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28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docx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汇总

空调对环境的影响:

所说的空调的冷源一般为空气,

在空调制冷的时候,室内机所吸取室内空气的热量会通过室外机散热到室外空气中,从而造成室外环境温度的局部升高。

扩展开去,许多的室外机运转就造成了大量的热量进入局部空气环境,因此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温度上升,称为: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定义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无氟空调对环境是否没有影响?

现在一些氟利昂的替代品,如R134A,它的换热效果很好,但它的温室效应很大。

还有很多混合式冷媒,如,R406A,是由55%的R22,41%的R142B,4%的R600A混合而成的,但R22和R142B都含氯。

还有R410A,是R32和R125以50%+5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因为R32和R125中都没有氯,所以被世界广泛推广。

但R32却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温室气体。

另外呢,空调对环境的影响只是氯离子对臭氧层的破坏,这只是全球变暖的其中一小部分。

全球变暖呢,是由过多温室气体的过多温室效应所造成的。

温室气体有很多,有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

温室气体的主要能力是吸收红外线,因为将红外线保存了下来,也就是将红外线的温度保存了下来。

大气中本来温室气体的比例很平衡,这样就可以保证地球温度的平衡,地球上的生物都已经适应了这个温度。

但因为人为原因,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也就是说有更多的红外线被保存了下来,地球大气内的温度也就更高了。

所以,要想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就要解决温室气体的问题。

首先要减少人类的日常温室气体排放,之后要逐渐减少大气内的温室气体含量。

【人类与生态环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自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孕育、成长、发展,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命进行曲中最动人的乐章。

人类自产生后,便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改变自然界,使之更适于自己的生存,这是世界上最积极的实践,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创造性和自身的伟大力量,最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

然而,在人们实践的历史过程中,自然界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生变化,在这里,人类发展的历史与自然环境改变的历史是同步的。

在人类诞生的最初时间里,人类文化仍然处于蒙昧阶段,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那时,人们依靠自己的四肢,并借助于棍棒、弓箭等简单的工具,谋取着大自然所赐予的食物。

这个时期,人类自身的力量几乎等于整个生产力,而且几乎靠直接的体力支出。

如果说他们不同于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那也不过是在大自然规定的生物圈——拥有自然食物的

地域中进行有限的创造性劳动。

人类的理性、自由和选择尚处在萌芽之中。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其生产活动已包括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劳作,土地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命之源。

人类的体力以及人类创造的简单农具,使人的劳动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听命于土质的肥沃和上天的雨露,人类创造历史的主动性仍尚在襁褓中,各个民族只能依据自己生活的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土地种植中获得的食物逐渐超过了在广大地面上猎获和采集食物的数量,人民不再附生于野生动物和植物,人类开始从榨取生物环境向控制生物环境转变,农业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使人类由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此后,才有了所谓的文明进步。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们用“刀耕火种”这种人类最早的农业技术,砍伐和焚烧森林,在减少植被建造各类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改变许多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改变许多物种的性质,更重要的是破坏地球上的植被,而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

在砍伐林木的坡地和田野上,当大雨降落时冲掉已经疏松的肥沃表土,河流中淤积的泥沙越来越多,洪水泛滥的次数和水中夹带的泥沙逐年增加,大片土地变成沙漠或不毛之地,甚至使世界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被掩埋在沙漠之下,直到1922年它的古代城市遗址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来以前,人们从未想到过这个古老的印度河文明的存在。

鉴于人类的农业活动同破坏森林和土地相联系,使得大地满目黄沙,原来清澈的河水因含沙量过多而变成黄色的,人们因农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而把它称为“黄色文明”。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第二次浪潮”文明。

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由于机器系统的出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突飞猛进,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和享受的物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涌进市场;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始作为能源基础,发电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巨大的动力;水、陆、空交通线的建与大规模销售系统的建立,把世界各地连为一体。

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直到今天,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样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

但是,它也无可比拟地加剧着对自然界的作用,从开发森林、土地、渔场和牧场,利用动植物种群,到开发地下能源和其他矿藏,使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扩展到整个生物圈和所有的自然物质,甚至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的物质运动,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又一次也是更大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大都上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

它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人们为了发展工业生产,从自然界取出大量的物质——原料和燃料——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把它转变为人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把大量废气物排放到环境中。

这两者——从自然界取出物质和向自然排放废物——都对自然界的原有进程发生重大影响,改变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对地球生态发生最重大的影响。

例如,它产生浓密的黑烟,不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黑烟还熏黑树干,产生“黑化”现象,在工业发展的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树木、树干被煤烟熏黑后,生活在树干上的昆虫,如蜘蛛、瓢虫和树皮虱子等七十种昆虫,几乎全部由灰色变成黑色型。

学家把这称为“工业黑化”。

现在工业污染仍是世界环境破坏的最重要的方面,并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扩大和加剧。

鉴于工业文明的这种环境后果,工业文明被称之为“黑色文明”。

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使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在信息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价值的增长是通过信息。

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它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影响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它对环境的意义和影响如下:

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利于解决“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新技术应用于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系统,可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同时,也可能把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某一地区而言,城市发展新兴产业,传统工业向农村转移。

这样,将使污染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其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会产生相应的环境效应,有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

总之,人类是由大自然演化而生,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料和环境。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是敬天、敬神,盲目俯首帖耳地顺从自然,以求得自然的恩赐与生存;后是借想象中的宗教、神话英雄来寄托自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意愿。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时人们从自然的奴仆开始上升到平等的关系,人类的意识便萌发了“主宰自然”的欲念,这种欲念的萌生在认识上导致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文明正是沿着这种觉醒的步伐而发展,征服自然,进军宇宙的人类思想应该说是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精神支柱。

然而,就在这个迅速城市化的世界中,古老的生态系统也正在经历着新的挑战,在人类无情的破坏和滥用资源的压力下,我们这个星球的自然系统变的满目疮痍:

人口快速膨胀、耕地急剧减少、水陆全面污染、资源开始耗竭、生态整体失调,臭氧屏障趋薄,海水逐年升高,自然灾害频发,虽然直到今天崩溃还没有发生,但大自然所发出的警告却越来越重地笼罩在人类头上。

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自然界并没有被打倒。

它仍然是拥有巨大力量的“敌手“,现在它要打出”最后一棒”了,这就是“环境危机”对人类提出严重的挑战。

它以自然规律对人的利益的盲目破坏作用为自己开辟道路,迫使人承认自然界的地位和价值。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在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指导下,遵循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方向,常常以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增长,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大自然消纳废物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在发展经济时往往把自然界作为可以随意索取资源的仓库和任意排污的垃圾桶,这是一种线形的和非循环的传统经济发展路线,是反自然的,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掠夺性:

首先,过度的开发土地,滥伐森林,滥垦草场和过度捕捞,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恶化,乃至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植被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物种急剧减少,造成人为的生物灭绝。

其次,向自然界索取过多,滥用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能源水源土地和许多矿产资源危机。

最后,向大自然排放更多废气物,损害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导了致环境质量危机。

总之,人类今天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尽管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现实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但并不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第一,它是不

公正的。

它的采用是一种滥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一是对他人不公正,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二是对后代不公正,损害了后代的资源开发利用;三是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不公正,损害了生命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

第二,它是不能长期维持的。

地球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没有能力支持这种生产过程的发展。

它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它不仅损害了自然界,而且损害了人类自身。

由于它损害了文明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莫斯塔法.托尔巴博士所指出的那样:

“浪费的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对资源如饥似渴的世界所消费不起的愚行,这些生产过程不仅是一种浪费,对发展还是一种威胁。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人类的基本需求要靠发展经济来满足,持续的经济增长是达到人类福利的手段,而且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而停止发展是极其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仅仅把自然界的价值理解为消费性的价值,否定生态价值的存在,在它看来,人与自然之间,人是一种绝对的主体,而外部的自然界则仅仅是一种供人“占有”、“消费”使用的对象。

例如,野生动物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肉食、皮毛、蛋类或药材,森林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以供人类作燃料、建房、制作各种家具、器皿、纸张或其他用品的材料。

总之,自然界对人类来说,仅仅就是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工具,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人们开始了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征服、支配、掠夺、占用和挥霍,于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成了时代的豪言壮语。

人们相信,人类活动所受的任何限制都不具有终极的性质,自然界永远是人类的奴仆,我们可以对它任意进行宰割和鞭挞。

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向“自然”开战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我们和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

正如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说的那样: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如今,自然的回报以有目共睹,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主席施里达斯.拉夫尔在谈到臭氧层耗竭和全球变暖对地球及其居民的严重威胁时说:

“还有什么其它的可怕事情摆在我们面前?

还有什么其它的自我毁灭形式已经无节制的出现并在等着放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对自然界进攻速度的加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提高了我们对环境危机的认识,并加速了我们对危机信号的反应。

本世纪下半叶,保护环境作为人类的重要行为,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实践。

人们在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突破便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持续发展”概念,并把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一新的发展定义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两个关键性成分为基础:

一是人的需要;二是环境限度。

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需要,包括当代人的需要和后代的需要,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不能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造成损害,因而要对人类活动施加限制,对满足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对我们的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以便使我们拥有的技术和物力同自然系统协调并存,使大自然的恩泽同人类的需要相一致。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上海文化出版社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1.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

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

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2400年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

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

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2.消失的丝绸之路——被沙漠无情地吞噬的绿洲王国

人类有文字以来最大的土地沙漠化进程

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巨大冲击,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则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

这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

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9年,塔里木盆地还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

据张骞介绍,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沙漠绿洲上一共有三十六个繁华的城邦国家,史称“西域三十六国”。

丝绸之路开通后,国际贸易和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与日俱增,给这些绿洲王国的经济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

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得以广泛吸收东西方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西域文明。

然而,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却是那样残酷无情,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相继被沙漠无情地吞噬,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后来不得不改由海路进行。

物换星移,流沙终于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仅次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永远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3.疯狂的郁金香——荷兰郁金香狂热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

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

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

“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最意想不到的灾害——澳大利亚兔灾

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这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入侵灾难之一。

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里还没有兔子。

但在那一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

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场农业灾难。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几十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

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牙,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

筑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入农民的田地。

在几十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农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

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

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

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5.大繁荣与大萧条——“黑色星期四”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开端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所有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

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下,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然而,危机可谓出乎所有人预料地不期而至。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突然狂跌,许多人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了金融制度,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并引发了持续达十余年之久的“大萧条”。

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和随后十年的经济萧条是整个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20年代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由于股市预期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实质经济能支持的速度,社会又没有及时的纠错机制来制止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进一步分离,泡沫的继续膨胀就不可避免。

6.横扫美国的“黑龙”——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沙尘暴

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

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

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

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

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

这一年的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7.雾都之痛——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气污染事件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洁净的城市。

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

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进首都。

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

从所有上述的这些污染源产生的碳、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学烟雾,充斥在空气中。

在多雾的天气条件下,化合物与雾混合,会产生污染严重的“烟雾”覆盖层。

这就是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事情,当时大片雾云降临伦敦。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

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啬了10倍。

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

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8.“疯狂的”塑料工厂——水俣湾污染

历史上最著名的化学污染事件之一

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湾污染,最早显示出征兆的是猫,表明九州这个日本最南面海岛上的水俣小渔村出事了。

1953年,那儿的猫开始出现反常行为,它们发疯般地四处奔跑,甚至跳进河里淹死。

不久,村民也开始表露出患病或中毒症状,比如痉挛、言语障碍和失明。

至少有150人因此丧命或终生残疾。

不少婴儿出生时畸形或脑损伤。

几年前,水俣湾畔建立了一家生产塑料的工厂。

它把废料排放到海里,工厂废料中所含的汞使鱼中毒,人和猫吃鱼后也中了毒。

但是,工厂主拒绝他人来检查。

直到10年后,工厂主才承认负有责任。

该厂于1966年关闭,但那时已给水俣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幸存者面临极度艰难和困苦的生活,随之便是痛苦的过早死亡。

许多家庭必须照料无助的受害者,其中许多是儿童。

水俣的年轻妇女怕生孩子,因为怕生下的孩子万一智力迟钝或畸形。

9.成也DDT,败也DDT——DDT的滥用

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大的化学品污染

1939年发生了一件事,似乎对全世界的农民以及对诸如疟疾一类热带病流行的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有一种新的、“安全的”、名称为滴滴涕(即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的商品名的杀虫剂被发明了出来。

昆虫一碰到它,便因神经系统麻痹而被杀死。

将它喷洒在农作物上,或喷洒在带菌昆虫赖以繁殖的沼泽类地区,会收到良好的灭虫效果。

在后来的30年间,千百万吨嘀滴涕在全世界被使用。

在非洲,它可能拯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

消灭了虫害,农民的收成剧增。

但不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担忧起来,因为有些昆虫对滴滴涕产生了抗药性,药效不如从前那样明显了。

后来人们还发现,动物在吃了喷过滴滴涕的植物后,滴滴涕会在体内长期积累。

由于滴滴涕在动物体内未被降解,这使人担心它会通过食物链传递下去,最终的受害者必将是人类自己。

对滴滴涕积聚的最初警告信号是来自对鸟类的研究。

鸟类从吃下的昆虫那里吸收了滴滴涕,从而使所产的蛋壳变薄。

薄蛋壳很容易破碎,致使幼鸟死去。

既然滴滴涕能影响鸟类,难道它不会影响人类吗?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都开始禁止使用DDT,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能从许多动物体内检测到DDT。

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替代用品,非洲的疟疾又有流传迹象。

10.白色的生命禁区——咸海生态灾难

覆盖面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生态灾害

曾是世界第4大湖的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离塔什干市约640千米。

在这里,发生了一次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