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85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docx

芷江一中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芷江一中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必修2主备人:

蒲小华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

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三、政治生活:

崇尚民主与法制

1.1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1、考点扫描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③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⑤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二、自主复习与精讲点拨: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

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

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

政权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教师点评:

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

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

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点评: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3)高考链接2011江苏卷,2013福建卷

(4)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余作业:

步步高:

练出高分

★教学反思:

 

1.2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自觉履行政治义务,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考点扫描: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①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③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

立足公民政治参与,重点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2、从试题类型上看:

试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聚焦于社会主义民主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政治参与的原则。

材料题多以意义类和措施类为主,主要考查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以及政治参与的意义。

2、自主学习与精讲点拨: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即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内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比较三项权利:

地位、内容、要求不同(见步步高)

(4)【特别提示】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权力属于政治上的概念。

第一,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公民享有权利。

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得多。

第三,权利可以放弃,但是权力不能放弃。

(二)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含义:

即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思维误区〗权利和义务的几个认识误区

等同论:

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

二者有严格界限,不能等同

割裂论:

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

先后论:

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实质上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

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不能放弃论:

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均等论:

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

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表现:

第一、公民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

A、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B、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三者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2)具体要求: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的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高考链接:

2012上海卷、2013、14浙江卷、2013福建卷2014重庆卷(见步步高)

四、教学总结:

本节是高考常考考点,试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聚焦于社会主义民主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政治参与的原则。

材料题多以意义类和措施类为主,主要考查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以及政治参与的意义。

五、课后练习:

步步高:

练出高分

六、教学反思:

1.3政治生活:

崇尚民主与法制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

★教学过程

1、考点扫描: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自主复习与精讲点拨:

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追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含义:

——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2)重要性: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3)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

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规则、不遵循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4、思维建模:

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与要求(见步步高)

三、高考链接:

2014浙江卷、2013福建卷2014安徽卷、2015北京卷(见步步高)

四、教学总结:

本节是高考常考考点,试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聚焦于政治参与的原则。

材料题多以意义类和措施类为主,主要考查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以及政治参与的意义。

五、课后练习:

步步高:

练出高分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全章概述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本章可分为4个框题

一、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四、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2.1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民主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1、考点扫描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要求

二、自主复习与精讲点拨:

(一)、民主选举

1.民主选举与选举权、选举权利

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是民主选举。

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和其他选举的权利,如选举村委会干部、镇长、班长等

2.选举制度的影响因素:

用来分析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的变化原因

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民主选举的四种方式的区别(见步步高)

【特别提醒】

(1)目前,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县乡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普遍的差额制,等额选举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2)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哪种方式更好,必须从多个角度认识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3)选举关系到将国家权力委托给什么人行使的问题,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较强的公民,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

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三、高考链接:

2014浙江卷、2013福建卷2014安徽卷、2015北京卷(见步步高)

四、教学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选举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珍惜并运用好选举权,以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课后练习:

步步高:

练出高分

六、教学反思:

2.2民主决策:

作出最佳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民主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1、考点扫描: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自主复习与精讲点拨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就是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为什么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因此,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

方式: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就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原因: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知情权,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这是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

在听证会上,公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修正、完善。

听证于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二)、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对决策者:

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

2、对公民: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三、高考链接:

2013浙江卷、2014安徽卷、2013北京卷(见步步高)

四、教学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决策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五、课后练习:

步步高:

练出高分

六、教学反思:

2.3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

2、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

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1、考点扫描:

1、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

2、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与意义

2、自主复习与精讲点拨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有重要意义。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含义: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

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这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注意几个问题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其设立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民主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1)含义: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