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47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处理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Ⅱ级

较大事故

1.一次造成3—9人(含3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

2.(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Ⅲ级

一般事故

1.一次造成1—2人死亡。

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Ⅳ级

其它事故*

未构成Ⅳ级事故性质,但有轻伤、经济损失产生,局部着火,危化品少量泄露,局部停电。

Ⅴ级

*条例中指出“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为此将“未构成Ⅳ级事故性质,但有轻伤、经济损失产生。

”的事故定为Ⅴ级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预案体系包括: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应急方案。

本预案适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区域范围内的各级安全生产事故并与XX市道路交通运输局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1.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管理人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尊重科学,符合实际。

充分发挥全员作用,实行科学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应急培训、预案演练等工作。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1公司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

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以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等相关国家标准和重大危险源辩识方法,通过对公司生产过程及场所危险分析与识别,初步辨识公司存在的危险源主要营运车辆行车交通伤亡事故(车辆物料泄漏事故

运输罐爆炸和着火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中毒事故)、车辆自燃事故、办公场所消防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

2.2.2风险分析

公司存在的危险源可能造成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营运车辆安全伤亡事故

车辆交通的危险点源主要来自于车的不安全状况、道路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车的不安全状况 据统计,各类车祸中约有10%是与车辆的机械故障有关。

虽然因车辆本身原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不大,但一旦因此发生事故,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

通过调查表明,这类事故主要原因为车辆的机件失灵,尤其是方向或制动失灵;

轮胎磨损过剩;

车辆超期服役;

保养和维修欠佳等。

道路的技术质量、线形、层次、设施及道路周围的环境等,也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危货运输道路及环境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所在运行区域的情况。

通过案例事故分析获悉其主要原因是,对危货运输罐体的检查不到位,违章操作;

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突然失灵;

车胎突然爆裂等造成车辆失控;

道路状况差,视线不良,转弯半径、宽度及坡度不符和规定;

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雨、雾、冰雪等恶劣气候。

人为危险源的集中表现为司机、押运人员酒后驾驶、超速行使,强超强会等违章行为;

不按规定超、让车;

不按规定停车或车辆发生故障后不立即将车移开;

逆向行驶;

不按规定会车、倒车或调头;

违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

驾驶车辆时不系安全带;

行车时拨打或接听手机;

行车过程中闲谈或听音乐。

其产生的根源主要为法纪观念淡薄、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等。

同时与驾驶员的自我心理、盲目心理、侵犯心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通过调查表明,这个时段的驾驶员常常表现出感情容易冲动,容易兴奋;

性情暴躁,容易恼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心不在焉;

心情、感情易受气候等外界条件影响;

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判断及思考能力差;

极度哀乐,不能以意志克服自己;

处理问题冒失、轻率;

运动神经迟钝等等。

(2)因事故或危险货物泄漏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我公司危险货物运输的产品根据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规定有第二类易燃气体和毒性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和第八类腐蚀性物质,因外界、驾驶员本身的误操作及车体的不良状况等原因可能导致危险货物的泄漏而引起火灾及爆炸,对人和牲畜进行伤害、对周边的环境(大气、水土)带来污染。

(3)车辆自燃事故

漏电、短路、漏油、停车位置不当等容易造成车辆自燃起火。

另外,很多车主换装高档音响,出现乱引电线、负荷大的地方不加保险、易摩擦处也未有效固定等,也是自燃的主要诱因。

夏季时,如果将车辆停放在太阳下曝晒,遇到电火花,也会引发自燃烧车事故,并引起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及火灾。

还有许多驾驶员习惯将一次性打火机放置在仪表台等位置,这样也会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4)办公场所消防安全事故

火灾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所以也都是可以预防的,在工作中用火不慎,违反电器安装使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程序,自燃,纵火或者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

(5)自然灾害事故

XX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其地理位置存在雪灾、沙尘暴、火灾、干旱、风雹、洪涝等多类自然灾害。

2.3需要备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标准规定,公司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4事故类别: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通过对公司的危险性分析,作业过程和现场等存在着车辆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与窒息和其他伤害等可能发生的等事故。

2.5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本公司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特性分述如下。

2.5.1液化石油气

中文名称:

液化石油气

英文名称:

liquefiedpetroleumgas;

LPG

定义:

炼厂气、天然气中的轻质烃类在常温、常压下呈气体状态,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可凝成液体状态,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分子式CH3CH2CH3.)和丁烷。

危险货物编号:

21053UN编号:

107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密度:

液态液化石油气580kg/立方米,气态密度为:

2.35kg每立方米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

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5.2液氧

液氧

oxygen,refrigeratedliquid

22002UN编号:

1073分子量:

32

液氧是一种极冷、无色无嗅具氧化性的浅蓝色液体,并具有强顺磁性。

通常气压(101.325kPa)下密度为:

1.141g/cm3

它可以极剧加速燃烧,接触液氧或冷的氧蒸汽会引起严重冻伤。

易燃物品与液氧接触在引火或撞击下可能导致爆炸,液氧一定要远离油和油脂.

在大气压下吸入80%或更高纯度的氧几个小时,可能引起鼻子不通、咳嗽、咽喉疼痛、胸痛、呼吸困难。

在更高压力下吸入氧气可在更短时间内出现以上症状。

吸入带压力的纯氧可能损害肺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弦晕、感觉迟钝、刺痛感觉、视觉及听觉受损、肌肉抽动、意识减退和痉挛,同时会减少视觉范围,延长视觉适应黑暗的时间。

泄露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2.5.3乙炔:

乙炔。

ethyne。

分子式:

C2H2。

21024UN编号:

1001分子量:

26.04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为1.17kg/m。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乙炔与空气温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毒性:

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

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

乙炔中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

人接触100mg/m3能耐受30~60min,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min引起意识丧失,含10%乙炔的空气中5h,有轻度中毒反应。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

乙炔对人体的危害是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的表现为:

工人接触10%~20%乙炔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出现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

吸人高浓度乙炔,初期为兴奋、多语、哭笑无常,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等;

严重患者出现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停止吸入,症状可消失。

泄漏处置: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以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2.5.4纯碱

碳酸钠

SodiumCarbonate分子式:

Na2CO3

不明UN编号:

不明分子量:

105.99

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燃烧性: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禁配物:

强酸、铝、氟。

LD50:

4090mg/kg(大鼠经口)

LC50:

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5.5氩

氩气

argon。

分子式为Ar

相对分子量:

39.938

CAS编号:

7440-37-1

主要成分:

含量:

高纯≥99.999%;

纯氩≥99.99%。

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灯泡充气和对不锈钢、镁、铝等的电弧焊接,即“氩弧焊”。

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通常用灰色钢瓶盛装氩气。

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

症状;

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

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接触液氩,可形成冻伤。

用水冲洗患处,就医。

眼睛接触:

液氩溅入眼内,可引起炎症,翻开眼睑用水冲洗,就医。

 

 吸入:

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停止,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消防措施:

氩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

有害燃烧物:

无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冷却火中容器,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

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

操作处置:

密闭操作,所以生产场所要通风,设有事故强制通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持证上岗,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充装时要控制充装速度。

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

并且,液氩泄露严防冻伤,从事与氩气有关的技术人员,每年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倒措施。

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

2.5.6氧气

Oxygen 分子式:

O2

分子量:

22001UN编号:

1072

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醇

氧气的性质与稳定性:

1.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浓度高于80%的氧时,可能会导致全身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醇。

临界温度-118.8℃,临界压力49.7×

105Pa。

所有燃烧及氧化的化学反应,在纯氧气中都可非常迅速且急剧地进行,同时放出大量热。

与氢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助燃压缩气体,无毒。

但暴露在高浓氧中,对肺和中枢神经有不良影响。

所有可燃物质、特别是油和油脂,不得与高浓度氧接触。

对所有可能的着火源,都必须加以封闭或撤离。

3.氧气对环境无害。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急性毒性数据:

人类吸入TCLo:

100pph/14H

繁殖数据:

  女人怀孕后26-39周吸入TCLo:

12pph/10M生殖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异常。

  大母鼠受孕后22天吸入TDLo:

10pph/12H生死和呼吸系统出现异常

10pph/9H对生殖、呼吸系统和新生儿生长出现抑制作用

  小鼠受孕后8天吸入TCLo:

10pph/24H皮肤和皮下组织及生殖出现异常

致突变数据:

  人类淋巴细胞40pph/4D对细胞遗传有影响  

储存要求:

  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和热源,防阳光直射。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型:

见于在氧分压100~200kPa条件下,时间超过6~12小时。

开始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脑型:

见于氧分压超过300kPa连续2~3小时时,先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眼型: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助燃。

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三、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Ⅲ类包装

包装标志:

不燃气体;

氧化剂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公司应急救援体系框架图

应急指挥机构设置以下组成成员:

总指挥:

刘建民

副总指挥:

王吉军

应急抢救组:

由刘力炜负责

财务、物资保障组:

由黄玉萍负责

医疗救护组:

由宋建红、石清萍负责

信息发布组:

由李阳负责

3.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组织指挥启动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及现场指挥;

指挥部成员具体响应如下:

3.2.1应急抢救组:

(1)负责事故处理时的调度工作。

(2)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3)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负责确定对事故现场采取的处理措施。

3.2.2治安防卫组:

(1)负责治安保卫、警戒、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2)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3)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3.2.3财务、物资保障组:

(1)负责保障救援的通讯畅通,对外联系和车辆调度。

(2)负责抢险救援物资供应。

(3)负责抢险救援物资运输工作。

(4)保障抢险、救援资金到位。

3.2.4医疗救护组:

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请求120支援协助专业医护人员运送伤员到医院。

3.2.5信息发布组:

对外发布事故的有关信息。

当发生Ⅳ级及以上事故时根据总指挥的指挥通知信息组负责信息发布的人员按专业对口迅速向市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当地政府领导机关及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同时向区、市等上级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

3.3其他部门职责

3.3.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请示并落实指令;

(2)审定并签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

(4)下达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5)审定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6)确定现场指挥部人员名单,并下达派出指令;

(7)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8)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支援请求;

(9)审定并签发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报告,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总结应急经验和教训,及时对预案进行修复;

(10)指定新闻发言人,审定新闻发布材料;

(11)组建应急专业队伍,并组织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与检查;

(12)审定应急工作的考核结果,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13)审批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费用。

3.3.2安全科职责

(1)负责公司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接收与报告,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2)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下,负责公司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具体协调与监督;

(3)负责组织协调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及整改与善后处理工作;

(4)按照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统一对外联系与协调,以及上报等;

(5)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总结的审核、归档工作;

(6)按照公司应急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