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40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1、积累四字词语:

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2、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3、理解“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诗意。

课外延伸

1、赏读苏轼的《明月几时有》

2、搜集古代诗词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1、宋朝有位伟大的诗人,叫苏轼。

有谁了解他的?

请学生说说,交流对苏轼的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苏轼有关。

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但愿人长久

提示学生相关字的书写。

2、指名朗读,指导读题。

读了文章的题目后,从这篇文章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组织学生交流,了解文章写的主要内容。

2、过渡:

同学们很不简单,只听老师读了一遍文章,就掌握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

但我们读书不能是浮光掠影地读,要反复品读,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读出味道来。

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

但我们首先要扫除这些“拦路虎”。

三、学习生词

1、出示本课生字词。

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

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挑选你读得最好的生字,大声读两遍,读给同学们听。

其他同学读过的,就不要重复读。

指名读生字。

注意多音字“埋”。

开火车,分小组多人次练读。

3、书写生字。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一排字,你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都是上下结构,指导学生观察字型,并书写。

再看这些生字呢?

(都是左右结构,指导学生观察书写。

指导学生书写。

4、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的汉语拼音去掉,再组成词,你还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词。

指名认读。

四、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完文章。

3、刚才同学们听老师读了一遍就了解了很多内容。

现在我们又读了很多遍,静下心来想想:

这天晚上,苏轼的心情怎样?

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指名回答,交流。

(苏轼一开始心情并不好,思念他的弟弟。

后来埋怨起月亮来了,最后又宽慰了许多。

教师相机板书:

思念埋怨宽慰

4、出示填空。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轼看到(),便()弟弟而心绪不宁。

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起来。

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又()了许多。

组织填空,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小结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苏轼这晚的情绪变化。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习《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

花好月圆皓月当空明月高悬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

(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

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

(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

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

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

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

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

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二、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

(思念)擦掉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起一起”“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

(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

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

“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小时侯……一起一起“形影不离”板书。

相机理解“形影不离”。

)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

(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

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 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整天”“!

”突出。

△原因之二:

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

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

第2节,指名读。

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

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

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

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

难怪他“心绪不宁”。

理解。

1、现在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

(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

(配置背景音乐《良宵》)

指导:

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

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

(出示图片)

2、可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他在埋怨谁?

为什么埋怨呢?

三、感悟“埋怨”(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苏轼在埋怨什么?

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

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

(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

(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圈画:

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

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

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

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

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

“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应该是有感情的,应该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应该和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应该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应该这么圆、这么亮。

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

原来这埋怨之情来源于思念之苦。

(4)其实他不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你是苏轼,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

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

齐读。

(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 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四、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过渡: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宽慰”是什么意思?

板书。

(宽解安慰。

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2、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反义词。

投示: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实物投影圈画几对反义词。

3、师边指边述。

4、“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换种说法)

什么叫“十全十美”?

有句话叫做“遗憾也是一种美”。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5、小结:

是啊。

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起的,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也就是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再读。

6、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7、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

正所谓继续投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其中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就是我们文中节选的部分,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吧!

齐读诗句。

结合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答,生齐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重点理解“人长久”:

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

“婵娟”:

美好的月色。

(3)上面三句话的意思找一找。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②指名再读意思。

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意思。

但愿:

只希望。

婵娟:

美丽的月光。

③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8、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

配乐读、背诵。

9、再读:

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读读词,再读读那一段话!

10、所以苏轼心情宽慰了。

由此可以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四、总结课文

1、今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

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

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2、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婵娟”指的是什么?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

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课件出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完成《新课堂》《练习册》

3、赏读苏轼的《明月几时有》

4、搜集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作业设计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课文以___________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名篇《___________》的创作经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2、苏轼的父亲是___________,弟弟是___________,他们三个人考中同榜进士,史称“___________”。

3、二、拼音写字我最棒。

guānshǎngpǐnchá

ngxīnxù

()()()

4、三、辨字组词我最准。

却()官()睁()

缺()管()挣()

5、四、我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并任选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1)比喻亲兄弟的感情深厚。

()

2)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总在一起。

3)宽解安慰。

6、五、我能写带“月”的成语和古诗句。

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句子我会加工。

1)苏轼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上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改为反问句。

意思不能变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大以后,他们各奔东西。

他们很少有见面的机会。

(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改写成一句话。

七、重点句子我分析。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通过__________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2)我能再写一个这样句式的句子。

3)这句话是苏轼的___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他对_____________的感情。

八、细读课文来填空。

1、请找出课文中的三个词语来表达苏轼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彩句段我来品。

(课文2和3节)

1)①用横线画出表达苏轼和弟弟手足情深的词句。

2)②“七个年头”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_____________描写,人们都在开心地赏月,而苏轼却“心绪不宁”,这是_____________的写法。

突出了苏轼对弟弟的___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

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埋怨  月圆人不圆

宽慰  共享明月,真情永存

教学反思(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