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9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docx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北师大附中高一化学模拟试题

2016.04.01

一.选择题

1.、元素T、Q、R、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R的氧化物在空气中与其它物质作用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B.常温下丁的浓溶液可用T单质所制的容器来盛装

C.丁的浓溶液与Q的单质加热发生反应,可生成体积比为1:

2的两种气体

D.甲、乙、丙、丁受热均易分解

2、短周期元素的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Y与X可形成Y2X2和Y2X两种离子化合物,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原子Y原子多1,W与X同主族,则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W

B.单质的还原性:

Y>Z

C.原子半径:

Y<Z<W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3、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Q

C.原子半径:

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4、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X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M是第3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Z>W>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的单质能够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B.Z、W、M的氧化物均可做耐高温材料

C.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备Z、W的单质

D.Y的单质都有剧毒,而且其着火点低,常保存在冷水中

5、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是第三周期最活泼的金属,D与B是同主族元素。

下列说确的是

A.原子半径r(E)>r(D)>r(B)

B.A分别与C、E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熔沸点:

A2B

D.化合物DB2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

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

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

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7、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Na<Mg<AlB.热稳定性:

HCl>H2S>PH3

C.酸性强弱:

H2SiO4<H2CO3<H2SO4D.沸点:

H2O>H2Se>H2S

8.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已知Y和W原子能形成两种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W>Y>Z

B.X的氢化物没有Z的氢化物稳定

C.常见的X的氢化物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D.Y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沸点高,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与W同主族,X、W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不同。

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层电子总数的3倍,Z2-与W+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r(W)>r(Z)>r(Y)>r(X),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r(Z2-)>r(W+)

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熔沸点都比Z的高

C.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10、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2、6。

下列说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X

W>Z

C.原子半径:

Z>Y>X>WD.X、Y、Z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1.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                           

A.铝铆钉B.铜铆钉C.锡铆钉D.以上都不对

1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

A.不变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13.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当导线中有2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65g ②锌片增重了32.5g ③铜片上析出1g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B.X>Z>YC.Y>X>ZD.Y>Z>X

15.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6.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的心脏起搏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

下列有关说确的是(  )

A.正极反应:

2Li-2e-2Li+B.负极反应:

I2+2e-2I-

C.总反应是:

2Li+I22LiID.金属锂作正极

17.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二.填空题

18.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元素特征信息

A

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B

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

C

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层电子数的三倍

D

D与B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E

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F

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1)写出化合物Y所含的化学键名称          

(2)D、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两种均含A、B、C、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9.A、B、C、D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   ,B    ,C    ,D    。

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试写出4种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A       ,B          

它们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          ,分别比较它们酸性和碱性的强弱                  。

 

(4)写出能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比较其稳定性:

       ,理由是          。

 

20.

(1)写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I2       H2S      CH4      NH3     CO2

(2)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①阳离子:

NH+4

②阴离子:

OH-

③复杂离子化合物:

Na2O2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HCl:

H2:

H2O:

NH3:

CO2: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①氯气

②溴化氢

③氮气

④过氧化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是短周期元素,分别位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则Q为C,R为N,W为S,A、R的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如NO或NO2,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原因,故说确;B、W的浓溶液是浓硫酸,因为和铝发生钝化反应,产生致密氧化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因此可以用铝盛放浓硫酸,故说确;C、C+2H2SO4(浓)CO2↑+2SO2↑+2H2O,故说确;D、H2SO4不易分解,故说法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等知识。

2、【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四种元素分别为氧、钠、镁、硫。

A、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水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强,正确,选A;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还原性减弱,所以钠的还原性强于镁,正确,选B;C、同一周期的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错误,不选C;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不反应,错误,不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说明T为铝,Q为硅,R为氮,W为硫。

A、R的非金属性比Q强,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R>Q,正确,不选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硅酸和硫酸,硫酸酸性强,正确,不选B;C、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正确,不逊C;D、含铝元素的盐可能为铝盐显酸性,偏铝酸盐显碱性,错误,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4、B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A、B、C、D、E五种元素分别是H、O、Na、S、Cl。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r(S)>r(Cl)>r(O),错误;B.H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H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相同,错误;C.在室温下水是液体,H2S是气体,因此熔沸点:

H2O>H2S,错误;D.化合物DB2为SO2,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形成亚硫酸,亚硫酸钡氧气氧化产生硫酸,导致酸雨,因此是形成酸雨的原因,正确。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已知条件判断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为:

ZYX,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确定C正确。

考点:

元素周期律。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半径大小应为Na>Mg>Al;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Cl>S>P,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B正确;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正确;D项O、S、Se位于同主族,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相同构型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所以正确。

考点:

物质性质的比较。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Y和W原子能形成两种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确定Y为O、W为S,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X为N、Z为F,从而确定X的氢化物为氨气,为三角锥形。

考点:

元素周期表。

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N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层电子总数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Z2-与W+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W为Na;X与W同主族,X、W的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不同,则X单质为气体,故X为H元素。

A、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氢原子比较最小,故原子半径r(Na)>r(N)>r(O)>r(H),即r(W)>r(Y)>r(Z)>r(X),故A错误;B、非金属性Z(O)>Y(N),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H2O的热稳定性大于NH3,故B错误;C、由X(H)、Y(N)、Z(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D、化合物H2O2含有共价键,而Na2O2含有共价键、离子键,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2、6,说明X和Z在同一主族,即第ⅥA族,则X是氧元素,Z是硫元素,W是氮元素,Y是镁元素,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X

W

Y>Z>W>X,C错误;D、X、Y、Z可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MgSO4,D错误。

答案选A。

11.A 12.C 13.B 14.C 15.B 16.C 17.A

二.填空题

18.解析:

题中要求推断出六种短周期元素,要抓住元素特征信息进行推断,题中所给的元素特征信息主要有元素与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组成物质的性质、元素的化合价情况、相关物质的用途等。

推断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大胆猜测、合理推理、逐一验证。

密度最小的物质是氢气,即A为氢元素;B能与冷水反应,则B可能是Na、K等活泼金属,反应后生成的碱性溶液中含OH-,则B为钠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6个,C为氧元素;第三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即D为铝元素;B、C、E组成的化合物NaClO可作为家用消毒剂,所以E为氯元素;F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最低负价为-2,代数和为4,则F为硫元素。

经过以上推断,很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

(1)离子键、共价键

(2)S2->Cl->Al3+

(3)H++HSSO2↑+H2O

19.解析:

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硫元素。

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所以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D为钙元素。

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可以判断出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

(1)S Cl K Ca r(K)>r(Ca)>r(S)>r(Cl)

(3)H2SO4、HClO4、KOH、Ca(OH)2 酸性:

HClO4>H2SO4;碱性:

KOH>Ca(OH)2

(4)HCl、H2S HCl>H2S 因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