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79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4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押题专练

专题1.4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构成物质和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TP、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

B.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2.下列关于核酸、核苷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核糖体rRNA的合成与其核仁有关

B.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一个游离的羟基

C.吞噬细胞摄取流感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并将其水解,可产生4种核苷酸

D.设法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 C

解析 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A错误;每个核糖分子上都含有一个羟基,因此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但含有多个游离的羟基,B错误;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于转录形成RNA,进而翻译形成蛋白质,能在所有根尖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

A.C、H、O、N、P是ATP、密码子、生物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答案 B

4.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C.磷脂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核糖体等细胞器的重要成分

D.固醇类物质可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答案 C

解析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正确;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因此不含磷脂,C错误;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性激素和维生素D可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D正确。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核糖体只能同时结合两个tRNA分子

B.圆褐固氮菌通过内质网合成磷脂

C.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可以合成rRNA和DNA

D.HIV、SARS病毒都只含有RNA一类核酸

答案 B

解析 一个核糖体上只能同时结合两个tRNA,A正确;圆褐固氮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具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B错误;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可以合成rRNA和DNA,C正确;HIV、SARS病毒均属于RNA病毒,D正确。

6.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质和呈红色的细胞核

答案 C

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加入的染色剂是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液,即两种试剂是同时加入的,A错误;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使蛋白质和DNA分离便于染色,但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7.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在细胞核中没有分布

B.提取细胞中全部核酸进行碱基分析可知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染色剂使RNA呈现红色

答案 D

8.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答案 D

解析 甲图中①可表示蛋白质,②可表示糖类或脂肪,③可表示DNA、RNA、ATP、磷脂等,④可表示叶绿素。

“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暗示该物质为脂肪,A正确;④为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正确;乙图中单体若是氨基酸,则该四肽彻底水解时,肽键断裂,需要消耗3分子水,则水解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C正确;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产物,D错误。

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下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DNA、RNA和ATP的组分中均含有糖类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答案 B

10.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单糖不能进行水解,A错误;②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D正确。

11.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

答案 D

解析 含RNA的病毒不含DNA,A错误;含DNA的病毒不含RNA,B错误;核糖体含RNA,但不含DNA,C错误;含DNA的活细胞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含RNA,D正确。

12.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DNA分子一条链上通常一个脱氧核糖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D.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 A

1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需要消耗ATP

B.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

C.有的多聚体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

D.有的多聚体在细胞增殖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

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除葡萄糖是通过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外,其他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糖蛋白可在细胞识别中起信息传递作用;细胞核内的DNA在细胞分裂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

B

14.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油脂(脂肪)是高等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B.核酸是决定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

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答案:

C

15.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解析: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即单体)都是葡萄糖,B正确;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脂肪酸,淀粉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同等质量糖类中氢的含量,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同等质量糖类中氧的含量,所以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D正确。

答案:

C

16.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彻底水解后释放出的单糖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B.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脂质有关,而选择透过性与脂质无关

C.将各种多糖分解为基本单位,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D.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构成核酸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不供能,不属于“生命的燃料”,A错误;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而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脂质有关,因此选择透过性也与脂质有关,B错误;多糖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葡萄糖为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细胞膜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不是受体蛋白,D错误。

答案:

C

17.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

B.磷是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

D.在细胞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

答案:

D

18.下列有关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磷脂、ATP和核酸的元素相同

B.组成胰岛素、生长素、纤维素的单体相同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酶溶液均能观察到紫色反应

D.核糖、脱氧核糖等糖类中氢、氧原子数比是21

解析:

组成磷脂、ATP和核酸的元素都是C、H、O、N、P,A正确;胰岛素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生长素是吲哚乙酸,纤维素属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B错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故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酶溶液,有的可观察到紫色反应,有的不能观察到紫色反应,C错误;核糖分子式C5H10O5、脱氧核糖分子式为C5H10O4,脱氧核糖的H、O原子数比不是21,D错误。

答案:

A

19.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也为细胞提供生存的液体环境,所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氨基酸、蛋白质和RNA

C.核酸能贮存遗传信息,但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

D.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原因是糖类在活细胞中的含量比脂质高

解析:

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必须以水为介质才能进行,活细胞必须生活在水中才能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所需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以mRNA为模板、tRNA为工具、rRNA参与构成的核糖体为场所,B正确;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但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故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因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而与其含量高低无关,D错误。

答案:

D

20.对下图中X的描述,正确的是(  )

A.X是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

B.X与X之间能发生脱水缩合,但X不能与其他化合物脱水缩合

C.细胞膜所具有的功能的不同,取决于X的种类和数量

D.乙醇、CO2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都与X有关

解析:

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同种单体之间可以发生缩合,如葡萄糖和葡萄糖之间缩合形成麦芽糖,不同单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如葡萄糖和果糖之间缩合形成蔗糖;细胞膜所具有的功能的不同,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X只是糖蛋白中“多糖”的基本单位;乙醇和CO2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与糖蛋白无关,因此与X也就无关。

答案:

A

21.下列是对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

B.生物大分子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核酸是生物体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解析:

不同物种间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些是相同的;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核酸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除蛋白质外,还包括脂质(如性激素)等。

答案:

C

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又存在于动物细胞内

B.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多

D.核糖体、染色体、T2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解析:

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的糖;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低;生物体的代谢越旺盛,其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核糖体RNA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由其蛋白质外壳和体内的遗传物质DNA组成。

答案:

B

23.糖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1)细胞核内作为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单糖主要是_____________。

(2)细胞呼吸最常用的糖是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这种物质最初产生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

(3)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和参与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_是一种多糖。

人体细胞中也贮存着多糖,这些多糖的主要贮存部位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葡萄糖 线粒体 叶绿体

(3)细胞识别 (4)纤维素 肝脏和肌肉

24.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

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

(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________物质,其原因之一是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________。

(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________下观察,可见________的脂肪微粒。

(3)油料种子萌发时,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______;脂肪储存和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线粒体,是细胞器之间______的典型例子。

(4)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叶长出之后,干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

(2)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微粒需借助显微镜。

(3)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4)脂肪与糖类相比,氧的含量少,所以脂肪在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需要补充较多的氧元素,故油料种子在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

答案:

(1)储能 多

(2)显微镜 橘黄色

(3)脂肪酶 协调配合(分工合作)

(4)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 增加 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25.采摘后的香蕉果实在自然成熟过程中,淀粉、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简便区分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香蕉细胞内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三个阶段依次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分析,香蕉果实采摘后10~15天葡萄糖含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通过添加乙烯利可加速香蕉果实________。

(3)香蕉细胞中的C元素主要来源于外界的________,该化合物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在夜间无法进行的原因是叶绿体中无法合成________。

答案:

(1)碘液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2)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的量多于葡萄糖消耗的量 成熟

(3)CO2 暗反应 [H]和ATP

26.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单体a是________,X代表________。

(2)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_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b的种类不同。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结构的多样性。

(4)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的[  ]________过程。

(5)④过程为________,若某种C分子由n个单体c(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N、P

(2)4 含氮碱基(或碱基)

(3)C 蛋白质

(4)① DNA复制 (5)脱水缩合 mn-18(n-2)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A是DNA,B是RNA,C是蛋白质,a是脱氧核苷酸,b是核糖核苷酸,c是氨基酸,组成核苷酸的元素为C、H、O、N、P。

(2)在人体中,核糖核苷酸有4种,分子中含氮碱基的不同决定了核糖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4)人类的白化病起因是基因突变,源于图中的①DNA复制过程。

(5)④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如果某种C分子由n个单体c(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18(n-2)。

27.大多数植物种子的储藏物质以脂肪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

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大多数植物种子的储藏物质以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________物质,其原因之一是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________。

(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________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微粒。

(3)油料种子萌发时,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________;脂肪储存和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线粒体,这是细胞器之间________的典型例子。

(4)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叶长出之后,干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储能 多

(2)显微镜 橘黄

(3)脂肪酶 协调配合(分工合作)

(4)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相同质量的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 增加 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解析 

(1)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

(2)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微粒需借助显微镜。

(3)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4)脂肪与糖类相比,氧的含量少,所以脂肪在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需要补充较多的氧元素,故油料种子在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后由于大量蔗糖参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导致干重减少。

真叶长出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其干重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