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81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docx

整理的总复习教案

回顾整理

——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

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课题: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4、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

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你能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数吗?

(教师板书各种数)

二、唤醒记忆,分类整理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教师先确定“0”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1、2、-1、-2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这条线上,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请学生指出

、0.3、1

、2

、2.9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这些点要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你还发现了什么?

(4)请学生在上面的这些数中分别找出黑板上板写的各种数。

我们还学过哪些分数?

分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分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我们还学过哪些小数?

它们的个数是怎样的?

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我们还学过哪些自然数?

它们的个数是怎样的?

我们还学过哪些正数?

它们的个数是怎样的?

我们还学过哪些负数?

它们的个数是怎样的?

除了这些数,我们还学习过那些数?

(引出百分数)

2、归纳分类

我们学过了这么多的数,有分数、小数、整数、正数、负数等等,同学们能自己尝试着将这些数归纳整理一下,看可以给个它们分成哪几大类吗?

学生汇报。

(1)

(2)

 

在分类整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三、沟通联系,体验区别

1、整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负整数不在讨论的范围)(举例说明)

联系:

(1)它们都有各自的计数单位。

(2)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形式。

区别:

(1)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用来表示不满“1”的数,整数则是表示几个“1”。

(2)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2、整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举例说明)

联系:

进制相同,都采用十进制计数法。

(填写数位顺序表)

区别:

(1)小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小数用来表示不满“1”的数,整数则是表示几个“1”。

(2)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3、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举例说明)

联系:

(1)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都用来表示不满“1”的数量。

(2)分数和小数可以互相转化。

区别:

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4、分数与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举例说明)

联系: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区别:

分数可以表示数量,后面可以加单位,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母可以是零以外的任何一个整数。

百分数则一般只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母是固定不变的。

四、应用提高

1、将下面的数填在适当的()里。

1.82-15.7

2340

(1)冰城哈尔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摄氏度。

(2)五(4)班喜欢运动的同学占全班同学总数的()。

(3)杨老师的身高()米。

(4)某市今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70.46=2×()+7×()+4×()+6×()

(2)2:

()=0.4=

=

=()%

(3)一个数由7个

组成,这个数是(),它的倒数是()。

(4)把4千克葡萄干平均分成8包,每包是()千克,每包占总数的()。

五、总结展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系统的整理复习了小学阶段我们所学过的各种数,这些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你们知道没有数之前人类是怎样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吗?

如果现在没有了这些数,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那些数?

数的知识浩瀚无比,你们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有更多的数等待你的发现和创造。

 

第二课时

课题: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回顾复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数的改写,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等概念,整理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

数的意义的理解。

1.数的认识

本板块主要例1:

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时,虽然教材只对数的意义进行了回顾,但在教学时,对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要结合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地回顾,从而能全面地理解数的意义。

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独立或小组学习。

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将学过的数进行如下的系统整理:

(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

整数:

“1”是自然数的单位,若干个“1”组成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

小数: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负数:

像-2,-1,……这样的数就是负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并在数轴上呈现整数、小数、分数。

可形成以下分类图:

A.整数的组成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零

负整数

因此,自然数都是整数,但不能说整数都是自然数。

B.分数的分类

 

C.小数的分类

 

(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整理整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在对数的意义进行整理之后,可接着对数的读写进行复习。

第一,完成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十位

·

十分位

计数单位

(个)

十分之一

第二,复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第三,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读写法:

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写法相同(整数部分是0的读写作零),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复习数的改写。

数的改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多位数的改写。

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万”;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亿”。

B.求近似数。

去掉个级,个级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去掉万级和个级,万级千万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哪一位后面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C.“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

①相同点:

都是改变原来数的计数单位。

根据要求用“亿”或“万”等作单位。

②不同点:

“改写”只改变数的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求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法,既改变了数的单位,又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例2:

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是整理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师生一起尝试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如,可以用以下的方式:

在对这些数进行大小比较时,要让学生理解,都是比较所包含的相同的计数单位的多少。

例3: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是对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整理。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分别回顾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用式子表达出它们的基本性质,再结合式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讨论与交流”中围绕整数、分数、小数设计了一些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讨论与交流”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学生表达时,往往出现有一定的体会但表达不清楚的情况,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升。

明确:

数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学习数,是我们在生活中用来表达和描述信息所必需的。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数,我们的生活中就会产生表达的障碍,也无法去描述。

如果有的学生能举出其它的数(如无理数,有理数)要予以肯定,举不出来老师可以简单一说,不作为必须掌握内容。

“应用与反思”

第1题,是通过实际例子体会数的意义。

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说每个数是什么数,它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引导讨论:

如果用小数表示李丽吃了多少西瓜合适吗?

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思考,明确在这里用小数表示是不合适的。

进而对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整理:

小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加单位),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但只能表示几倍关系,不表示几分之几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加单位),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加单位。

第2题是一组填空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练习题,复习倒数、数的组成及分数、小数、整数互相转化的知识。

(2)小题中可能有的学生存在着理解困难,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行比较,然后再补充不同的例子进行巩固应用。

这方面的填空题可以作适当的补充。

第3题是在数轴上表示不同数的练习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对不同数的意义的理解。

也可以以此题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及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

第4题,是复习质数、合数等知识的题目。

可以引导学生边做题边回顾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借助下面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借助第(5)小题公倍数的复习引申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内容的复习。

第5题是关于读数和数的意义的基本练习。

可同时进行数的组成、改写、求近似数等内容的练习。

第6题是用正、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在学生做完题后可让其谈谈对正、负数记录的感受,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7题是用数来描述数量关系的题目。

练习时,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小题,注意弄清楚以谁为标准,谁与谁比。

第二小题要让学生两个数量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即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两种量间的关系比较合适。

第8题是较为综合地巩固各类数的意义的题目。

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的实际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如果离开这些数,很难能清楚地描述南极大陆的特征。

 

2.数的运算

第三课时

课题:

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四则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算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简便运算的灵活应用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例1: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

他们的计算方有什么相同点?

对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别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再比较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注意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具体反映在整数加、减中,是把参加运算的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是把小数点对齐;而在分数加、减中,要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例2: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

对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的回顾。

教学时,围绕“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

”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自主交流。

弄清楚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数乘除法是以整数乘除法运算为基础。

将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除法,要先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3:

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律?

复习运算律和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对所学的运算律进行回顾,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然后教师可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结合实例,教师授之以法,告诉学生做题时要先观察题中各数有什么特点?

数与数之间、运算与运算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否用运算律、运算性质和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运算,然后再进行计算;要明确运算律同样适合于小数和分数。

注意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养成简算的习惯。

例4: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怎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估算、口算、笔算、用计算器算)。

教学时,着重让学生体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练习时,以王老师买书的情境为例,针对“王老师买词典”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问题需要近似结果,一个问题需要精确结果。

近似结果可以估算,而精确结果则需要用口算、笔算或计算器算。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然后描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思维的流程。

另外,结合本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1)认真审题。

细心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考虑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能不能简便运算?

什么样的题目可以口算?

估计题目的结果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

(2)认真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认真检查和验算。

抄题后要检查有无错误,计算后通过估算和验算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讨论与交流”中提供了两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一是有关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另一个是计算在“空间与图形”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等。

对第二个问题,使学生体会“空间与图形”等领域都离不开计算。

如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都需要计算。

“应用与反思”

第6题是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

由此题可进行拓展,复习有关百分数应用的问题,补充一些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精确计算的原因。

第7题是有关城市绿化率的题目。

教学时,先让学生思考直接比较三个城市的绿化面积为什么不可以?

为什么选择绿化率比较合适?

然后再进行有关的运算。

第8题是用计算器探索发现规律的题目。

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放在业余时间完成。

该题的规律是: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9×2)=222222222(111111111×2)

12345679×27(9×3)=333333333(111111111×3)

……

第9题是复习有关分数解决问题的题目。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整理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先找准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方程或算术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时可进行适当地拓展,补充分数解决问题的题目。

 

3.量的计量

课题:

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时间、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单位。

该板块是将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进行复习。

教学重点:

理清各种单位之间得进率并会正确的换算

教学难点:

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例题:

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

对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质量、时间、长度、面积、体积(容积)]。

“讨论与交流”是讨论计量单位互化的方法及对计量单位的扩展。

教学时,对于第一个问题,可通过学生的交流,总结名数改写的方法。

先弄清楚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再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改写。

即:

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应用与反思”

第1题,呈现了三组信息,分别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通过对每组中数量关系的比较,使学生清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且要根据计量的大小选用合适的计量单位。

第2题,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填空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道理,特别对长度、面积、容积单位可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

进一步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第3题,是一道把正方体木块切割或拼摆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自思考,说清楚道理,体会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立方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以及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联系。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该题第

(1)小题是用1000块拼成,排成一行长10米;第

(2)小题可切割成1000000个,排成一行长10000米。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解决第一问时,需要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先求出时间,即用到达时间减去发车时间。

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

在解决第二问时,根据到达的时间及路上所用的时间推算出发的时间。

此外,可结合此题对12时及24时记时法进行复习。

 

4.比与比例

第五课时

课题:

比与比例

教学目标:

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除了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外,还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重点:

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例题:

关于比、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重点对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比和比例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判断正(反)比例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从知识内在联系方面进行整理,重点弄清楚比、比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借助于下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意义上区分:

“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教学第二个问题时,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能体会到比、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教学第三个问题时,可在对比和比例意义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础,比例是比的扩展,没有两个相等的比是组不成比例的。

还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所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可借助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上面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应用与反思”

第1题,是运用逼和比例尺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2题是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1)利用影子。

人影与树影、人高与树高的比组成比例,根据人高、人影、树影的高度求出树高。

(2)利用标杆。

方法同上

最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3题是用百分数和比解决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交流百分数和比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理解比与百分数意义的区别,体会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各部分的关系时,用比表示更清楚;表示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用百分数更合适一些。

第4题是一道实际问题。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分析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形成思路后,再解答。

该题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先求出总数是5000顶,再计算5000×(1-

),得出4000顶;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设未加工的为x顶,1:

4=1000:

x,求出未加工4000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

通过解题让学生体会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

 

5.式与方程

课题:

式与方程

教学目标:

学习的代数初步知识进行整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解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例1: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的系统整理。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举例来回顾如何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公式等,并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同时引导学生对用字母表示的内容进行观察,使之对小学阶段的公式、数量关系、运算律等又系统的了解。

对用字母表示数时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强调。

如:

字母和数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时的写法等。

例2:

你能把有关方程的知识整理一下吗?

是对有关方程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的概念进行回顾,如:

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进行回顾,并对易混概念:

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进行讨论区分。

然后引导学生列表整理,交流完善。

复习解方程时,要使学生弄清解方程中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以及怎样检验。

教师可通过举例来引导学生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进行讨论。

教学时,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要使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很简洁、概括、准确。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分别用方程与算术方法解答,通过对比,分析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特点,体会两种思路的区别,知道有些题目适合用方程思路解决,有些题目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决。

明确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主要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应用与反思“

第1题是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说说每个题的数量关系。

最后,体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

第2题是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填表,在填写的过程中发现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