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789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

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教师讲述:

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2.《天津条约》的签订

教师讲述: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在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海晏堂图片,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闲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这个美誉是当之无愧。

教师讲述:

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因英法联军的贪欲而遭受破坏。

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把圆明园里的珍宝洗劫一空,他们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灰烬。

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和图片

材料: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

它叫夏宫。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一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教师点拨:

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落后就要挨打!

自强发展!

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总结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板书设计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俄法联军   D.英法联军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C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B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D )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5.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 B )

A.发动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D.对华倾销商品

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

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

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