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784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docx

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第2讲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考纲要求]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1)化学元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构成细胞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①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进一步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②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的元素;另一类是以离子形式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元素。

(2)细胞中的元素

①元素的来源、分类和存在形式

②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

归纳总结 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元素的含量不同

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

O>C>H>N;占干重百分比:

C>O>N>H。

2.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①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②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巧记 无机盐功能的“一、一、二”

1.判断组成生物体元素的有关叙述

(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 )

(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 )

(3)因为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O是最基本的元素( × )

2.判断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有关叙述

(1)生物体内的水就是细胞内的水( × )

(2)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有水分,导致细胞代谢停止,有利于种子长时间储存( × )

(3)Mg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 × )

聚焦水和无机盐相关的曲线和过程

图甲表示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中与“水”有关的部分代谢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可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变化的曲线是②。

(2)图甲中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是①。

(3)图乙中进行①②⑤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核糖体、叶绿体类囊体膜。

命题点一 依据元素组成推断化合物的种类

1.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

则对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①、②、③必为同一类物质

答案 D

解析 叶绿素中含有Mg,所以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正确;血红蛋白中含有Fe,所以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B项正确;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所以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项正确;①、②、③为不同类物质,D项错误。

2.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脂肪

C.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若④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糖原

答案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脂肪;③的组成元素为C、H、O、N、P,若③是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其可能是DNA或RNA;④只含C、H、O三种元素,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肝糖原和肌糖原。

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的种类

命题点二 以坐标曲线为信息考查水和无机盐功能

3.某科研小组将选自同一海滩的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每天分别以0h、3h、6h、12h和24h进行水淹处理。

处理50d后,测定植株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并计算二者的比值(曲线甲),测定K+吸收速率(曲线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该用互花米草采样地点的海水进行水淹处理

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6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D.互花米草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

答案 C

解析 互花米草为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实验用水应该采用此植物实际生活环境中的海水,A项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植物的代谢活动越弱,抗逆性越强,结合坐标曲线甲可知水淹时间为3h/d时,抗逆性最强,B项正确;水淹时间为0h/d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最大,故此时代谢活动最旺盛,C项错误;读坐标曲线知,处理时间越长,该植物的代谢强度越弱,供能越少,植物吸收K+的速率越低,即吸收K+时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D项正确。

4.图1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钙对某种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作物对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不同

B.乙的浓度为d时,对提高产量最有利

C.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

D.在一定范围内,钙的浓度对花粉萌发率无影响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1可知,当甲的浓度为a时,而乙的浓度在c~d范围内时,作物的产量相对较高,A项正确,B项错误;分析题图2可知,钙离子浓度对花粉管的生长有影响,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C项正确;从花粉萌发率看,在一定范围内钙离子浓度对其没有影响,D项正确。

衍射法归纳水的产生、利用、吸收及其调节

命题点三 无机盐的功能分析及实验验证

5.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

mmol/L)不同。

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

培养液编号

甲离子

20

30

50

40

2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B.②③

C.②④D.③⑤

答案 A

解析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验①和⑤的甲、乙离子的浓度相同,丙离子的浓度不同,因此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①⑤两种培养液。

6.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

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

B.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是选一些相同的植物

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

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中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前,A项错误;此实验的无关变量有选一些相同的植物、培养条件等,B项错误;若实验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C项正确;由于培养的是植物,故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

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实验方案

实验组:

正常植物+缺X培养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再加入X后,症状消失。

对照组:

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植物正常生长。

实验相关说明:

(1)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相同。

(2)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3)该方案也可用于检测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考点二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

仅由C、H、O元素构成。

(2)种类和功能

2.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

主要是C、H、O三种元素,有些还含有P和N等。

(2)种类和功能

1.判断关于糖类的叙述

(1)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 )

(2)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 )

(3)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

2.判断关于脂质的叙述

(1)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

(2)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 × )

(3)脂质的组成元素不一定只有C、H、O( √ )

据图分析糖类和脂质的组成

(1)若①表示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物质)。

(2)若①表示多糖,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淀粉、纤维素、糖原(物质)。

(3)若①表示脂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物质)。

(4)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物质)。

1.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

C、H、O

C、H、O、(N、P)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合成部位

淀粉:

叶绿体

纤维素:

高尔基体

糖原:

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

相同质量的物质分解情况

耗O2少,产H2O

少,释放能量少

耗O2多,产H2O多,释放能量多

联系

糖类脂肪

2.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干重增加。

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由于脂肪转化为糖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的原因),然后再减少。

命题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糖类的组成元素都为C、H、O,A项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三种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项正确;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是麦芽糖,而不是蔗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项错误。

2.(2017·海南,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答案 B

解析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成性激素,A项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糖原属于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项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项正确;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D项正确。

命题点二 有关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分析

3.(2014·广东,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制作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 C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第10天时仍然存在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在整个种子成熟过程中都能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B项错误;在第30天时,脂肪含量较高,脂肪与苏丹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C项正确;在第40天时,淀粉已经消耗殆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发生显色反应,D项错误。

4.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C.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 C

解析 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A项错误;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脂肪中含有的元素也为C、H、O,不含N,B项错误;种子萌发时,脂肪等被分解,含量逐渐减少,此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C项正确;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项错误。

考点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1)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与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方法步骤

(3)实验现象

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蓝色溶液变成砖红色沉淀。

(4)实验结论:

植物组织中含有还原糖。

2.蛋白质的检测

(1)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和双缩脲分子的化学键相似,都能在碱性溶液中和Cu2+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2)方法步骤

(3)实验现象

1、2号两支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均无颜色变化,但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后,1号试管出现紫色,2号试管无明显颜色变化。

(4)实验结论:

蛋清液中有蛋白质存在。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1)实验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2)方法步骤

①取一表面皿,加入少量清水。

②向清水中滴加1~2滴植物油,使之浮于水面呈较大的圆滴状。

③再向表面皿中加入几滴苏丹Ⅳ(或苏丹Ⅲ)染液(用量多少视水的多少而定),轻轻摇动表面皿,使苏丹Ⅳ(或苏丹Ⅲ染色)进入油滴。

④十几分钟后,观察油滴的颜色。

(3)实验现象:

油滴被染成红色(或橘黄色)。

(4)实验结论:

植物油中含有脂肪。

特别提醒 

(1)鉴定非还原糖(如蔗糖)时:

如果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2)脂肪鉴定现象观察时

①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

②若要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

(3)蛋白质鉴定时

①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

②若用蛋清液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1.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的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的检测。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实验中的三个注意点

(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脂肪鉴定的过程中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

(3)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问题探究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请分析:

(1)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 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2)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3)某同学在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时,只配制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忘记配制双缩脲试剂了,如果鉴定完还原糖后仍想鉴定蛋白质,该如何做才最快捷?

提示 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A液完全相同,将斐林试剂乙液用蒸馏水稀释5倍后便成为双缩脲试剂B液,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

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

答案 A

解析 甘蔗茎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项错误;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项正确;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C项正确;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D项正确。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g/mL的CuSO4溶液

答案 A

解析 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的浅,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NaOH和CuSO4溶液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

3.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

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

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

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

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____检测,淀粉可用____________来检测。

(3)实验器材:

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纱布、漏斗、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4)实验步骤:

①用研钵将茅草根磨碎,过滤,取其滤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mL滤液;

③往A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摇匀,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2~3min。

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④往B试管中加入________,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斐林试剂 碘液 (4)③2mL现配斐林试剂④2滴碘液 (5)①如果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茅草的根内含有还原糖;否则没有。

②如果B试管中出现蓝色,说明茅草的根内含有淀粉;否则没有

解析 

(2)还原糖的鉴定:

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的鉴定:

与碘液反应呈蓝色。

(4)③A试管需要水浴加热,加入的应为斐林试剂。

④A试管加入的是斐林试剂,则B试管加入的是碘液。

(5)①如果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茅草的根内含有还原糖;否则没有。

②如果B试管中出现蓝色,说明茅草的根内含有淀粉;否则没有。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数量最多的是氢原子。

3.干种子中不是不含自由水,而是自由水的比例很低,结合水的比例较高。

4.水既是细胞代谢的原料,参与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化合物的水解;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都有水的生成。

5.无机盐不都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牙齿、骨骼中的CaCO3。

6.多糖和二糖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这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的。

7.糖类不一定都提供能量:

如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它们都不提供能量。

8.脂质中构成生物膜的不一定只有磷脂: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9.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时均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

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产生水多。

下图是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水分的变化,据图回答:

1.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水散失过多。

由此导致的细胞呼吸的变化及好处是细胞呼吸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2.取第20天和第50天的种子分别制成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发现第20天的砖红色沉淀更多,分析其原因是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的还原糖转变成了不具有还原性的淀粉。

3.芝麻种子成熟过程中增加的干物质主要是脂肪,用苏丹Ⅲ试剂鉴定芝麻种子含有脂肪的方法是将芝麻种子研磨制成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苏丹Ⅲ染液,若出现橘黄色,则说明芝麻种子中含有脂肪。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7·海南,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答案 C

解析 草酸与食物中的钙结合形成沉淀物,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A项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运输O2,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项正确;无机盐在生物体中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但不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C项错误;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剩下来的是无机物,D项正确。

2.(2014·四川,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NADP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 C

解析 水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有两种存在形式:

自由水和结合水,A项正确;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生成物H2O中的两个氢原子分别来自两个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羧基,B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O2与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的[H]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产生的[H]结合形成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C项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