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626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docx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一、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1)、食物

1.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糖类包括葡萄糖、蔗糖、麦芽糖。

淀粉等。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叫做必需氨基酸,其他的氨基酸可以在体内合成,叫做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多种。

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营养成分的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

维生素种类

食物来源

缺乏引起的症状

维生素A

动物肝脏、瘦肉、牛奶、胡萝卜、黄玉米等

夜盲症,皮肤粗糙,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

维生素B1

瘦肉、米糠、麦麸等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严重时患脚气病

维生素C

广泛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

如橘子、枣、辣椒、山楂等

毛细血管脆性大,皮下和牙齿易出血,严重时患者坏血病

维生素D

动物肝脏、牛奶、鸡蛋等

儿童:

佝偻病

成人:

骨质软化疏松

3.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略)

(2)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

(2)消化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的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这种消化方式叫做物理消化。

另一种是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分别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使之变成结构简单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叫做化学消化。

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方式消化相互配合,同时进行。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过程;口腔内有三对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少量淀粉成分麦芽糖,所以馒头会越嚼越甜。

这个变化过程是化学消化。

口腔中的消化是消化食物的开始,可以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2.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1)胃:

胃呈囊状,位于腹部的左上部,是消化道具最膨大的部分,可在短时间内容纳大量食物。

胃壁较厚,黏膜内有大量的胃腺,能分泌胃液。

胃液中有蛋白酶,在胃酸环境中,可初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2)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在小肠内,有能对食糜进行彻底消化的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

胰液和肠液里含有能消化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等的多种消化酶。

胆汁的不含有消化酶,但它能促使脂肪乳化,把脂肪变成细小微滴,以增加与胰液和肠液中脂肪酶的接解,加速脂肪的消化。

淀粉和麦芽糖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3)大肠:

大肠也能蠕动,不能进行消化,是形成粪便的场所。

(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

消化道

吸收功能

口腔和食道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小肠的环形皱壁和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很容易通过。

4.人体对吸收有机物的利用: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细胞内分解而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多余的部分,储存备用。

氨基酸进入细胞的后,被重新合成蛋白质的,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体内后,合成脂肪。

(四)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由细菌及毒素污染引起的食物污染问题:

二是由农药、有毒化学药品和激素等引起的食物污染源问题;三是新型食品中的安全问题,包括某些未经实践证明书是无毒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绿色食品指无污染的、安全的、有营养的优质食品。

它的生产要求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业施有机肥料;有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于、环境、生产技术、卫生院标准下加工。

分为A级和AA级两类。

2、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1)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是“生命之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的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很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就是依靠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它不仅运载血细胞,而且运输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及细胞的产生的代谢产物。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还有参与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所以,失血过多或患血液病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2.鉴定血型和输血

(1)血型:

根据红细胞所带凝集原的不同,可将人类的血液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

(2)输血:

人的血型有多种,血型不合的人之间输血,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所以输血之前必须做交叉配血实验,以免发生危险。

输血的原则是:

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的三种血型的人;AB型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3)献血: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其体重的7%~8%。

由于创作或和、手术一次失血超过10%(1200mL~1500mL),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200mL~300mL(400mL以下),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mL~300mL,对自己的健康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还有利于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的提高了。

因此,为了挽救他人生命,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应自觉积极参加献血。

(2)运输物质的器官

1.血管的作用人体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大中型静脉内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遍布全身,分布在各组织细胞之间,使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2.心脏是“生命之泵”

(1)心脏:

每个人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一个桃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心脏有四个腔,分别和血管相连,心脏壁由心肌构成,心房的功能是接受静脉运输来的血液,并把血液挤进心室;心室是要把血液压向肺部和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肌肉更发达。

心肌收缩和舒张形成了心跳。

(2)心跳:

每次心跳,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的,然后是心房舒张两心室收缩,再是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

如此周而复始,心脏就“跳”起来了,像“泵”一样使血液在全身血管里循环流动。

(3)血流方向: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脏和血管之间存有只能朝一个方向开闭的瓣膜,因此,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不会倒流。

3.运动与脉搏的关系脉搏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脉搏的次数和节律与心跳的次数和节律是一致的。

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心率明显加快,表现出脉搏加快,从而增大心输量,增加对人体血液的供应。

(3)物质运输的路线

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艳的血。

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1.体循环:

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动脉血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到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合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2.肺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静脉血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在肺泡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3.关系体循环和肺循环独自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4.淋巴循环:

血浆中的物质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后,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就叫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不仅可以调节血浆和组液之间的平衡,还有回收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4)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1.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爱吃脂肪的食物,嗜烟,酗酒,缺少体育动动等都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2.心脏的保护: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相应地使动脉口径增大,动脉血管的容量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也得到改善,每搏输出量增大,由于每搏输出量的增多,在安静状态下,只要较少的心脏博动次数就能达到一般的每分输出量,满足人体的需要,心率也就比一般人慢。

3、健肺强肾病精力充沛

(1)呼吸

1.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有软骨作支架,整个内表面都是覆盖着黏膜,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把温暖、湿润、清洁的空气送入肺。

(2)肺: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的交换的场所。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在肺内形成树枝状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的数量极多,成年人约有3亿~4亿个,总面积可达100㎡。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紧贴在一起。

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

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两个过程。

在平静呼吸的状态下,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使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外界压力,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使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压力,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3.人体的气体交换

(1)呼吸的过程: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依次是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的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由于进入肺泡内的外界空气含氧多,氧的浓度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静脉血中的浓度高,而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又比静脉血里的浓度低。

因此,氧便从肺泡内扩散到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实现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由于组织细胞里不断地氧化分解营养物质,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氧的浓度低而二氧化碳浓度高。

当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便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里,实现了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4.吸烟的危害

(1)烟雾中的有毒物质:

现已查明,香烟的烟雾中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包括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2)吸烟的危害:

医学资料表明,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女性吸烟可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容易患生殖器官感染、月经紊乱、受孕障碍,会大大增加孕妇流产的危险,并抵制胎儿的发育。

(2)排泄

1.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1)肾脏的形态、位置: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外形像蚕豆,呈红褐色。

(2)肾脏的结构:

每个肾脏的实质部分大约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又分支成毛细血管网包绕在肾小管外面。

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成内、外两层。

内层紧贴着肾小球,外面与肾小

管相连,内外两层之间的肾小管相通。

肾小球

皮质肾小体

肾实质…………………肾单位肾小囊

髓质肾小管(在皮质和髓质里)

肾脏

肾盂——————————与输尿管相连

(3)排泄: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将代谢物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泄主要有三个途径:

绝大部分的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一部分水和少量尿素、无机盐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则是以气体的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2.尿液的形成

(1)尿液的形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到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废物如尿酸、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尿液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

排尿时,膀胱壁收缩使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受大脑的支配,能随意控制。

4、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1)信息的获取

1.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结构:

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纸由外到内依次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2)视觉的形成:

巩膜和脉络膜是不透光的,使眼球形成的一个天然的“暗箱”。

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穿过透明的角膜和房水由瞳孔进入。

瞳孔在虹膜内的平滑肌的作用下,能随外界光线的强弱面缩小或扩大。

当光线经过起主要折射作用的晶状体时,在睫状体的调节下,晶状体的曲度能随外界物体的远近变小或变大。

最后光线通过透明的玻璃体,恰好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视网膜上分布着许多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激发神经产生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近视与远视

(1)近视眼: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面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

近视眼可以经过医生检查、验光,配戴适度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晶状体的弹性小、凸度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这样的眼叫做远视眼。

远视眼可配戴适度的凸透镜来矫正。

3.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听觉的形成:

外界的声波被耳廓收集后,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

振动波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时,增大振动力量,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入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咽鼓管的作用:

中耳还有一条与咽部相通的咽鼓管,可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的平衡,保护鼓膜,维持听觉正常。

(2)信息的传递

1.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病系统包括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2)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肌肉和腺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在神经调节中,兴奋就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3)神经元:

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做神经末梢。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神经元中的树突主要有接收外界信息的功能,轴突则能将接受的信息传递出去。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或接受刺激的结构。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所有的反射活动都是需要的经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但是,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

(3)信息的处理

1.脊髓的功能

(1)脊髓位置:

脊髓位于椎骨里,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齐平。

脊髓的结构:

脊髓由白质和灰质两部分组成。

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内有许多神经中枢。

(2)在外围,组成白质的神经纤维,连结脑和脊髓各节段,并发出神经通连各器官。

所以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由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和四肢的皮肤、肌肉里,因而实现脊髓对这些部位的调节功能。

(3)脊髓的功能:

脊髓不仅具有反射功能,还具有传导功能。

传导路径如下:

脑……………………(高级神经中枢)

(向上传导)↑↓(向下传导)

脊髓……………………(低级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感受器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的,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3.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它是在非条件下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总是只给无关刺激,而不给能引发动物产生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原来已建立条件下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退。

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建立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以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

4.脑的功能

(1)脑的组成:

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

(2)脑干:

脑干位于脑的下方,小脑的前方,下边与脊髓相连接,具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

(3)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4)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做大脑皮层,平均厚度约2mm~3mm。

大脑皮层表面形似核桃仁,有许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

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其中的神经纤维,把大脑左右两个半球联系起来,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都是在大脑皮层。

(4)合理用脑(略)

5、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1)激素与生长发育

1.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

(1)外分泌腺:

它们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如汗腺、唾液腺和胰等。

(2)内分泌腺:

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人体的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3)甲状腺激素: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患甲亢病;如果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会患呆小症。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4)生长激素: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2.胰岛素与糖尿病

(1)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胰岛分泌的。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糖的代谢,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此外,胰岛素还能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起糖尿病。

(2)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等人体的激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

像这些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叫做体液调节。

(2)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略)

6、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1)人体的运动

1.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1)骨的构成:

人体骨骼包括206块骨。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2)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变化:

发育时期

骨的成分

物理性质

有机物

无机物

青少年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

成年

约1/3

约2/3

坚硬而有弹性

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硬而脆,容易骨折

2.人体运动的完成

(1)骨的连接:

人体的骨通过骨连结组成骨骼。

骨连结有不动连结、微动连结和活动连结(即关节)三种形式,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2)关节:

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囊内壁能分泌滑液,关节面覆盖着既光滑又有弹性的关节软骨,所以关节十分灵活;关节囊是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还附有许多韧带,把相邻的两骨牢牢地连在一起,加之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所以关节又十分牢固。

灵活而牢固的关节,不仅在动动中起保证作用,而且减少了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了运动时的震动。

(3)骨胳肌:

骨骼肌的特征是收缩运动,骨胳肌的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骨骼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当骨骼肌受到由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时,就会收缩变短,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产生运动。

人体做任何动作,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就能完成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成对的对抗肌群协作完成的。

(4)运动系统:

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共同组成的运动系统。

(2)锻炼与健康(略)

7、增强免疫预防疾病

(1)免疫:

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识别异物、排除异物、维护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1.生来就的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形式:

皮肤和黏膜筑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体液中所含的一些杀菌物质(如溶菌酶),能够溶化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有些组织(如血液)和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2.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1)特异性免疫:

人体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力是通过人体内的第三道防线来实现的。

(2)第三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这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够进行相应的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的攻击性极强,能选择性地将第二道防线未杀灭的病原体逐一斩尽杀绝。

(2)传染病的预防

1.常见的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四类。

呼吸道传染病是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消化道传染病是病原体侵入消化道黏膜后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血液传染病是以吸血的节肢动物媒介引起的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土壤和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染病。

2.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的流行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2)传染病的预防:

预防传染病就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1.艾滋病: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AIDS,中文译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