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39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府、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俞、曲池、手三里、外关;

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

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

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

2、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每次5分钟。

3、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腹按压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5、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再按揉背部,并轻抚几次,这一套动作进行5分钟。

(四)其它

1、吞咽障碍训练:

练习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

2、言语治疗:

口形训练和唇舌功能训练(如发音)。

言语不利根据中医理论可分两型:

风痰阻络型方用解语丹,成药可用散风活络丸;

肾虚精亏型方用地黄饮子。

3、心理障碍康复:

心理护理是根据中风患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进行的有效护理。

家人应该用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适应能力、性格、不同阶段心理状态。

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物质帮助、宽慰、鼓励,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及行为。

对患者任何一点微小进步要给以赞扬,给予精神鼓励。

可以配合中医的情志调摄法、气功等疗法来改善病人的心身。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

因此,中风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

每日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

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宜:

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

不能急于求成。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

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

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

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

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对某些肢体畸型、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型器,可以预防畸形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

对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9)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学习使用辅助装置及简单工具。

(10)要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原则进行锻炼,运动量开始要小,病后数周再开始功能训练。

另外,中风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体力活动显著减少,胃肠道蠕动相对减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易发生便秘,因此,给瘫痪病人进行饮食调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必须满足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总热能的需要。

②多饮水、多食半流质食物。

③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④根据引起瘫痪的病因,调整饮食宜忌,控制食盐、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类、动物内脏和肥肉等)的摄入,增加含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物。

二、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

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

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

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

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

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

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

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

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

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三、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物理疗法:

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二)作业治疗:

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三)康复工程:

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四)文体治疗:

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

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十分有利。

  (五)中医治疗:

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

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六)截肢者康复的主要环节

  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

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

同时应根据截肢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发生,具体方法是:

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卧位向上抬腿,训练大腿外侧肌力。

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不要长期坐位,防止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

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

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防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

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双手交换训练,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并活动肩肘关节,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

  安装假肢后,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

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独立行走及适应各种不同路面的行走训练及保护性训练。

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移动、日常生活的穿脱衣服、开门、写字、打电话等。

四、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

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位姿态,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

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

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

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

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

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

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音。

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蠕动的药物,如:

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

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五、骨折中医药康复

(一)骨折术后的康复

骨折术后的康复,首先在心理上要有正确的“康复”。

术后要学会转移情绪,避免将精力集中在疾病上。

如有顾虑、猜疑、应坦诚告诉,以便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和解释。

尤其是脊柱骨折引起的截瘫患者,其基本上处于“残障”水平,其心理障碍是很严重的。

家人应该用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适应能力、性格、心理状态。

(二)骨折愈合早期的康复

骨折愈合早期应以动静结合、局部与全身并重。

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为主;

非固定关节的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尽量保持健肢的正常活动。

一般骨折早期药物治疗,西药以消炎镇痛为主,中医中药早期以行气活血、清热凉血为主,行气活血常用方药如:

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顺气活血汤等;

清热凉血常用方药如:

加味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等。

也可用外用药膏贴敷,消瘀袪肿止痛类膏药如消瘀止痛膏、消肿散等外敷,适用于骨折初期肿胀疼痛。

还可用现代的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是最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能够起到局部镇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伸长胶原纤维、解除痉挛等效果。

比较表浅的温热疗法有红外线和温水浴等,热力能够到达深层的则有超短波、极超短波、微波等。

一般骨折后1-2周,运动锻炼以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原则上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均应功能锻炼,要求锻炼次数不在多而在于精,每天要有点进步。

(三)骨折愈合中期的康复

骨折愈合中期骨折断端已有纤维骨痂形成,骨折已较稳定,应在原运动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量,增加强度,对相关肌肉进行抗阻训练。

中药在骨折中期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为主,常用方药如和营止痛汤、续骨活血汤、接骨丹等。

外用药膏贴敷以接骨续筋类为主,常用膏药如接骨续筋膏等。

还可以用中医中药热敷熏洗、热熨等。

骨折2周后其运动量在原运动量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强度,应在医务人员或家属帮助下逐步活动上、下关节,动作应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上肢:

如患者感到肌肉有力,骨折部无压痛,在完成握掌动作基础上,做一些自主性的关节屈伸活动,并从开始的单一关节活动,过渡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但应限制多骨折部产生剪应力的方向运动。

(四)骨折愈合后期的康复

骨折愈合后期此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此期康复重点应在因骨折而被止动的关节,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必要时辅以被动和抗阻运动,如在持续被动运动机器(CPM)辅助下运动。

此期中药着重以补养气血、补养脾胃为主,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常用方药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等等。

骨折后期应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使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尽快恢复正常,由局部性的锻炼过渡到全身性锻炼。

此期锻炼应注意,拆除石膏后的关节功能锻炼,在锻炼前最好先热敷或理疗,有助于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

常用的锻炼方法有:

自身重量法、不负重练习法、负重练习法。

此期可配合针灸、推拿,取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以手、足阳明经穴,使局部经络疏通,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痉挛减轻。

用推拿手法还可以帮助患者被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加强关节的运动范围。

指导活动辅助装置的使用,如各种支具、假肢等。

(五)骨折后的中医食疗

在骨折时期可以用中医食疗的方法,促进骨折尽快康复,如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等等。

骨折时期饮食应注意:

1、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

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2、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3、忌长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

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各个时期骨折康复的手段很多,各种现代的运动疗法、物理理疗,祖国传统的针灸、推拿、中医中药都对骨折康复有帮助。

骨折康复治疗总的原则是在确保内外固定的同时,强调一个“早”字,“早”运动对骨折的尽快康复,尽快的适应生活,回归社会是很重要的。

六、颈椎病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一)劳伤筋骨,气滞血瘀型。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二)肝肾精亏,筋骨失养型。

滋补肝肾,益精活血,方药验方(人参、黄芪、天麻、首乌、黑豆、乳香、没药、枸杞子)。

可用中成药辅助如壮骨关节丸、骨质宁擦剂等等。

(三)颈椎病的针灸、推拿治疗

1、毫针疗法。

可用补法、平补平泻法,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肩榆、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池等。

2、水针疗法。

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操作,用丹参注射液2—4ML,每次取2—4对夹脊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一次,6次后休息1天。

3、推拿治疗。

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肩榆、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池、阿是穴、天宗等。

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按拿法。

颈椎旋转复位或颈项斜扳法。

(四)现代药物治疗与康复

1、药物治疗①消炎、止痛、解痉:

可用布洛芬、芬必得。

②扩张血管,改善脊髓血运:

可用烟草酸、地巴唑等。

③维生素类应用:

可肌注维生素B1及B12等。

2、理疗。

可改善椎管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以利其功能恢复。

3、颈部固定。

限制颈部过度伸屈或旋转。

4、牵引。

适用于各型颈椎病,一般采用布带牵引。

5、手术。

适应症:

脊髓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重症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