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34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docx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评测(期中)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位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遗址(距今约8000年)出土了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猪、牛、羊骨骼,以及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

这可以佐证古代中国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B.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出现

 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北粟南稻的种植格局已经确立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B.各国相继改革变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功建秦时,江汉朝宗通大海;泽济蜀郡,渠道开放凿离堆。

”这幅对联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

4.右图所示的代田法是西汉发明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此技术 

A.—定程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B.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C.能减轻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D.反映出精耕细作水平的提升

5.《汉书•张安世传》记载: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这一记载反映出汉代

 A.官营纺织业的发达 B.私营作坊颇具规模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6.唐玄宗在《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中指出:

“如闻王宮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意吞并,莫惧章程。

……违法买卖,或改籍书。

”诏书表明这一时期

 A.土地分配严重不均 B.中央集权滇到弱化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7.某中学几位同学参加了一个历史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有关唐代遗址的考察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一个陶瓷作坊中有许多珐琅彩的瓷器

 B.一处冶铁遗址中有使用焦炭的痕迹

 C.一个纺织作坊中有较多的棉纱、棉布

 D.街道遗址中有严格的商业区与住宅界限

8.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写道:

“工业大师是中国,而不是英国。

中国‘工业奇迹’的发生有1500多年历史,并在宋朝大变革时期达到了顶峰——这比英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早了约600年。

”促成“工业奇迹”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指宋代

 A.开始用焦炭冶铁 B.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C.制瓷工艺大发展 D.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9.《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这表明宋代

 A.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国家赋税收入大增 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10.《缫丝行》中述: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这反映了

 A.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 B.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

 C.官营手工业走向低迷 D.私营手工业出现雇佣

11.某导演拍摄穿越剧,将女主角的前世定位在北宋,剧中出现的场景与史实相符的是

 A.艺人在街头说唱《水浒传》的故事 B.与男主角在东京的某处“瓦子”相遇

 C.在商铺购物的人们大量使用银钞 D.剧中出现贩卖玉米的街边摆摊商贩

12.明代徐一夔在《织工对》中称,他所僦居的杭州相安里,一些富有的作坊主,拥有房屋、丝织原料和四五具机抒,指挥十余名织工,织工每日可获工钱二百缗。

这表明当时当地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纺织业是主要产业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苏州自己有田的人只占十分之一,无田而佃耕者十分之九,田租重者每亩一石二三斗,轻者八九斗。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D.土地利用率有效提高

14.淸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下言论与唐甄思想一致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5.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东方人颇感神秘:

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欧洲人对东方异教徒刻意丑化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

 D.缺少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16.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发现世界的主要动力是

 A.追求财富 B.摧毁封建制度 C.扩张领土 D.传播天主教

17.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是英国征服印度的第一次重要战役,当时从英国本土到印度的最近航线是

 A.大西洋一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一好望角——印度洋

 C.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18.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到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人消费水平较高 B.工业革命使物价大涨

 C.前者反映了商业革命 D.后者反映了价格革命

19.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20.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

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21.“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这反映出英国停止黑奴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各国进步人士发起废奴运动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22.江阴县,“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

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

……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材料表明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D.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3.张謇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亊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他旨在强调

 A.学习西方“商务立国”以自强

 B.商业发展是工业建设的前提条件

 C.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

 D.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24.汉口开埠后,江汉以下地段开通了租界区,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

这反映出

 A.国人崇洋媚外争相购买外国商品

 B.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的巨大冲击

C.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5.下列诗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其中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变化的是

 A.“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B.“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C.“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D.“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木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

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

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

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

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莲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三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

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

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滲透和帝国主义侵略。

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6分)

(3)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有何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

任选一种观点或另有其他意见均可,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6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

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护和促进本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等输入棉织品,并鼓励棉纺织业进行技术革新。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品4件,1750年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18世纪中期,英国棉纺织品独占了国内市场。

18世纪后期,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从1850—1870年,世界各国都向英国购买机器和船只。

(1870年以后)英国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遣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王荣棠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历史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英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英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轮船招商局筹备创办,一名洋务派要员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透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到1881年,招商局还清所有欠款,还有盈余过百万两,成当时清政府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民用企业,它的轮船试航英国伦敦及美国的楦香山、旧金山,很是张扬了一番威风。

当时有个日本官员在参观了上海的码头和轮船后,对盛宣怀说:

“有了这个轮船招商局,你们大清的风雨茅庐中,总算有了两张新桌子。

”而李鸿章对此也是十分得意,他在《复刘仲良方伯》一信中言道:

“招商局实为开办洋务来,最得手文字。

"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以下是一组反映近代中国服饰变迁的图片材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轮船招商局的信息。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同第一时期(1872—1894年)相比,第二时期(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显著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原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