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10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

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C、改变了社会性质D、以失败而告终

2.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

”司马光回击道: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

”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

3.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州县散常平钱(即青苗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的现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官府强制推行官府贷款②青苗法危害了百姓的利益③青苗法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④青苗钱已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韦骧《钱塘集》中描述:

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5.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7.据《文献通考》记载:

宋神宗后期某年北宋税赋总收入为52010000石(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占30%,工商税占70%。

以下说法不能反映该数据的是

A.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政府的“抑商”政策有所松驰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促进了政府收入的增加

8.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一些史书文献和文学作品,都是重大改革的历史见证和补充说明。

回答下面试题

9.《史记》记载:

“(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资治通鉴》记载道:

“秦被甲百万。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   )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11.“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12.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

13.11世纪中期进行的“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吏治B.限制特权

C.发展生产D.加强军队

14.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15.司马光说:

“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16.司马光: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

”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

A.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B.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

C.反对任何变法改革D.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

17.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①农田水利法②保甲法和保马法③市易法和均输法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18.北宋中期范仲淹主持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19.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

20.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

“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

“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

21.北宋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22.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  )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反对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23.金融危机是货币诞生以生造成的经济现象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各种政权采取了许多理财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著作里写道:

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所说的金融管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这一做法的核心实质是什么?

简要指出此次金融管制措施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中国危敞,百数不举,其本尤患于之财,然生财有道,在善理之。

理财之道无他,善用锐行而已,以国家银行为理财之母,纸币听其发行,公债付其销售,以操全国金融之高之多寡而调剂,一切统焉,国家之四库托焉,收支者付银行,其有不足,亦惟银行是资。

——康有为《理财救国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理财之道的实质。

材料三1792年,雅克·卢在上国民公会请愿书中写道:

“当一个阶级可以不受惩罚地使另一个阶级挨饿时,自由就是虚幻。

当富人可以利用囤积垄断操纵其同胞的生死大权时,平等也是虚幻的。

当反革命日益操纵物价而3/4的公民无力购买时,共和国同样是虚幻的。

”国民公会认真分析形势后于9月5日通过决议,“将恐怖提上日程”。

——《现今法兰西灾难的缘由》

(3)依据材料三,概括法国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恐怖政策”在经济方面的核心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10分)

 

材料四撒切尔夫人任首相对,针对英国的“病症”和滞胀经济……紧缩货币政策,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在她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黄安年《当年世界五十年》

(4)依据材料四,概括撒切尔夫人医治“病症”的主要措施。

(6分)

24.(17分)改革不可避免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但改革仍不失为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

?

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

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摘自历史风云网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2分)

材料二(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夺利益的措施?

(3分)

材料三《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么一段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问在1068年底前后的争论:

(王)安石曰:

“……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来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

“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

“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观点。

(4分)

材料四以下是一组关于王安石变法成效的不同说法

说法l“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问栈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王安石《后元丰行》

说法2(南宋)朱熹尝论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之极矣。

——《宋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4)以上两种说法在评价王安石变法上都存在一个什么问题?

(2分)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王安石的正确认识。

(4分)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的态度?

(2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

(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

(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26.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3分)请回答:

(1)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是什么?

(2分)两税法与唐朝前期的税制相比有哪些进步?

(4分)

(2)北宋王安石变法在赋役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3)清朝摊丁入亩在古代赋役改革史上具有什么重要地位?

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宗师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师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

“(王安石)不忍贫民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

穷愁无告。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对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

为此他所采取的按才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

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改革都针对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们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启迪?

(2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

至是条例司言:

“……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倒,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

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

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

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

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克孚,自亦乐于从事。

……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

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

(7分)

29.(10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43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王安石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分)

3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6分)

参考答案

1.A

试题分析:

B项与三次改革的内容都不相符,所以排除B项。

三次变革中只有商鞅变法是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所以C项错误。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共同点

2.B

试题分析:

题中并未提到国库空虚,故A项错误;;王安石的意思就是:

善于理财的人(指财政部长或国君),不增加老百姓的税赋,但是国家用钱需要的地方都安排的很好并且还有盈余。

司马光的意思是:

世间的财富物品(就这么多),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官府手中。

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题中没有谈到财富分配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谈论重税的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评价。

3.

C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强与之”得出①是正确的,从“实不出本,勒民出息”可知④是正确的,从而推知②是正确的,而“上户”应包括地主阶级,结合教材,推出青苗法触犯了大地主利益,可知③是错误的。

4.A

试题分析:

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被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

所以出现“河淤开亿顷”的局面。

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

十户为一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

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同保之人要相互监督、检举。

所以出现了“保兵知警守”的局面。

本题选A。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5.A

试题分析:

联系说学知识,保甲法是:

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以此来加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

结合材料“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可知,王安石的目的是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

王安石变法

点评:

王安石的“强兵之法”可以通过列表法来归纳掌握

保甲

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设军

器监

监督制遗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

户养马。

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

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

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

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6.A

试题分析:

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以低息贷给农民,其20%~30%的利息率比高利贷者的利息率低。

这样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故选A。

BCD项无法体现对高利贷的盘剥的限制。

考点:

王安石变法

点评:

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

包括:

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7.D

8.B

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B。

9.B

10.A

11.C

12.C

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

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

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

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13.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庆历新政”、“核心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即属于核心措施,正确。

其余BCD三项都不是核心措施,不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改革·北宋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14.B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的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15.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忠直疏远”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不一致的人,“谗佞辐辏”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一致,拥挤变法的人,答案为B。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的评价

16.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司马光”、“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本质意图”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D两项不能成为“本质意图”;C项表述本身错误。

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的态度

17.C

18.D

题干名句是范仲淹所说,其改革的核心是整顿吏治。

19.C

20.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指出北宋的士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雇人持被、荷粮,反映了北宋时期军队战斗力低下。

导致在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胜少败多,形成“积弱”局面。

故选D。

考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点评:

北宋时期“积弱”的原因有:

1、集中军权。

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21.B

北宋建立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权以集权,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严重的财政危机,到王安石时期,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这决定了王安石变法以解决财政困难为核心。

22.A

试题分析:

王安石之所以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说明他已发现科举制存在弊端,为选拔有用人才,解决冗官问题,废除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改革科举制度是把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使考试制度更加完善,提高了官员的实践能力。

故此题应选A项。

故A项正确

考点:

王安石变法

点评:

结合今天的教育,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

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

②联系实际。

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2)遵循原则:

择优录取。

23.

(1)措施: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

实质:

以敛财的手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结果:

失败。

主要原因:

触犯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2)国家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现代金融制度。

(3)形势:

商人囤积居奇,物价持续飞涨;贫富悬殊,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措施:

经济恐怖以全面限价法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