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362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试题

射阳县第二中学2016年秋高一第一次学情调研

历史试卷

时间:

6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5分,每小题

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

”此材料主要记载了西周的: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

2、《史记•周本纪》记载: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日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根据材料,属于同一类型的诸侯国是

A.陈与齐B.杞与鲁C.鲁与管D.齐与鲁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 是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它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哪项选官制度: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明史·职官志》记载: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

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

8.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D.专制皇权加强

9.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内容是中国古代四位著名帝王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有一句台词与史实相符,它应该是

A.秦始皇:

“我首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

“我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

“我设立内阁制,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11、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中世纪指封建社会)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12、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

14、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5.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16.“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白银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17.这次列强惩罚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以此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18.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诗中写道“圆明两

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两度劫”都参加的国家有

①英国②美国③法国④日本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19.上世纪50年代初,吉林省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了一大批埋在地下的日军档案。

从2012年开始,吉林省档案馆集中组织人力资源对这些档案进行系统翻译、解读,专门成立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部队以及强征劳工等课题组。

这些课题主要研究

A、侵华日军滔天的罪行B、抗战胜利深远的意义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D、日本侵华的国际背景

20.下列关于右图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

B.这次海战发生于黄海

C.致远舰管带英雄邓世昌壮烈殉国

D.此战结束使清王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1.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材料中“今兹议约”是哪次战争导致的结果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不涉及抗日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3.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24、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

“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

“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

”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

”此事造成了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①反映了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探索②具有反封建性质③推动了太平天国形势的发展④是农民战争斗争实践的产物

A.②B.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判断题:

判断正误,正确请填A,错误请填B,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5分。

26.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变迁过程。

27.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8.《资政新篇》作为农民阶级斗争的纲领,提出向西方学习,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具有先进性。

29.兴中会与同盟会这两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30.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来,但由于每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的不同,其政治制度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3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其影响反映了近代中国不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三.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33.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看

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

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

发出。

……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分)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2分)

 

(4)官僚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是选官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结合所

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的主要表现。

(5分)

 

(2)运用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抗战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2016秋高一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答题纸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

33、

(1)、

 

(2)、

 

(3)、

 

(4)、

 

34、

(1)、

 

(2)、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5题,每题2.5分

1-5:

BCADB

6-10:

DBDDB11-15:

ACCDC

16-20:

CDBAD21-25:

DADAA

二、判断题:

共7题,每题2.5分

26-30:

ABBBA31-32:

BA

 

三、材料分析题

33.

(1)分封制。

(1分)郡县制。

(1分)。

(2)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

(1分)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2分)

(3)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1分)

(4)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分)破除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或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

(1分)

34.

(1)错误估计:

日本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力量和民族凝聚力;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

(2分)

主要表现:

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

军事上: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敌人。

(2分)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给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分)

(3)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1分)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对日本

投放原子弹。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