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248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Word格式.docx

关键字:

五粮液;

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

Abstract

Corporategovernancehasbecometheconcernofcountriesintheworld,becauseourcountryfromahighlycentralizedplannedeconomyfromreformandopeningupamarketeconomy,timeisnotlong,soourinternalproblems,particularlyover.Mostofourcorporateenterprisesfromtheoriginalmechanismofstate-ownedenterprisesdevelopedfromtheoriginalmodelofgovernanceofstate-ownedenterprises:

director(manager)istheoverallresponsibilityfortheentireenterprise,inbusinessmanagementattheheart;

directorhasInadditiontothenationalreservationonthedecisionofsomestate-ownedenterprises,theenterprisemanagementdecision-making,businessexecutivepower,commandandproductionareconcentratedintheexternalrepresentationofdirector(manager)1.Thismodelofthecompanywithamarketeconomysystem,afarcryfromtherequirements,butitisdeeplyrootedinpeople'

sminds,shouldinfluencepeople'

sbehaviorandwaysofthinking.Corporategovernanceisthecoreofthemodementerprisesystem,corporategovernanceofSOEinChinatherearesomeproblems,seriouslyrestrictingtheprogressofSOEreforminChina,onlyimprovethecorporategovernanceofstate-ownedenterprisesinordertofurtherdeepenthereformofstate-ownedenterprises,SOE,untiltheend.

IntheCPCCentralCommitteeandStateCounciltodeepenreformofstate-ownedenterprises,theestablishmentofsound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undertheguidanceofthespirit,deepeningstate-ownedenterprises,theBoardestablishedasoundsystemasthecoreofcorporategovernance,inpractice,wasactiveexploration,and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hasbeenbasicallyformed.EspeciallyaftertheestablishmentoftheSASACinthecentralenterprisestopromotethepilotboardofdirectors,expandingonlyinlistedcompaniesandotherenterprisestoestablishamulti-boardsystemofinvestment,improvecorporategovernancecontentandpractice.

Reasonable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generallyrequiretheseparationofownershipandmanagementrights,separationofownershipandmanagementwiththecontinuousdeepeningoftheproblemsofChineseenterprisesisincreasing.Recently,WuliangyebytheSFCtoinvestigatetoWuliangyeGroupembarkedonamediaairwaves,triggeredamassivedebate.

Keyword:

wuliangye,corporategovernance,state-ownedenterprises(SOE)

从五粮液事件看公司治理在国企的实践

引言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

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

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大前提。

公司治理如同企业战略一样,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公司治理的本质是:

规范的公司治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自提出至今,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及市场经济主体运行的基本治理机制。

我认为,其关键问题在于产权、决策权和收益权之间的权衡,而产权问题又是重中之重,这是为什么国企的公司治理问题与一般的企业有很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五粮液集团——五粮液的实际控制人——在1998年(五粮液当年上市)到2003年的6年里,从五粮液上市公司拿走超过97亿的现金,而五粮液的小股东同期累计市场超额回报远低于行业竞争对手,甚至为负数。

五粮液的公司治理问题——集中表现在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获取现金一一也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话题。

尽管市场能够对五粮液利益输送的公司治理缺陷给出合理定价,但市场纠正机制似乎并不能够有效约束大股东滥用控制权的行为。

五粮液事件

(一)五粮液事件介绍

2009年9月9日上午,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其官方网站上刊登出五粮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

下午一点,股市开盘后,五粮液股票的跳水走势如期而至,天量抛盘夹杂着无数恐慌散单瞬间涌出。

然而在接近跌停板的时候,几千手、上万手的巨量卖单,竟然被更为凶猛的买盘所吞噬,短短半个小时成交就接近30亿元。

当夜,深交所公开数据显示,空头前五名均是机构席位,卖出金额高达11.97亿元,多头主力前五名也是两个机构专席。

it这家有着106只基金入驻和47万中小投资人的重要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大部分券商研究机构保持着沉默。

根据理财周报事发第二天整理的信息,在40多家券商里只有不到10家券商在研究晨会上给出了明确的买入、观望的建议。

据年报披露,2008年五粮液的净利润是18亿元,同比增长23%;

但利润分配预案仅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

而此前的2007年公司未分一厘一毫,2006年每股也仅派发了0.06元现金。

公司上市11年总共只有6.6亿元的现金分红,流通股东只占3.18亿元。

因此,投资五粮液让很多人黯然伤神。

引起市场极度关注的五粮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事件,最后终于有了权威说法。

9月23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该案调查进展情况。

五粮液涉嫌三项违法违规行为,分别是:

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导致财务报表虚假记载;

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而涉嫌虚增利润;

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距。

该负责人明确表示,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清相关事实,并依法按程序做出行政处罚。

五粮液股票的市值从过去相当于两个茅台,变成了现在的只有半个茅台。

五粮液从一代酒王到被茅台赶超,究竟是什么成为了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二) 五粮液事件完全在给国企抹黑

五粮液还有内幕交易嫌疑。

据媒体披露,从2001年直到2004年,通过在成都证券的账户疯狂自炒,除了申购新股之外均是五粮液自己的股票。

数次大举买入的时机均与五粮液的利润分配方案推出时间相吻合,涉嫌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

令人称奇的是,疯狂自炒居然不合常理地出现巨额亏损,这笔损失被刻意隐瞒,自然也就不可能追究幕后获益者。

上市公司操纵股价,是对资本市场公平原则的颠覆性破坏,使市场秩序荡然无存。

五粮液的内部利益输送同样令人咋舌。

内部利益输送动辄上亿元人民币。

据披露,五粮液计划用38亿收购普什公司,其中有10多亿元被王国春用于采购报废设备,一天都没使用过。

此外,投资超过10亿元的境外3D立体防伪包装项目,该技术在境内未取得任何专利权且属于过期技术,而境内同类项目开价不超过1亿元。

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银基集团亦因涉嫌假出口、又欺瞒海关走私返回等违法行为,进入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的视野。

业内人士称,由于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经销商出厂价(468元/瓶),这些以极低价格“出口”的五粮液,几乎绝大部分均以走私的方式返回了国内,在国内低价倾销(比国内五粮液市场价低100元左右),五粮液为什么价格总是上不去,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内部人的利益,五粮液的权贵高管一手扰乱了五粮液的市场秩序,将税收与股民利益全都纳入内部人腰包。

(三) 五粮液事件拷问监管部门的执政能力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五粮液提出了40万吨原酒的产能扩张计划,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包括激光防伪等一批当时世界顶级的设备和技术。

而如今,40万吨的计划只达到了10万吨,导致配套包装产能大量闲置。

这其中相关的关联交易资产非常巨大,但必须存在,因为“它是整体的企业,必须全部过来,你不可能只要部分资产”。

在金沙江下游五六公里远的北岸,是五粮液集团正在打造的豆坝重装产业基地,总投资270亿元,一期投资120亿元。

本来说去年将启动前期工程,预计完成40亿到50亿元,而投资的主体正是普什集团。

去年7月份,宜宾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了豆坝重装产业基地的规划:

项目将于12月正式启动,以“机械制造、高载能产业和物流仓储产业”为主导,将成为川滇黔地区最大的重型装备基地。

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已经占到宜宾市财政收入70%的五粮液集团,再一次被赋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沉重使命。

这让人不禁产生借消除关联交易之名,再次从股份公司抽血的疑问。

据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关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的介绍,省委省政府给五粮液集团公司提出的要求,是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可见,豆坝工业园区270亿元投资总额的项目,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那么集团资金缺口靠什么弥补,或许对收购资产评估的争论已经悄然演变成地方经济发展与中小股东利益之间的碰撞。

关心五粮液关联交易的人,恐怕没有谁不知道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的。

这家神秘的公司,每年以神秘的价格替五粮液完成产品的销售,分享着原本属于投资者的利润。

从它出生的那天起,造酒不如卖酒挣得多便成了五粮液的一个传说。

根据中信证券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代理销售五粮液,每瓶高达100元以上的供销差价会产生每年20多亿元的代销利润。

据中金公司去年3月测算,2008年这家公司的五粮液酒销售单价为418元/瓶,而五粮液股份公司供货单价约226元/瓶。

股份公司不惜损失数十亿元的销售利润换取的只是零库存。

而且系列酒的销售并没有交出去,五粮液实现了零库存,中低端系列酒留给了自己,一个产量小利润高,一个产量大利润薄,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扩而不长的产能长期以来,很多投资者不断质疑,五粮液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一直在下降?

据某报纸报道,在五粮液公司,一些新建的车间由于窖池年份不够,出酒率很低,有的连一滴五粮液也酿不出来。

因此,大多投资产能并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它们都是当年40万吨产能扩张的产物。

不论是关联交易还是经营战略,不管是分红政策还是人事安排,五粮液上市以来11年间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背后大股东的影子,让许多执着的五粮液投资者饱受煎熬。

但愿这次证监会立案调查处理后,让上市公司五粮液浴火重生。

二.国企公司治理的中国特色研究

(一)公司治理概述

对公司治理过程的研究通常是沿着两个路径展开的,一是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的治理过程;

二是从外部约束的角度研究公司的治理过程。

前一个路径涉及到公司内部治理过程的参与主体认定、不同参与主体行为模式的基本假定、相互冲突的行为主体利益均衡机制的设计以及对不同利益均衡机制的有效性的判断等内容,最终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最优化的内部治理结构;

后一个路径则涉及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主体行为选择所受到的外部制约,这些外部制约因素包括证券市场、产品及要素市场、各种法律规则、文化及社会伦理道德等等。

按照zingales(1997)的观点,公司治理实际上是个系统,是“各种约束手段的复杂集合,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系统,他既包括了一整套内部治理结构,又包括一系列外部控制机制;

既包括相关文化、制度和合同,又包括存在于人们内心新世界的道德、理念和信仰。

内部治理结构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所构成,其中董事会是治理结构的核心。

外部控制机制则包括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竞争市场约束机制,以及政府管制、中介结构、新闻媒体及法律法规约束机制。

图1如下

(一)中国国企的公司治理模式与国外的比较

1.国有企业的三种法律形态

从公司治理结构简历情况看。

目前国有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种法律形态:

第一类:

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的公司制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依照该法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是除了上市公司外,大多数企业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没有分开,内部缺乏有效地制衡,公司治理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程序性等方面的问题。

如实践中出现的管理层向下“寻租”、控股股东对子公司过度控制以及大股东侵犯公众股东利益等,大都是由于这种因素所带来的问题。

第二类:

是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注册的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

中国企业中的母公司绝大多数是这类企业。

由于该法出台于我们国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现状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如在决策上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政府机构、出资人、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不清晰,缺乏制衡等。

由于这类企业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基础部存在,所以,在管理体制上采取由出资人代表直接任命企业负责人,由出资人负责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和薪酬、重大事项的审批等。

第三类:

是按照其他法律法规登记的企业,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

这类企业一般都是规模比较小。

中央企业一般处于第三层级及以下企业。

2.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从巳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其公司治理模式上看,由于国情、文化、传统的不同受托责任体系和诉讼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不同,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形成了不同于英美和欧洲国家的混合治理模式。

在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既有股东会,也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都有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且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不得兼职;

我国国有企业有“经营班子”或“经理层”的称谓,一般不设专门执行性组织机构,而是由总经理办公室决定重大事项。

欧美大公司则普遍成立执行委员会,一般由CEO兼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方权利配置上看,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仅履行监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和检查公司的财务等职权,不履行选举高管人员、否决企业重大决策等职权。

其次,董事会的职权方面,我国的公司法直接规定了10项职权,并规定公司章程可以规定其他职权。

而欧美一些国家的公司法则规定,除法律和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公司的一切权利都由董事会行使或者由董事会授权行使:

公司的一切业务活动和事务,都应在董事会指示下进行。

再次,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总经理为约定法定代表人。

而绝大数国家则规定,经董事会授权,任何一名董事对外都可以代表公司。

例如日本,韩国等规定,董事会中有一名“代表董事二此外,关于董事的提名,在欧美,新加坡等国家,董事是由董事会下设的提名委员会提名,股东如有好的人选,也要提名委员会进行的比较、挑选,这是必经的程序。

我国则是股东直接提出人选,在股东(大)会上表决产生。

同时,藻国的公司治理增加了许多中国特色的因素:

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在权利配置以及组织结构上都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国外没有相关问题。

公司治理中,股东、董事、经理这些重要的博弈参与者之间的权利配置,都属于公司治理中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的优势,各方面有机地结合,可以形成优于西方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

(三)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应用

公司治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充其量不过三十年的时间,但却受到相当的重视。

我国在近几年来,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也逐渐将其作为微观经济的研究问题之一。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成长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被纳入行政系统,基本没有公司治理一说。

所以曾有一名著名日本学者断言:

“中国没有企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渐进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

我们一直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中寻找出路,国有企业治理徘徊于“实行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和“政府直接干预”之间。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代表出资者享有出资者产权,不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产权;

外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在改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般都改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并且一般都设有三会一一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国有企业治理形式上的架构比较完善了。

三.五粮液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大量问题

从五粮液事件看,目前五粮液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诸多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相关法律制度和公司的体制不完善、对公司的监管不力、公司的运营结构不合理等是五粮液问题的几个主要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因为公司管理的“三权合一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股份制企业普遍出现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五粮液的问题进一步要求各个公司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形成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合理公司治理结构。

1、不完整的监管体系:

相关法律存在漏洞,以及监事会缺乏独立性,使得公司肆意践踏股民利益,无视股民的知情权

五粮液违背了股民权利最基本的知情权,视股民权利于不顾,是违法的。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五粮液的行为,涉嫌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

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

监管部门“无为”,导致五粮液长期用假账来骗取非法利润。

证监会调查结果认为:

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半年报和年报中,将部分重大证券投资损失资金作为正常货币资金予以反映,未计提相应减值准备,未在财务报表中向投资者公开信息,涉嫌虚增利润,在证监会介入调查后一再表明问题不大,给深套其中的普通投资者造成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惨重损失。

连续3年虚增利润,为何没有人管、没有人查呢?

证监会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年审是如何审的?

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到底还有多少上市公司像五粮液一样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没有被发现?

这其间欺骗过多少投资者?

五粮液严重违法违规是事实,奇怪的是这种违法违规行为能存在这么久,难免让人产生坏的联想:

国资委监管不力或者沆漆一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地披露信息,主要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行业巨头对投资者影响非常大,一旦信息披露不完整、真实、准确,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如今,如果连一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都管理不好,能谈上公开、公平、公正吗?

监管部门应该从五粮液事件中汲取经验,严格、有效地管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

2、混乱的体制:

五粮液集团与五粮液股份,含混不清的母子关系突显体制问题五粮液股份在1998年上市时,由于受到当时的上市额度限制,只能将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而其他未上市的部分资产则被组建成五粮液集团。

在其后的经营过程中,由宜宾市国资经营公司控股的五粮液股份公司,集中于酒类生产的主营业务;

而由宜宾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五粮液集团,在为上市公司提供配套生产服务的同时,投资范围扩大到了物流、制药、装备制造等多元化领域,最终成为由省国资委直管的四川省第六大国有企业。

尽管被外界普遍视为代管五粮液股份的“母公司”,但五粮液集团实际上并未持有上市公司的任何股权,因此也无法将上市公司收益纳入集团的经营业绩。

因此,不难理解,通过巨额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就成为身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却非“控股股东”的五粮液集团唯一的选择。

在过去10年中,国有上市企业中也曾屡屡发生集团与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