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075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讲物态变化.docx

第四讲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

1、(2017·上海中考)为节能环保,国务院规定机关、商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A14℃。

B18℃。

C22℃。

D26℃。

2.(2017·天门中考)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2017·恩施中考)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正确的是

()

4.(2017·梅州中考)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36.5℃B.39.7℃C.76.2℃D.无法读数

5.(2017·枣庄中考)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6.(2017·济宁中考)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7.(2017·广安中考)预防“甲流”时,我们每天都要用体温计检测体温,常用体温计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8.(2017·江西中考)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

(3).

9.(2017·益阳中考)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共存的温度是0C,如果冰化成水,其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2017·成都中考)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____。

11.(2017·汕头中考)

(1)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

根据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②。

知识点二、物态变化的区分

1.(2017·济宁中考)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2017·北京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3.(2017·山西中考)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

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4.(2017·泰安中考)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5.(2017·宁夏中考)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6.(2017·德州中考)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

7.(2017·烟台中考)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下图是小明

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

8.(2017·济宁中考)图是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雪灾中高压电线上结起的冰挂,它严重地破坏了电力设施。

冰挂主要是()  

A.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由水凝固而成的

D.由水汽化而成的

9.(2017·镇江中考)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0.(2017·梅州中考)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的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衣柜里放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以上三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1.(2017·济宁中考)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

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计示数(℃)

0

0

0

4

8

现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物态变化的吸、放热

1.(2017·潍坊中考)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2.(2017·枣庄中考)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⑵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⑶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⑷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⑴⑵B.⑵⑷C.⑴⑶D.⑶⑷

3.(2017·赤峰中考)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热气”

B.秋天早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C.冬天,室外飘起雪花

D.热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过一段时间变成了水

4.(2017·遂宁中考)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氮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可以避免冻土解冻。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B.①液化②汽化C.①升华②液化D.①升华②凝华

5.(2017·常德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6.(2017·绵阳中考)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7.(2017·黄冈中考)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

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___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汽____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消防队员疏散周边群众,因为氨是有害气体,它的____________现象,会对人们产生危害。

8.(2017·广州中考)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

9.(2017·河南中考)“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01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10.(2017·恩施中考)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

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

房间甲的气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液化的多,说明甲房间较多的水蒸气液化为水,故甲房间的气温低于乙房间。

知识点四、蒸发和沸腾

1.(2017·北京中考)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2.(2017·柳州中考)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

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3.(2017·梅州中考)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4.(2017·株洲中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如图所示。

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5.(2017·鸡西中考)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树的.从而减少树的水分,提高树的成活率.

6.(2017·茂名中考)“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这是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煲盖的机械能。

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填“会”或“不会”)沸腾。

7.(2017·泰州中考)“奥运火炬登珠峰”开创了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先河。

火炬进发珠峰,“高原反应”是队员们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之一,“高原反应”与气压有关,高度越高,气压____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用普通锅烧煮时,水的沸点_______100℃。

8.(2017·遂宁中考)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操、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l)将它放在干澡、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9.(2017·无锡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10.(2017·青岛中考)暑假,小雨到海边码头,看到渔民将小鱼虾摊在地上晾晒,准备做成干货。

对于准备马上卖的大鱼虾,因为天热怕其变质,不断用凉水使其降温。

小雨发现,今天的海鲜腥味儿比春节前来时浓重多了。

请你运用2个物理知识,分别解释上述场景中的相关现象。

(1)解释现象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现象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安溪中考)在我国,每年的7月和8月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

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

请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写出两条即可)。

(1)

(2)

知识点五、固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特点

1.

(2017·龙岩中考)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来源:

学科网ZXXK]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2.(2017·青岛中考)(多选题)如图所示,是萘的熔化过程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萘的熔点是80℃

B.在ab段萘不吸收热量

C.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9min时,萘是液态

3.(2017·长沙中考)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4.(2017·汕头中考)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

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

5.(2017·河南中考)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2017·温州中考)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右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象,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B.bC.cD.d

7.(2017·河南中考)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8.(2017·达州中考)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9.(2017·仙桃中考)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的猜想是:

猜想一: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甲、乙两种晶体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

(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所示,则晶体甲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min。

 

(2)取,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2。

(3)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