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78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绩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5日绩溪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是绩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更是推进大建设、实现大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中共绩溪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制定本纲要。

 

第一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绩溪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崛起、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克服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带来的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主两翼”、“东向发展”和“三区一廊”战略,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为“十五”末的2.03倍,年均增长15.2%(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5%);财政收入实现5.41亿元,为“十五”末的6.01倍,年均增长43.1%。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由“十五”末的26.5:

38.9:

34.6变为2010年的22:

42:

36。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42户增加到10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年均递增40%,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户。

效益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从36户发展到52户,其中省级10户,农产品加工产值从3.6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年均递增43.1%。

特色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

跻身安徽省首批14个“旅游经济强县”行列。

2010年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亿元。

2008、2009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和全市目标管理考核经济发展进步奖第一名。

二、“三区一廊”特色初现,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认真总结多年建设与发展经验,提出了全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火车新站新区和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三区一廊”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

“三区”建设进展迅速,再造了一个新城区。

县生态工业园区“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提前实现,建成区面积拓展到近5平方公里,并荣获“浙商投资最佳工业园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全面实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内涵;火车新站新区建设围绕火车新站规划正有序推进,政务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行政办公中心投入使用,商务区日趋繁荣,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

一个功能完善、特色彰显、充满活力的绩溪新城矗立在世人面前。

“一廊”建设特色明显,打造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充分发挥龙川景区的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加快登源河沿线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资源整合,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对全县旅游业的支撑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新的提高。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调动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以“试点示范、产业推动、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抓手,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村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全县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

坚持把谋划争取重大项目作为抢抓绩溪发展机遇的首要任务,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手段、超常规的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工作。

支撑绩溪未来发展的一批重大项目框架形成、态势喜人。

交通建设方面:

京福高铁开工建设,黄杭客专、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和新双线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及铁道部鉴定中心可研评审,既有皖赣线城区段西迁得到铁道部批准,并将与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同步实施。

绩黄高速即将完工,绩宁高速开工建设,绩溪至黄山风景区快速通道方案论证工作积极开展。

产业基地建设方面: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石煤综合利用项目已上报国家能源局。

大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大卖场项目顺利推进。

黄山恒久链传动公司年产3万吨异型链生产基地等37个项目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村村通道路硬化、城区防洪体系建设、翚溪水库供水工程、瀛洲农业综合开发、金沙镇土地整理、城市污水处理、南郊垃圾处理场等一系列项目先后实施,大大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引进省外资金15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9个,获得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工作先进单位。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金融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等国家级“名片”及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全国植树造林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国家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圆满实现奥运圣火在绩溪的“和谐之旅”目标,成功举办了中国徽菜之乡美食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走进绩溪,大大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扎实开展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

五、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新发展

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59亿元,惠及城乡群众14.8万人,人均受益1752元。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实施。

加快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全面落实。

着力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了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成廉租房544套,累计发放廉租房货币补贴318万元,有效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

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实施整村推进45个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平安绩溪”、“法治绩溪”深入推进,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县、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十一五”时期,是绩溪发展史上的黄金历史机遇期、优良政治生态期和良好发展势头期。

这五年,是全县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五年,是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的五年,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成效最为显著、人民群众精神最为振奋、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展望“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个重要的“黄金五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外部环境较为优越。

将继续受惠于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多重政策机遇。

我县作为宣城市面向长三角的南大门,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有利于我县发挥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

二是交通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黄山机场扩建,将有助于我县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联系;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等三条铁路和绩黄、绩宁等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构建我县立体交通网络。

绩溪至黄山风景区高速公路项目正在争取列入省高速公路路网加密“十二五”规划讨论稿。

五年内,绩溪将迎来高铁时代,成为皖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客运中心,将进一步拉近与全国大中城市尤其是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同城效应”更加明显。

三是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火车新站新区的规划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的扩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保护开发,登源河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的开发建设,城市建设的东进西扩,都将大大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发展的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四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围绕“亲商、安商、富商”目标,制定出台了鼓励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低成本、高回报、讲诚信、优服务、零障碍”的投资创业环境,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为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科学承接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十二五”时期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县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结构层次不高,主导产业不明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产业发展既迫切需要上规模,更亟待调结构,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是发展要素制约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土地、融资、用工、人才等发展要素上面临的矛盾越发凸显,建设用地紧张,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招工难,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稀缺,越来越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

同时,我县人口数量少,道路密度不高,交通纵深不够,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不能积极有效应对,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将会有较大难度。

三是节能减排约束的压力。

国家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在节能减排、绿色增长、生态保护等方面将面临比其他区域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我县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具备趋利避害、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政治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全面大建设,积极融入“四名”经济圈,着力加强“三区一廊”建设,着力加强社会和民生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绩溪建设成为皖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资本转移示范区、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徽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旅的新绩溪。

——坚持城镇化带动。

统筹城乡规划,以“三区一廊”建设为龙头,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加快推进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化强县。

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牢固确立新型工业化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走符合绩溪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产业集群,奋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

——坚持服务业富民。

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发挥我县历史文化生态优势和日渐形成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以城镇化拓展就业空间,以大旅游构建转型平台,以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实现服务业的全面提升和快速发展,促进城乡繁荣,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大开放驱动。

坚定不移推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开放环境,提高开放质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

——坚持大项目支撑。

进一步完善项目的生成机制和推进机制,带动投资加快增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包容性增长。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增长,加大对社会和民生事业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生产总值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以上,到2015年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1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

45:

40左右,财政收入结构更为合理。

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力争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2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扩容到10万以上。

全县城镇化率55%以上。

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县城。

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县人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5%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2%以上。

城乡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第四章           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一节 坚持城镇化带动构建跨越发展的平台

一、以“三区一廊”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组团式、立体式、差异式”的城建理念,更好地展现“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城市特色,修编并实施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着眼强化“三区”与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的紧密对接,深化“三区一廊”战略,推进“东进西扩”。

城市东进:

打通城区至瀛洲仁里、临溪周坑的快速通道,建设灵山隧道、登源公路,推进城市向东拓展,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重点在仁里至湖里段规划建设登源现代服务业新区,积极发展高端商务休闲产业和新型文体产业,建设精品商业街区。

园区西扩:

围绕再造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优化、设施完善新园区的目标,加快完成高速公路互通与高铁交叉西移,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向西扩张。

加强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以绩溪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宫、中正坊、西关故里为中心,精心打造一批徽文化展示载体,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结合城区铁路西迁,恢复建设部分历史古迹,加大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反差,凸显古城风貌。

加快新站新区游客集散中心、公交换乘中心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及龙川大道政务商住区开发步伐,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

二、以特色集镇建设为载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乡镇的产业特色和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带动、商贸物流、旅游度假、生态农业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

以主城区为核心,促进南北两域错位发展。

岭南重点抓好以瀛洲、伏岭为代表的旅游特色镇建设,发挥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的引导作用,形成辐射范围包括荆州和家朋的岭南旅游接待基地。

岭北重点抓好以长安、上庄为代表的工业特色镇建设,承接生态工业园区和现代化物流园区的辐射,强化贸工互动,加快建设飞地园区,形成岭北工业集中区。

同时,加快以扬溪、金沙、板桥头为代表的商贸流通和生态农业综合型特色镇建设。

扎实推进临溪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扩权试点镇的示范引导作用。

按照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超前谋划、适时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三、以高铁高速建设为契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围绕建设皖南交通枢纽城市的总体目标,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外通内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铁路:

围绕京福客运专线、黄杭客专和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积极做好地方工作,全力搞好配套服务。

高速公路:

2011年10月前绩黄高速建成运营,2014年绩宁高速建成通车。

积极谋划和争取绩溪至黄山风景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县乡公路:

以最大限度发挥高铁高速效应为着眼点,把握我县交通运输特点,完善内部路网系统,优化县乡公路布局,提升公路通达深度。

完成龙川-岭前-家朋-荆州、扬溪东村-燎原-龙川、上庄-长安、长安-板桥-扬溪-北村-障山、家朋-浙江仁里等县乡道路改造升级,积极谋划打通伏岭-逍遥-永来、荆州-金塚-桐坑、瀛洲-歙县霞坑、上庄-旌德江村等通道。

加快实施217省道改造,积极争取实施215省道改造工程,形成县际快速通道。

四、以市政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积极谋划城区铁路西迁以后现有地块的开发利用,促进沿线两侧东西城区的科学对接。

打通灵山路、内环线,构建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

完成城市主入口道路改造和景观建设。

建设完成西区公园,大力加强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和市民广场等便民设施规划建设。

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确保群众饮上放心水、安全水。

实行雨污分离,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提升城市亮化和园林绿化水平,整治清洁扬之河、翚溪河城区段河道,有效利用坝闸水面,建设沿河两岸风光文化休闲带。

加强水圳治理。

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合一”,加快建设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数字绩溪”。

加强文明县城创建,突出抓好城市长效管理,建立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衔接的运行机制。

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全力推进市容管理社会化服务。

第二节 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强力推进园区建设。

围绕再造一个新园区目标,完善生态工业园区扩园建设规划,突出规划衔接和功能配套的科学性、合理性。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年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3亿元。

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基础工作,加快鄣山路、祥云路等扩园主干道建设,加快实施过境公路进一步西迁工程,对现有过境公路徽山大道按市政道路标准进行改造。

快速拉开扩园路网框架。

着力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制,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增强园区自我发展功能。

加快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后勤保障。

到2015年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300户以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积极推进临溪低碳工业集聚区、长安、金沙工业集聚区和上庄徽文化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互补,联动发展。

二、做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五大产业基地。

机械链条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链条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黄山恒久链搬迁扩建,加快技术更新和扩张速度,延伸产业链,抓好非标链条设备研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积极发展配套加工,发挥规模效应,打造全国最大的异型链生产基地。

不锈钢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不锈钢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技术优势,支持富凯等重点不锈钢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培育形成安徽最大的不锈钢管材生产基地。

汽摩配产业基地。

抓住我省“861”行动计划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机遇,引导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安徽有特色的汽摩配生产基地。

现代印刷产业基地。

扶持海峰公司做大做强,多元化发展,建设全国有影响的保密材料印制基地。

布绒玩具生产基地。

引导玩具制造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凝聚力量,形成联盟,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建成精致布绒玩具产业集群。

优化万全铜业、立兴化工等企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引导丝绸服装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发展绢纺、真丝深加工、服装生产等关联企业。

三、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电子电器、新医药、食品加工、旅游产品等新兴产业。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协作,引进核心技术和人才,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附加值。

建设食品工业园。

结合生态工业园区扩园和临溪低碳工业集聚区、长安工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农林资源提供的原材料和旅游业带来的广阔市场,着力加快徽菜系列产品开发,建设食品工业园区。

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

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加强对相应政策措施的研究,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

四、着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引导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自主创新、品牌经营等途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扩建、加快发展。

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力争培育1-2家上市企业。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完善自主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培育5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或技术研究中心;坚持“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加强品牌经营意识。

推行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创名牌激励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1个以上、省著名商标5个以上,省级以上名牌达到20个以上。

第三节 大力提升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

紧紧抓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徽之源”为主题,积极构筑并融入“四名”(杭州名城、西湖名湖、黄山名山、绩溪名人)旅游经济圈,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

深度分析、切实整合全县旅游资源,进一步发挥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的主体支撑和带动功能,建设全省首条低碳旅游精品线路;巩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上庄景区两大片区;加快培育以“和谐之源”为主题的龙川景区核心板块、涵盖鄣山大峡谷、徽杭古道、清凉峰、荆州小九华的山水生态旅游板块、仁里湖里的现代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徽文化体验和消费购物区板块、上庄胡适故居为中心的名人故里板块,形成“一线、两片区、五板块”的总体格局。

二、加强旅游业配套建设。

硬件建设。

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道路、接待场所建设。

完善龙川景区建设,争创国家5A级景区。

积极推进古城、仁里、湖村、鄣山大峡谷、徽杭古道、上庄、小九华、湖里等景区建设。

加快建设上河国际宾馆、商道学府等一批高档宾馆、度假村旅游设施,加快建设绩溪购物中心(大卖场)等功能完善的城市休闲娱乐、旅游购物设施。

大力扶持高星级农家乐发展。

软件建设。

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推进旅行社标准化建设,扶持旅行社发展地接业务,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精心组织旅游营销,努力创新营销模式,提高营销实效,进一步打响绩溪旅游品牌。

三、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创新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山地度假、康体养生、户外拓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新型业态,推进旅游、文化、体育、生态融合发展。

对民间艺术进行提炼转化,开发徽剧等地方民俗演艺项目,提高游客对我县乡土艺术活动的参与度。

以上庄徽文化产业园等基地为载体,做大徽墨、“三雕”等徽派艺术品产业,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

加快都市型现代旅游农业建设,建成一批融生产性、文化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农业展示区。

积极打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旅游休闲新亮点。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物流业。

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支线公路等网状综合交通构架,以构建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不锈钢物流中心、建材市场建设,谋划建设火车新站新区物流中心、西区大卖场、专业小商品市场等项目,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金融服务业。

推动县农合行改制为商业银行,农银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1-2家营业网点,新设立1-2家自助银行和1-2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每年创新金融产品2个以上,积极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

房地产业。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休养疗养房产、商贸物流房产、旅游休闲房产和亲水景观房产,积极开发高层房产,推动我县居民置业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