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91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docx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

 

生物信息学

实验五、电子克隆技术

(PCR引物设计及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子克隆技术的概念

2、了解电子克隆技术的基本步骤

3、理解PCR引物设计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

1、使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进行人瘦素(leptin)mRNA引物的设计。

2、使用oligo6.0对引物进行评价分析。

3、实验步骤:

(一)、引物搜索

1、打开Primerpremier5.0软件,调入人瘦素(leptin)基因序列:

依次点击“file”,“open”,“DNAsequence”;或者直接依次点击“file”,“new”,“DNAsequence”,弹出一对话框,然后将序列人瘦素(leptin)基因复制在空白框。

2、序列文件显示后,点击“Primer”;

3、进一步点击“search”按钮,出现“searchcriteria”窗口,有多种参数可以调整。

搜索目的(SeachFor)有三种选项,PCR引物(PCRPrimers),测序引物(SequencingPrimers),杂交探针(HybridizationProbes)。

搜索类型(SearchType)可选择分别或同时查找上、下游引物(Sense/Anti-sensePrimer,或Both),或者成对查找(Pairs),或者分别以适合上、下游引物为主(CompatiblewithSense/Anti-sensePrimer)。

另外还可改变选择区域(SearchRanges),引物长度(PrimerLength),选择方式(SearchMode),参数选择(SearchParameters)等等。

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各项参数。

我们将ProductSize设置300-350,其他参数使用默认值。

然后点击“OK”,随之出现的SearchProgress窗口中显示SearchCompleted时,再点击“OK”。

4、这时搜索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有三种显示方式,上游引物(Sense),下游引物(Anti-sense),成对显示(Pairs)。

默认显示为成对方式,并按优劣次序(Rating)排列,满分为100,即各指标基本都能达标(如下图)。

 

5、按照搜寻结果显示,在主窗口中检查该引物对的二级结构情况,逐条分析,依次筛选。

下面进行序列筛选:

点击其中一对引物,如第21#引物,在“PeimerPremier”主窗口,该图分三部分,最上面是图示PCR模板及产物位置,中间是所选的上下游引物的一些性质,最下面是四种重要指标的分析,包括发夹结构(Hairpin),二聚体(Dimer),错误引发情况(FalsePriming),及上下游引物之间二聚体形成情况(CrossDimer)。

当所分析的引物有这四种结构的形成可能时,按钮由“None”变成“Found”,点击该按钮,在左下角的窗口中就会出现该结构的形成情况。

一对理想的引物应当不存在任何一种上述结构,因此最好的情况是最下面的分析栏没有“Found”,只有“None”。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一栏的末尾给出该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可参考应用。

6、对于引物的序列,可以简单查看一下,避免出现下列情况:

3’不要出现连续的3个碱基相连的情况,比如GGG或CCC,否则容易引起错配。

此窗口中需要着重查看的包括:

Tm应该在55~70度之间,GC%应该在45%~55%间,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Tm值最好不要相差太多,大概在2度以下较好。

该窗口的最下面列出了两条引物的二级结构信息,包括,发卡,二聚体,引物间交叉二聚体和错误引发位置。

若按钮显示为红色,表示存在该二级结构,点击该红色按钮,即可看到相应二级结构位置图示。

最理想的引物,应该都不存在这些二级结构,即这几个按钮都显示为“None”为好。

但有时很难找到各个条件都满足的引物,

所以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比如引物存在错配的话,可以就具体情况考察该错配的效率如何,是否会明显影响产物。

按照以上要求,最符合要求的引物为第4#引物。

(二)、引物分析

1、打开oligo软件

2、单击file菜单再点open或点击“打开”快捷图标或者用快捷键“Ctrl+O”可弹出一对话框,然后选择序列人瘦素(leptin)基因。

3、点击“window”再点击“Tile”,出现窗口中显示的三个指标分别为Tm、ΔG和Frq,因为分析要涉及多个指标,起动窗口的cascade排列方式不太方便,可从windows菜单改为tile方式。

如果觉得太拥挤,可去掉一个指标。

∆G值反映了序列与模板的结合强度,最好引物的∆G值在5’端和中间值比较高,而在3’端相对低,Tm值曲线以选取72℃附近为佳,5’到3’的下降形状也有利于引物引发聚合反应。

Frq曲线为“Oligo6”新引进的一个指标,揭示了序列片段存在的重复机率大小。

选取引物时,宜选用3’端Frq值相对较低的片段。

4、在设计时,可依据图上三种指标的信息选取序列,如果觉得合适,可点击Tm图块上左下角的Upper按钮,选好上游引物,此时该按钮变成红色,表示上游引物已选取好。

下游引物的选取步骤基本同上,只是按钮变成Lower。

5、当上下游引物全选好以后,需要对引物进行评价。

可以用“Analyse”菜单分析你的引物:

比如有无引物二聚体、发卡结构等等。

首先检查引物二聚体尤其是3’端二聚体形成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引物二聚体有可能是上游或下游引物自身形成,也有可能是在上下游引物之间形成(crossdimer)。

二聚体形成的能值越高,越不符合要求。

一般的检测(非克隆)性PCR,对引物位置、产物大小要求较低,因而应尽可能选取不形成二聚体或其能值较低的引物。

第二项检查是发夹结构(hairpin);与二聚体相同,发夹结构的能值越低越好。

一般来说,这两项结构的能值以不超过4.5为好。

当然,在设计克隆目的的PCR引物时,引物两端一般都添加酶切位点,必然存在发夹结构,而且能值不会太低。

这种PCR需要通过灵活调控退火温度以达到最好效果,对引物的发夹结构的检测就不应要求太高。

第三项检查为GC含量,以45-55%为宜。

有一些模板本身的GC含量偏低或偏高,导致引物的GC含量不能被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这时应尽量使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以及Tm值保持接近,以有利于退火温度的选择。

当我们结束以上三项检测,按Alt+P键弹出PCR窗口,其中总结性地显示该引物的位置、产物大小、Tm值等参数,最有用的是还给出了推荐的最佳退火温度和简单的评价。

 

4、思考题

1、提交使用Primerpremier5.0及oligo6.0软件进行人瘦素(leptin)mRNA引物的设计结果;

答:

设计结果如前面实验步骤中所示。

2、总结引物设计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答:

引物设计有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引物要跟模板紧密结合,其次引物与引物之间不能有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存在,再次引物不能在别的非目的位点引起DNA聚合反应(即错配)。

围绕这几条基本原则,设计引物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引物长度(primerlength),产物长度(productlength),序列Tm值(meltingtemperature),ΔG值(internalstability),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duplexformationandhairpin),错误引发位点(falseprimingsite),引物及产物GC含量(composition),有时还要对引物进行修饰,如增加限制酶切点,引进突变等。

以使用Oligo软件分析设计引物为例,总结出以下的要点:

1.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bp,常用的是18-27bp,但不能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即Taq酶的最适温度。

2.引物3’端的序列要比5’端重要。

引物3’端的碱基一般不用A,因为A在错误引发位点的引发效率相对比较高。

另外引物间3’端的互补、二聚体或发夹结构也可能导致PCR反应失败。

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3.引物的GC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4.引物所对应模板序列的Tm值最好在72℃左右。

5.ΔG值(自由能)反映了引物与模板结合的强弱程度。

一般情况下,引物的ΔG值最好呈正弦曲线形状,即5’端和中间ΔG值较高,而3’端ΔG值相对较低,且不要超过9(ΔG值为负值,这里取绝对值),如此则有利于正确引发反应而可防止错误引发。

6.可能的错误引发位点决定于引物序列组成与模板序列组成的相似性,相似性高则错误引发率高,错误引发的引发率一般不要高过100,如此可保证不出非目的产物的假带。

7.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量一般不要超过4.5,否则容易产生引物二聚体带而且会降低引物浓度从而导致PCR正常反应不能进行,与二聚体相关的一个参数是碱基的分布,3’端的连续GGG或CCC会导致错误引发。

8.对引物的修饰一般是增加酶切位点,应参考载体的限制酶识别序列确定,常常对上下游引物修饰的序列选用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以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此外,通过本次实验我得出西夏心得:

①两个评价系统不一样,oligo评价引物好点,primer出来的引物,一般按效率排序,再结合退火温度和引物长度,选择引物到oligo测试。

这是初步的选择,其实引物到了oligo里,退火温度也不一样。

②3端的二聚体应该避免,这个要看退火温度决定,一个50°的退火温度肯定和65°对二聚体的影响不一样了,一般来讲尽量控制在-4.5kcal/mol以下

③3端有A无A影响不大,3端有T是不是一定不行,不见得。

软件是评估,法则也不是没有例外,不是1+1=2那么确定。

④GC含量并非不重要,它直接影响引物各端稳定性,3端来两个G或C,稳定性就上去了,粘在模板上很牢。

所以设计引物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3、如何判断一个分离的基因是否完整?

答:

①直接从序列上评价:

5′端:

(1)有同源全长基因的比较,通过与其它生物已有的对应基因末端进行比较来判断,

(2)无同源基因的新基因,Ⅰ.判断编码框架是否完整,a.在开放阅读框架的第一个ATG上游有同框架的终止密码,b.无终止密码的则考虑有保守的Kozak序列[12],Ⅱ.判断是否自转录起始点,有资料表明,在5′帽结构后一般都有一段富含嘧啶的区域,另外如果cDNA5′序列与基因组序列中经S1酶切保护的部分相同,则可以确定得到的cDNA5′是全长的。

另外还要看看有无启动子序列,这对一个未知的基因很重要,可联网http:

//knowledge_

3′端:

(1)有同源全长基因的比较,

(2)编码框架的下游有终止密码,(3)有一个以上的polyA加尾信号,(4)无明显加尾信号的则也有polyA尾。

②用实验方法来证实:

(1)NorthernBlot证实大小一致,

(2)用引物延伸法确定5′和3′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