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90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5(详细解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假设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

“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

善夫!

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

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

君曰:

“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

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

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嘻!

其可叹也。

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那么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

”予良以其言为然。

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那么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

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

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1、以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

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世:

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较:

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胜:

克制。

2、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②木欣欣以向荣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达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那么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④⑤D.②③⑤

4、以下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表达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

“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5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3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谏成帝营陵寝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

“嗟乎!

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

”张释之进曰:

“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

十有余年,越人发之。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

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

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那么;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

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

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6、对以下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

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

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

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

回头

7、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3分)()

A、①棺椁之作,自黄帝始②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①丘陇皆小,葬具甚微②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①以北山石为椁②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①始营初陵,其制约小②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8、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

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

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那么吉,奢那么凶。

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

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9、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

(8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那么。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

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

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

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

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

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

后因对,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

“唐武后何如主?

”对曰: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后默然。

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

宗道不可,曰:

“假设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

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

宗道曰: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

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

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

“即上怪公来迟。

何以为对?

”宗道曰:

“第以实言之。

”使者曰:

“然那么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帝诘之,宗道谢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

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

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

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

②章献太后:

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

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

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

③七庙:

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0、以下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以实言之。

第:

难道

B.袖所著文谒戚纶袖:

衣袖

C.帝诘之,宗道谢曰谢:

推辞

D.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故事:

定例

11、以下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鲁宗道“遇事敢言”的是〔〕

①假设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②宗道屡于帝前折之③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④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⑤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⑥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⑤⑥

12、以下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鲁宗道为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

人们从此称他为“鲁公浦”。

B.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

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

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13、翻译以下句子〔10分〕

〔1〕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3分〕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4分〕

〔3〕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

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

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通判镇戎军,上言:

“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

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

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

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

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

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

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

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

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

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日:

“我顾不假设彼乎?

”咸愿一战。

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

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

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

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

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

亢日:

“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

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

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

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

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

以此人乐为之用。

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14、对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徙:

调任。

B、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邀:

堵截。

C、敌目曰“东军”,素易之易:

轻率。

D、及堡成,乃发封自劾发:

打开。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④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张亢有政治远见。

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

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

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

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

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

由是益与时不合。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

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

“母老乃择禄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

“此亦可以为政也。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

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

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

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此得吾粗也。

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假设怯者见敌而动,那么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假设募其教行者,那么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假设不足为。

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

状貌伟然,喜酒自豪,假设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

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

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8、对以下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

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稍:

稍微

C、假设不可绳以法度绳:

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

贬斥、议论

1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假设募其教行者⑥其视世事,蔑假设不足为

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

2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4分〕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

“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

“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

“频复中圣人不?

”邈对曰:

“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

“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州界军用之余。

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假设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

公事去官。

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

“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遂固辞不受。

嘉平元年,年七十八。

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22、对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时科禁酒科:

法令、刑律

B、而臣以醉见识见:

C、应死者乃斩以徇徇:

示众

D、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还:

又,再

2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邈“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3分〕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③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假设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⑤

24、以下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的劝谏才得免。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徐邈不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此官职,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每题3分,共9分〕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

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康熙三十八年,单人。

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

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

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

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

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

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

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

“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

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

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

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

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下部议行③。

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

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

“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

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

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那么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

“救荒宜豫。

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

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

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

”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

①今安徽桐城人。

②给旗人做奴仆。

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2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狱成,名世坐斩坐:

定罪,入罪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囿:

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矫:

纠正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举:

举例,说出

26、以下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2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分)

〔2〕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3分〕

〔3〕臣欲奉诏奔驰,那么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那么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