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304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学练通.docx

第三单元学练通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名师导航:

一、水的存在、组成、性质

1.存在:

占地球表面积的3/4,但淡水资源不到1%

2.水的组成和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化学性质

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

电解水所得气体的检验及结论

无色、无味的液水通电体40C时密度最大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反应表达示:

H2+O2水通电H2O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

1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体积小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是氢气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区别

由二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由同种物质组成,

组成不固定,各成分保持原有的性质

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有唯一的化学式

联系

分离

混合物几种纯净物

混合

2.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区别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H2等)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CO2、SO2等)

单质不发生分解反应

有些化合物可发生分解反应

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联系

典例精析:

例(07,北京)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后,同学们己经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电解水的实验很感兴趣,很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于是在征得老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电解时间/min

2

4

6

8

10

12

14

……

负极生成气体体积/mL

7

15

23

31

39

47

55

……

正极生成气体体积/mL

2

5

9

13

17

21

25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多少?

如果你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请认真分析实验数据,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推测产生这一间题的可能原因。

解题思路:

以电解水理论计算数值分析题中所给定的数值有什么不同,从可能的情况加以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答案:

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为2︰1;发现的问题:

氢气和氧气实际的体积比和理论体积比不符;发现问题也可答:

电解水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不相等,大于2︰1;从第四分钟起,每两分钟内负极与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相等。

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可能原因为: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可能原因也可答:

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生成的氧气与电极反应。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规律总结:

由电解水得到的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原因,可从几个方面去找,这类题是属于探究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跟踪训练

1.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生活中的“水”可看作是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自来水C.部分结冰的蒸馏水D.汽水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常用的溶剂

C.水既可以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汽化B.水结冰   C.水沸腾  D.通电分解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H2OC.KMnO4D.NH3

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6.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臭氧不属于()

A.单质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

7.下图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A.水是化合物B.水是单质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混合物

8.水有下述性质:

①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②水通电会有氢气、氧气放出;③加热至100°C水会变成水蒸气;④一些氧化物能溶于水生成酸或碱等物质。

其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用编号填写)。

9.有下列物质:

①河水②铁粉③二氧化硫④清新的空气⑤过氧化氢⑥液氧⑦高锰酸钾⑧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后的残余物。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本节自测:

夯实基础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了nL气体,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理论上可收集到()

A.nL B.2nL C.0.5nL D.8nL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惟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

3.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其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KOH、MgB.P2O5、N2C.KClO3、CaOD.MnO2、H2O

5.水由元素和元素,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可分解成和。

6.水经通直流电可以分解,正极收集到的气体是(写名称);负极收集到的气体是(写化学式),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这一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是(在物质名称下写出其化学式),此反应为反应(写基本反应类型)。

7.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医用生理盐水是由水和组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8.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9.物质

10.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________,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

 

结论:

(1)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

(2)水发生________变化,其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3)已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那么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综合创新

11.下列物质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水蒸气

(2)0℃的水(3)冰(4)4℃的水

A.(4)

(2)(3)

(1)B.

(2)(3)

(1)(4)

C.

(1)(3)

(2)(4)D.

(1)

(2)(3)(4)

12.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

B.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D.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气B.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D.高锰酸钾双氧水

14.用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5.水有下述性质:

①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②水通电会有氢气、氧气放出;③加热至100℃水会变成水蒸气;④一些氧化物能溶于水生成酸或碱等物质;其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用编号填写)

中考链接

16.(07,上海)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

1

D.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7.(07,海南)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蔗糖水.B.椰子水C.蒸馏水D.矿泉水

18.(07,上海)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B.生铁C.烧碱D.空气

课题2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名师导航:

本课时包含的内容:

构成物质的二种微观粒子-分子和原子

1.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①质量、体积很小②不断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隔

①质量、体积很小②不断运动③原子间有间隔

区别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都有一定的间隔;③都在不停地运动④都有一定的质量

联系

构成

原子物质

构成分子构成

 

典例精析

(07,烟台)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的性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间隔缘故。

而分子大小不会变;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所以酒香味四逸;气体压缩也是由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水通电后一种物质生成了二种不同的物质,由此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答案:

A

总结:

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分子不断运动。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流动的液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的分子是不动的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分子组成相同

  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氯酸钾B.二氧化硫C.液氧D.氧化汞

4.一个装有开水的热水瓶有时瓶塞会被顶开的原因是()

 A.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增多

 C.水分子变大了 D.水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体积膨胀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6.用分子观点解释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

7.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纯净物具有的组成,因而也具有的性质;由于混合物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可变化,所以它具有的组成和性质。

8.用分子的性质填写下列空白:

有一诗人赞誉南方的汤沟酒曰:

“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尽管诗人使用了夸张手法,但道出了分子具有特征是;

②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主要原因是;

③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第二课时

名师导航

分子

原子

概念

相同点

(1)质量体积都________;

(2)彼此间都有______;(3)总在不停的______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

原子

典例精析

(07,威海)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解题思路:

由分子的性质,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酒的香味即使再远由于分子运动也会嗅到,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的分子与一氧化碳分子不同,化学性质就不同;水在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

答案:

A

总结: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跟踪训练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4.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足球烯”、组成为

的新物质,关于

的下列说法:

()

①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②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③它是一种混合物;④它是一种单质。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②D.只有③

5.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   B.二氧化锰(MnO2)

C.二氧化碳(CO2)D.空气

8.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再分,而则不能再分。

9.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下图)。

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请你再举出可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10.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通过此图,你能得出那些信息?

 

(1);

(2);

(3);

(4)氧化汞受热的文字表达式为。

本节自测

夯实基础

1.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沙林”毒气侵袭事件,导致5000多人中毒,这一事件说明了       ()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在化学变化中                  ( )

A 分子、原子都不变 B分子变、原子不变 

C分子不变、原子变 D分子、原子都改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作原子的阶段

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7.“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

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

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步:

第二步:

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   构成的,如   ;有些是由   构成的,如   .

9.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    分解成   和   ,它们再通过     分别构成   和   ,这其实反映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这个变化能说明的问题有①         ②            ‥‥‥ 

10.

(1)20世纪80年代,有人制造一个“水变油”的骗局。

骗局制造者称:

只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神秘”催化剂,水就可以变成能燃烧的汽油(主要含C、H元素)。

请你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的原因.

(2)在A、B两个均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3滴;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氨水呈碱性)。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右图)。

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A,烧杯B。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从分子的角度回答).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说明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综合创新

1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泡在一块洗,可能会是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因为( )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D.染料发生了化学变化

12.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1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15.如右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满瓶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气体呈红棕色,密度比空气大),把两瓶之间的玻璃片抽走,

可以看到___ .

试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中考链接

16(07,山东)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油

微粒间相互作用不同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运到加快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17(07,山东)20世纪26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18(07,自贡)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

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

19.(07,河北)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课题3  水的净化

名师导航

一.生活用水的净化

(l)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简称“一无”),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玻璃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

过滤器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漏斗下口要紧靠下面烧杯的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滤的速度。

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二低、三靠”。

(3)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见教材图3-15。

二.硬水及其软化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采用加热和用肥皂水等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

(3)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会带来危害。

(4)硬水的软化。

方法有许多,如煮沸、暴晒等。

三.制取蒸馏水

制取过程与装置见教材图3-21、图3-22。

实验室根据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法获取纯净水。

典例精析:

(2007,北京课标)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小刚利用图3-6①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3-6②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