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08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自主分析和解决一般模具生产及应用的实际问题;

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初步能力。

4.身心素质:

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与人协作的精神。

(二)职业能力

1.能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读懂较复杂的机械零件图、机械零件装配图和模具装配图,具备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一般机械零件图和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能力。

2.能运用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方法、标识及应用的知识正确选用模具材料。

3.具备运用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合理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4.能运用钢的热处理种类和作用等知识,合理安排热处理工艺。

5.能正确选用和修磨金属切削刃具,会根据加工需要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夹具。

6.能正确操作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具备钳、车、铣和磨等操作的一般能力和机械加工的基础技能。

7.能根据加工需要,运用机械测量基础知识,合理选用量具、量仪,会准确测量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和模具。

8.能运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电气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正确处理一般电气事故。

9.能运用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知识与制造技术,按图加工出合格的相关模具零件,会正确装配一般冲压模具。

10.能运用塑料成形模具制造工艺知识和制造技术,按图加工出合格的相关模具零件,会正确装配一般塑料模具。

11.能运用加工设备管理、维护及保养的相关知识,对生产一线的加工设备实施管理、维护及保养。

12.能掌握一种CAD/CAM软件的应用技术,运用CAD/CAM软件对相关模具零件进行数控加工。

13.能运用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对模具及其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管理和控制。

14.能熟练运用常用模具的试模知识、常用试模技术及整修技术进行一般试模和整修。

15.能运用模具经济知识,对模具制造与生产进行一般经济测算与核算。

16.具备模具制造工(或装配钳工、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工等)高级专业技能,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学期周数

理论

教学

实践教学

入学

教育

军训

劳动/机

技能训练

毕业设计

(大型制作)

企业实习

(含见习)

内容

周数

20

15

1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

2

专业

认识

实习

14

钳工实训

(1)

机械测绘

(含测量技术)

12

钳工实训

(2)

机加工综合实训

电工技术训练

10

机械拆装

电子技术训练

精密测量技术实训

数控车实训

数控铣实训

气动与液压技术

专业方向实训(线切割加工技术、电脉冲加工技术)

冷冲模制造与应用技术(塑料模制造应用技术)

模具制造技术技能训练与考级

4

11

CAD/CAM软件技术实训模具制造技术技能训练与考级

3

9

传感与检测技术实训

模具装调与维护技术实训

22

5

8

顶岗

18

总计

200

99

37

19

7、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八、主要专业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专业平台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实施建议

机械制图与

CAD技术

(含机械测绘)

(116+2W)

(1)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掌握机械制图一般技巧与方法;

(3)具备识读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4)具备机械零件测绘的初步能力;

(5)具备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

(6)熟悉公差配合相关知识,掌握机械测量相关技能;

(7)具备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1)以国家最新制图标准实施教学;

(2)制图技巧训练与CAD软件运用结合,在机房实施教学;

(3)特别重视机械图样识读能力的培养;

(4)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识读,宜采用对比教学法;

(5)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社会认证鉴定,使学生取得CAD绘图技术相应等级证书

机械制造

技术

(128+10W)

(1)了解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与机械加工主要工种分类及其特点;

(2)了解环境保护、节能增效、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名称、牌号、一般机械性能及使用特点等知识;

(4)熟悉机械切削加工主要工种的设备、工量刃具和工艺知识,初步掌握其加工技术;

(5)掌握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

(6)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机械加工工种工艺分析技术;

(7)熟悉典型机械装拆工艺,能正确装拆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器、部件

(1)本课程系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各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2)测量技术、工种加工技术等模块,建议采用理实一体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3)热加工、装配等工种的教学可让学生参观相应企业;

(4)与模具专业专门化方向相适应的机加工工种是教学的重点

控制技术

基础

(108+12W)

(1)熟悉安全用电基础知识,掌握用电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

(2)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名称、规格和使用的基本常识;

(3)掌握简单的电工测量技术,初步具备一般设备电气电路的识读分析能力;

(4)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名称、性能指标及一般使用方法常识;

(5)初步掌握PLC编程技术,具备编制简单PLC控制程序的初步能力;

(6)了解气动与液压控制的基础知识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技术;

(7)具备电气控制相关操作的初步技能

(1)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2)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3)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以操作认识教学为主;

(4)课题选择以常见的工业应用项目为主

模具制造

技术基础

(60)

(1)熟悉模具常用材料及其常用热处理方法;

(2)熟悉模具常见种类及工艺特点;

(3)熟悉常用模具制造设备结构、控制特点;

(4)具备根据模具零件选择刀具、加工设备、进行工艺分析、编制加工工艺的能力

(1)本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2)不具备数控电加工设备条件的学校,可在企业实习时完成本环节教学;

(3)每个实习课题需让学生首先编制出正确的工艺方案

数控加工

(100+6W)

(1)熟悉常用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特点,具备分析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能力;

(2)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

(3)初步掌握一种常用数控系统(如华中系统、FANUC系统和SIEMENS系统等)的手工编程技术;

(4)具备常用数控机床的维护和保养的基础能力。

(1)按照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相应国家职业标准,精选课题;

(2)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3)每个实训课题中均有对学生编制工艺方案的要求;

(4)实训有2周数控车实训、4周数控铣实训

6

CAD/CAM

软件应用技术

(66+3W)

(1)具备运用一种常用CAD/CAM软件进行简单模具设计的初步能力;

(2)具备运用模具CAE软件对模具成形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初步能力;

(3)具备运用一种CAD/CAM软件实施模具零件数控加工的初步能力;

(4)能够运用一种CAD/CAM软件与数控机床之间的进行通讯传输

(1)结合学校已有的CAM软件进行教学,模具CAE软件教学视学校软件配置情况而定;

(2)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3)有条件的学校可与切削加工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7

模具维护与

管理技术

(72+2W)

(1)熟悉典型模具的拆装工艺;

(2)具备模具试件的装调能力;

(3)熟悉常用模具的维护、保养方法;

(4)具有对模具使用中的磨损进行修复和精度保持的能力;

(5)熟悉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理论;

(6)熟悉质量管理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7)熟悉企业目前常用的几种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

(8)具备制造类企业质量管理、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初步能力

(1)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可聘请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

(3)按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保养规范和企业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组织教材;

(4)以案例教学为主;

(5)学生可在企业生产实习时,参与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活动,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1.冷冲模制造与应用技术方向:

课程名称

冷冲模制造

与应用技术

(120+4W)

(1)熟悉冷冲压的一般成形工艺;

(2)熟悉冷冲模的常用结构;

(3)具备简单冲压零件的成形工艺分析和冷冲模设计能力

(1)本课程应突出应用,适当弱化复杂的成形理论和计算

(2)通过实例,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冷冲模概念;

(3)应配备相应的模具陈列室、装拆实验室

数控线切割

加工技术训练

(2W)

(1)熟悉线切割加工原理;

(2)掌握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技能;

(3)能够运用一种常用数控线切割编程软件(如CAXA、3B、TWINCAD等)对零件进行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其他软件只做简单介绍);

(4)具备机床的维护和保养基础能力

(1)按照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精选课题;

(3)线切割加工综合实训包括快走丝和慢走丝加工

与考级

(11W)

(1)结合专门化设置方向,第六学期达到中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相应中级工证书;

(2)第八学期强化训练后达到高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1)本课程是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2)保证实训时间和岗位条件是重要基础;

(3)按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精选课题,实施教学

 

2.型腔模制造与应用技术方向:

塑料模制造

(1)熟悉塑料一般成形工艺;

(2)熟悉塑料模的常用结构;

(3)具备简单零件的注塑成形工艺分析和塑料模设计能力

(2)通过实例,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塑料模概念;

数控电脉冲加工技术训练

(1)掌握电脉冲成型机床的操作技能;

(2)能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加工简单形状电极;

(3)熟悉电极材料的选择原则;

(4)具备电脉冲成型机床的维护和保养基础能力

(1)按照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国家职业标准,精选课题;

(2)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1)结合专门化设置方向,第六学期达到达到中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相应中级工证书;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一)教学团队要求

1.专业教学团队应该由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专任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0;

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达15%以上,高级职称达20%以上;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达70%以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达30%以上;

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举办的相关培训、进修。

2.专业负责人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

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企业和本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

具有独立制(修)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规划的能力;

能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3.选聘热爱职业教育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专业教学或技能训练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10%~30%。

(二)专任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3.骨干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

4.青年教师应经过教师岗前培训,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三年内应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兼职教师任职资格

1.兼职教师应具备工程师、技师职称,或是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实践经验丰富和具备特殊技能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2.兼职教师经学校组织的教学学、心理学培训后,每学期承担不少于40学时的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任务。

十、实训(实验)条件

根据本专业技能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配备校内实训车间、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本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有机械加工车间、模具拆装车间、模具加工车间、机械测量实训室、模具CAD/CAM实训室等。

以每学年两个班,每班40名学生配置。

主要实施设备见下表: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配置建议

名称

数量

机械加工车间

典型机械加工设备的认知;

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

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

常用的工具、量具、刀具、夹具的使用;

在线检测技术训练;

感知机械加工的工种种类及加工过程;

提升机械加工工艺能力。

普通车床

20台

普通工具铣床

10台

平面磨床、工具磨床、万能磨床

6台

划线平板、测量平板

3块

台式钻床

5台

砂轮机

工量刃具(每工位)

1套

模具拆装车间(含钳工实训)

钳加工设备的操作;

常用工具、量具、刀具的使用;

钳加工基本技能训练;

常用模具结构的认知和拆装;

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

熟悉模具拆装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提升模具拆装的工艺水平与能力;

提升模具检测的能力,能按图装调出合格的简单模具。

钳工台及配套工具

40工位

台虎钳

划线和测量平板

钢模具拆装台

2台

学生拆装工作台

模具拆装工、量、刃具及养护工具

20套

供拆装的模具(冲压模、塑料膜)

各5套

可移动差动滑轮

1个

运模叉车

开模机

液压手推车

周转箱

20个

白板、实物投影仪等

模具加工车间

数车、数铣加工技术训练;

数控电火花加工技能训练;

模具零件加工与质量控制技能训练;

提升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水平;

感知模具生产的全过程;

提升产量和质量意识、经济核算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

快走丝数控线切割

电脉冲成型机床

电火花(激光)打孔机

1台

加工中心

机械测量实训室

提升机械测量技术水平和能力;

训练学生会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用量具、量仪;

掌握机械测量工作规范。

测量件

测量平板

偏摆仪

5个

游标卡尺

40个

千分尺

百分表

正弦规

齿轮基节检查仪等

2个

模具测量实训室

通过精密测量技术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机械测量水平和能力;

学会外轮廓、内型腔的精密测量技术;

学会模具零件特形面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能检测和分析鉴定相关模具的质量问题。

三坐标测量仪

万能工具显微镜

圆度仪

数显式高度仪

测长仪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刀具检查仪

立式光学比较仪

光学分度头

金属材料试验实训室

通过材料实验进一步熟悉模具材料的特点,学会正确选用相关模具材料,熟悉模具材料的热处理及效果;

学会对模具材料的试验和分析。

万能试验机

韧性冲击机

超声波探伤仪

金相分析仪

1台(带投影)

硬度试验机

模具CAD/CAM实训室

通过训练能熟练掌握一种CAD/CAM软件的使用技术;

能学会三维建模、自动编程、后置处理、自动加工等技术。

电脑

40台

相应软件

40节点

模具拆装等虚拟软件

带通讯接口的

数控车

模具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

知悉模具制造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

激发自主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3D打印机

逆向工程设备

十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2.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3《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

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苏政办发[2012]194号)。

4.《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

(二)课时及学分分配

本方案的总学时为5008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为1656学时,占33.1%;

专业技能课为2190学时,43.7%(包括专业平台课1612学时,占32.2%;

专业方向课578学时,占11.5%);

企业实习课为568学时(包括专业认识实习28学时和企业顶岗实习540学时),占11.4%;

任选课386学时,占7.7%;

毕业设计为240学时,占4.8%。

总学分为292学分。

其中课程教学按照每学期16~18学时1学分计算;

专业实训课程按照每周2学分计算;

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按照每周1.5学分计算,社会实践、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教学活动按照1周1学分计算。

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学分进行微调,并制订学分奖励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经培训和社会化考核取得其他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或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公共基础课开设

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周学时数。

第5~9学期的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语文以中国名著赏析、世界名著赏析、古诗词赏析、散文赏析、毛泽东诗词赏析、童话赏析为主;

数学以工程计算与速算、优选法应用技术、样条拟合与算法为主;

外语以日常会话、英语构词法、常用词组、专业外语为主。

(四)限定选修课开设

1.德育课限选课:

在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育等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在第7学期开设;

在就业与创业指导、NFTE创业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并融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内容,在第8学期开设;

在人际关系、形势与政策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在第9学期开设;

学校也可结合专业实际开设其他有关德育限选课程。

2.文化课限选课:

在物理、化学课程中限选1门,在第1、2学期开设。

3.专业方向课限定选修课程:

本指导方案对限定选修课程按照两个专门化方向设置,一是按照冷冲模方向设置限选课程模块,二是按照型腔模方向设置限选课程模块,供各校根据本校模具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资源在两类限选课程模块中选择其中一个专门化方向课程。

(五)任意选修课开设

1.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素质类和专业技能类两类课程。

2.选修课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可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自主决定选修课的课目与教学要求,以增加职教的灵活性。

选修课的成绩评定方法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

3.选修课建议开设:

(1)人文素养类:

中国历史概论、中国地理概论、新闻采访、欧美史、中国革命史概论、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欣赏、古诗词赏析、毛泽东诗词赏析、散文赏析、童话赏析(不能与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