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12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芜湖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模块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试题分析: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答案】D

【详解】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②③组是相同表型个体交配,后代只有和亲本表型相同个体,无法判断显隐性,④组只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但无法判断什么性状是显性,综合分析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显隐性的判定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共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答案】D

【详解】YyRr自交,子代纯合子为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共4种表现型,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某一杂交组合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为3:

1:

3:

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A.Ddtt×ddttB.DDTt×DdttC.Ddtt×DdTtD.DDTt×ddtt

【答案】C

【分析】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据此答题。

【详解】A、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

1)×1=1:

1,与题干不符,A错误; 

B、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1)=1:

1,与题干不符,B错误; 

C、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

1)×(1:

1)=3:

1:

3:

1,与题干相符,C正确; 

D、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1)=1:

1,与题干不符,D错误。

 

故选C。

5.将杂合子个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8B.7/8C.7/16D.9/16

【答案】B

【分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杂合子的比例为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详解】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

,纯合体的比例是1-

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其基因型为Aa,逐代自交3次,所以在F3中纯合体比例为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计算出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体和纯合体所占的比例,再将n的具体数值代入即可计算出正确答案,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6.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A.488B.248C.81616D.808

【答案】A

【分析】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则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减数分裂的实质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说明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共有8条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只能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还未断开)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染色单体数为8条,核DNA分子数也是8条。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正常人的下列细胞中,不可能有2条X染色体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分析】

一般正常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

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还会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由减数第一次分裂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也会出现短暂的加倍。

【详解】​A、正常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故男性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含有2条X染色体,女性是44+XX,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X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

B、正常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1条X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

C、正常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精原细胞经过DNA复制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1条X染色体,C符合题意;

D.一般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刚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但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次级卵母细胞可含有2条X染色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8.有关某二倍体植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同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没有再次复制所以不存在染色单体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导致每极都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D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

核DNA数目=1:

2,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还没有分裂,因此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到一极的染色体均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导致每极都有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9.关于“―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解释错误的是

A.这种现象会出现在所有生物中

B.与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有关

C.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

D.与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答案】A

“―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变异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错误。

亲本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导致后代不同,B正确。

亲本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导致后代不同,C正确。

亲本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导致后代不同,D正确。

10.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在F2代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A.前者有基因分离过程,后者没有

B.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

C.前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后者不明显

D.前者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使用

【答案】B

【详解】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是先杂交在自交,在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做测交实验验证假设,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前者和后者都有基因分离过程,A错误;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是伴性遗传,雄性个体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B正确;前者和后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C错误;前者和后者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

1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

1,原因是()

A.雌配子数:

雄配子数=1:

1

B.含X的配子数:

含Y的配子数=1:

1

C.含X的卵细胞数:

含Y的精子数=1:

1

D.含X的精子数:

含Y的精子数=1:

1

【答案】D

【详解】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Y的精子,C错误;

D、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

含Y的精子=1:

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

1,D正确。

故选D。

12.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A.25%B.50%C.75%D.100%

【答案】D

试题分析:

假设红绿色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由于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该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其祖母基因型为XbXb.

解:

祖母基因型为XbXb,而该祖母必然将1个Xb遗传给她的父亲,所以她的父亲基因型为XbY,由于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所以该女孩的父亲必然将Xb遗传该女孩,所以该女孩一定有一个Xb,而该女孩是正常的,所以该女孩的基因型肯定是XBXb,所以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100%.

故选:

D.

考点:

伴性遗传.

13.如图为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D

【分析】

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家系中代代都有遗传病,因此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具有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但是由于第一代的女患者的儿子有正常个体,因此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详解】A.该病代代都有患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由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患者的儿子有正常个体,因此如果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

C.由题图可知,男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D正确。

【点睛】思维点拨:

“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14.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答案】A

正常个体是纯合子,突变体

野生型交配,后代出现两种表型,则属于测交的结果,所以野生型为隐性,突变体为显性,通常用决定性别的个体为雄性,不决定性别的个体为隐性用型为母本,突变型为父本,看子代表型,所以A选项正确。

15.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l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

下列对该家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Ⅲ-l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l/16

D.Ⅲ-2与Ⅲ-3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l/8

【答案】D

【详解】A、根据题意,Ⅰ-1、Ⅰ-2患甲病,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Ⅱ-3,故致病基因为显性.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儿必从父方得到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致病,说明甲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根据Ⅱ-1、Ⅱ-2不患病,后代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是隐性致病基因,又因为Ⅱ-1没有致病基因,所以不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

C、由系谱图分析,Ⅲ-l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各占1/2,Ⅲ-4的基因型是AaXBY,Ⅲ-l与Ⅲ-4生出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2×1/2×1/4=1/16,C正确;

D、因为Ⅲ-2患两种病,其父Ⅱ-1正常,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XbY;因为Ⅱ-5不患乙病,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不患病的Ⅲ-3基因型是aaXBXB,所以Ⅲ-2与Ⅲ-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2,D错误。

故选D。

16.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关内容。

【详解】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表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因此只能证明含有转化因子,还不能说明DNA就是转化因子,D符合题意。

故选D。

17.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试验若选取烟草花叶病毒为实验材料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

B.该实验中每组先后两次用大肠杆菌培养了噬菌体,培养的目的不同

C.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于亲代,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

D.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

【答案】B

烟草花叶病毒为植物病毒,不会侵染细菌,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A错误。

第一次培养大肠杆菌是给噬菌体作标记,第二次是用含有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以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两次培养的目的不同,B正确。

子代噬菌体的DNA部分来自亲代,部分为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C错误。

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18.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详解】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A错误;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19.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

A.0.4,0.4B.2.5,0.4

C.2.5,1.0D.0.6,1.0

【答案】C

试题分析:

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

解:

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

的比例是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

=1.

故选:

C.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0.遗传密码通常指()

A.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B.核糖体上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

C.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D.t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答案】C

【详解】A、DNA上的碱基序列是遗传信息,A错误;

B、核糖体上没有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B错误;

C、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叫做1个密码子,C正确;

D、tRNA上的序列叫做反密码子,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密码子的概念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1.下列不属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的是()

A.需要酶的参与B.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B

【分析】

在真核细胞中:

 

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

(1)模板:

DNA的两条母链;

(2)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3)酶: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4)能量(ATP),(5)产物是2个DNA分子。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

(1)模板:

DNA的一条链;

(2)原料:

四种核糖核苷酸;(3)酶:

RNA聚合酶;(4)能量(ATP),(5)产物是RNA。

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的条件:

(1)模板:

mRNA链;

(2)原料:

20种氨基酸;(3)酶;(4)能量(ATP),(5)产物是多肽。

【详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A不符合题意;

B、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符合题意; 

C、DNA复制中母链和子链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氢键相连接,转录时DNA模板和mRNA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不符合题意​;

D、DNA复制和转录过程涉及解旋,需要ATP提供能量,而且两个过程都是合成反应,是吸能反应,也需要ATP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下列关于密码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具体的氨基酸

B.—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编码,能够保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C.起始密码子一般位于mRNA首端,能够启动基因的转录

D.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了生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答案】C

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的名称,A正确。

—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编码,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能够保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B正确。

起始密码子一般位于mRNA首端,能够启动mRNA的翻译,C错误。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了生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D正确。

23.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该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

【答案】D

【分析】

1、“牝鸡司晨”是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

 

2、表现型与基因型:

①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关系:

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详解】A、性反转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A正确;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正确;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说明果蝇的性状与环境有关,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C正确;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如AA和Aa均表现为显性,D错误。

故选D。

24.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选项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图中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

【详解】A、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少了基因b和C,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类型,A不符合题意;

B、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一条染色体上的D基因移到了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B不符合题意;

C、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只是b基因变成了B基因,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符合题意;

D、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相比,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详解】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C正确;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26.对单倍体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生殖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答案】A

【分析】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