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39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docx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A卷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啁啾(qiū)翌日(yì)裸子(luǒ)茫无涯际(yá)

B.更互(gēng)青冥(míng)睥睨(bì)海市蜃楼(shèn)

C.宽宥(yòu)燔土(fán)灼热(zhuó)层层指数(shǔ)

D.三棱镜(líng)广漠(mò)彗星(huì)迥然不同(jiǒ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戳穿干躁相题并论诲人不倦

B.愕然尘埃随心所欲饶有兴味

C.笃信骄健莫名其妙眼花瞭乱

D.徒然蓝球谈笑风声伸张正义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

()

(1)仅仅________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

(2)如何________核污染是核能利用中的一个大问题。

(3)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________跌倒。

A.防止防备防御B.防备防御防止

C.防备防止防御D.防御防止防备

4.下列加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言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5.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4分)

()

A.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B.他正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C.他跟你学英语,小红跟王鹏学绘画。

D.看到白衣天使们为抗击“非典”而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6.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又为活板(发明)每韵为一帖(做)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被)

B.持就火炀之(烤)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瞬息可成(成功)不以木为之者(……的人)

C.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每韵为一帖(标签)木格贮之(用木格)用讫再火令药熔(用火烤)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用,拿)则以纸帖之(用)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以草火烧(用)

7.填空。

(2分)

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分)

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

 

你家纳米了吗

“你家纳米了吗?

”什么事几乎都能先知先觉、赶在潮头浪尖之上的新新一族近一时期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让绝大部分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纳米”是何方“神圣”。

北京国际周上,“纳米”与智能、宽带等字眼并肩排列,再加上刚出世时各媒体好一阵“热炒凉拌”,人们对“纳米”只是闻其名却不知其实。

简单地说,“纳米”是一种极微小的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也等于千分之一微米,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

纳米科技是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

这表明,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资料显示,2010年,纳米技术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第二大产业。

“清洁卫生”披挂上阵

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污染,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人们不知不觉间可能会染上头痛、胸闷、咳嗽、困乏等“空调病”,纳米技术应用于空气净化过滤的消息给深受“空调病”困扰的人们带来一个惊喜。

国内首批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空调机生产的上海欧臣纳米稀土空调就借其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的国际技术背景,掀开21世纪健康空调的篇章。

纳米是怎样充当“清洁卫士”,成为空气净化过滤材料的呢?

据悉,这种特殊材料是由多种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多种氧化物通过高科技方法合成的,其中加入了特殊的纳米材料。

在纳米材料与多种稀土金属、稀有金属联合作用下,便构成了对各种有机污染物有良好去除效果的微孔活动中心。

这个中心在不改变空气自然状态的大前提下,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

经过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这种合成稀土纳米材料对甲醛的去除率超过96%,对苯的去除率为89.8%,对氨的去除率为81.8%,对氮氧化物的去除率高达98%,对香烟烟雾的去除率为60.7%……总之,它能够把家庭和建筑装修以后散发的各种有毒、有害、致癌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地去除。

主要表现在——无毒害、杀菌、吸附异味、高附着强度等几个特点上。

“筛子”好使却有点儿贵

如今,纳米技术被较多地运用于一些楼盘的内外墙粉刷,像作为奥运样板工程的首都体育馆的改造工程;复旦大学研制成功的可以自我清洁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玻璃”已经运用到医院手术室器材、汽车后视镜等方面;在国外比如日本等地也已将纳米技术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

最早做户式中央空调的清华同方人工环境公司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研究室内的空气处理系统,不断地融合数字控制、纳米材料、光电效应、环保介质等现代高新技术,提供温度、湿度适宜,纯净新鲜的室内空气。

当更多的商家包括房地产商对“纳米”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将纳米作为一张强档绿色牌打给购房者时,人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纳米”的不成熟之处:

一是纳米产品目前可以说是鱼龙混杂,趁许多人还不太了解有关知识,有些产品就硬往“纳米”上套;而国内外现在也缺乏真正权威的认识机构,无法进行有法律效力的认证。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家用电器或其他产品都适合采用纳米技术。

最后,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由于成本的加大,凡沾上“纳米”的东西都会比同类产品价格高一些。

例如纳米空调比同品质普通空调贵10%到15%,消费者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9.人类研究纳米科技的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4分)

(1)不知道“纳米”是何方“神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材料)刚出世时各媒体好一阵“热炒凉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纳米技术净化过滤空气的过程是,先与

________联合作用,然后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

(3分)

12.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4分)

(1)“筛子”好使却有点儿贵。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2)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也等于千分之一微米。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13.“纳米”有哪些不成熟之处?

怎样理解类似纳米的新兴科技在发展中的“不成熟”?

(4分)

不成熟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人口与环境

①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

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起来。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

据统计,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53亿。

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似(如图)。

以解放后为例,

,翻了一番还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

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

这些资源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

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④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

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

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

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

据统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

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

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

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

[甲]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

[乙]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

但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

[丙]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

[丁]可见,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⑥为了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发展。

14.给第⑤段中加粗的字注音。

(2分)

(1)失调()

(2)沟壑()

15.根据第②段上下文,选取图表中有关数据,将

中的句子补写出来。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加粗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它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2分)

18.下面一句话是从第⑤段中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插回原文去,应放在甲、乙、丙、丁四处中的________处。

(2分)

例如,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长期不断地滥伐森林,使森林面积迅速减少,由此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19.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分)

20.全文可分为两部分,请用“‖”给第一部分划层次。

(1分)

①②③④⑤|⑥

21.简要概括第一部分(①至⑤段)的大意。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

什么是SARS致病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

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

这就是各种抗菌素对此病无效的原因。

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比细菌、衣原体的组成简单得多,仅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包在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

而细菌是完整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多糖、蛋白质、DNA和RNA核酸分子等。

衣原体的结构类似细菌,但比细菌稍小。

细菌的大小通常为0.5到5微米,衣原体为0.3到1微米,而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

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衣原体虽能在自然界存活,却必须进入被感染生物的细胞后才开始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

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

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名称来源于此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出的一种花冠状外围的形态。

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最典型的是通常于冬季或春季在人群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冠状病毒还有引发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

在动物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啮齿动物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猪的胃肠炎。

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为60~220毫微米,这就是预防SARS需要戴12层以上的厚口罩、杀灭SARS病毒需要选用能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失活的消毒剂的道理。

(选自2003年5月7日《大河报》,有改动)

22.填入第二段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是(1分)

()

A.出现B.表现C.呈现D.浮现

23.选文第一段从以下两方面将细菌、衣原体和病毒进行比较。

(4分)

(1)从________方面;

(2)从________方面。

24.作者将生物细胞比作病毒的“家”,是因为病毒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25.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一段中的“宿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分)

26.在防“非典”期间,假如你母亲去超市购物,准备戴一个只有6层纱布的口罩,你如何说服她戴上12层纱布的厚口罩?

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提示:

①说明理由时可用文中的原句;②说话要得体;③不超过40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30分)

27.希望,是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是平凡生活中的小小期待。

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是补充能源的加油站。

希望可以将人引向辉煌,也可以将人诱入歧途。

希望,创造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故事。

希望,蕴蓄着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

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B卷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6分)

1.下列每组词语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分别是(4分)

()

(1)A.蔚蓝(wèi)B.窒息(zhì)

C.连亘(héng)D.浅薄(bó)

()

(2)A.臆断(yì)B.庞大(páng)

C.燔土(fán)D.喈喈(xié)

()

(3)A.笃信(dù)B.萎谢(wěi)

C.蜜腺(xiàn)D.宽宥(yòu)

()

(4)A.闪烁(shuò)B.阐释(dān)

C.倏忽(shū)D.炫目(xuàn)

()

2.下列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古人说: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_______。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2分)例: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改正在空格内。

(4分)涣然一新偃旗息鼓蔽帚自珍摩肩接踵

嗟来之食迫不急待别出心裁大事渲染

稳操胜卷谈笑风生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6.按要求答题。

(3分)

已知:

(1)备考前夕:

某校初三

(2)班晚10∶30下自习。

(2)班主任有令:

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

考入重点高中

解:

眼皮十分沉重

答:

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至少写出两条),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加粗字。

(5分)

(1)火烧令坚:

(2)不用,则以纸帖之:

(3)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4)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

 

载人宇宙飞船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

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载人航天技术;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对地球资源进行勘测,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料。

我国研制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由乘员返回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

返回座舱是飞船的核心部位,它是飞船上升和返回过程中宇航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不仅要求和其他舱段一样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求能经受再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

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服务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

应急救生装置保障能在应急情况下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调节舱内和航天服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保证宇航员所需的氧气量、通风量、用水量,并吸收和处理废物。

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由人参与操作和控制飞船,处理应急状态下的一些情况,免生意外。

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

这除了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保证返回舱不致被烧毁外,还要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以保证宇航员的身体能够承受;同时还要提高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宇航员。

四是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争万无一失。

为此,在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之前,飞船各系统和设备均要进行可靠设计,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或三备份,飞船须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并进行模拟飞行试验。

9.填空。

上文三段依次介绍了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________、________和解决飞船一些特殊问题的措施,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分)

10.从第二段看,对载人飞船各舱段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文中介绍了哪三点措施?

(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看,宇宙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之前要完成哪三方面工作?

目的是什么?

(4分)

(1)工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3.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2分)

(1)吞水吐雨器:

________________

(2)吞碳吐氧机: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6.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粗词“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7.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

请举出两例。

(2分)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