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073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倒及表达式的理解

3.通过实验验证物体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

教学难点

1.从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新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通过“碰鼻”游戏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守恒的实例。

2.结合游戏中出现的物理量,给出机械能的定义。

3.用多媒体展示下述物理情景:

A、高台滑雪;

B、撑杆跳高;

C、单摆;

D、弹簧振子。

让学生分析在上述物理情景中动能、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之后让同学们分析,“碰鼻”游戏中,为何摆锤返回后不会碰到参与游戏的同学。

此过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动能、势能如何变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

二)理论探究

思考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h2为的B点时速度为v2,试写出物体在A点时的机械能和在B点时的机械能,并找到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A点的机械能等于:

mv12/2+mgh

B点的机械能等于:

mv22/2+mgh2

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据动能定理得:

WG=mv22/2-mv12/2

又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

∴mv22/2-mv12/2=mgh1-mgh2

∴mv22/2+mgh2=mgh1+mv12/2

用多媒体展示评析中得到的表达

mv22/2-mv12/2=mgh1-mgh2①

mv22/2+mgh2=mgh1+mv12/2②

学生讨论:

上述两个表达式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学生回答。

(3)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按照图示放置打点计时器,限位孔要伸出桌面

②将纸带下端与重物相连,上端穿过计时器

③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纸带

④及时切断电源,取下纸带

⑤整理器材,使器材复位

数据处理:

①在纸带上取相距较远的两个点A、B

②测量AB间距∆h,计算A、B两点的速度,填入表格

③计算减少的重力势能mg∆h,及增加的动能mv2/2,填入表格

④得出结论

我们分别用EK1和EK2表示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用EP1和EP2分别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和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得到:

EK1+EP1=EK2+EP2,也就是初位置的机械能等于末位置的机械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三)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上边我们通过推导得到了机械能是守恒的这一结论,下边同学们思考:

前面给出的情景中

B、单摆;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从上述运动中,你能猜想一下:

机械能在什么情况下守恒吗?

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机械能守恒定律。

板书:

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条件:

只有重力做功。

②结论:

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投影仪出示讨论题。

①所谓的只有重力做功与物体只受重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

所谓的只有重力做功,包括两种情况:

a.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的力。

b.物体除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而物体只受重力仅包括一种情形。

2、前面给出的情景中

A、弹簧振子;

得到结论:

如果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所谓只有弹力做功,包括哪几种情况?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物体只受弹力作用,不受其他的力;

第二种情况:

物体除受弹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的力不做功。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1在距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总结: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能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始态和末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并求解结果.

(五)巩固练习: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我们说机械能守恒的关键是: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在具体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时,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①对于某个物体,若只有重力做功,而其他力不做功,则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②对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包括弹簧在内组成的系统,如果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物体间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系统与外界没有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部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板书设计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表达式: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①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只有弹力何做功;

②系统内的摩擦力不做功,一功外力都不做功。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守恒的思想、概念、规律,抽象性强,学生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从身边的实例出发,抽丝剥茧,细致分析。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从典型事例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再结合一般过程做出理论推导,再借助“落体法”做出实验的验证,最终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

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的探究规律。

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探索发现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

本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认知、过程、体验等目标达成度高,知识掌握准确无误,练习及例题完成效果也非常好。

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8节。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

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机械能守恒则是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分值,因此本节课程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

2、教材的处理

教材以自由落体为例通过理论推导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思维及发展能力有欠缺。

评测练习

1.如图所示装置中,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则从子弹开始射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

A.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C.子弹、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子弹、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2、下列几种情况中,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