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61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川教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doc

2015.3

(七上)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

地点:

云南元谋县;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生产生活情况:

使用打制石器;

特点: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时间: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身体特征:

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

生产生活情况: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时间:

距今约18000年;

身体特征:

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生产生活情况:

①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②能人工取火;

③用兽皮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种植水稻;

③饲养家畜;

④住干栏式房子。

半坡遗址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

①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②种植粟;

③饲养家畜;

④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

⑤住半地穴式房子。

大汶口遗址

地点:

山东泰安大汶口;

时间:

距今约6000—4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

①过原始农耕生活;

②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第9课秦朝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

概况: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仍定都咸阳。

意义: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货币:

以圆形方孔钱为通行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朝:

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1、思想上: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2、政治上: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开发边疆:

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

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

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汉武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西域:

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经过:

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

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汉与西域的联系:

①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增多;

②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③西域的骏马、瓜果、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五、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

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

青铜时代:

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生活地位十分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精品:

①司母戊鼎最大;雄伟端庄、气势凛然;

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

③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都江堰

概况: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

特点:

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

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是我国古代的一座生态型综合水利枢纽。

郑国渠

概况:

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

特点:

灌溉关中平原。

秦长城

修建原因:

为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起止地点: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

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灵渠

概况:

秦朝为征服岭南、解决粮食等物资供应而开凿的一条运河。

主持修建者:

史禄。

特点:

它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中国西汉早期。

2、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使用竹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3、东汉时候,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三国时魏国的刘徽)。

5、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人,这比欧洲约早1100年。

6、汉朝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了一套体操叫“五禽戏”。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7、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8、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盛行于商朝,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从商朝开始我国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金文:

盛行于商周,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和隶书:

秦朝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出现隶书。

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

草书、楷书和行书:

形成于汉朝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时期。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学派代表人物尊称时期代表作或言论主要思想

儒家孔丘孔子春秋《论语》“仁”和“礼”

儒家荀况荀子战国《荀子》天行有常

儒家孟轲孟子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墨翟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李耳老子春秋《道德经》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可

以相互转化

道家庄周庄子战国《庄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韩非子战国《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孔子简介: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他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中。

孔子是大教育家:

①创办私学;

②编订《诗》《书》《春秋》;

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百家争鸣:

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相互展开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

最重要学派: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著《离骚》《天问》等,我国古代伟大诗人。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内地。

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兴起于东汉民间。

创始人之一是张陵。

把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作为教主。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战国编钟:

战国时期湖北随州出土。

秦始皇陵兵马俑:

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大型陈列馆。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

东晋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阳赋图》。

 

七下第九学习主题

1.   隋唐时,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进入了全盛时期。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刚经》。

2.  北宋中期,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先进,很快得以推广,不久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

3.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

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

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4.  唐朝时,炼丹家们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明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各种火器。

13世纪——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  隋朝时,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了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6.  隋炀帝时,在天然河道和前人开凿的运河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  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运河的距离。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8.  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多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9.  故宫又叫宫城,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10.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全书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还流传到日本、英国、法国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11. 《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宋应星的代表著。

全书广泛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着重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技艺,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

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八上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侵华战争表

根本

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原因

借口:

林则徐

虎门销烟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起止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侵略者

英国

英、法

日本

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

重要

事件

《南京条约》附件: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

黄海大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签订

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

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

赔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关税协商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白银2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和统治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铁路沿线;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影响

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南京;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2年慈溪大战,击毙华尔。

3、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5、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老龙头、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

(张德成、聂士成)

6、从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侵占60多万平方公里)起,到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

原因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转折

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初步胜利

释放爱国学生

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

条件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上海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标志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到嘉兴南湖)

一大内容

通过党纲:

(确定名称和奋斗目标)

确定中心工作: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国民革命运动

条件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准备

1924年黄埔军校的建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高潮

北伐战争

目的

推翻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场

湖南、湖北

战役

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响应

冯玉祥五远誓师,各地工农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战果

不到半年,北伐军声震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结果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1927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以失败而告终。

人民军队的建立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湘赣边毛泽东严重受挫,辗转到达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意义)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红军长征

原因

1933年秋,中共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经过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长征开始——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到达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大凉山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胜利结束)

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意义

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概况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柳条湖东北军沈阳)

原因

蓄谋已久,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结果

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完全沦陷,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以长春为“都城”,扶持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的伪满洲国

影响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东北抗日游击队(杨靖宇)

西安事变

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

原因

民族危机日益加强,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部分化。

目的:

逼蒋抗日

结果

和平解决(周恩来西安谈判)——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影响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产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七七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

抵抗

国民党二十九路军英勇抵抗(佟麟阁、赵登禹)

 

 

影响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日战

南京大屠杀

概况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

认识

日本否定战争是在掩盖罪行,美化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我们要牢记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台儿庄战役

概况

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川军将领王铭章保卫藤县壮烈牺牲)

意义

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百团

大战

概况

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参战的有105个团约20万人。

意义

沉重的打击了日寇,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武。

中共“七大”

概况

为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主要内容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

中国革命有两个前途,我们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提出抗战即将胜利下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通过新党章: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实现了党的空前团结,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奠定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战胜利原因

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得到华侨及国际友人的援助。

是国共合作下的全民族的抗战,是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结果。

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

意义

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反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下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的复出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

“文革”结束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

讨论的意义:

打存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1978年12月,

(2)地点:

北京

(3)会议内容: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拔乱反正”,为冤假错案评反。

(4)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赤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

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八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点:

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深化: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

全面活跃农村经济。

发展乡镇企业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容之一。

深化的意义:

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所有制结构:

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第九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扩大

(1)建立背景:

改革开放

(2)提出的时间1979年4月

(3)建立的过程:

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作用:

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大连等沿海城市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发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

成淡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

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十三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民族分布:

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2)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使少数民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