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18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6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

最新雅致课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雅致”课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扇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会利用直尺和圆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6.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培养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7.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

8.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1.改变圆的各部分名称的引入方式。

实验教材在引入圆时,先让学生利用圆形杯盖、圆柱体物体、三角板上的圆孔描出圆,再把圆剪下来,通过多次对折等方式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在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之后,再专门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初步的用圆规画圆的知识,本次修订时,对于“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这一问题,教材同时给出了用杯盖、三角尺上的圆孔、圆规画圆的方法,符合真实的学情。

接下来,利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水到渠成,这样的引入方式也能更好地体现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探讨直径、半径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增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内容。

“圆,一中同长也”,这是《墨子》中对圆的定义。

只要确定了“中”和“长”,圆的位置与大小就确定下来了。

解析几何中圆的解析式(x-a)2+(y-b)2=r2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事实,过去虽然没在教材中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了。

例如,用圆规画圆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针尖定在哪儿”“画多大的圆”等问题,如果要画半径是3 cm的圆,针尖到纸边缘的距离必须大于3 cm,才能在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来。

在本册教材中,接下来还要安排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在设计图案的过程,学生会时时处处遇到“要画一个多大的圆”“这个圆的圆心应该在哪儿”等问题。

因此,教材增加这一部分内容,能帮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圆的数学特征。

3.正文中降低圆的对称性的篇幅,新增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由于在“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中,已经对圆的对称性有过比较充分的探讨,所以,本单元不再单独编排圆的对称性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加以巩固。

在修订过程中,新增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先让学生模仿教材上提供的步骤,画出美丽的图案,再放手让学生试着画出教材上提供的图案。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需要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如何组成的。

需要学生对圆心位置的确定、半径大小的确定、圆的对称性等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

例如,下面左图中大圆内部的每个“水滴”是由三个半圆围成的,其中两个半圆的直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还有一个半圆的直径是大圆的半径,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这些半圆的圆心位置在哪里。

右图中,大圆的内部有八个小圆,这些圆的直径都是大圆的半径,依次排列在大圆的八等分线上,互相重叠,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此外,还可以借助这些图案,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知识。

由于这一内容的操作性、综合性、探究性都很强,也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4.增加求圆与外切正方形、内接正方形之间面积的内容。

在“圆的面积”部分,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即求圆与外切正方形、内接正方形之间的面积。

要求学生利用图形之间的关系,灵活计算这两部分的面积,并在“讨论”环节进一步得出更为一般化的结论。

要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首先要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这是比较常规的思路。

例如,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时,观察到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很容易求出来。

但在求圆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时却遇到了困难,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但没有办法直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此时,教材引导学生改变观察角度,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很容易求出其面积。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经常会有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形。

有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经历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了圆半径是1m的特殊问题后,教材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进一步讨论半径为r的情况,使学生发现,圆的外切正方形面积是4r2,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是0.86r2,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是2r2,圆与内接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1.14r2。

这些结果中隐藏着很多有意思的数学事实,如:

外切正方形的面积始终是内接正方形面积的2倍,外切正方形与内接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正好是2r2,即和内接正方形面积相等,等等。

 

 

 

 

 

 

 

5.“扇形”由选学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扇形的内容是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基础,根据《标准(2011年版)》对相关内容的调整,此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由选学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二)具体编排

1. 圆的认识

(1)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

教材首先呈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圆”,其中包括许多同心圆。

丰富的圆形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圆很美,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起良好的学习情绪。

接下来,请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学生可以调动以前的经验,用茶杯盖、三角尺上的圆洞等圆形物体进行描摹,也可以用圆规画圆。

用实物画圆也是很有意义的动手实践机会,但画出的圆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

而用圆规画圆却可以在两脚叉开的范围内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

在画圆环节出现用圆规画圆,也是尊重学情的一种体现。

学生在课外应该都尝试过用圆规画圆,但是如何画得标准,画得轻松,还需教师进一步指导。

利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一方面,与前面的活动自然衔接;另一方面,画圆的过程非常切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一几何学的定义。

通过这一过程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概念引出融为一体,自然流畅。

对圆特征的认识,分四个层次编排:

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发现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说明了圆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通过对折痕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理解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第三,通过测量与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第四,结合画圆的经验,理解圆心可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可决定圆的大小。

(2)利用圆设计图案。

尺规作图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充满魅力的数学技能。

教材在认识圆之后,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性内容,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技能,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又能让学生在用尺规画出漂亮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培养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材先以分解的步骤,展示了如何利用圆的特征,一步一步画出四个花瓣式的漂亮图案。

这中间,涉及到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需要学生学会确定某个圆或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也是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圆的位置与大小的最直接应用。

此外,还需要学生添加一些辅助线。

因此,这样的活动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

之后,教材呈现了两个更复杂的图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思考、动手等多方面的技能。

教材给出了一些辅助线加以提示,需要学生对已经成形的图案进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么来的。

用直尺画出基本的图形后,再进行涂色,涂不同的颜色,也会形成不同的作品。

2. 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的周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从“要在圆桌和菜板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求铁皮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一般图形(物体)周长的技能,因此,面对“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的问题,他们完全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拿卷尺直接绕一圈量,或者把圆形物体在直尺上滚一圈再量出长度,或者拿线在圆形物体上绕一圈,量出线的长度。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了方法多样性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更重要的是,圆周长概念的内涵,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清晰化、直观化。

方法需要优化,思维需要提升。

教材在此基础上提出“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要求学生跳出绕、滚、围等策略的测量方法,找到一种更为一般化的方法。

通过“圆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系,圆的大小取决于……”,启发学生将问题解决的方向放在从圆本身的特征去想办法突破。

第63页上方的表格,是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这个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直接介绍的方式说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为了方便学生计算,教材规定“π”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常常只取它的近似数,即两位小数3.14。

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C=πd或C=2πr。

(2)例1。

本例是一个与圆的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经常看到或使用的自行车引出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自行车的后轮半径是33cm,它滚一圈能走多远,那就是求它的周长。

这样的问题,是“化曲为直”思想的应用——用曲的车轮周长计量自行车前进的距离。

第二个问题带有更强的现实性,“小明从家到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得出的相关结果,也能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

3.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材首先通过计算圆形草坪占地面积的实际情境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一方面使学生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

学生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多边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

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方法,学生很难自主发现,因此,教材直接给出明确的提示,让学生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一拼。

接下来的过程,则主要交给学生自主探索。

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拼出的是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随着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体会“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着紧密的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利用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自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例1。

本例是在学生推导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后,用此公式解决本节开头的实际问题。

求的是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这一问题比“求草皮面积是多少”更有现实意义、更自然。

要求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首先要求圆形草皮的面积。

(3)例2。

本例是求圆环的面积,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什么叫圆环,理解求圆环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教材给出了两种算法:

3.14×62-3.14×22和3.14×(62-22)。

教材也有意引导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采用相对简便的算法,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计算的繁杂程度,减少计算出错的可能性。

(4)例3。

本例通过让学生解决圆的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更为一般的数学规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以中国古建筑中“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两种经典设计为情境,直观清晰地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那部分面积。

两个图中的圆大小相同,但正方形位置与大小都不同。

很自然地引出一个问题:

中间部分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没有关系?

有什么样的关系?

例3是给出一个特殊的圆半径,先解决特殊问题,在“反思”部分再讨论一般性的规律。

“分析与解答”引导学生根据图示寻找正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图,很容易看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第二个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用边长的平方直接计算面积。

此时,就需要转换思路,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或四个小三角形)。

在前面的解题环节,学生发现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是有关的,那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因此,在“回顾与反思”这一环节,需要继续延伸讨论,进一步探讨一般化的结论。

圆的半径是r与半径是1m的解题思路完全相同,因为半径1m只是其中的一种特例。

让学生利用刚才的方法,得到一个代数式的结果。

把r=1m代入,与前面的结果相符,以此检验这个代数式的正确性。

4. 扇形的认识

教材呈现了三个名称中含有“扇”的物体,引出问题:

什么是扇形?

这样的引入方式,把扇形这个数学名词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材结合图示,以直接介绍的方式,揭示了“弧”“扇形”“圆心角”等术语的含义。

事实上,扇形就是弧和圆心角所组成的图形。

《几何原本》中这样定义扇形:

由顶点在圆心的角的两边和这两边所截一段圆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紧密相关,也与所在圆的半径大小有关。

到第七单元学习扇形统计图时,还用到了各部分扇形的大小占整个圆的百分数。

这些,需要学生直观感知并理解,但总体要求并不高,例如,扇形统计图中没有提出计算各扇形圆心角的明确要求。

因此,教材上只列出了两类特殊的扇形:

半圆为弧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是180°,圆为弧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是90°。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确定起跑线

 

一、教学内容

确定标准运动场400m跑的各跑道起跑线。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田径场以及环形跑道的基本结构,学会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等知识来计算并确定400m跑的起跑线。

2.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抽象、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具体编排

本活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材以400m跑为背景,呈现起跑时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问题:

为什么都是跑400m,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使学生通过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进一步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例如:

是不是起跑线在前面的选手跑的路程更短些?

比赛是公平的,每个人跑的路程应该同样长,那为什么起跑线是不同的呢?

难道每条跑道的终点线也设置得不同?

引导学生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现:

终点是相同的,但外圈和内圈的长度是不同的。

如果起跑线相同的话,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不公平。

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在此认知基础上,很自然地提出本活动的核心问题:

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

即如何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2)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材第80页第二幅图中呈现了小组同学测量有关数据的场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一个标准运动场环形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标准运动场中间是个长方形,两边分别是两个半圆。

长方形的长是85.96m,宽是72.6m。

跑道是由一些平行线段和一些同心的半圆组成的。

这些平行线段的长度是85.96m,最内侧半圆的直径为72.6m,越往外侧,半圆的直径越大,每条跑道宽度为1.25m。

短跑比赛时,不允许变更跑道,但在过弯道时,选手一般会贴着跑道内侧跑,因为这样距离最短。

学生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以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在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教材在第四幅图中给出了一个表格。

通过让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在计算时,有的学生是分别先计算出每条跑道中半圆的半径,再计算出圆周长,再计算出跑道长度,计算比较繁琐。

而有的学生发现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只体现在圆的周长之差,相邻两个圆的周长之差都相等,即1.25πm。

这样,通过推理,每往外一圈,跑道的长度就多1.25πm,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每往外一圈,起跑线就要往前挪1.25πm。

(3)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解决不应止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应在此基础上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例如,教材在最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200m赛跑中的跑道起跑线应如何设置?

四、教学建议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提出问题。

2.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数据。

3.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

4.教师可以介绍更多的体育比赛的知识。

 

第5单元圆

第1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

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

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情景导入:

上面系着一段绳子的小球,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

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3、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弯曲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出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三、合作探究

(1)什么叫半径?

圆上是什么意思?

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

过圆心是什么意思?

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精讲点拨

(一)认识直径和半径及关系

(1)板书: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小结: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归纳结论:

在同一个圆里,d=2rr=2d练一练:

P58做一做的第1、2题。

(二)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定半径;

(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强调:

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3、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

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归纳: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六、达标检测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9.直径是半径的2倍。

()

10.圆的半径都相等。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七、课后作业

教材60页1、2题。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3、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反思

 

 

第5单元圆

第2课时圆的周长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的推导。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知识回顾】

如何确定圆的大小与位置?

【情景导入】

菜板有点开裂,需要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要多长?

【新知探究】

【一、自主预习】

1、思考一下问题:

(1)什么叫圆心?

(2)什么叫圆的半径?

(3)什么叫圆的直径?

(4)d=2r表示什么?

2、自学教材第62—64页,用硬纸板剪3个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圆。

3、我知道:

圆的周长是指()的长度。

【二、合作探究】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1、小组合作:

量一量、算一算,把下表填写完整。

直径

周长

(保留两位小数)

圆1

1cm

圆2

2cm

圆3

3cm

2、通过测量、计算,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圆的周长÷直径=()可以推出:

圆的周长=

周长公式的应用。

【三、拓展归纳】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

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π倍”而不是“3.14倍”。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     )

(2)圆周率就是3.14。

          (     )

(3)一个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π倍。

     (     )

(4)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