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42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试题汇编二Word下载.docx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

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

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

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

差不多

【答案】D

【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D、庶几:

希望、企图

【思路分析】D项的有效信息在《书<

孟德传>

后》中: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这句话比较好翻译。

根据译文,考生可以推断出选项的解释错误。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信息的筛选

【解析】A.项:

①信息在第一段:

“少而好山林。

”句子是说其志向没能实现;

B项:

②信息在第一段:

“德之言曰: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这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

D项:

②信息在第三段: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是本文作者的评论感想。

【思路分析】考生可将选项与原文对照,稍微读得远一点,就是读一读句子在原文所在的上下句,甚至读一读所在段落或全文,一般不难作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

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B项: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原文在第二段:

“知州宋孝孙谓之曰: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

该项无中生有。

【思路分析】此类题目关键是读懂相关信息。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3分)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4分)

【答案】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考点】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各小题的采分点分别为:

(1)省略的主语 

(2)适 

知 

除 

(3)意“被之以威”倒装 

【思路分析】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阅读,可以试着断句,划分节奏,进而理解其大意;

再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和所涉及的语法点。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

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自己想:

“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

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

”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

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

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

孟德说:

“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

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

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

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

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

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

“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

”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

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

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

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

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

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7、湖南卷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单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

《诗》不云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

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

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

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

)、轮舆、輹(fù

即垫在车箱和车轴之间的木块)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

“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

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予解之曰:

“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

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

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

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

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

逃亡,出走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分析】A项,考生可据构词方式判断。

“季秋”应该和“暮春”、“仲夏”之类的意思差不多,那么,这个“季”就不是“季节”的意思,而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

《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

深秋花事萧瑟,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

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

考生可据对照句该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推断(用代入法进行排除)。

A项:

代词,指“天地变化”/语气副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B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

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

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

D代词,“……的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

“今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

”而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

“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因此,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采分点】

(1)的“明”,

(2)的“仰食于我”(3)的判断句式和两个“者”的含义的区别。

【思路点拨】三个句子,难度不大。

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

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顿、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考点】考查对文章构思的分析。

【解析】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如何阐述……的道理”的隐含信息就是让考生回答作者说理的手段、方式、方法。

如果把它看作议论文,就是回答议论文“三要素”的问题。

这样转换思路后,结合选文来分析,应该不成问题。

另外,第11题的D项也可借用。

【思路点拨】作为一篇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往往将叙事与说理、劝勉融为一体。

考生可结合课文知识和相关文体知识进行判断。

译文:

《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

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晚秋的月份,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

正是此时,天地之间,大凡植物,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华美润泽饱满,枝叶繁茂。

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被凋败摧折的植物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

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

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

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

“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

”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

元祐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

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

我问他的原因,他说:

“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

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

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

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

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

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

”我劝解他说:

“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

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

(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

变迁现状值得珍贵。

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

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

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

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

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

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

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

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

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8、江西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

“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②四百金。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tuó

)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dà

n)。

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

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

价毋亏乎?

”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平事:

评议事情。

②子母:

利息和本金。

③责券:

求取借据。

④谈五行:

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

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

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

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

订立

【解析】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愿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人,具告沛公

【答案】D.

【解析】A.“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

译作“呢”。

B.“所”:

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C.“之”:

代词,这样。

D.“乃”:

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招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②不是卖酒者的行为。

④是客人抱怨的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解析】“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

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补充资料:

作者简介:

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

字冰叔。

一字叔子,号裕斋。

江西宁都县人。

明末出生,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洵),中年稍涉他氏。

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与诸子世杰论文书》),他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

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

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

魏禧尤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余年”(尚熔《书魏叔子文集后》)。

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

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此类文章大多表彰志节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论文强调“积理”和“练识”。

所谓“积理”即要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使发而为文章,“大小深浅,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宗子发文序》)。

所谓“练识”,即“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

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答施愚山侍读书》),他认为掌握了这样的“为文之道”,文章才能在“至平至实之中”发前人之所无,成为“卓然自立于天下”的“奇文”。

总的说来,魏禧散文长于议论、叙事,“踔厉森峭而指事精切”(宋荦《三家文钞序》)。

但也有些则是轻率速成之作,流于庸滥,曾受到钱澄之、王庆麟等人的规劝和批评。

魏禧也能诗,有沉郁雄健之气。

如《读〈水浒〉》,歌颂梁山英雄能够同饥寒、共生死,同时鞭挞以诗书道德掩其恶的当世权贵;

《卖薪行》、《出廓行》、《入廓行》、《从征行》、《孤女行》等篇则反映了当时贫民的生活图景,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事的沉痛感触。

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

他们的文集合编为《宁都三魏全集》。

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日录》3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1卷,《兵迹》12卷。

【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

一生从不欺负别人。

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

“你能饮酒吗?

”(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

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

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

卖酒者询问道:

“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

“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