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526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docx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资料整理

课文: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资料汇总:

课题鲸

一、整组课文学习内容及方法(每组课文的第一篇有即可)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

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二、总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三、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说,4—7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

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

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终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六、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七、课文中心(作者写作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八、分段,段意

第一段

(1)介绍鲸的体型大。

第二段

(2)介绍鲸是哺乳动物,是如何进化的。

第三段(3)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4-70)从鲸的吃食、呼吸、睡觉、胎生四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

九、字词汇总(字音、字形、词语)

1、生字(包括认读和要写的)

xūjīnɡzhūquānshànɡèbǔrǔɡuòlǜ

须鲸猪圈上颚哺乳过滤

Dùzixīnfèiɡāoǎiyúqípànduàntāishēnɡ

肚子心肺高矮鱼鳍判断胎生

3、词语盘点(与上面1相同的没有打上)

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

胎生特征特征寿命

5、形近字

鲸猪哺腭滤肺判

晾猎捕鳄虑沛叛

十、近义词汇总

宽敞——宽阔适应——习惯锋利——锐利特征——特点

十一、反义词汇总

宽敞——狭窄退化——进化锋利——迟钝凶猛——温顺

十二、词语解释汇总

上腭:

口腔的上壁,通称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构成,叫硬腭,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叫软腭。

哺乳动物:

指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

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

人或某些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脱离母体,叫作胎生。

十三、课文填空汇总

1、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       )。

我们了解的四种说明方法是(   )、(    )、(    )、(     )。

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  ),目前仅存不到(  )头。

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   )、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

鲸用( )呼吸,鲸是(  )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2、《鲸》一文是从        、        、        、        等方面来介绍鲸的。

从    、    、      、

3、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篇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22、鲸类中体形最大的是      ,目前世界上仅存不到

头。

十四、重点句解析汇总

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课文介绍鲸,为什么先要写象呢?

这里作者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

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然而,这头鲸虽然有四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

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

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

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加以说明。

“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十五、精读课文课后题目及答案。

(略读课文提示语问题及答案)

十六、《作业本》答案

十七、补充的阅读题(除了课后问题与《作业本》之外补充的阅读题)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2、文中把鲸与            等动物进行比较;还列举了不少数据,用~~画出来;通过这些具体描写我们体会到了                   。

3、仿照这段的写法,试着写某种事物的特点。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zhǎng  cháng)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院园)里的喷(pēn  pèn)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  就要)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pēn  pèn)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用“√”选出括号里的正确答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鲸用(  )呼吸,它呼吸时()就像(        )一样。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      )。

须鲸的水柱是(    ),(      ).齿鲸的水柱是()的,()。

十八、写作方法学习(结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等)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

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

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

如,“捕”“哺”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p;“乳”的声母是r,不要读成l;“潜”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倾”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即”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本课生字中“腭”“肚”“肺”“胎”都与人体有关,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十九、相关链接

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

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

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须鲸,鼻孔两个,如,长须鲸、蓝鲸、座头鲸;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鼻孔一个,叫齿鲸,能发出超声波,如,独角鲸、虎鲸。

鲸的体长从1米到30多米不等。

须鲸的种类虽少,但个头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种体长也超过6米。

地球之最──蓝鲸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

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蓝鲸也是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产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曾有一头蓝鲸把一艘27米长的捕鲸快艇拖着游了8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为9千米,当时这艘快艇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被它拉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

“口技专家”──白鲸 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它们能发出几百种声音,而且发出的声音变化多端,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了解白鲸的声音,科学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鲸度假地进行了现场水下录音,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想象。

他们竟然听到了猛兽的吼声、牛的哞哞声、猪的呼噜声、马的嘶鸣声、鸟儿的吱吱声、女人的尖叫声,病人的呻吟声、婴孩的哭泣声……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白鲸还可以发出铰链声、铃声、汽笛声等。

海中霸王──虎鲸(逆戟鲸) 虎鲸属于齿鲸类,是鲸类中较小的一种。

它最大全长不过10米,体重7吨~8吨。

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游泳时,雄鲸高达1.8米的背鳍突出于水面上,颇与一种古代武器──“戟”倒竖于海面的形状相似,虎鲸因此而另有“逆戟鲸”的别名。

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厘米~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大嘴一张,尖齿毕露,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虎鲸身体强壮,行动敏捷。

凭着它每小时55公里、在追扑猎物时还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么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难逃虎口,小到鱼虾海鸟,大到鲨鱼海象甚至大型鲸类都是它经常扑食的对象。

它的胃口之大令人惊骇,有人曾在一头长7米的虎鲸胃里发现13头海豚、14只海豹;还有人发现过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据推测,虎鲸每天的摄食量至少要占其体重的4%,就是说,一只8吨重的虎鲸每天要吃0.32吨重的食物。

奇妙的是如此凶残的虎鲸竟是鲸类王国中的“语言大师”。

研究表明,虎鲸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不同声音具有不同的含义。

生活在不同海区里的虎鲸,甚至不同的虎鲸群,它们使用的语言音调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类似人类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员称它为“虎鲸方言”。

有时候,某一海区出现大量鱼群,虎鲸群从四面八方赶来觅食。

它们的叫声却互不相同。

研究人员推测,虎鲸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谈,至于它们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类一样配有翻译,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二十、拓展汇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上一环节中“招聘小导游”活动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这一精神,而且着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同时《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

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

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

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

同学们,能做到吗?

”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课文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zhēn)子、榉(jǔ)实和橡栗(lì)。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duò)。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zhé)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tái)藓(xiǎn)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xiá)窄,勉(miǎn)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zhuī)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二、总课时

1课时

三、课文简说

打开课本,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六、作者作品介绍

布封(1707—1788)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后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

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卷的巨著《自然史》。

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

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

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

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

“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文艺性说明文 又称科学小品。

其特点是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

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结合。

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

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