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82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docx

语文教学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

语文教学:

精短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文本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历史事件类

1、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小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暗疏:

默写。

自惩艾:

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

寻绎数终:

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勒:

编辑。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辄复不省()然负此自放()

心善其说()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喜从滑稽饮酒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4】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御:

马夫。

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

担任国相。

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自下:

谦虚。

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小题1】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从门间而窥(

(2)晏子怪而问之(

(3)夫问其故

)(4)晏子荐以为大夫(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晏子为齐相

A.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B.缚者曷为者也

C.二虫尽为所吞

D.生于淮北则为枳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其御之妻从门间

而窥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既而归,其妻请去。

【小题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车夫和他的妻子,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加以评论。

3、阅读《庄子欲刺虎》,完成小题。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若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庄子:

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馆竖子:

旅馆的童仆。

竖子,对人的蔑称。

须:

等待。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庄子欲刺虎

两虎方且食牛

争则必斗

)两虎果斗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馆竖子止之

A.至之市B.是吾剑之所从坠

C.观之正浓D.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馆竖子止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试说说《庄子欲刺虎》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4、课内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休祲降于天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小题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选文二、三段的内容简要概括。

愤怒---------------------道谦

【小题4】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向高潮部分发展的过程。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有力地衬托出秦王的蛮横。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选自《》由南北朝时期南朝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小题4】在这篇小短文里,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小题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

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

此必不信。

有一人曰: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

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洪迈)

【注释】偾(fn)表:

放倒标帜。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小题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3】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成祖不杀孝孺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燕兵遂渡江

(2)或劝帝他幸(3)即事不计(4)成祖颔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以待援兵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B.其人视端容寂欲穷其林

C.成祖颔之肉食者谋之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躬耕于南阳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4】你是如何理解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句话的?

请简要回答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贞元十九年,子厚又例谪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为深博无涯涘。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耶?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者,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注释】子厚:

柳宗元的字。

例:

依照惯例。

质:

典当,抵押。

佣:

受雇佣所得。

观察使:

官名。

拜疏:

向皇帝上奏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悉令赎归()比一岁()

当诣播州()益自刻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不戚戚于贫贱

B.誓生死不相背负至于负者歌于途

C.无辞以白其大人不以物喜

D.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而君逆寡人者

【小题3】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其俗以男女质钱

约不时赎则没为奴婢。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耶?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小题5】文中的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桓公曰: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

鲍叔对曰:

夫为其君动也。

君若宥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桓公曰:

若何?

鲍子对曰:

请诸鲁。

桓公曰:

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若之何?

鲍子对曰:

使人请诸鲁,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

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

若何?

施伯对曰:

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

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臣,犹未得请也。

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

宥(yu):

宽恕。

【小题1】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A.又留蚊于素帐中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苛政猛于虎也

【小题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桓公自莒反于齐反:

君若宥之若:

请生之生:

如鲍叔之言如: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小题。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

注释:

[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

[子路]孔子的学生。

[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

[吾舅]我的公公。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子路问之()

(2)何为不去也()

【小题2】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题3】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

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

(2)几死者数矣()

(3)更若役()(4)汪然出涕()

【小题2】翻译句子。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小题3】永州之野的异蛇,其毒无比,当能当其租入时,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

(用文中原话回答)

【小题4】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

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下帷:

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迨:

等到。

倍:

同背,背诵。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书不可不成诵或

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收族为意()

(2)稍稍宾客其父()(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C.《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D.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采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仓鹰击于殿上()天下缟素()

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的特点。

【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第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2分)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

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艾子对日:

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

‘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支备:

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踣(b6搏):

跌倒。

应侯:

顺应时令。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岁苦支备()

(2)虽有少劳()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4)臣怪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小题4】通过艾子的话,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16、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

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羲之之书晚乃善与朱元思书

B.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其远出海门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羲之之书晚乃善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又尝自休于此邪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今为州学舍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小题4】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谈一谈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17、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小题2】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小题3】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2分)

【小题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

赵王自效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

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

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效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谨受教。

【注释】卒然:

同猝,突然。

无忌:

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谨受教:

真诚地领受教诲。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亦免冠徒跣(

(2)休祲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