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87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育实践活动课辅导讲座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主体性原则

德育实践活动课应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已经安排好、策划好、完全确定下来的程式去做,不给学生一点发挥和展示的机会。

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或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

活动方式和具体要求由学生自己安排;

活动的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

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

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听客、看客,这样的活动是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的。

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机会,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2、实践性原则

德育应把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实践作为其终极目的,付诸于实践。

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

德育育人的实践过程是内含于生活之中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生活,凌驾于生活之上。

因此,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源于此理,德育实践活动课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

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教育方式,突出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

3、系统性原则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编排和设计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

就一节德育实践活动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来决定的。

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

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这就是说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考虑其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德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德育活动课做到“德育目标,一以贯之;

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未来的世界,要求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发展新思维、新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实践活动课中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

要不断研究和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的规律,研究时代的特征。

在活动的形式、方法到活动的内容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

5、开放性原则

现在全球正在实行经济一体化,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是开放的,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当然在开发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时时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值得提倡的,我们适应社会既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只有超前意识下的行动才是对现实更好的适应和对未来更好的准备。

6、层次性原则

工作注意区分层次这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工作更是如此。

这中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区别不同地域,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接受性,承认尊重差异,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入学生之脑,进学生之心,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7、研究性原则

德育是个老话题,但是多年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超前性都不强,本身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而且面临着迅速变化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都等着我们去研究解决,所以必须面对现实加强研究,提出对策,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8、乡土性原则

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五、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一节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所必备的六大要素:

(1)情境:

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

(2)问题: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活动课的主题;

二是指活动课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四类,即理解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和发现性问题。

德育实践活动课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最基本的清晰的大环节就应该是提出问题(或者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资料: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主张活动课教学不是供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加以整理,借以解决手头的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杜威也不否认知识,但他认为,在活动课教学中知识是作为一种资料即“进一步探究的资本,必不可少的资源”而存在的,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这里所说的资料不是狭隘的文本资料,它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既包括我们认为的静态的文本材料,也应该有动态的情境材料(录像,录音,调查活动等等),既要有教师预设教学中所需要的材料,也应包括活动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材料

(4)思考:

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一种反省性思维。

因此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不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观念、证实观念,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也就是思考,这样,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

(5)操作:

在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结构中,惟有操作最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因而它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只有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德育实践活动课中的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讲,主要有5类,即动手操作、活动体验;

文艺创作;

情境表演;

调查研究;

交流探讨。

(6)总结:

这是对整节德育实践活动课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评价,多数情况是由教师来完成,教师的总结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以达到促成认识的提升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的目的,并为后继活动的开展提供参照性建议。

要提高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质量,使其收到实效,需要我们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并扎扎实实地从最基本、最关键处抓起,做好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要循、有据可依。

德育活动课设计主要包括:

主题的确立、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情景的设计、活动形式的设计、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设计、活动准备的设计

(一)主题的确立

德育实践活动课和主题班会一样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灵魂,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中心,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的确立与设计对整个德育实践活动课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将引导德育实践活动课向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如: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

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

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

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同学缺少自信,运动会失利、要及时进行挫折教育等等。

一般来说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也就是说所有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为突出主题而服务,(不是文艺会演),一个好的主题往往会在班会的名称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题目上就能看出心意和创造性来,因此,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一定要鲜明、具体、新颖、有趣,切忌出现大而空,老而旧,高而难的现象,所以主题要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

同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要立足于本班的发展实际,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而题目是主题的集中反映。

因此题目的确定更应该注意不要“假、大、空”,“假”,让学生感觉很虚,不实际;

“大”,就是题目涉猎的内容太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把握,同时也不能突出主题;

“空”就是没有实际的内容在里面,而且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教育效果很难达到。

因此有些题目可以明确表明教育目的和教育的价值导向,如“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孝心献父母”、“交通安全伴我行”等;

有些题目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价值导向隐藏起来,以游戏或活动的题目做活动课的题目,如“盲人背瘸子”、“逃生”。

这种题目使学生不受教师价值导向的暗示,在活动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畅谈自己真实地感受,不露教育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有些题目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如:

“我欣赏的男生女生”、“你勇敢吗”、“班级有我更精彩”、“我和小鸟同一个家”。

这类题目使学生处于当事者的位置进行思考。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德育目标:

是一定社会对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要达到的德性方面的要求。

德育活动目标:

是对学生通过德育活动,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以及行为方面的变化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要求。

表述德育目标的行为动词:

1.用来表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行为动词:

感受、体验、热爱、树立、坚持、确立、形成、追求、认同、遵守、愿意、欣赏、关注、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反对、克服、拒绝、摒弃

2.用来表述“知识”目标的行为动词:

知道、懂得、了解、理解、识别、判断、区别

3.用来表述“能力”目标的行为动词:

学会、运用、完成、制定、解决、尝试、领悟

要做好活动目标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正确的导向,一定要按着社会与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发展的要求来警醒目标的确定,不能偏离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取向。

2.要体现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的更新,那么要想教育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体现时代性,同时学生也会易于接受。

3.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活动目标的确定一定要针对本班实际,学生实际来确定,要从问题出发。

4.要准确定位,根据目标的确定,选择相应的材料、内容、形式和活动方式。

5.要有所侧重,一堂德育实践活动课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明确你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三)活动内容的设计

德育活动内容:

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规定性要求。

内容决定形式。

要使德育活动课富有成效,内容的设计是关键。

教师对内容的理解越是深刻,活动内容的设计越是明确、丰厚,就更能体现丰富的生活,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不等于肤浅。

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求做到:

1.紧扣主题,准确定位

在内容的定位上要依据主题的内涵和外延。

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挖掘内涵,形成结构

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深刻理解,挖掘内涵,使设计的内容具有恰当的容量和深广度,并形成合理的内容结构。

结构设计上要合理,清晰,要体现递进关系,要循序渐进。

班会课《珍惜生命之水》,内容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赞叹:

水是生命之源

(让学生懂得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震撼:

缺水,燃眉之急的忧患

(让学生了解世界、中国、当地水资源危机,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第三部分、反思:

珍惜日渐枯竭的水资源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感悟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四部分、行动:

节水,在你我手中

(让学生学会节水方法,并在生活中应用和宣传。

3.分出层次,突出重点

在深入挖掘内涵,对内容分解、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出层次,突出重点。

要分出层次,首先要把各部分内容界定清楚。

否则,就会导致层次不清,各个活动环节要达成的要求不清楚。

如班会课《睁大眼睛看科学》的内容为:

第一部分:

生活中体会科学。

通过讲述煮饺子,吃西瓜,方便挂勾的原理,洗衣服等生活琐事,使学生知科学,体会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第二部分:

游戏中感受科学。

通过蕴含科学道理的游戏使学生再次感受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三部分:

实践中运用科学。

通过讲述科学饮食,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使学生懂得只有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在内容设计上,在分出层次的基础上,还要依据目标突出重点。

(四)活动情景的设计

体验是德育的重要模式。

简单的说,通过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获得道德认同,进而践行道德。

体验是以情景为依托的。

体验德育的关键是创设具体的道德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自主体验、积极体验,只有在感人的情景中,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加深情感体验,得到理性感悟,才能生成和巩固德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创设的学习情景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联系学生实际经验;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3、具有体现教育主题的教育价值;

4、能够引发学生体验、思考和探究。

其次,在创设学习情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领悟。

体验是由人的外部活动引发的内心活动,包括心理体验和实践体验。

领悟是在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对活动意义的理解。

学生只有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内心体验,在体验中有所领悟,才能获得成长的经验。

情景的设计还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要依据所确定、分解、细化的具体内容选择事例

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具体的内容,要以切合具体内容的事例设置情景。

另外还要考虑情景设计的有效性,在选择事例时,要防止在同一角度和同一层次重复反映具体内容。

如一堂安全教育的德育实践活动课课,针对具体内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选取的情境材料有三个:

材料1、一声“鬼来了”,黑暗中7个学生被踩死,5人重伤。

材料2、一声“地震了”,黑暗中5个学生被踩死。

材料3、内蒙古丰镇市一中学楼梯护栏坍塌21名学生死亡。

2.按照“近、小、亲、实”的原则选择典型事例

事例的选择除了要切合具体内容,还要求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小切口、亲切、实在,让学生可感可触,得到真切的体验。

事例要典型,即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具有震撼力。

事例太大,太远,学生会无动于衷。

3.采取多种形式呈现事例,形成生动、感人的情景

选择好事例后还要考虑呈现方式,为了形成生动、感人的情景,应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

录像、录音、动漫、小品、情景剧、讲述、游戏、竞赛、诗朗诵等。

《生命如风,生命如花》一课的情境设计别具匠心。

教师在设计思路中谈到:

“通常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老师们总会把一些血淋淋的车祸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刺激学生要珍惜生命,用恐怖来达到教育目的,那样做是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也不好。

因此,想把本次交通安全德育实践活动课上出一种美感来,让学生在一种淡淡的哀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散文、故事、歌曲的欣赏来引起情感的共鸣,并在参与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去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4.设置情景后要设计好相关的“小话题”

情景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情景中活动,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设置情景后要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即“小话题”。

“小话题”的设计不能太简单。

“小话题”设计得好,学生才能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性感悟,而不是浮在面上。

可引导学生“自我再体验”。

可设置拓展性、开放性的,能给以学生思考空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设计应该是整节课活动效果好坏的真正体现,问题确定的好,学生的课堂生成的东西才更有意义,学生才更有话说,课堂氛围才能更真实,同时学生的自我教育效果才更强。

(五)活动方式的设计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特征就是活动性,活动方式设计好了,内容才是充实的,也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否则,内容是空泛的,预期目标也不能达到。

活动形式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形式一定要为主题和内容服务,要体现教育性;

第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在活动方式的设计上,要做到:

1.在活动主体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精彩了,教师才会精彩。

2.在活动形式上,注意活动的多样性

在活动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谈话法、讨论法、竞赛法、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等。

3.在活动组织上,重视活动的群体性

在活动的组织上,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情景中的群体活动,产生责任感、道德感,形成群体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倾向。

如校园安全教育的德育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讨论法和竞赛法,其中有一个活动环节是将学生分为小组,活动内容一是找出校园中各个区域的“安全隐患”,一是制定校园中各个区域的《安全公约》,学生活动积极,活动有很多亮点,许多是我们老师和学校忽略的问题,评出了“金点子”。

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有:

游戏、情景短剧、观摩电视短片或动漫片、角色扮演、叙述一件事情或讲故事、讨论、生活实践等。

(六)教师行为的设计

1.活动的导入

德育实践活动课一般来说,是由教师导入,主要是引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的导入要自然、有趣,并注重师生互动。

2.参与讨论,适时、恰当的点评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并且能引导学生的讨论。

“适时”就是时间要适当。

“恰当”就是要准确并有所引导。

3.总结和提升

教师在活动课中的总结是活动课中的重要环节,它应该是活动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起着画龙点睛或统射全课的作用。

六、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走出重“趣”轻“实”的误区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必须遵循“小、近、实、序、趣”的原则。

这五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一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但许多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往往是抓住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而忽略其他方面。

尤以重“趣”轻“实”较为严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追求活动过程中的文艺性质形式

德育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来完成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法纪、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哪一种,可以是歌曲、舞蹈、小品等。

但是,不论是选择哪一种或是几种,最终不能脱离本节活动课的预期目标。

然而,在德育活动课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活动的趣味性,活动课上往往可以安排了一些形形色色的文艺性节目,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但由于文艺性质的节目篇幅过重而导致了活动课要解决的问题、要阐述的观点不够明确,严重影响了活动课的实效性。

一节活动课的价值,并不在于活动课的可观性,而在于活动课是否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德育活动课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但千万不要走上以观众为中心的歧途,活动课不是技能的表演,更不是做出来给某一位参观者饱饱眼福。

2、片面追求活动过程中语言精练、华丽

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语言的精练、华丽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然而通过他们木然的表情,呆滞的眼神我们不难发现——这不过是背台词而已。

德育实践活动课要求真实性,学生在阐述观点的时候必须是有感而发,如果学生的参与以背稿子为主要的形式,那么德育只不过流于一种形式。

这是其一。

其二,学生阐明自身的观点的时候,抒发感情的口吻偏重,这又给人一种现代诗朗诵的感觉。

而且语言表达的深度也让人疑惑。

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语言的深度应该与他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掌握的知识层次相吻合外,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假设我们要初一的学生回答:

从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甲学生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

乙学生认为: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学习是便是知识量的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并在新质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分析两个同学的回答,他们所明白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而甲同学的回答更切合于他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层次,听起来更真实,更具有可信度。

在以理想作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的活动课上,我们很容易听到诸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此类句子,读起来很大气,但感觉上很空洞,倒不如“努力学习、争取超先进”来得贴切。

3、片面追求活动气氛的活跃程度

搞活动,最怕是冷场,有些指导老师可谓煞费苦心。

单就举手而言,也要整齐划一,我们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全班同学知识结构和大脑的反应能力绝不可能等同。

如果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全班同学都能在同一时间得出结论的话,这似乎有违常理。

如果真是这样,这活动课的开展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必须明白,每一个同学看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深度,之所以开展德育活动课,是要学生发挥团体作用,把一个人不能解决的大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小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被分解出来的小问题往往是个别学生或是部分学生能解决的大主题中的一个角度,而他(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就是因为这一角度恰恰不为其他大部分的同学所知。

也就是通过这种你知的角度你来阐述,我知的角度我来阐述,最后多角度综合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就好比一桌丰盛的宴席,宾客中有喜欢吃鸡而不喜欢吃鱼的,有喜欢吃鱼的而不喜欢吃鸡的,有喜欢吃瘦肉而不喜欢吃肥肉的,有喜欢吃肥肉而不喜欢吃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