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

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

——人教部编版九上

(4)材料四中他是,他号召印度民众开展什么运动,他发动的这场运动对印度民众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你会怎么做。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21年12月初,2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英国伦敦,既为庆祝它成立70周年,更为商讨如何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未来。

70年来,跨越了冷战、冷战后初期和新世纪,成员国从最初的12个增加到现在的29个,逐步从地区型军事集团向全球最大政治军事联盟转变。

——光明日报《冷战的遗物彷徨的北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组织是,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组织的性质有何变化。

材料二70年前,首任秘书长伊斯梅爵士曾用三句话概括该组织成立的宗旨:

留住美国人,挡住苏联人,压住德国人。

70年后,华约早已解体,苏联不复存在,冷战硝烟散尽。

——光明日报《冷战的遗物彷徨的北约》

(2)材料二中“留住美国人,挡住苏联人”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在“压住德国人”的时候,与苏联人产生了严重分歧,导致爆发了什么危机,这种分歧越来越严重,导致德国分裂成那两个国家。

(3)材料二中“华约”的建立,标志着冷战到达什么程度,往前倒退,这场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冷战在经济上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一个重要步骤的计划被称为什么。

(4)材料二中“苏联不复存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根据材料二中“冷战硝烟散尽”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三未来,它也许会变得越来越不像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它将以新的方式对地区与全球安全事务产生深远影响。

——光明日报《冷战的遗物彷徨的北约》

(5)根据材料三分析,该组织的未来发展之路将可能如何。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斗争具有正义性。

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起义最后失败了。

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中的关键信息“认为它们是奴隶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黑奴,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汉化”指的是大化改新,“欧化”指的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故C符合题意。

实行“二官八省”制度、仿汉字造字和推行租庸调制与明治维新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理解日本的“汉化”指的是大化改新,“欧化”指的是明治维新是解题的关键。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即可解答此题。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

故D符合题意。

人口增长、教育大众化、城市化发展与题干的“许多问题”不符,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

牛顿出版了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德、法两国军队展开的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准确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即可解答此题。

11.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

“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凡尔赛条约》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条约,是战胜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损害了中国等弱小国家的利益。

故B符合题意。

《雅各布条约》、《洛桑条约》、《欧洲联盟条约》与题干信息不符,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新宪法的公布,宣告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造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

故D符合题意,ABC不是造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上台后,改变了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符合题意;坚持自由放任、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社会主义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故A符合题意。

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着1936年日本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故B不符合题意。

美洲策源地形成、非洲策源地形成与希特勒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1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个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法西斯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但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故C符合题意。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属于区域性组织,故AB不符合题意。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经济组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将会把它用来维护世界和平,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故B符合题意,ACD与中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A

【详解】

依据题干的“世界各国对5G技术的争夺愈演愈烈,特别是中美之间的争夺尤其吸引眼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G技术属于信息技术,题干材料表明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故A符合题意,B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

(1)爱迪生;电灯等;电气时代。

(2)诺贝尔;炸药;诺贝尔奖。

(3)列宁;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可答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或答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答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甘地;非暴力不合作;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也可)。

(5)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和“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进行有组织的发明创新实验。

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可知材料一的他是爱迪生。

爱迪生最负盛名的发明是电灯等。

依据材料一的“他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爱迪生以及和他类似的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众多发明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依据材料二的“他,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英、法、德、俄等多国语言。

他的发明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过程。

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他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他是诺贝尔。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诺贝尔设立的用来奖励“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的基金,我们称之为诺贝尔奖。

(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他是列宁。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和“他,1869年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

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可知材料四中的他是甘地。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5)综合题干材料,我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刻苦学习,奉献自己的力量。

【点睛】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结合材料识别图片人物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回忆图片人物的历史功绩即可解答此题。

27.

(1)北约;从地区型军事集团向全球最大政治军事联盟转变

(2)留住美国人指的是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需要美国的援助,挡住苏联人指的是遏制苏联扩张;柏林危机;民主德国联邦德国

(3)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或答两极格局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4)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或答两极格局瓦解

(5)以新的方式对地区与全球安全事务产生深远影响。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2021年12月初,2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英国伦敦,既为庆祝它成立70周年,更为商讨如何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未来。

70年来,成员国从最初的12个增加到现在的29个,逐步从地区型军事集团向全球最大政治军事联盟转变。

”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组织是北约。

材料一表明北约从地区型军事集团向全球最大政治军事联盟转变。

(2)依据材料二的“70年前,首任秘书长伊斯梅爵士曾用三句话概括该组织成立的宗旨:

留住美国人,挡住苏联人,压住德国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留住美国人指的是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需要美国的援助;挡住苏联人指的是遏制苏联扩张。

他们在“压住德国人”的时候,与苏联人产生了严重分歧,导致爆发了柏林危机,这种分歧越来越严重,导致德国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47年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一个重要步骤。

(4)依据材料二的“70年后,华约早已解体,苏联不复存在,冷战硝烟散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苏联不复存在”,指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

根据材料二中“冷战硝烟散尽”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5)根据材料三的“它将以新的方式对地区与全球安全事务产生深远影响。

”可知北约的未来发展之路将是以新的方式对地区与全球安全事务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