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75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9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docx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

一、汉语基础知识。

1.下面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每每这时,(A)窗外的风,都会把阳光搅拌成(B)五彩的微笑。

宛若吃粽子时,母亲总会(C)给我们加点糖,这是生活必备的佐料。

一如我们脸上,(D)甜甜的阳光。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中的“普通”是形容词。

B.“中国石拱桥”“愚公移山”“蝉和蚂蚁”“回忆我的母亲”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我想念昆明的雨”中的谓语是“想念”。

3.下列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形容词、动词、名词。

B.“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消灭敌人”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会议中心如同鸿雁”。

D.“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

”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层是因果关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

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

我赶紧涉水而过,在海峡中部泅了三十来码两脚才能够到海底。

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

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去的不下三万人。

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

我正在这样做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支箭,有许多支射中了我的手和脸。

……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

由于我有了这种防御,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在”是介词。

B.“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聚拢起来”是后补短语。

C.“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D.“由于我有了这种防御,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是递进关系复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B.这一回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D.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6.阅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

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

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7.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

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

④一旦心中有爱,那么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你就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

”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

将“繁杂”改为“繁多”。

8.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

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

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

(没有语病)

D.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分析:

应删去“不足”“不当”)

9.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着瘦西湖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

“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解说:

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

B.木 本 采 沐

解说:

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繁花嫩叶 流水潺潺 爱好文学 赞叹不已

解说:

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解说:

这句话的主干是“瀑布遮住枝干”。

10.下列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动词、介词。

B.“传统文化”“孝敬父母”“做得很好”“言谈举止”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小时身体弱的我,不能跟着野蛮孩子们一块儿玩。

”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不能玩”。

D.“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是条件关系复句。

11.下面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人与人工智能之间有一种质的不同。

人工智能无法像人一样享受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内涵,更无法像人一样因高山流水而怡情悦性,因秋风冷雨而怆然泪下,因子孙绕膝而充实温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时伤怀……这些感触,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

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每个个体的思想和生命都是宝贵而独特的。

A.“高山”“人类”是名词,“这些感触”是偏正短语,“子孙绕膝”是主谓短语。

B.“人与人工智能之间有一种质的不同”一句中“有一种质的不同”是宾语。

C.“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每个个体的思想和生命都是宝贵而独特的”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享受”改为“体悟”。

二、传统文化。

12.“一纸诫子书,千载为父情”,下面对诸葛亮的《诫子书》的书法作品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字体严正、端庄、秀丽

B.第二幅,笔势流动、活泼、自如

C.第一幅,用笔干净、利落、精妙

D.第二幅,结构简省、狂放、奔逸

13.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抗日英烈们献上一副挽联。

你会挑选下面的哪一副献给英烈(  )

A.难忘淑德,永记慈恩;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B.族人瞻马首幸得识途避凶险;家堂执牛耳难忘臧否涵恩威。

C.躬耕一生,桃园杏坛不言悔;蝶梦双飞,黄泉碧落永相随!

D.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14.下列诗句与清明时节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C.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D.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15.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较为流行的一个版本。

校学生会宣传部准备设计一期与“春”相关的宣传板报,在校园橱窗内展出。

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之诗词鉴赏”小组的同学上网搜集了一些与春季的节气相关的诗词作品,遗憾的是,在复制信息的过程中,有三组诗句的位置混乱了,请你根据诗句内容、特点帮助他们将诗句上下句的位置还原,并按节气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风胧月清明夜 

②雷动风行惊蛰户

③碧砌红轩刺史家 

④天开地辟转鸿钧

⑤农家岁首又谋耕 

⑥万物苏萌山水醒

A.⑥①——⑤④——②③

B.⑥⑤——②④——①③

C.⑤③——②①——⑥④

D.①⑥——⑤②——④③

(2)“‘春’之美文创作”小组的同学写了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其中有一个句子不够恰当,请找出来,然后帮助他们为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用四字词语)。

窗外,已满是醉人的绿。

麦苗儿绿油油的,在春的田野里舒展情怀。

翠绿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像一幅热烈的山水画,淡雅而安谧。

溪边的垂柳依依,似含羞带笑的多情少女。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

为此,一位同学整理了一段介绍琴棋书画的文字,并将它推荐给同学们。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题目。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__①__(清幽平淡 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法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法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__②__(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幽平淡 取长补短

B.清幽平淡 相得益彰

C.雄浑激昂 取长补短

D.雄浑激昂 相得益彰

(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

A.笔走龙蛇  B.高山流水

C.博览群书D.落子无悔

(3)如果在书房中悬挂一幅书法作品,下列两幅作品你选择哪一幅?

请结合所选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和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

选择:

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图中的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垂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作圭。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

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1)下列能表示圭表工作原理的成语是(  )

A.气象万千B.斗转星移

C.立竿见影D.夜以继日

(2)北京古观象台紫微殿中悬挂有乾隆手书“观象授时”的匾额,它表明古人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掌握它们的规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下列谚语中与天象观测无关的一项是(  )

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B.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

C.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D.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下列《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中,借助天文知识巧施妙计的一项是(  )

A.使奇谋用草船借箭B.运粮草造木牛流马

C.设空城诸葛退司马D.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教师详解详析

1.[解析]C 此题考查对句子成分的辨识。

A、B、D三项,都是作定语,C项中“给我们”作状语。

2.[解析]C “如果……那么……”是典型的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非因果复句。

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个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所产生的结果。

如:

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个分句说因,后一个分句说果;有时前一个分句说果,后一个分句说因。

如:

因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3.[解析]D 此题考查语法知识。

D项,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层是转折关系,“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和后面的内容构成转折关系,“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和后面的内容构成因果关系。

4.[解析]D “由于……就”为因果关系关联词,所以该句是因果复句。

5.[解析]D A项,“职务”为名词;B项,“丰富”后面带有宾语“见闻”,故为动词;C项,“几乎”用来修饰限制“不会”,作状语,故为“程度副词”;D项,“年轻”意为“年纪不大”,从年龄的角度表述了“你”的属性,故为形容词。

6.[解析]B “那么美好”是偏正短语,“独一无二”是并列短语,B项错误。

7.[解析]C A项,“成就梦想”是动宾短语;B项,“幸福”是“源泉”的定语;D项,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把“多么”放到“尘世”的后面。

8.[解析]C “目的是为了”语意重复。

9.[解析]D A项,为直接引用,感叹号应放在引号之内。

B项,这四个字的造字法不完全相同,“木”为象形字,“本”和“采”为指事字,“沐”为形声字。

C项,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相同,“繁花嫩叶”是并列短语,“流水潺潺”是主谓短语,“爱好文学”是动宾短语,“赞叹不已”是后补短语。

10.[解析]C A项,“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介词。

B项,“传统文化”“孝敬父母”“做得很好”“言谈举止”四个短语的结构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

C项,若主干是“我不能玩”,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所以错误。

主干应是“我不能跟着野蛮孩子们一块儿玩”。

D项,“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是前提条件,在这一条件下,才有后面的“生活才有价值”的结论。

11.[解析]B “有一种质的不同”中的“有”是动词,所以“有一种质的不同”应是句子的谓语,而不是宾语。

12.[解析]D 第二幅为行书,D选项评价的是草书。

13.[解析]D A项是写给女性长辈的,B项是写给家族长辈的,C项是写给老师的。

14.[解析]D “菖蒲竹叶”提示为端午节。

15.

(1)[解析]B 从⑤“岁首”和⑥“苏萌”可看出是立春,②④表现的是惊蛰的景象,①③写的是清明。

(2)[解析]“热烈”一词不符合整个语境。

标题体现春回大地即可。

[答案]句子:

翠绿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像一幅热烈的山水画,淡雅而安谧。

标题:

田园春色

16.

(1)[解析]B “清幽平淡”符合上下句语境,“相得益彰”强调整体感觉恰到好处。

(2)[解析]C “琴棋书画”中的“书”指书法。

(3)示例:

作品一 率性潇洒,表达了享受宁静、品读经典的情趣。

作品二 体正势圆,表达了闲品茶韵、静中读书的雅趣。

17.

(1)C

(2)B

(3)[解析]A 诸葛亮借东风。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

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

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

鲁迅曾在致萧军萧红的信中,提到这条路:

“知道已经搬了房子,好极好极,但搬来搬去,不出拉都路,正如我总在北四川路兜圈子一样”。

   2017年岁尾的一个上午得空,便独自奔向四川北路。

   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这座墓从当年的万国公墓迁葬于此,已经一个甲子了。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红男绿女穿梭其间,不为膜拜文豪,而是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

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

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

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这尊雕像也就成了一首流畅的诗作。

   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

“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

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

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

各路音乐汇聚起来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

只见鸟儿一波一波飞过,却听不到它们的叫声。

   这幅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我也领略了植物风光。

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看上去激情饱满。

耐寒的杜鹃绽放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

   鲁迅墓很好寻,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

赏过如火的槭树,直行约三百米左转,绕过一群咿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

   墓前广场比较开阔,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

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肃穆庄严。

不过基座过高了,感觉鲁迅是坐在一个逼仄的楼台看戏,让人担忧他的安危。

   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

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

何况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提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连名字也叫不出来。

他最浓墨重彩地写花,是在《药》的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花儿,可见他笔下的花儿是死之精魂。

   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

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

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

鲁迅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

这些表述绝非是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这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

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

   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

我脱帽向着这座清冷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阻碍着视线。

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健身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

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

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

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

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本文有删改)

(1)文中说鲁迅的墓“并不安静”,又说这是“清冷的墓”。

“不安静”和“清冷”分别体现在哪里?

(2)分析划线句中划线词或短语的深刻含义。

①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

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②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3)写“我”摘下广玉兰的叶子放在鲁迅墓前以及叶子被风吹走,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有人说“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这个标题也可以改成“也是春天,也是冬天”,你是否同意?

请简述理由。

【答案】

(1)不安静——两侧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

冷清——没有人常来拜访、缅怀他。

(2)①用来比喻鲁迅写的文章,在那个时代能让人推开雾霾,获得光明、警醒。

②说鲁迅被推崇后,却依然不被真正理解,依然孤独。

(3)放在墓前——敬仰、怀念。

看到被风吹走——理解鲁迅,从怅然到释然、释怀。

(4)不同意。

两者都讲到了“冬天”和“春天”,但排列顺序不同。

本文,对鲁迅先生墓的游览时,是春天,但依然给人萧条、落寞的感受,极似冬天给人的感受;之后则在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后,更愿意相信“春天”,即希望和期待,会来临。

所以,“冬天”在前,“春天”在后。

【解析】【分析】

(1)“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

”概括出两侧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

墓前缺少来拜访、缅怀他的人而显得“清冷”。

(2)①“拨云见日”本义指拨开乌云见到太阳。

这里是比喻鲁迅写的文章能让人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②鲁迅的为人、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被人们极为推崇,从“《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

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

”他的想法不被真正理解,依然孤独。

(3)“摘下广玉兰的叶子放在鲁迅墓前”的举动,蕴含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叶子被风吹走”“我”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被风吹走了,有些伤感,“是一场风,让它去吧”表明作者从怅然到释怀。

(4)此文的写作思路是游览鲁迅先生墓是在春天,给人的感受是萧条、落寞,极似冬天给人的感受;鲁迅墓周围变得安宁和纯净,作者的心变得安静。

作者释怀,更愿意相信“春天”回来到。

因此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

⑴不安静——两侧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

冷清——没有人常来拜访、缅怀他。

⑵①用来比喻鲁迅写的文章,在那个时代能让人推开雾霾,获得光明、警醒。

②说鲁迅被推崇后,却依然不被真正理解,依然孤独。

⑶放在墓前——敬仰、怀念。

看到被风吹走——理解鲁迅,从怅然到释然、释怀。

⑷不同意。

两者都讲到了“冬天”和“春天”,但排列顺序不同。

本文,对鲁迅先生墓的游览时,是春天,但依然给人萧条、落寞的感受,极似冬天给人的感受;之后则在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后,更愿意相信“春天”,即希望和期待,会来临。

所以,“冬天”在前,“春天”在后。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根据题目锁定答题区域,然后再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⑶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具体方法是: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

⑷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