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83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锦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矿区内地表水多为季节性溪沟,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

四、气象与地震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量1148.0mm,6-8份为丰水期,平均湿度82%。

根据《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分布图》,本区属地震裂度Ⅵ度分布区,区内无活动断裂通过,故区域稳定性良好。

五、经济概况

当地居民有汉、苗、彝、布依等,属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水稻、油菜和马铃薯等。

工业基础薄弱,地方经济落后,富裕劳动力资源多,为矿山建设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六、环境状况

矿区内地形起伏较大,该地区因采煤活动影响,矿坑大量排水已使地表遭受污染。

由于目前矿区及附近区域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尚无大中型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小,故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拟建矿井工业场地附近,只有少数农民居住,属较宁静地区,锦源矿井区域以农业为主,无工业企业,属农业生态系统。

由于区内土地垦殖率较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表塌陷是引发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问题。

除此,建设期及运营期所产生的煤矸石的堆放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总之,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开采技术条件一般。

建议矿山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处理措施,避免矿井发生老窑透水和顶板安全事故;

对矿山井下采煤可能诱发和加剧地表产生地裂缝、采空区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第三节生产矿井及小窑情况

一、矿区总体规划

为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避免林木被过分砍伐,解决当地及周边农村生活与烤烟用煤,确保“西电东送”和“黔煤外运”工程的实施,保证当地农民生活用煤,促进水城县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现有生产、在建矿井的分布和开采情况

锦源煤矿于2008年7月委托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贵州省水城县锦源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开采设计方案、安全专篇已经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分局评审批复。

目前,锦源煤矿属于生产矿井并取得了相关证照。

三、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区内采煤历史悠久,有零星小窑,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以采掘民用煤为主,部分开采后以原煤销售。

开采时,大多采用自然通风。

其开采深度较浅。

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

矿区范围内及附近老窑均已关闭,本次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图纸圈出老窑开采范围不一定准确,因此矿井必须补作该方面的工作,切实掌握老窑开采范围,由此,本矿必须立即弄清老窑积水情况,并标绘在矿井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要注意探放水工作,特别是在采空区或老窑附近进行采掘活动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及“有疑必停”的原则,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大隆组(P3c+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

含煤30~50层,一般35~40层。

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9~13层。

厚度286.88~412.97m,平均3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

上部主要为深灰色钙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偶见1~2层薄煤,厚0.2m左右;

下部以灰色粉砂岩为主,产大量动物化石。

全层厚度30.99~53.13m,平均44m,厚度变化不大。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该组分为五段:

飞仙关组第一、二段(T1f1+2):

灰色~灰绿色,下部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夹泥质灰岩薄层,含克氏蛤等动物化石;

上部鲕粒灰岩,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细小而密集,粒径0.1~0.5mm不等,具缝合线构造。

全层厚220.02~291.09m。

一般270m。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

灰色~浅灰色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互层,薄层状,水平层理。

全层厚度平均100m。

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

灰色~浅灰色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互层,薄至中厚层状,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灰岩一般有3套,厚度大于90m。

第四系(Q):

主要为飞仙关的风化坡积物砂土及煤地层风化残积砂泥土等,厚度为1.75~45.78m。

一般10m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第三节地质构造

构造情况如下:

1、褶皱:

锦源煤矿位于比德向斜西南翼中段的白泥滥坝向斜成煤矿带,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北东,倾角8~12º

,平均10º

2、断裂:

矿区范围内主要见F6、F7、F9和F10断层。

F6断层:

走向SW~NE,倾向NW,正断层,断距约40~100m,倾角50~80°

,断层面呈缓波形。

F7断层:

走向NEE~SWW,倾向SE,正断层,断距约20m左右,倾角65°

左右,在大寨交于F6断层。

F9断层:

实际落差5m,倾角72~75°

,在沙地交于F10断层。

F10断层:

走向NE~SW,倾向SE,正断层,断距约40m左右,倾角65~70°

,在白岩脚交于F7断层。

第四节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特征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龙潭组含煤岩系由上至下产煤7层(2、3-1、3-2、5、6-1、6-2、32煤层),2、3-1、5、6-1、6-2煤层厚度变化较小,较稳定,是区内的主采煤层,3-2、32煤层不稳定,在本区内属不可采煤层,煤层走向NNW~SSE,倾向NE°

,倾角8—12º

锦源煤矿现可采煤层为2、3-1、5、6-1、6-2煤层,见表2-3-1。

含煤地层

煤层

编号

平均

厚度

(m)

煤层层间距

夹矸数

结构

稳定性

倾角

(度)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1

龙潭组

2

1.2

10

0~2

简单

稳定

泥岩

细砂岩

3-1

1.1

较稳定

泥质粉砂岩、灰岩

21

3

5

1.4

泥质粉砂岩、

4

6-1

1.5

0~3

粉砂质泥岩

6-2

0.9

粉砂岩

(二)煤岩类型

1、煤质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2004年2月提交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化乐普查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初稿)煤质分析,矿区2、3-1、5、6-1、6-2的煤质资料参见表2-3-2。

锦源煤矿煤层煤质分析一览表表2-3-2

水分

Mad(%)

灰份

Ad(%)

挥发份

Vdaf(%)

硫份

St,d(%)

发热量

Qnet,d(MJ/kg)

1.13

21.05

17.99

1.74

35.44

1.04

26.41

17.64

1.95

35.38

1.19

21.46

17.90

1.54

35.45

1.11

17.37

16.68

1.26

35.47

0.95

23.26

16.74

1.63

35.39

2、物理性质

2煤层属贫瘦煤,煤岩一般为灰黑色半亮型,具强玻璃光泽,细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3-1煤层属贫瘦煤,煤岩一般为黑色半亮~半暗型,具强玻璃光泽,细~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5煤层属贫瘦煤,煤岩一般为黑色半亮型,具强玻璃光泽,块状及细~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6-1煤层属贫瘦煤,煤岩一般为黑色半亮型,具强玻璃光泽,块状及细~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6-2煤层属贫瘦煤,煤岩一般为黑色、灰黑色半亮~半暗型,具强玻璃光泽,细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综上所述,矿区内煤层煤的类型属中灰、中低硫、高发热值的贫瘦煤。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章矿区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水文地质情况

一、矿区水文地质情况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2、主要含(隔)水层

(1)含水层

①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

平均厚90m左右,岩性为灰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在灰岩中含裂隙水,根据观测泉点调查,最大流量46.49(l/s)、最小7.71(l/s),在本区该段为中等富水段。

②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

平均厚30m左右,岩性为紫红色砂岩,砂泥岩。

根据泉点调查,最大流量47.25(l/s)、最小0.014(l/s)。

深部据钻孔揭露,出现漏水和水位突降现象,在本区该段可视为中等富水段。

(2)隔水层

①飞仙关组第三段(T1f1):

平均厚100m左右,岩性为紫色砂泥岩、粉砂岩。

根据泉点调查,最大流量1.134(l/s)、最小0.014(l/s),在本区该段可视为隔水段。

②飞仙关组第一段(T1f3):

平均厚240m左右,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偶夹泥岩和薄层灰岩。

根据泉点调查,最大流量1.29(l/s)、最小0.014(l/s),在本区该段可视为隔水段。

⑶弱含水层

①第四系(Q):

地表出露泉点均小于0.2(l/s),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为区内的弱富水段。

②龙潭组和长兴组(P2c+d):

层厚414m左右,岩性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灰岩和煤组成,根据泉点调查,最大流量1.38(l/s)、最小0.018(l/s),在本区该段可视为弱富水段。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属以大气降雨为主要补给水源的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覆盖在煤层之上的第四系松散物或滑坡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含煤地层的风化裂隙水及其间夹的灰岩层溶隙水、小煤矿积水及部分河、沟水。

矿坑充水条件分析如下:

(1)充水水源

根据煤层与各含水层之间位置关系,本区矿床充水水源主要是龙潭组和长兴组及飞仙关组含水层及底板茅口组含水层,直接向矿床充水。

⑴地下水

本区煤层大部分布于潜水面之下,因此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其顶底板的裂隙进入矿坑。

⑵地表冲沟水

该煤矿最低侵蚀基准面为东南水沟,标高1400m,矿权范围内333、334资源/储量的最低标高为900m,所以333、334资源/储量绝大部份产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

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⑶老窑采空区积水

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

在开采浅部煤层时,老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2)充水通道

⑴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⑵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⑶老窑采空区

区内沿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开采深度或深或浅的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⑷断层

矿界内有三条断层,落差较大,其导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发生突水事故,采掘巷道接近或穿过这些断层时,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3)充水方式

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裂隙、老窑巷道,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4、水文地质类型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顶底板直接进水的岩溶矿床。

顶板岩层岩溶、裂隙发育,补给条件好,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至中等类型。

二、井田临近矿井和小(古)窑涌水及积水情况以及地表水体、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地质构造导水性

1、地表水体

矿区边界附近有一条小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河床粗糙,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山洪飞瀑,河水暴涨,枯水季节流量较小,+1400m标高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范围内除该条小河从矿界南部边界流过外,无其它河流,只有季节性冲沟,冲沟干旱季节无水,雨季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将来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因此在煤层露头附近开采时应避开雨季。

2、邻近矿井和小(古)窑涌水及积水情况

据调查了解,周边有宏宇煤矿,该矿与锦源煤矿无矿界重叠现象,其涌水量与锦源煤矿差不多。

设计依据的储量核实报告未提供该煤矿临近的小(古)窑开采情况,具调查走访,宏宇煤矿矿区范围内有二个小煤窑,二个小煤窑均已封闭,其采掘范围在宏宇煤矿矿界范围内,距锦源煤矿矿区边界较远,其积水对锦源煤矿无影响。

3、废弃矿井积水情况

水城县化乐锦源煤矿为技改扩能矿井,原3万/a矿井井型时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开采了部分2#、3-1#号煤层,该系统现已封闭,该系统中3-1#号煤层采空区的水已基本上被探放出;

2#号煤层采空区的水在新系统的二石门轨道上山上部揭露点(+1431m标高)往上的水被放出,揭露点往下的积水未被排出,预计其积水量约7560m3。

4、小窑、老空区积水情况

1)小窑积水情况

矿区范围内有三个小煤窑,均已全部关闭、停产。

1#小煤窑位于矿界边界附近,其积水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2#小煤窑和3#号小煤窑内均有积水,但具体水量不清。

今后在开采2#、3#小煤窑附近的2号煤层前必须先查清小窑积水范围及积水量,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并严格落实“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有疑必停”的探放水措施,防止水灾事故发生。

2)、老空区积水情况

该矿为技改扩能矿井,技改扩能建设已一年多,新系统已基本形成。

原3万/a矿井井型时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开采了部分2#、3-1#号煤层,该系统现已封闭,3-1#号煤层采空区的水已基本上被探放出;

2#号煤层采空区的水在二石门轨道上山上部揭露点(+1431m标高)往上的水被放出,揭露点往下的积水未被排出,预计其积水量约7560m3。

因此,矿井在今后的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

同时在开采2#煤层采空区下方的其它煤层时,需从其下方其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向2#号煤层采空区打钻,将2#煤层采空区中的水放出后才能回采。

5、地质构造的导水性

1)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首采面在掘进过程中遇一条落差为15m的正断层。

该断层的导水性一般,在雨季期间,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在沿断层裂隙渗入矿井的水量将增大。

2)陷落柱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井目前未发现陷落柱,当采空塌陷裂隙形成后,特别是当塌陷裂隙向上连通地表后,除含水带中裂隙水、断层水外,将有更大范围的大气降雨(尤其是雨季期间)在沿塌陷裂隙渗入矿井,对矿井造成季节性水患。

因此今后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塌陷裂隙、陷落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地表水大量流入井下。

三、第四系含(隔)水层特征及积水情况

第四系含水性弱,主要分布于沟谷洼地及地势平缓地带,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1.75~45.78m。

含孔隙水,富水性弱,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

具透水性,对矿床充水不会构成威胁。

四、封闭不良钻孔情况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矿区内不存在封闭不良或质量可疑、有突水可能的钻孔,故不考虑封闭不良或质量可疑、有突水可能的钻孔的防治水相关措施。

五、矿井主要含水层或积水区与主要开采煤层之间的关系

各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各含水层之间通过裂隙联系;

矿区内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第四段(T1f4)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

龙潭组和长兴组(P2c+d)为弱含水层;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第三段(T1f3)为隔水层。

由于有断层、裂隙与含水层联通,含水层的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但因其流量不大,加上断层导水性一般。

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矿方仍需加强矿井水治理。

另外,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对矿井充水也有一定的影响。

六、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1、矿坑涌水量调查

根据本矿及矿山周边矿井涌水量的调查,矿井现阶段坑道涌水量一般为5—10m3/h,雨季坑道涌水量10—20m3/h。

2、矿坑涌水量预测

锦源煤矿采空区约为12500m2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

Q=F×

KF

Q—矿井涌水量(m3/d),

F—预算面积(m2),

KF—单位面积含水率(m3/m2)。

为矿井现阶段实际正常涌水量与矿井现阶段实际采空区面积的比值。

因此KF=8×

10-4m3/m2

矿井预算面积为900000m2。

矿井预计正常:

Q正常=F×

KF=900000m2×

10-4m3/m2=720m3/d

矿井预计最大涌水量:

再根据矿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在汛期涌水量将增1~2.2倍,则矿井最大涌水量Qmax=720×

2.2=1584m3/d。

即矿井将来的正常涌水量:

30m3/h,最大涌水量:

66m3/h。

本次按预测结果作为选择排水设施的依据,矿井建成投产后,若矿井实际涌水量有变化时,必须及时根据实际涌水量调整矿井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矿井今后建设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工作,严格按照黔煤办字[2007]37号文关于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按“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放水措施,矿井必须高度重视的防治水工作。

二、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1、矿井水文地质特点

本矿区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第二段(T1f2)、第四段(T1f4)裂隙水、其次为龙潭组、长兴组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及地表冲沟水,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溶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

由于矿区范围内有几条断层较大,直接沟通煤层和含水层,因此,含水层和地表水均可能通过断层裂隙渗入矿井,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

2、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

矿区的主要水害为:

大气降水、老窑采空区透水。

1)大气降水是本矿区未来矿坑及采空区充水的主要水源,岩层裂隙及采空塌陷是充水的主要途径,降水量的变化和煤层的开采导致岩层裂隙的增加是矿井涌水量发生变化的因素,大气降水对矿井有一定的威胁,但无突水的危险。

雨季必须作好防排水工作。

2)老窑、采空区透水是矿井采掘过程中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对矿井威胁较大,在老窑老空附近采掘时,有突水淹井的危险。

采掘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探放水前进,消除老窑、采空区积水的的威胁。

3、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至中等类型,存在着水患,主要有地层裂隙水、小煤窑、采空区积水和雨季渗水。

在雨季由于地表积水较多,沿风化裂隙、断层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大,在枯雨季节由于地表积水较少,沿风化裂隙、断层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小,因此,雨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大,枯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小。

根据岩层的含水性及本矿地表最低侵蚀基准面和小煤窑的分布情况分析判断,本矿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应在老窑采空区积水区域。

该矿已开采多年,已经形成较大的采空区,部分地段的采空区积水已得到有效输放,但其它区域仍可能有较大的积水,根据对矿上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分析,目前预计采空区积水量在7560m3左右,若误穿采空区,其积水量将会全部涌出。

因此,必须留设采空区防水安全隔离煤柱或采用先输放后采掘的措施,确保不会造成突水淹井的透水事故。

总之,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对矿区内的小窑及老空区的积水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切实掌握老窑及老空区积水情况。

同时应加强探放水工作,特别在接近老窑及老空区采煤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防止老空积水及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

第四章开采技术及条件

第一节基本情况

一、勘探程度及资源及开采条件评述

比德向斜西南翼区域开展地质工作较早,原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42队1959年5-10月在本区及周边进行了1:

10000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绘有1:

10000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