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504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6第四章物态变化.docx

06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四章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计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

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二】物态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2、做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热量变化

 

【知识点三】熔化和凝固

熔化:

1、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5、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6、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1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温度升高,冰融化)

凝固:

1、凝固现象:

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知识点四】汽化和液化

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

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沸腾:

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1沸腾:

⑴沸腾现象:

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

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1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

-1820C时,氧为气态。

-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1840C时,氧为液态。

-2190C时,氧为固态。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1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2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液化:

1、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

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1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

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

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知识点五】升华和凝华

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

干冰人工降雨

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

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

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

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

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题型一】体温计的构造

☆经典例题

1、用同种液体制作的两支温度计,它们玻璃管的内径不同,用它们测液体的温度。

当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内径(填“大”或“小”)的温度计温度变化大。

2、2只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病人的体温,问这两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6.5℃、60℃B.都是40℃C.都是39℃D.39℃、40℃

☆智能升级

1、某人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个可能发烧的人的体温,由于操作不当,得到的一组错误数据分别为37℃、39℃、39℃,其中一定高烧的是。

2、(09•南昌市)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二】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校正

☆经典例题

1、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在沸水中,示数是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2、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来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温度,它的示数是110℃;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它的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教室的温度,示数为26℃,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如果用它测量冰箱内的温度,示数为-16℃,则冰箱内的实际温度是℃。

☆智能升级

1、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是104℃,若放在教室内,示数是20℃,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2、用一根带有玻璃泡的等分为100格的均匀玻璃管制成一支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在20格,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第70格处,此温度计刻度最高是℃,当气温是-4℃时,水银柱在第格处。

【题型三】温度计使用与读数

☆经典例题

1、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值是。

2、写出下图所示几种情况下温度的数值

甲:

乙:

丙:

3、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所示,

(1)指出操作的错误之处,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填“高”或“低”)。

 

☆智能升级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4、(08·江门)

(1)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原理制成的。

(2)根据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熔化、凝固现象的判断

☆经典例题

1、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2、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花成水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有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3、吃糖到嘴里消失的过程与吃冰棒到嘴里的过程都是熔化吗,为什么?

 

4、下列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加热下变成液态玻璃

【题型五】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

☆经典例题

1、如图所示足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

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2、海波的熔点是48℃,当试管中的海波温度是48℃时,它所处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一定是液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上物理课复习时,教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

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智能升级

1、(多选)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2、正在熔化的冰搬到0℃的房间里,则【】

A.冰不再熔化,已融化成的水也不凝固B.冰已融化成的水会凝固

C.冰继续熔化D.房间温度会降低

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

D.DE段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题型六】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

☆经典例题

1、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铝,但铝锅却不能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传热比铝快B.铁的熔点比铝高

C.铁的硬度比铝大D.铁的颜色比铝深

2、根据下表,你认为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700℃时铝处在态;温度在-200℃时氮处于态,温度在-220℃的氧处于态;温度在660℃的铝处于态。

物质

液态铝

液态氧

液态氮

凝固点(℃)

660

-218

-210

☆智能升级

1、根据下表:

请判断下列四种情况中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3410

-259

1515

A.-260℃时,氢是液态

B.电灯泡的灯丝是钨制成的,因为钨熔点高

C.纯金掉在钢水里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可以正常使用

2、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题型七】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经典例题

1、夏天用棉被把冰棍盖上是因为【】

A.怕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B.防止外界温度传给冰棍

C.防止冰棍吸热而熔化D.防止冰棍被碰坏

2、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时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时,放出大量的,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而冻坏菜。

3、解释以下现象:

①吃冰棒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②冬季,在室外用湿手接触铁器,会把手“粘”在铁器上,这是什么原因?

 

③冬天,摸铁的东西比摸木头的东西要冷些,夏季摸铁的东西要比摸木头的东西热些,同样条件下的铁和木头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智能升级

1.吃雪糕解热是因为雪糕在熔化时___________热量;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冰水,过一会儿,在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是___________现象。

2、早春冰河解冻时人会感到寒冷,这是同为_____________的缘故:

盛夏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___________的缘故。

【题型八】蒸发吸热

☆经典例题

1、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

D.电风扇吹风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

2、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降低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

☆智能升级

1、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高再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

2、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题型九】影响蒸发的因素

☆经典例题

1、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

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

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2、目前有些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旧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湿手快速变干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3、炎热的夏天,人们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这里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1)

(2)。

☆智能升级

1、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热吹风将湿发吹干B.用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面吹气

2、(07·上海)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3、(08·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

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题型十】沸腾过程(中考重点实验)

☆经典例题

1、小明煮两次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燃料

C.两次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

2、如图所示,甲杯中盛有水,水中漂浮着盛水的试管;乙杯口封闭,试管中盛有水,用酒精灯给两杯水加热,则【】

A.甲、乙试管中的水均沸腾B.甲、乙试管中的水均不沸腾

C.甲试管中的水会沸腾,乙中的不会D.乙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甲中的不会

3、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4、(07·丽水)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智能升级

1、用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水都加热到沸腾了,但纸盒却完好无损,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2、已知一定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是【】

A.E曲线B.C曲线C.D曲线D.B曲线

3、在“观察水的沸腾”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间有孔的纸板、钟表外,还需要和。

(2)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上升、变大,在水面,在水的沸腾时,虽继续加热但温度。

4、试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题型十一】沸点的应用

☆经典例题

1、在日常生活中,将棉制品悬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悬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要把它们分开,常用的方法是【】

A.利用它们的密度不同B.利用它们的熔点不同

C.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D.让酒精燃烧剩下的是水

3、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单位是℃),假使要制造温度计,用来测铅的熔化温度,应选这种液体;若测固态甲苯熔化的温度,就选这种液体;测萘的熔化温度,就选这种液体。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8.8

-117

-95

328

80.5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智能升级

1、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条件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作用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2、已知液态氧、液态氨和液态二氧化碳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成为液态分离出来的是,然后是,最后是。

3、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题型十二】液化现象的判断

☆经典例题

1、烧水时,壶中会冒“白气”,这是水的【】

A.汽化过程B.液化过程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

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3、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户外走到温暖的室内,为什么眼睛有雾蒙蒙的感觉?

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又好了?

 

☆智能升级

1、夏天喝饮料时,发现杯子外面有水珠出现,好像在“出汗”,这是【】

A.熔化现象B.汽化现象

C.液化现象D.饮料从杯子中渗出来的现象

2、(07·.广东省)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3、用水壶烧水时,仔细观察会发现,当水烧开后,会从水壶嘴冒出大量“白气”,但靠近水壶嘴的地方反而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