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906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docx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知识点详细

教育学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教育学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区别于教育科学: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特定研究对象是教育,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学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仅仅有某些教育思想存在,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我国的《学记》和古罗马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是最早的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始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础;

19C末20C初教育革新思潮有:

德国凯兴斯坦的“劳作学校”理论,意大利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等,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凯洛夫的《教育学》是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我国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蔡元培、陶行知)

三、学习中学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

):

1学习中学教育学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

2学习中学教育学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

四、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怎么样学?

):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本原则和方法)

3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章教育及其运用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其对象是多层次的,既包括新生一代,也包括成人;其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等,又有无固定形式的自学、家庭教育等);狭义的教育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艺,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既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也包括半日制、业余的、函授的、卫星电视等有组织机构的教育形式),这种意义上的教育特征为:

1教育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

2教育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有计划地选定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3教育过程是有组织地促使受教育者往预期目标发展4教育手段是经过选择的

 

二、教育的产生(一种有意识的经验传递活动)

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教育的两种职能:

传授生产知识和社会意识

三、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2教育实践的贫乏性3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2教育具有阶级性3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三)封建社会的教育:

1学校教育趋于多样化2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具有森严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脱离社会实际4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知识发展缓慢;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1教育制度日趋完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智力开发受到重视

2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趋于结合3教育仍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社会主义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

2社会主义教育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趋于完善

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永恒性、历史性、生产性、阶级性

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为什么?

):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

二、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能动作用:

1培养专门的人才以巩固,完善经济、政治制度

2传播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影响经济、政治制度

三、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1继承、传播作用2选择、净化作用3创造、更新作用4吸收、融合作用

四、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

(一)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1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形成合理智能结构

2协调现行教育体系,形成合理人才结构

3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形成合理转化结构

4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加强团体意识教育;

(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的重要条件:

1既要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又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我国学校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3我国学校是生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基地;

(三)教育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第三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根据:

1学校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施教机构

2学校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培养的专职施教人员

3学校具备培养人的专门设施;

二、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1正确把握办学方向

2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3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5精心组织、设计各种教育活动

第二章教师的素质和行为

第一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教师的概念:

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二、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三、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第三节

一、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构成: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1忠诚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

1精通所任学科知识2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3掌握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质:

1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5社交能力;

(四)教师的自身素质:

1健康的体质2高尚的情感3坚强的意志4时代的性格

二、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

②改革教师教育

③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教师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行为,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方式):

(一)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的行为

1诲人不倦2因材施教3循循善诱4以身作则5勇于探新;

(二)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具有的行为:

1民主精神2尊重和信任学生3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4严格要求每个学生;

(三)在处理与其他教师关系上的行为:

1尊重和信任其他教师

2支持和配合其他教师的工作

3尊重和依靠教师集体;

(四)在处理与社会教育力量方面的行为(教师必须做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力量的协调统一)

第三章中学生的素质

第一节学生属性及地位

一、学生的属性:

1学生是具有独立价值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其发展的能动性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宪法》规定保护一切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法》规定:

1家庭保护2学校保护3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5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第二节中学生的特点

一、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1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2身体各部分生长发育不均衡

3性成熟的开始与性意识的发展4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发展的特点:

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成人感增强,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分化加强,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渐趋成熟

二、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思想特点上)

三、中学生的年级特点:

1初一是中学生活的适应期

2初二是初中生活的转折期

3初三是生活道路的第一次选择期

第三节中学生的素质

一、

(一)素质的涵义:

是指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的一系列的基本的品质、素养的总和;

(二)素质的基本特征:

1素质是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辩证统一

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3素质是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

5素质具有整体性

6素质具有基础性

二、中学生的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关系:

五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科学素质是中心,劳动技能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保证。

 

第四章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其构成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教育方针的本质

教育方针:

是执政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纲领,也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2教育方针的特点:

A教育方针的方向性

B教育方针的实践性

C教育方针的时代性

D教育方针的法令性

3教育方针的构成:

A教育性质和方向B教育目的C教育途径和原则

关系:

教育方针的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教育性质和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途径;

教育目的是根本和核心;

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措施

(二)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质量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内容:

一是教育所培养人的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二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可以引导和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

2教育目的能够制约和影响教育活动的过程

3教育目的是评价教育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教育价值取向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教育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注重人的主体意识、个人价值,而敌视社会因素,否定教育的社会价值;

2社会本体论:

全盘否定个人价值,抹煞人的个性,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

3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A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B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既统一又对立C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才能达到高度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客观依据: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2社会需要是制订教育目的的出发点

3个体需要是制订教育目的的要求

4未来需要是制订教育目的应体现的目标

教育目的具有的基本点:

1强调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品德、智能、体质等几方面发展,必须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

3强调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4强调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

1全面发展

2“劳动者”与“建设者”、“接班人”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第二节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一、中学教育的性质:

中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

二、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中学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具体化,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方针中都把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

1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2中学教育的状态目标是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3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石

三、中学教育的任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第三节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

1定义:

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

具体来说,它是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完整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A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B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

C是一种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D是一种教育主体间的合作性教育

二、构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机制:

1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2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3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4建立导向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

5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6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

第五章学校德育的实施

第一节学校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的定义:

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亦称为思想品德教育。

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活动。

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意义:

1加强德育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加强德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3加强德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三层:

社会主义公德,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公民的政治态度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4培养学生自我提高道德和政治修养能力(判断是非、调控)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一、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问题,是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用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去培养青少年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

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性质;

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当前的形势、学生的思想状况等主要决定着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可见,德育内容可分为基本稳定和可变动的部分

相对稳定的基本内容如下:

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2中国社会主义常识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4理想教育

5集体教育

6劳动教育

7民主与纪律、法制教育

8社会公德教育

9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

第二节实施学校德育的原则

一、

(一)德育过程:

是思想品质教育的实施过程。

也就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

主要有知、情、意、行诸心理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学校教育与其他影响相互作用规律;

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思想品德形成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规律

 

(三)德育原则就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规律,在总结长期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四)中学德育主要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是学校和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贯彻此原则,要做到:

1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

3要结合社会和学生现实,坚持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二、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另一方面,合理的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此原则要求做到:

1要爱护、尊重、依赖学生

2要合理而严格地要求学生3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已;

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贯彻此原则要求做到:

1要正面启发,积极疏导

2要用榜样教育说服学生

3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要以表扬奖励为主

4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予以纪律约束;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贯彻此原则要求做到:

1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通过集体教育个人

2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3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贯彻此原则必须做到:

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方面教育力量

2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

3要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六、知行统一原则,贯彻些原则要求做到:

1联系实际地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

2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导之以行

3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三节实施学校德育的方法

1定义: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它包括教育者活动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活动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和内容的手段,也是解决德育过程种种矛盾的手段

2与德育的社会性、阶级性相联系,德育方法受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原则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的

 

3现阶段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说理、榜样、陶冶、实际锻炼、自我教育、奖励与处罚

(一)说理(德育最基本的方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懂得道理,提高认识,教育者在运用说理方法时应注意:

1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素质

2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

3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

4要善于抓住时机

5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艺;

(二)榜样,又称示范(是德育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特点:

形象性和易模仿性),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

在德育实践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

1要选取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的榜样

2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

3要注意实践

4教育者要严以律己;

(三)陶冶,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冶炼的教育方法。

陶冶具体方式主要有:

1教师的情感陶冶

2环境陶冶

3艺术陶冶。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

1创设良好的环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四)实际锻炼,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和训练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

实际锻炼方式分为三种:

1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培养优良品德

2让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在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

1要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便学生能提高锻炼的自觉性

2要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

3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真总结;

(五)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的方法。

教育者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

1帮助学生确立和掌握自我教育的标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期望,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3指导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4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

(六)奖励与惩罚,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或否定与弱化,以示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奖励形式有赞许、表扬、奖赏三种;惩罚形式有批评和处分两种。

运用奖惩要注意:

1奖惩要目的明确

2奖惩要公正合理

3奖惩要发展民主

4奖惩要因材施教

5奖惩要处理好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第四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亦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陈旧,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体系;

不少学校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德育地位不落实;

存在着对德育对象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有关学校德育的指示;

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学校德育目标:

(一)学校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规格性要求,是学校德育所预期的结果;

(二)特点:

它是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的途径方法、评估德育效果,实施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三)理解把握中学德育目标的意义:

1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分项指标化,学校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能力五个方面

2学校德育目标鲜明的层次性

3学校德育目标的阶段性和针对性;

三、德育工作要贯彻到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

(一)德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主要是指通过各门学科自身特有的科学内容和思想道德内涵来发挥作用):

1思想政治课和时事课2其他各科教学;

(二)德育应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之中

(三)德育应渗透到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之中

(四)德育应渗透到劳动与社会实践之中

(五)德育应渗透到各种课外教育活动之中

(六)德育应渗透到心理咨询活动中之中;

四、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网络

(包括三个:

1学校德育2家庭德育,是指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子女进行的思想品德影响教育工作3社会德育,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社会机构、设施、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交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教育):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德育专门机构2大力发展群众性德育机构3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二)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五、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端正指导思想,把握正确方向

(二)更新德育内容,完善德育知识体系

(三)改进德育方法,发挥整体效用

(四)构建德育网络,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第六章中学智育的实施

定义: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智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的本领

第一节中学智育的意义与任务

一、中学智育的意义:

(一)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中起着主要作用;

(二)智育在培养“四化”需要人才中起重要作用

二、中学智育的任务: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为“四化”服务的实际本领。

①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②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③发展学生智力

三、中学智育的内容

一、传授“四化”需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

1按思维活动的内容可分为理论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或逻辑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