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98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最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迎宾曲》

2.唱:

《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

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

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

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

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

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

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

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

等。

2.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

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2/4×××|×—||2/4×.×|××××||

2/4×××|×—||2/4××0|0×××||

(2)合唱练习:

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

(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2.动:

集体舞:

《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

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

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

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

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

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

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

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

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

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

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

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

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

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二、集体舞:

《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奏:

竖笛《茉莉花》

2.动:

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

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

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

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

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

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

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0×0×∣×.××××∣×××|

生:

弯弯腰丨捡.回一个希|望师:

(真棒)|

×0×0×∣×.××××∣×××|

生:

手拉手丨捡.出一个太丨阳(你真棒)|

××××0|×0×.××|×××|

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真棒)|

绿色的长|河就是我|们(真棒)|

×××××|×0×××|×.×××|××××||

我们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你真棒)||

2.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

CAI播放全曲

师:

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

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

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

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

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

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65-|123-|4326|7765513|2--|

(3)21-|(671-)|(217)6|(55)655(61)|7--|第二组

3/4

565.1|676-|4326|7765523|1--||

(3)21-|(454-)|(217)6|(55)65575|(1--)||c.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

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

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

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

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第二单元丝竹流韵

第1课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教学内容:

听:

《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动:

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

教材分析:

《欢乐歌》:

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紫竹调》: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南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形成的,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卜算子.咏梅》:

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劲气势。

《小巷风韵》:

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紫竹调》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2.介绍“江南丝竹”:

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

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

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师: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

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4.欣赏《卜算子.咏梅》

4.简介苏州评弹:

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6.欣赏《小巷风韵》

四.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教学内容:

唱:

《水乡歌儿多》教学目标: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师:

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

水乡(湾)多(船)多,(歌)多。

师:

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四.课堂总结:

师:

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

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3课时

教学准备:

PPT、CD教学内容:

听:

《外婆桥》、《姑苏风光》拓展:

吴文化

教材分析: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

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外婆桥》:

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

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师:

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欣赏《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

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四.拓展了解——吴文化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2.师:

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

五.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

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

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2)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

(3)分解动作:

秧歌步

(4)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5)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6)再听全曲,请学生谈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7)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

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

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对花》

1、先回忆以前学过的一首《对花》,想想它的演唱形式(对答)2、听新歌《对花》,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3、练习:

比一比南方北方小调的风格,用连线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再听歌曲,注意歌曲中的几个装饰音及下滑音的地方,以及符点,分别唱一唱。

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5、跟琴完整唱歌曲6、跟录音唱7、分各种演唱形式唱8、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并唱一唱,体会情绪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一、教学过程

(一)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导入:

出示民族器乐唢呐的图片,介绍唢呐的构造及吹奏姿势。

2、感受唢呐的音色:

听唢呐的声音(选取一小段)3、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乐曲分为:

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4再听乐曲,在每个“标题“出现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动作5分组开展模拟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6、综合表演

二、学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

1、初听歌曲,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到地朗读歌词3、运用图片或VCD,展示满山坡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6、教师范唱“同音变尾“的乐句,请学生找找特点,并唱一唱

7、完整地跟琴演唱8、跟录音演唱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一、欣赏《兰花花》独唱版

(一)女声独唱版《兰花花》

1、介绍歌曲背景:

陕北民歌《兰花花》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厂唱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塑造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2、初听《蓝花花》感受情绪是怎样的?

说说你对蓝花花这个形象的印象3、说明:

“蓝格英英采”形容蓝得发亮耀眼4、再次听全曲,更深切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二、欣赏《蓝花花》钢琴独奏版

1、初听对比:

女生独唱和钢琴独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再听:

主题旋律共变奏了几次?

歌词没有了,但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结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欣赏《掏洋芋》

1初听歌曲:

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听:

风格是什么样的?

念白的声音要注意什么?

3、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四、小结

第四单元滔滔多瑙河

第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