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27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镇供水设计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工程总体布置9

6.1设计依据及原则9

6.2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9

6.3总体布置原则10

6.4供水系统10

6.5水源及取水工程11

6.6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11

6.7净配水厂位置及工艺确定11

6.8配水系统和管材选择11

6.9征地、拆迁范围和数量11

6.10总体布置要求11

7工程设计11

7.1 取水构筑物设计12

7.2 输水管(渠)道设计12

7.3 净(配)水厂设计12

7.4加压泵站设计13

7.5调节构筑物设计13

7.6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13

7.7建筑设计13

7.8 结构设计13

7.9 供配电设计14

7.10 自动控制、仪表及通讯设计14

7.11 机械及金属结构设计14

7.12水质检验仪器及设备14

8工程施工15

8.1施工条件15

8.2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15

8.3施工总布置15

8.4施工总进度15

9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15

9.1环境影响15

9.2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16

10工程管理16

10.1建设管理16

10.2运营管理16

11概算投资与水价分析17

11.1设计概算17

11.2筹资方案18

11.3水价分析18

11.4初步设计概算内容18

12对下阶段工作的要求和建议19

13初步设计报告附录、附件及设计图要求19

13.1附录19

13.2附件19

13.3初步设计图纸要求20

总则

1.为适应村镇供水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工程前期工作进度,确保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质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村镇供水工程特点和实际,特编制《陕西省村镇供水初步设计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主要明确村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2.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应在认真进行调查、勘察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的供水范围、规模、水源、方案、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及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使村镇供水工程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图纸完整、规范。

3.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或市政(给水)丙级或丙级以上资质。

4.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

(1)进一步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确定工程任务和设计具体内容。

(2)分析区域水资源情况,择优选取工程水源,论证水源水量、保证率和水质的可靠性,并确定主要水文和水文地质等参数和成果。

(3)查明输水线路、建(构)筑物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构)筑物设计要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分析其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和用水定额,分析预测设计用水量,确定工程供水规模。

根据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各建(构)筑物特征水位、特征参数、运用方式,明确提出运行要求。

(5)论证供水方式,确定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合理选择净水工艺和相应的净水设施,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管(渠)道、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

供水水源、供水方式、管线布置、净水工艺及建(构)筑物设计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有分析论证和明确的结论意见。

(6)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工期安排等。

(7)对工程占地、水源保护以及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流失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恢复或保护措施及方案。

(8)工程管理设计原则为保证施工和运行管理,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确定管理用房及设施,研究管理运行机制,结合工程管理需要,建设必要的监测设施。

(9)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拟定资金筹措方案。

(10)进行项目财务分析;

分析预测供水成本和供水水价。

5.供水规模大于1000m3/d(含1000m3/d)的村镇供水工程应遵照本《要点》,供水规模在300~1000m3/d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参照本《要点》执行,供水规模小于300m3/d的村镇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初步设计可适当简化。

6.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要点》第1~12章内容编制。

1.综合说明

1.1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前期工作成果、初步设计编制依据和过程;

简述供水区社会经济状况,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2简述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1.3简述工程的供水范围、对象,需水量预测和工程供水规模的确定以及工程水源的选择论证。

1.4概述工程总体布置及方案比较情况,包括供水方式、水厂位置确定,净水工艺流程、配水管网布置及建筑物设计等。

1.5简述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

1.6简述工程占地、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1.7简述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

1.8简述主要工程量,设计概算和水价分析。

(附表:

工程特性表)

村镇供水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1

设计水平年

2

供水规模

m3/d

3

年供水量

104m3/a

4

供水受益行政村数

5

供水受益人口

6

饮水不安全人口

7

受益学校

学生数量

8

企事业单位

人口数

9

居民用水标准

L/人·

d

10

最小服务水头

M

11

时变化系数K时

12

日变化系数K日

13

设计概算投资

万元

14

人均投资

元/人

概算投资/供水受益人口 

15

人均管网长度

m/人

输配水管长度/供水受益人口 

主要工程及设备

根据具体工程填写 

取水工程

如深井数量、井房面积、取水坝、泵站及主要设备等数量和型号尺寸等。

输水工程

输水管道管径、管材及长度;

隧洞长度及形式以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尺寸等。

净配水厂

水厂占地面积、各个构建筑物尺寸、数量或面积,水厂主要设备型号及数量,输电线路长度等。

配水管网

调节构筑物数量、容积;

管网长度及管径、管材以及闸阀及水表数量等。

入户工程

管道长度,水栓、闸阀及水表数量等。

工程概算

建筑工程费

设备费

安装费

临时工程

其它费用

基本预备费

总概算

水价分析

供水成本

元/m3 

建议水价

元/m3

供水盈亏平衡点

(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2、供水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章主要内容:

简述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说明供水区的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区域供水规划,阐述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自然概况

简述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情况。

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项目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状况,简述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3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包括水源水量、水质、保证率,设施、设备完好程度、管网损漏、净水工艺等情况以及运行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供水区存在的供水问题,阐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另外还应包括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要求和工程未来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投工投劳等调查内容。

2.5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

重点论述供水范围的确定。

包括拟建和已建供水工程简况和受益范围,实施供水规划的计划安排及本工程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

项目供水范围应依据区域供水规划、供水规模、水源条件、地形特点、运行管理、工程投资效益等分析合理确定。

说明本工程的任务、范围确定的合理性。

2-1供水范围内现状年有关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村组

名称

受益人口

公共建筑

饲养畜禽

村镇企业

总人数

规划内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数

学校及

其它

人数

大家畜

职工

年产值

万元元元

×

行政村

村组1

……

村组n

乡镇政府所在地

合计

3工程建设条件

3.1项目区自然条件

简述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包括区域地理概况,地形、河流、植被、气候、气象等条件。

3.2区域水资源概况

简叙供水区水资源特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情况、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说明流域内及邻近流域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相邻参证井)的分布及其测验、观测情况、资料年限、可靠程度,说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泉水等水资源情况。

3.3工程地质

3.3.1区域地质

简述区域地质状况,明确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

3.3.2工程地质

(1)概述厂(坝)址、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

(2)说明坝(闸)基、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评价选定坝(闸)、厂(站)址及输水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进行岩体质量分类或围岩分类。

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意见。

3.4建筑材料

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数量、质量、运输、开采和储存条件。

4工程规模

本章主要内容:

论证分析供水范围、对象的水量、水质要求,合理选用生活用水量标准,重复利用率,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确定取水工程、加压泵站、输水管(渠)道、净(配)水厂规模。

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

需水预测应充分考虑已有供水设施的利用和群众的用水习惯,实事求是地反映对水的需求,避免采用定额过高,导致设计规模与实际差距过大,造成投资过大、成本过高和难以正常运转。

4.1设计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简述本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供水受益区的行政村名称(未全部受益的行政村应列出未受益村组名称及人数)、受益的学校名称以及村数、人口数以及学生教工数等,供水受益的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情况。

设计年限一般为10年。

4.2需水量预测

村镇供水水量包括村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村镇企业用水、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等。

应重点说明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及指标的确定。

(1)居民生活用水量:

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2条中的公式(3.1.2-1),(3.1.2-2)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于6‰。

根据发展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可适当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2选取,根据农村居民的用水情况,原则上应取低限值。

(2)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

应根据供水范围内的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禽畜的用水现状、近5年的发展计划以及水源充沛程度分析确定是否纳入供水范围。

农村饮水工程,主要以解决人畜饮用水安全为主,一般不考虑用水量较大的村镇企业或饲养业的用水量;

对于增加工程投资较少,又有利于发展村镇经济、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的企业或饲养业,可适当考虑解决其用水问题,其增加的工程投资应按有关规定按供水量分摊或自筹解决。

(3)公共建筑用水量

没有学校的村庄,可不计此项。

有学校的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①联村集中供水,有学校的村庄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10%计列,或按在校师生人数乘以用水定额(10-20L/人·

日)

②乡镇供水,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25%计列,或按在校师生人数乘以用水定额(15-25L/人·

日)。

在校师生人数与农村居民人数不得重复计列。

(4)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之和的10%~25%计列。

(5)农村用水变化系数及供水时间

①时变化系数Kh,建议按下表采用:

供水规模(W)(m3/d)

W>5000

5000≥W>1000

1000≥W≥200

W<200

全日供水

时变化系数Kh

1.6—2.0

1.8--2.2

2.0—2.5

2.3—3.0

②日变化系数Kd可在1.3~1.6范围内取值,建议采用Kd=1.5;

建议采用全日制供水,每日供水时间为24小时。

4.3供水规模的确定

应根据村镇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考虑现状供水工程已有供水能力,必要时可考虑分质供水,合理确定供水规模。

对严重缺水地区,应以解决生活用水为主,一般不考虑村办和乡镇企业、畜禽用水量。

工程供水规模(即水厂最高日的供水能力)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村镇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原则上在百位或十位“四舍五入取整数”。

(附供水规模计算表)。

4-2供水规模计算表

项目

计算说明

用水定额

用水量小计

居民生活

村镇工副业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

5水源选择

本章内容:

对供水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利用的各种水源进行调查,收集当地水文、现有供水设施及用水情况等资料。

重点分析论证工程各种可能水源的水质及不同保证率时的水量,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采用的水源方案。

5.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

用地表水作水源时,枯水期流量的保证率应不低于90%;

以地下水作水源时,其取水量应小于可开采量。

(2)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3)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作为工程水源时,如改变工程原设计任务,应取得原工程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作为初设报告附件。

(4)水源选择应考虑安全、经济以及便于水源保护等因素。

(5)有多处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量、水质、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a)当地下水、地表水均可满足要求时,宜优先采用地下水和泉水水源。

b)采用地表水源时,应优先采用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库供水。

c)供水区周边没有可供利用的水库,且地下水无法利用,若有水质较好的地表径流时,可在适当位置修建引水工程供水。

设计应对小河、溪流枯水流量、洪水进行调查分析,论证水源可靠性。

d)当现有城镇和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充沛、设施可靠、技术可行时,周边村镇供水宜采用现有工程管网的延伸供水。

5.2地表水水源

分析供水工程各个可能利用的地表水水源情况,对初步选定的地表水源进行径流、洪水、泥沙计算(日供水300立方米以下的工程其计算可适当简化或提供已有工程相应的成果资料)。

选择频率为90%的典型年,按照典型年的径流日分配流量与供水区日用水量进行供需对比平衡,分析水源的可靠性。

1)工程一般应根据水文基本资料进行径流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确定成果采用值。

无实测资料,可采用地区水文手册推荐的相关方法,推求径流成果。

对受人类活动(治水,用水)影响较大的实测径流资料应进行还原计算;

对影响较小的,可直接引用实测径流代替天然径流。

对水库应进行水库径流调节计算。

根据径流调节、洪水调节计算,确定正常蓄水位、校核水位及调节库容、总库容等水库特征参数;

径流调节、洪水调节计算应符合有关现行规范要求。

对于无调节的低坝自流引水工程,应根据相关保证率年份最枯日流量进行调查分析。

2)洪水计算应说明采用的资料,推算方法及成果可靠性。

设计断面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及洪量值,给出洪水过程线。

3)对多泥沙河流应说明泥沙来源、统计和估算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特征值,分析论证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

5.3地下水和泉水水源

说明与供水保证率相应的水文地质分析成果,为水源论证提供依据。

5.3.1水文地质概况

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查明水源区水文地质条件。

无勘测资料时可通过参证井的成果进行论述。

(1)区域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

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富水性,单井出水量等。

(2)供水区域及其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开采潜力。

(3)水源目的层开采井深度,主要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类型,单井出水量,各含水层开采量,供水工程项目可开采总量等。

5.3.2地下水水资源评价

对于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村镇供水工程应进行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质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执行《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规定。

对于供水规模小,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借用周边地区现有机井作为参证井进行评价。

泉水若有长系列观察资料,其流量计算可采用长系列进行分析确定;

无资料时,可先通过调查方法估算,并通过实测,复核流量及过程分配。

5.4水源水质分析

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卫生标准。

要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水源水质检验报告,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的水质状况以及流域内水污染情况,地表水含沙量变化情况,汛期最大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等。

选定(或因水质原因否定)的水源,应以水质化验报告为基本依据。

水源水质化验报告应包括不同时段(如枯水期、汛期等)取样化验报告单。

地下水源可采用参照井的水质化验单。

水质化验报告应作为初设报告附件。

5.5水源论证及水源的确定

根据水源水量可靠、水质合格,取水方便、便于管理等综合因素以及整体工程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工程水源。

6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水源及供水区范围以及地形、地质等情况,通过对取水工程、输水管线、净(配)水厂位置及配水管网布设等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投资、运行、管理诸方面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工程场址、确定输水线路、比选净水工艺及方案,确定配水管网布置,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总体方案。

6.1设计依据及原则

6.1.1设计依据

(1)项目所在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中有关村镇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村镇饮水工程项目的有关规划等;

(2)涉及该项目供水范围、饮水不安全人口等有关成果及批复文件(项目应列入供水工程规划);

(3)相关的规范、规程。

6.1.2设计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村镇居民安全饮用水的可持续。

保证水源、工程、管理运行的可持续性。

(2)以解决生活供水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3)认真调查供水区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宜改造则改造,能集中则集中,需延伸管网则延伸。

(4)综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

以解决当前群众饮水需要为主,同时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

(5)以县自来水公司或乡镇供水站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稍水质检验和监测。

(6)坚持群众自筹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7)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

6.2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

6.2.1工程等级及类型

工程等级根据国家防洪标准有关内容合理确定;

工程类型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按供水规模分类。

6.2.2工程设计标准

(1)水质

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

在水源、技术和管理等处理条件受限制的地区,其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准则》中的要求。

(2)取水方便程度

经济较发达地区,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宜供水入户。

经济欠发达,农户居住分散,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在村组设公用给水栓,给水栓间距以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准布设。

(3)服务水压

1)供水入户:

村组最远点或最高点的农户供水入户自来水龙头水压为5m。

乡镇政府所在地有楼房时,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2.2确定水压标准,满足多数楼房的水压要求,供水压力一般为15-20m。

2)公用给水栓:

村组最远点或最高点处的公用给水栓水压为10m,为以后自来水入户创造条件。

3)对居住很高或很远的个别农户不宜作为设计控制水压条件。

4)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6.2.3工程防洪标准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的有关规定。

(1)Ⅰ—Ⅲ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当于“防洪标准”供水工程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上限)。

(2)Ⅳ型,Ⅴ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3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当于“防洪标准”供水工程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下限)。

6.2.4工程抗震标准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以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

(1)Ⅰ—Ⅲ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