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79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docx

中山市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5

中山市2014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五)

语文

命题学校:

中山市龙山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学校:

龙山中学高三语文组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现在他的题组好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豆豉/豇豆刨冰/刨平绝密档案/势不可挡

B.气氛/氛围盥洗/舆论伉俪情深/沆瀣一气

C.趑趄/趔趄框架/眼眶苛捐杂税/呵欠连天

D.连累/积累癖好/僻静半身不遂/遂心满意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日前,广州某押运保全公司职员弯腰捡手机电池时不慎致手中枪支走火,头部中弹身亡。

其亲友同事如丧考妣,悲痛不已,他们长期高压力低收入的民怨在此事件中爆发,当即全线大罢工来现身说法,要求公司给一个交代,绝不能让无辜的生命无疾而终。

A.如丧考妣B.爆发C.现身说法D.无疾而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示范从分析和搜选资料入手一步步地去解决问题,提纲挈领地抓住问题的症结,善于层层剥笋似地逼近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B.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C.南车集团株机公司按照国际标准,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南车株洲所、中铁二院等一流团队,领衔打造高端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科学方案。

D.关于因人体实验而造成约3000人死亡的731部队,联合国军司令部在战后承诺不追求其战争责任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当下中国人的就业环境早已不再是大同小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②而对于创作者、策划者来说,现代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是再典型不过的畅销元素,也就必然成为作者们重要的创作素材。

③市场经济带来的外资、民资企业等新型的就业环境,是此前的中国人从未面临过的新事物。

④职场小说的流行有必然的原因。

⑤这些新经济机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沉淀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当然值得文学作品去反映;

⑥另一方面,读者也期待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或激励,以缓解自己在职场中面对的巨大压力;

A.④③⑤①⑥②B.④③⑤⑥①②C.④①③⑤⑥②D.③⑤④①⑥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9题。

邓元起字仲居,南郡当阳人也。

少有胆干,性任侠。

中兴元年,为益州刺史,仍为前军。

元起进屯西平,季连始婴城自守①。

时益州兵乱既久,人废耕农,内外苦饥,人多相食,道路断绝。

季连计穷。

会明年武帝使赦季连罪,许之降,季连即日开城纳元起,元起送季连于建康。

元起以乡人庾黔娄为录事参军,又得荆州刺史萧遥欣故客蒋光济,并厚待之,任以州事。

黔娄甚清洁,光济多计谋,并劝为善政。

元起之克季连也,城内财宝无所私,劝恤人事,口不论财色。

性能饮酒,至一斛不乱,及是绝之,为蜀士所称。

元起舅子梁矜孙性轻脱,与庾黔娄志行不同,乃言于元起曰:

“城中称有三刺史,节下②何以堪之。

”元起由此疏黔娄而政迹稍损。

在政二年,以母老乞归供养,诏许焉,征为右卫将军,以西昌侯萧藻代之。

时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以南郑叛,引魏将王景胤、孔陵,攻东、西晋寿③,并遣告急。

众劝元起急救之。

元起曰:

“朝廷万里,军不卒至,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

何事匆匆便相催督。

”黔娄等苦谏之,皆不从。

武帝亦假元起节,都督征讨诸军,将救汉中。

比是,魏已攻克两晋寿。

萧藻将至元起颇营还装粮储器械略无遗者萧藻入城求其良马。

元起曰:

“年少郎子,何用马为?

”藻恚,醉而杀之。

元起麾下围城,哭且问其故。

藻惧曰:

“天子有诏。

”众乃散。

遂诬以反,帝疑焉。

有司追劾削爵土,诏减邑之半,封松滋县侯。

故吏广汉罗研诣阙讼之,帝曰:

“果如我所量也。

”使让藻曰:

“元起为汝报仇,汝为仇报仇,忠孝之道如何?

”乃贬藻号为冠军将军。

赠元起征西将军,给鼓吹,谥忠侯。

(节选自《南史·邓元起传》)

(注)①婴城自守:

绕城布兵坚守。

②节下:

犹言麾下,此为对元起的尊称。

③晋寿:

县名,今四川梓潼。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连即日开城纳元起纳:

迎接

B.军不卒至卒:

马上

C.武帝亦假元起节假:

假装

D.使让藻曰让:

责备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元起为汝报仇及是绝之,为蜀士所称

B.乃言于元起曰元起送季连于建康

C.以母老乞归供养并厚待之,任以州事

D.董督之任,非我而谁忠孝之道如何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藻将至/元起颇营还装/粮储器械略无遗者/萧藻入城/求其良马

B.萧藻将至元起颇营/还装粮储/器械略无遗者/萧藻入城/求其良马

C.萧藻将至/元起颇营还装粮储/器械略无遗者/萧藻入城/求其良马

D.萧藻将至元起颇营/还装粮储器械/略无遗者/萧藻入城/求其良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兴元年,益州兵乱,人民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刘季连无计可施。

恰好第二年梁武帝派使者到益州,赦免季连抵抗的罪过准许他投降。

B.元起勤勉于政事,抚恤百姓,从不贪钱财女色,曾任用同乡人庾黔娄为录事参军。

后因其舅舅的儿子梁矜孙的挑拨,元起开始疏远黔娄。

C.梁州长史夏侯道迁在南郑举兵叛乱,众人都劝元起急速发兵救援,元起原来认为此时不适合出兵,但是后来皇上下诏,元起马上出兵,于是攻克东、西晋寿。

D.萧藻因向元起求援不得,大怒,将元起杀死。

对元起部下谎称杀元起是皇上诏令。

然后向皇上诬告元起谋反,梁武帝表示怀疑,但最终得知真相。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黔娄甚清洁,光济多计谋,并劝为善政。

(3分)

②与庾黔娄志行不同,乃言于元起曰:

“城中称有三刺史,节下②何以堪之。

”(4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元起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完成题目。

(7分)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切绽,妖艳喷香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

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

(1)本曲上阙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分)

(2)本曲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

《望海潮》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赤壁赋》

(4),。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滕王阁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五味的调和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和全世界一样,汉字也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这种味道则往往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

对于阿鸿来说,糖不仅表示着甜,更意味着一切。

糖葱薄饼,潮州著名的传统甜食,阿鸿的手艺是祖传的。

今天,阿鸿准备多做一些糖葱,明天就是当地隆重的节日——冬节。

祖祠中,随着大戏的开场,人们怀着敬意,把各种色泽艳丽的甜品奉献给祖先,同时为自己的生活祈福。

阿鸿的心愿,是他的传统手工技艺能继续为整个家庭带来富足。

中国人在品尝生活的甘甜之时,似乎也很善于欣赏苦。

10月的果园,茶枝柑由青转黄,气味芬芳。

味苦带甘的新会陈皮就出自这些饱满的果实。

储存年份的长短,决定了陈皮的等级和价值。

在南中国,陈皮甚至能决定一家餐馆的兴衰。

澳门路环岛,阿伦进完货回到店里。

他是这家海鲜餐厅的主人。

餐厅以阿伦祖父的名字命名,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意很少冷场,秘密就在于餐馆的招牌菜——陈皮鸭。

阿伦的记忆里,父母始终只是在店里日夜忙碌的两个身影。

童年给他留下的,是辛苦的回味。

陈皮飘香里,时光仿佛过得很快,如今,阿伦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在他看来,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最准确的,莫过于“苦尽甘来”。

咸的味觉来自盐。

在中国菜里,盐更重的使命,是调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改善某种肌体的质地。

在中国的烹饪辞典里,盐是百味之首。

粤东海边,村民世代以晒盐为生。

不下雨的日子里,阿刘每天都要在盐田里忙碌。

晒盐的收入微薄,一年不到一万元,阿刘还要做电工和捕鱼贴补家用。

村子里的人大多外出打工,大片的盐田已经荒废,阿刘依然选择留守。

酸味能去腥解腻,提升菜肴的鲜香。

当酸味和甜味结合在一起时,它还能使甜味变得更加灵动,更加通透。

酸甜,正是大部份外国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对于中餐产生的基本共识。

在烹制肉类时,酸味还能加速肉的纤维化,使肉质变得更加细嫩。

当然,“酸”味本身,不尽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与此同时,在世界通用的“甜”以及“苦”之外,中国人还很特别地使用“酸”字来形容某种疼痛、某种妒嫉、某种不堪以及某种纠缠而难以言说的苦难。

除了“酸”,还有一种可以提振食欲、并且在中餐的菜谱上经常合“酸”字合并使用的味道,那就是“辣”。

素琼是个菜农,也是绝对的一家之主。

在四川,许多妇女都像素琼这样开朗、坚韧、果断,汉语里,人们用“泼辣”来形容这种性格。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多阴雨,住在这里的人,正需要辣椒的刚猛热烈。

在川菜中,无论是作主料、辅料还是作调味料,辣椒都是宠儿,它给川菜烙上了鲜明的印记。

素琼特意推迟了这一造辣椒的种植和采摘,果然在冬季里卖出更好的价格,这种精明让她丈夫十分佩服。

中国烹饪,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侵略我们的味觉,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的舌尖领略鲜味的美好。

庄臣18岁时,进入中国最早的五星级酒店,成为一名厨师。

2000年,庄臣辞去餐饮总监的职务,成为职业美食家、广东饮食文化的推广者。

他认为,在烹饪中保持食材的原味,是一种素面朝天的鲜美。

“鲜”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并孜孜以求的特殊的味觉体验。

全世界只有中文才能阐释“鲜味”的全部涵义。

然而所谓阐释,并不重在定义,更多的还是感受。

“鲜”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了“五味”,成为中国饮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节选自《舌尖上的中国——第六集:

五味的调和》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

选对两项给5分。

多选不给分)

12.联系全文,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人是用舌头和鼻子感知味道的,因而对“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源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B.在中国菜里,盐使命就是调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改善某种肌体的质地。

在中国的烹饪辞典里,盐是百味之首。

C.村子里的人大多外出打工,大片的盐田已经荒废,阿刘依然选择留守。

他留守的不仅是祖辈从事的事业,还有一种传统的文化与情怀。

D.在烹制肉类时,盐的味道还能加速肉的纤维化,使肉质变得更加细嫩,因而在中国的烹饪辞典里,盐是百味之首。

E.在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心之所感,在舌头、鼻子和心灵之间,中国人体味着五味的调和,在无形的味觉中体味着最丰富的人生况味。

13.根据文章观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全世界一样,汉字也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这种味道就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

B.“苦尽甘来”不仅是一种味道的转换与调和,其实也是对生活经历的感受,是对人

滋味个一个准确的概述。

C.素琼特意推迟了这一造辣椒的种植和采摘,果然在冬季里卖出更好的价格,这种泼

让她丈夫十分佩服。

D.五味里蕴含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是突出其中一种味觉的基础上,调和以及平衡五味,这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

14.如何理解“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5.请分析本文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论述的?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转场的哈萨克

刘斌立

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

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

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

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

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

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已经越来越少转场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销售助理的工作。

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又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

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

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

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

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

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

为了转场,工作丢了。

父亲那晚指挥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

乌尔达拉克回答:

“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

父亲大怒:

“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废物!

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

“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

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

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

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

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很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

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

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

乌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

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

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

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

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

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

”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

“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

“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

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只是不能再放羊了。

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

”父亲说着话,点上了根烟。

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

“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

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

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

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4期,有删改)

16.“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为什么?

(4分)

17.分析父亲的形象。

(5分)

18.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扶?

还是不扶?

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

这个问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与讨论,近日,“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等一连串事件,让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推向新的高度。

遇老人倒地 为何55.6%受访者选择直接走开

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在有139010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12.6%的人选择拨打110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

“可能会装作没看见走过去吧。

”当被问及此问题时,家住天津的赵泉想了一会儿后这样说。

他直言,现在“碰瓷”的人太多了,“不是不想扶,真的是扶不起。

对于同样的问题,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职员罗君的回答则不同。

他表示,看身边的老人总能想到父母,如遇见有老人摔倒,自己会去关心一下。

山东大学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直言,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意图,应该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甚至是面临艰难、痛苦和困境依然执着以求的,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

87.4%受访者表示当前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调查显示,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罗君坦言,在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上,他有着道德上的焦虑——不扶自己良心上过不去,扶又怕被讹。

这个问题有时会让他非常纠结。

刘齐直言,讹人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媒体不能净捡着负面的个案去写,大家不能因为个别极端的事件,就对整个老人群体产生误解。

“‘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

”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直言,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这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巨大成本。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

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 郑路说。

郁喆隽表示,在年轻人扶老人的案例中,如果判决不当可能会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

“应该重视这些案例对年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传统的道德追求了。

59.5%受访者认为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

如何才能化解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受访者首选“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59.5%),其次是“目击者要勇敢讲出真相”(15.1%),排名第三的是“司法判决应注重对社会的引导”(7.2%)。

接下来是:

媒体不能只渲染部分极端个案(5.7%)、相关部门要给人可信服的真相(5.2%)、在社会上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3.1%)等。

卞绍斌表示,法律法规是外在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信念才是左右个人行为、构建良序社会道德法则的根本源泉。

着重培育基于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能力,特别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道德自觉能力。

“要弥补信任纽带的断裂,化解焦虑,制度保障是必须的。

”郑路建议,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

“虽然大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但我相信,如果真的遇见类似情况,大多数人还是会伸出援手。

调查中,28.1%的受访者认同,虽然扶老人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老人倒地,冷眼旁观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会伸出援手。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12月10日第7版,有删改)

19.在本篇调查报告中,大部分人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如此纠结,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0.本调查报告是如何体现报告的真实性的?

(5分)

21.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本调查报告的社会价值。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限25字以内)(6分)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H7N9禽流感抗体研制即将完成体外测试,预计最快下月可最终完成抗体筛选,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马年首个工作日,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传来喜讯,H7N9治疗难题的攻关迈出重要步伐,同时疫苗研制也正式宣告成功,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申报阶段。

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教授徐建青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上海当即启动疫苗研究,到去年12月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把研发的基因疫苗注射在30只实验小鼠模型上,再植入H7N9禽流感病毒,30天后没有一只死亡,也没有一只发现被病毒感染致病,疫苗的有效性被初步证实。

”徐建青透露,研究发现感染了这一病毒的患者的免疫系统内基本上都会产生抗体,抗体产生的越早预后越快。

23.根据要求,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不超过90字)

清晨雾气山水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是个手艺人,编了一辈子竹器。

父亲做竹篮底子时,劈的竹篾几乎一样长,因为他只用最初的一根竹篾作为参照标准。

他不会以此类推地劈成一根竹篾就以这根竹篾做标准,再比照这根竹篾劈下一根竹篾。

他说很多篾匠都会那么做,可以省不少时间,但他不会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可能会使每根竹篾的长度都会有些许差别,这一点点差别累积下来,会使最后一根竹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