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36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docx

分析我国汇率制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我国:

人民币汇率制度

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主要贸易伙伴逆差扩大,顺差减少。

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贸易赤字持续扩大。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5月,美国货物与服务贸易逆差为553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逆差158亿美元,占比高达28.6%。

2005年1—5月,美对华贸易逆差累计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33%。

中国仍是美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国。

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速报显示,2005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顺差为4.5万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6.4%,这是日本贸易顺差的降幅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突破20%。

2.贸易政治化趋势突出。

美国经济现今处于经济周期的调整期,某些行业失去竞争力,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由此带来失业与行业利益损失。

美国相关行业协会和劳工组织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给美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较大压力,纷纷出面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保护其原有利益。

美国迫于这些压力,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量进入美国。

多年来日本经济一直萎靡不振,日本政府也急需转嫁经济危机给其他国家,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提高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乎息国内长期以来的不满情绪。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市场供求为基础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市场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唯一价值标准,这使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状况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

根据这一基础确定的汇率与当前的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水平、国内货币政策、资本的输出输入等经济状况密切相连,经济的变化情况会通过外汇供求的变化作用到外汇汇率上。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由于新经济泡沫崩溃带来的经济衰退,美国经济一直难以摆脱贸易、财政双赤字的困境,这种情况下发展出口就显得特别重要。

美国希望更多地将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不景气,欧盟经济也未见好转,昔日生机勃勃的亚洲“四小龙”也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拉美国家经济由于金融与债务问题,发展速度今不如昔。

相对其他地区经济普遍萧条的现象,中国经济和出口增长的速度相当快。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担心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过快可能会给自己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害,势必会想办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以期扼制中国这种发展势头。

4.贸易壁垒强化。

自2002年以来,美、欧对华的贸易壁垒明显加强。

据统计,美国2002年至2005年4月底对华反倾销与保障措施案已达30件,而1995~2001年间类似案件才只有35起。

欧盟还宣布将逐步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准备将大部分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普惠制税率从3.5%提高至5%,波及几乎所有对欧出口的工业产品。

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壁垒措施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导致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美、欧的做法,对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大大增强。

根据WTO公布的统计数据和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1995~2001年外国对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年均合计还不到40件,而2002—2003年外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年均合计已高达64.5件,增长超过61%。

2005年前4个月对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又有20件,预计全年又将超过60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压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多种力量共同博弈的结果。

但从根本上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得益者是中国自身:

一是其有利于缓解对于美、欧、日等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扩大内需,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二是将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

稳妥、渐进地推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不论是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还是解决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背景:

汇率的实质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来自经济层面。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已连续多年保持在8%以上的高水平上。

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只有4%,但由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中国在当期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低增长甚至衰退的经济相比,已显得一枝独秀。

因此,人民币具有内在升值的动力。

此外,从2005年上半年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看,经济金融稳健运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正有序进行,这种格局为汇率改革提供了最佳的经济背景。

1.经济运行高速平稳。

从近年趋势看,国内经济走势较为平稳健康,人民币升值恰逢其时。

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03年GDP增长率为9.1%,2004年GDP增长率高达9.5%(见图1)。

2005年上半年,GDP继续高速平稳增长,增长率也达到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80亿元,增长7.8%。

这种增长态势为汇率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规模庞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连续出现了可观的贸易顺差,截至6月末,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约6450亿美元,累计贸易顺差近400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已超过2004年全年顺差总额,接近年度贸易顺差历史最高记录,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可望超过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逾l000亿美元,同比多增337亿美元,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

并且,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等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吸收我国货物、服务出口之能力仍然较强。

对外贸易持续顺差,说明我国外贸应对汇率升值的弹性增强。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通货膨胀水平进一步降低。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95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967亿元,增长27.1%,回落3.9个百分点。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比去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低于去年同期3.6%的水平,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

动态地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步回落。

4、5、6月的同比涨幅分别为1.8%、1.8%和1.6%,环比分别下降0.3%、0.2%和0.8%。

固定资产增速和物价涨幅均有回落,说明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增强,正在实现“软着陆”。

选择这一时刻进行汇率改革,不会促使经济大幅波动。

4.货币信贷增长较为合理。

2005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和今年5月末各高1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4.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3个百分点。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去年同期低3.1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1.3个百分点。

总体看,今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较为合理,M2:

增速略高于今年年初央行既定的15%的增长目标,贷款增速较为平稳。

货币信贷的稳健运行为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汇率制度改革:

我国汇率制度大体经历了七次改革(如表1)

在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7)。

从汇率形成机制上看,它是建立在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严格管理的基础之上;从发展阶段上看,这时的外汇市场属于初级市场。

而此次汇率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标志着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经济大国迈出了坚决而又坚实的一步,同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控。

一、目标:

保持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与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1.保持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

确定并且保持合理的汇率水平是汇率政策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建立则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改革操作中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

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或提高汇率水平。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关键在于均衡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当一国的基本经济情况良好从而其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

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现实汇率总是以均衡汇率为轴心而上下波动的,从运动的轨迹来看,现实汇率时而接近均衡汇率、时而又偏离均衡汇率。

通过均衡汇率可判断出一国汇率是否高估或低估,均衡汇率可使一国国际收支能够达到长期均衡,而且不必借助于外汇管制或外贸管制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2.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汇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人民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需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国内商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并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基本目标仍然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也将继续成为国际金融货币稳定的一个积极而重要的因素。

二、特点:

1.有管理的汇率

我国的外汇市场是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的市场,政府必须用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市场的缺陷加以弥补,因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必要的管理是必需的。

主要体现在面:

国家通对外汇市场进行监管、国家人民币汇率实施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

2.浮动的汇率

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一种具有适度弹性的汇率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3.参考一篮子货币

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面临的挑战

1.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产生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重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这些研究假定中国现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都是不变的。

恰恰相反,中国是一个正处在体制急剧变革、发展战略及政策面临重大调整关键时期的转型经济国家,这些制度和政策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际均衡汇率水平,引入新的制度和政策后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会与之前的均衡汇率有很大的不同,显然用过去证明未来是不合适的。

其次,这些研究无论是采用购买力平价的估算还是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要求的估算,都仅仅考虑商品市场的基本因素,而忽视了金融体系的因素。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各国金融市场间的利率差异影响短期汇率的变动,因此在考虑长期均衡汇率时往往忽略金融因素。

但是在中国则情况完全不同,金融市场因素不仅涉及到利率因素,而且包括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比较高、金融体系脆弱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是中国的制度和结构因素决定的,其对中长期汇率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估算中国的长期均衡汇率需要考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Ⅲ这种非

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在市场主体推波助澜之下日益高涨,不仅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汇率政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2.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

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的双向波动进一步扩大。

尽管如此,人民币汇率仍然缺乏足够的弹性,中国正在付出高价进口、廉价出口的国民福利损失,并且将进一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的效率。

这种损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短期付出的代价为货币政策被迫跟随国外,承担其他国家经济调整的成本,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由于被动使用内部紧缩政策,牺牲了经济增长,造成更严重的外部经济不均衡。

二是长期付出的代价是可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伤害。

3.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以及高于常规水平的规模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回,其中仅仅汇率损失一项就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海外高信用等级的美国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而近5年来,美元对于全球一揽子货币平均贬值了50%左右。

.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

1.汇率政策成为货币政策的重心。

汇率政策成为货币政策重心,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如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弹性、完善外汇市场运行体制、加快外汇市场产品创新、调整外汇管理政策等等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

2.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

中国“双顺差”的失衡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深层次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造成的。

促进中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和实现汇率均衡,要求合适的政策组合。

这种政策组合至少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实际汇率调整和名义汇率调整相结合;二是汇率政策和外贸、外资、投资、产业等宏观政策调整相结合:

三是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相结合。

3.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汇率政策的核心是汇率水平的调整或汇率变动,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在调节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适时地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来调整汇率水平。

通过汇率水平的调整来适当发挥汇率政策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4.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体系。

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逐步放开外汇交易已成为大势所趋。

5.外汇储备管理要有新思路。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是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重要依据,因此调整外汇储备管理政策、降低外汇储备增速就理所当然成为以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为主要任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重要内容。

6.改进外汇管理体制。

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一是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事前审批,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限额,允许有进口支付需求的企业提前购汇;二是进一步简化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手续,实行年度总额管理,超额度用汇经银行审核后按需供汇;三是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放宽服务贸易售付汇审核权限;四是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五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用于境外证券投资;六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

7.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016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一、我国结构特征:

1存在政府对经济进行广泛和直接控制的历史。

在问题暴露严重之后进行改革形成了现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的宏观调控手段。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程度已达69%。

2存在高通货膨胀的历史。

3在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国家,信贷机构往往比较脆弱。

信贷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长期信贷比重过高,短期信贷比重过少的现象

4实行钉住汇率,或者至少是政府大量干预下的管理浮动。

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效率的发展与减轻贫困的社会使命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在促进效率的同时,如何保证扶贫使命的实现将是发展我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5自然资源或农业产品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

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发展;一般贸易从2004年到2009年翻了一番,而加工贸易的比重逐年下降;服务贸易出口从数量和结构上都有所变化等等。

尽管我国出口商品的总量很大,但近半数是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出口贸易。

二、宏观经济政策内容:

1.宏观调控:

供给为主、需求为辅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潜在风险显性化的可能性增大。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内在因素,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即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面对的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政策实现经济反弹,而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因此,宏观调控中需要综合运用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使宏观调控从仅需求管理的一维政策,升级为同时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二维政策体系。

首先确定供给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之间的组合,然后确定供给管理政策内部和需求管理政策内部具体政策工具的组合。

针对2016年的经济形势以及稳增长的政策目标,虽然需求、供给二者都扩张,但扩张的力度不一样,需求方面是适度扩张,而供给方面则扩张力度较大,因此是以供给扩张为主的双扩张政策组合。

2.货币:

稳健、灵活、防风险

  2016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不随意放水。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继续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加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继续加强对区域金融改革的支持。

  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创新发展。

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3.房地产:

去库存、促发展

  在经济增速下行和高库存压力下,政府更加重视房地产在促进消费和拉动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政策聚焦于挖掘房地产消费潜能,鼓励需求入市,进而恢复并带动投资信心。

2016年,将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把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

  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将新安排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

实现公租房货币化,通过市场筹集房源,政府给予租金补贴。

改进房地产调控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

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的主体责任,实施分城施策、分类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