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25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

(1)共同,一起;

这;

白汽弥漫的样子;

等到

(2)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3)示例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示例三:

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横批:

闲痴

理由: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

“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是”都是古今异义词,这里分别是“共同、一起”“这”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但:

只是;

耳:

罢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② 

焉:

哪里;

更:

还。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此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写作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赏析。

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从描写角度赏析,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4)结合这两篇表达的感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湖心亭看雪》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两文中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⑴共同,一起;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⑵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⑶示例一:

示例二:

示例三:

⑷横批:

闲痴

理由: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

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

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横批的能力,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关,但用词又不能重复,要把对联的要旨用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

此题要在理解两文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题眼组合成横批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①。

耕柱子曰:

“我无愈于人乎?

”墨子曰:

“我将上太行②,以骥③与牛驾,子将谁策?

”耕柱子曰:

“将策骥也。

“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

“骥足以策。

“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

【注释】①耕柱子:

墨子的门生。

②太行:

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③骥:

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骥足以策________

②故怒之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值得;

所以

(2)B

(3)以子为足以策

(4)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

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1)本题注意“足”这里解释为“值得”。

(2)本题中要注意:

愈于人:

比别人好。

愈:

超过,胜过。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本句正确翻译为:

故选B。

(3)本题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疏通文段,理解文意,找出语句“以子为足以策”作答即可。

(4)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

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

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耕柱子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

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胜过他人。

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指正,那是老师对自己的鞭策。

本文“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故答案为:

⑴值得;

所以;

⑵ 

B;

⑶以子为足以策;

⑷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

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

“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墨子问: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策哪一匹?

”耕柱子答道:

“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

”耕柱子说:

“因为良马值得鞭策。

”墨子说:

“我也认为你值得批评,所以批评你。

”耕柱子恍然大悟。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蜀侯迎金牛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

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生多与金日置生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

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选自北齐·

刘昼《刘子·

贪爱》)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伐竹取道 

言以遗蜀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不使学 

灭国亡身/河曲之叟亡以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根据上文,请概括蜀侯“为天下所笑”的原因和启示。

【答案】

(1)B

(2)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原因:

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

启示:

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1)A攻打;

砍伐。

B遗(wè

i):

给予。

C派;

让。

D死亡;

通无,没有。

(2)这句话的意思是:

于是,(秦惠王叫人)用石头雕凿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石牛拉的)“牛粪”。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是蜀国国君性格贪婪,秦惠文王就是利用其贪婪的特点就编造牛会拉金粪的事,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蜀国国君竟然相信,为了得到这头牛,他竟然让人去挖平山路填平谷地(开设道路),结果秦国就走这条路把蜀国灭了,由此看出蜀国国君的愚蠢。

蜀国国君为了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告诉我们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⑴ 

B

⑵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⑶原因: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及给人启示的能力。

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参考译文】

蜀国的国君性格贪婪,秦惠王听说后准备讨伐他。

蜀国山高水险,军队没有道路可以过去。

于是,(秦惠王叫人)用石头雕凿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石牛拉的)“牛粪”,并说要把它呈送给蜀国的国君。

蜀国国君贪图这个可拉金粪的石牛,于是派人挖平山路填平谷地(开设道路),又派遣五名身强力壮的大汉去迎接石牛。

(道路通达),秦国大将带着大军(跟着石牛)随后就攻到了蜀国,一举灭亡蜀国,杀死了蜀国的国君,(蜀亡国,死了君主这件事,)被天下人耻笑。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________

②前人之述备矣 

备: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④云归而岩穴暝 

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选段

观景角度

景物类别

内容概括

景物特点

登楼所见

①________

朝暮之景

写景突出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山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4)

【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各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回答。

【答案】

(1)美好;

详尽;

散开;

昏暗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水景;

阔大壮观;

登山所见

(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

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胜”“备”属于古今异义词。

①则:

就是;

大观:

雄伟的景象。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②芳:

香花;

发:

开放;

秀:

茂盛,繁茂;

繁阴:

一片浓密的树荫。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结合《醉翁亭记》第一段内容可知,当时作者欧阳修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上观看山景。

属于登山所见,【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属于水景。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此可以看出其特点是:

阔大壮观。

注意概括答案的时候要和题干中的有关内容一致。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语段范仲淹首先描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然后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因此下文的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

【乙】语段欧阳修首先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然后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最后总结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⑴美好;

⑵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⑶水景;

⑷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已给内容概括其其余的内容。

⑷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

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不能孤立理解,要把这个语段放在全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拥毳衣炉火________

④强饮三大白________

⑤客此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________相映衬。

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撑(船);

还;

裹,围;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

(2)①(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

“一痕”“一点”“一介”和“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白:

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一词多义词,更:

词类活用词,客:

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2)本题注意关键词: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

全白。

一:

全或都,一概。

莫:

不要。

痴似:

痴于,痴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痴”,为作者“痴”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

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

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⑴撑(船);

⑵①(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⑷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⑶本题注意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⑷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