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69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有机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实验.docx

《有机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实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实验.docx

有机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专题

一、选择题

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D)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氯水、

萃取、分液

B

苯(苯酚)

溶液

过滤

C

饱和

溶液

洗气

D

乙醇(乙酸)

新制生石灰(

蒸馏

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B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

D

溴乙烷(乙醇)

蒸馏水

分液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采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错误是(B)

序号

待除杂质

试剂

除杂方法

A

C2H4(SO2)

NaOH溶液

洗气

B

C6H6(Br2)

Fe粉

蒸馏

C

C6H5NO2(HNO3)

NaOH溶液

分液

D

C2H2(H2S)

CuSO4溶液

洗气

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B)

①乙烷(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乙酸乙酯(乙酸)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苯(乙酸)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④乙醇(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⑤溴乙烷中含有醇(水、分液)

A.①②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B  )

①乙烷(乙烯):

通入H2②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③CO2(SO2):

通饱和碳酸钠溶液④乙醇(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⑤乙烯(SO2):

加NaOH溶液,洗气⑥溴苯(溴):

加NaOH溶液

A.①②④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⑥

6、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B)

A.淀粉溶液(葡萄糖):

渗析B.乙醇(乙酸):

加KOH溶液,分液

C.甲醛溶液(甲酸):

加NaOH溶液,蒸馏

D.肥皂液(甘油):

加食盐搅拌、盐析、过滤

7、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B)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B.鉴别乙烷和乙烯,用高锰酸钾溶液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

8.下列各组试剂中,能鉴别乙醇、己烷、己烯、乙酸溶液、苯酚溶液等五种无色溶液的是 (CD)

A.金属钠、FeCl3溶液、NaOH溶液  B.新制Cu(OH)2悬浊液,紫色石蕊试液

 C.紫色石蕊液、溴水  D.溴水、新制Cu(OH)2悬浊液

9、可以将六种无色液体:

C2H5OH、AgNO3溶液,C2H5Br、KI溶液,C6H5OH溶液,C6H6区分开的试剂是(A)

A.FeCl3溶液B.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NaOH溶液

10、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C)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

C.加蒸馏水后振荡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

1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

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

甘油

12、下列化学实验能够获得成功的是(A)

A、只用溴水

为试剂,可以将苯、乙醇、己烯、四氯化碳四种液体区分开来。

B、)将无水乙醇加热到170℃时,可以制得乙烯

C、苯酚、浓盐酸和福尔马林在沸水浴中加热可以制取酚醛树脂。

D、乙醇、冰醋酸和2mol/L的硫酸混合物,加热可以制备乙酸乙酯。

13.以下物质;

(1)甲烷;

(2)苯;(3)聚乙烯;(4)聚乙炔;(5)2—丁炔;

(6)环己烷;(7)邻二甲苯;(8)苯乙烯;(9)立方烷。

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的是(C)

A.(3)(4)(5)(8)B.(4)(5)(7)(8)

C.(4)(5)(8)D.(3)(4)(5)(7)(8)

14.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D

15.(08松江区模拟)用l-丁醇、溴化钠和较浓H2SO4混合物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

现设计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⑴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

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理论上,上述反应的生成物还可能有:

丁醚、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

熄灭A处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

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黑色,该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在竖直冷凝管的上端连接一个干燥管,内装吸收之,以免污染空气。

⑷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1-丁醇

-89.5

117.3

1-溴丁烷

-112.4

101.6

丁醚

-95.3

142.4

1-丁烯

-185.3

-6.5

为了进一步精制1-溴丁烷,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塞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关闭a,打开b,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填c或d)处流入,迅速升高温度至℃,收集所得馏分。

⑸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g、13.0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g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答案(A).

(1)CH3CH2CH2CH2OH+NaBr+H2SO4

CH3CH2CH2CH2Br+NaHSO4+H2O

(3分)

(2)石蕊试液(或AgNO3溶液)、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各1分,共2分)

(3)C+H2SO4→SO2↑+CO2↑+H2O(2分)碱石灰(1分)

(4)d101.6(各1分,共2分)(5)70%(2分)

16.(08松江区模拟)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溶剂。

现利用如图

装置制取乙酸乙酯粗产品,再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

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要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浓硫酸的作用是

⑵实验室一般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反应的生成物。

若不振荡该试管,可看到的现象是,若振荡该试管,可看到的现象是,但有时却出现了白色晶体,该晶体是;

⑶对于制乙酸乙酯的上述装置,为了提高产率,请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⑷为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操作:

(I)准确称量20.0g乙酸乙酯粗品于锥形瓶中,用0.50mol/LNaOH滴定

(酚酞做指示剂)。

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40.0mL;

(II)另取20.0g乙酸乙酯粗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2.1mol/L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装上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小时,装置如图所示。

待冷却后,用0.50mol/LHCl滴定

过量的NaOH。

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mL。

回答:

①实验(I)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②实验(II)中冷水从冷水凝管的(填a或b)管口通入。

③利用实验(I)、(II)测量的数据计算粗产物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1)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2分)

催化吸水(1分)

(2)液体分为两层无色气泡NaHCO3(各1分,共3分)

(3)水浴加热、加装温度计、用圆底烧瓶代替试管等(合理就给分)(2分)

(4)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1分)b(1分)79.2%(2分)

17.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

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

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

(4)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

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I是______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II是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酯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

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

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碎瓷片,防止爆沸

(2)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4)a:

饱和Na2CO3溶液;I:

分液;II:

蒸馏;b:

硫酸;III:

蒸馏

(5)①所加的NaOH溶液较少,没有将余酸中和

②所加的NaOH溶液过量使酯完全水解。

18.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H2SO4,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A.41%B.50%C.61%D.70%

1.

(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B

(3)

(4)检漏;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除醇)(6)CD(7)C

19.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这种方法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

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放的物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装置(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3)写出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的名称,它的作用是。

(4)若准确称取1.20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经充分燃烧后,E管质量增加1.76g,D管质量增加0.72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4.

(1)H2O2(或双氧水)

(2)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

(3)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吸收CO2气体(4)CH2O

20.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克/厘米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实验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

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烧瓶a中发生的是乙醇的脱水反应,即消去反应,反应温度是170℃,并且该反应要求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否则容易产生副反应。

请你写出乙醇的这个消去反应方程式:

(2)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3)安全瓶b可以以上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4)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5)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6)c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1)CH3CH2OH

→CH2=CH2↑+H2O;

(2)CH2=CH2+Br2→CH2BrCH2Br;

(3)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甚至溢出;

(4)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5)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6)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吸收挥发出来的溴,防止污染环境。

2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

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

(A下端活塞关闭)中。

⑴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观察到A中的实验现象是

⑵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

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⑶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⑷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

⑴C6H6+Br2

C6H5Br+HBr↑

⑵反应液呈沸腾状,同时A中充满红棕色的蒸汽;

⑵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

或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⑶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⑷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22.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并证明乙酸为弱酸,进行下述实验。

Ⅰ.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

该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有学生认为

(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

,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

Ⅱ.证明乙酸为弱酸。

(4)现有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石蕊试液及pH试纸,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

证明乙酸为弱酸:

(1)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管液面高于右管,静置一段时间

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好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2)试管内溶液出现浑浊;—O-+CO2+H2O→—OH+HCO3-

(3)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装置A和B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4)取一定体积的乙酸溶液,加蒸馏水稀释100倍,用pH试纸测其pH,pH<5,则证明乙酸是弱酸(或其它合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