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辩论中的强推与短打Word下载.docx
《自由辩论中的强推与短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辩论中的强推与短打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您不要乱扣帽子;
当然不是啦
按您方观点,所有人对信息都无法筛选,那读史书能不能了解历史呢?
不大可能有队伍这么快就被带走不反驳。
赛前准备必然可以预估对方的主要进攻点,想好反驳的方法,举例子、用类比等等进行归谬。
面对对方对信息真假难辨、混淆视听的质疑,战略上第三回合需要接一下攻势,不能一直逃避。
之前的立论以及攻辩过程中,必然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大众传媒的自律性规范性。
媒体的生存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心,提供假信息的传媒显然给自己找麻烦;
人作为信息接受者具有识别能力和删选能力,不至于盲目无知。
如果之前对于这些前提没有讲透或者压根没提,那推战场绝对卡住。
前面有了铺垫,这里的反驳选择人的主体性这点打回去,就能有效果。
4、继续展开例子
您没有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
对,从史记中能够接近历史的真相。
您没有回答西欧伦敦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东亚,大众传媒有没有帮我们了解中日韩的岛屿争端呢?
大量平行例证的攻势是推战场的最大武器,它能使局部优势迅速扩大化,那么一个例证之后必须有后续的跟上。
这边存在一个分叉口,前面几个回合对手抵抗顽强反击有力,那么可能会纠缠住。
这时,技巧上有信心就诚恳地解释清这些前提性的问题,不急着推下去,赢要赢得漂亮。
实力相当,一解释就会被带走,那不妨厚着脸皮溜走吧,直接往下推,不理它了,留到后面再补刀,咳咳。
5、追问
…的问题不回答,…的问题您也没有给出答案;
刚才的问题您都不愿意回答…
读各家史书能明辨是非,读新闻怎么就不能了解真相。
西欧的问题不回答,东亚的问题您也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到底怎么了解奥运会和太平洋局势呢?
有了攻辩时候对前提的一些落实,自由辩不需要长篇大论去解释对方的质疑,几个类比反问能够化解进攻。
而对于自己的核心观点,抛例子、再抛例子、追问几乎是推战场必须的,如果对面确实难以自圆其说,“对方辩友始终避而不答”,“请您务必正面告诉大家”,呃,不妨多追几轮,进一步扩大优势。
6、踩掉
所以您也看到了;
其实对方辩友的意思很明确了
所以您也看到了,大众传媒为我们带来什么,原来不知道的变成知道了,这还不是更接近真相吗?
其实很简单,第一回合的那个问题,为了说明什么?
第六回合把那句话说出来。
中间那些过程都是铺陈,都是为了这句话有更强的说服力,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对方辩友不会友善客观的帮我们总结,我们提到问题,推的战场需要自己收尾。
抛了问题,追了问题,对方辩友错了,错在哪儿,我们要在伤口上踩一下。
而且要以他们的目光来看,这样这个事实就更可信了。
不止我们,您也看到了这个事实,您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观众朋友们其实也看到了,对不对?
7、小结加切转
对于…我们已经达成一致;
前面我们达成两点共识
我们达成一点共识,传媒能够提供大量信息帮助我们认知,您方无非就是质疑信息的真假,请问你……?
第六回合踩掉以后说出观点,这里小结要再落实确认一下,把优势战场牢牢巩固,不要溜走,再大旗一挥,下一个战场。
一般而言,优势的核心观点其实不多,自由辩这样完整地推掉一个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可能推两三个战场,就算推完,也不如一个来的有说服力,印象深刻。
把最核心的观点一句话作为这一个战场去操作,磨的更细腻,效果能更好。
其实举例中我们发现,如果先推信息真实性这个战场也许效果能更好,顺着下去而不是倒着来。
“前面我们达成两点共识,传媒有其自律性,读者有其自主性,那我们再具体看看传媒的作用,请问您大众传媒能不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一条线就顺了,多个战场的逻辑顺序也很有讲究。
8、总结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还是强调,目前几乎不存在强推到底的自由辩,更多后期会进入肉搏战。
需要炒冷饭提主线;
指出对方漏洞;
回答对方问题等等。
具体下文再谈。
而推战场更多的是一种揽举证责任的行为,摆出大量证据证明我是对的,短打则刚好相反。
(三)短打技术教学
1、概述
何谓短打?
我的理解是,通过“打”来缩“短”攻防的时间。
其显著特征有以下几个:
第一,自由辩多数回合耗时极短,最后有较多时间空余。
第二,对于对方的提问一般不回答,同类问题一次性回答。
第三,以攻代守,主要从逻辑上拆解对方的论点。
援引黄执中的评价:
好处是攻防多线独立,一招不中,转眼后势再起。
加上逻辑密集强悍,对阵时一句顶一句,招招进手,百花撩乱。
先发制人、寸土不让,精神得外弛内张。
凌厉刚猛,无坚不催。
这家伙玩的是降龙十八掌。
先谈举证责任。
一方要证明己方观点,必须提供证据,负举证责任。
比如要提供各类数据和例子上的支撑。
而短打则很少负举证责任,很少去证明自己对,而是攻击“你这样证明不了什么”、“你证明方法不对”、“你的证据有问题”等等,来说明“对方辩友,你无法证明你方观点”。
在法律上,控方起诉被告杀人,负举证责任,必须有证据。
比如目击者甲昨晚看到被告杀人,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证。
那被告的辩护律师要怎么办?
辩护时,是不是一定要证明被告没有杀人?
是不是一定也要提出人证“目击者乙昨晚一直和被告在一起”呢?
其实不需要。
因为法律上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你的证据存疑、你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你无法证明我有罪,那么我就暂时无罪咯,因为你负举证责任,但你无法证明,你的起诉失败了。
辩护律师会提出一份医院的报告,证明目击者甲是高度近视者,由此他可能看错了。
控方无法证明他没看错,证据存疑,无效。
当然回过来说,被告的律师其实现在也负了举证责任,要证明目击者甲是高度近视,但这个显然比较容易证明。
通过这段看似与辩论无关的话,我们能了解负起举证责任一方其论证压力之大。
削弱对方证据可信度比自己举证来论证容易得多。
对方辩友的进攻很轻松,可以提出种种质疑,这就是短打。
它在自由辩短短时间内拆解对方各种观点、论据,形成场面上的进攻优势。
但短打对于己方论证其实没有帮助。
短打一方的聪明之处就是以攻代守,通过进攻彻底打乱对方节奏和逻辑线。
然后偷偷地粗略地论证一下自己的立场,少担一些举证责任。
但在观众看来,一方攻势如虹,一方疲于奔命;
一方反驳有力,一方解释不清;
一方时间早早用完,一方剩下一分多钟继续可以在伤口上撒盐、可以救死扶伤补漏洞、还能光明正大地论证自己立场因为对方只能看不能驳。
高下立判。
所以一旦发现对方短打,马上调整战术。
加快自己节奏,抛掉原来战场,也尽量短打对抗。
多进攻对方漏洞,反复逼着对方自己论证。
“您从来没有论证过自己的立场。
”在双方均势的情况下,对方的论证力度会不够。
2、第一部分:
逃
(1)自然顺接
常用语:
1.对方喜欢……那我就来…….
2.既然对方谈到……,那我们就来看一看……
3.说到……我就想到了……
4.刚才对方谈到了……
5.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6.我们来看看……好不好
7.好一句……那我们看到……
8.那我倒想请问了……
9.那我来告诉您……
这九种自然顺接的用语,对于对方任何提问,都能成功逃跑,过渡到自己的问题。
比如对方提问:
“其实贩毒是冰山一角,现在全世界的有组织犯罪,还有偷渡、卖淫、造假、洗钱、走私,请问其中哪一种不是为了钱呢?
”上述九句话随便哪句都能接上。
大家不妨一试。
(2)提出质疑
1.让我们想一下.
2.大家想一想
3.到底是……?
4.问题是……
5.那我就不明白了/很奇怪了/搞不懂了
6.您有所不知……
7.真的有问题吗?
/没关系吗?
8.难道不是吗?
9.真的是这样吗?
这九种提出质疑的用语,简直更为万能,不仅利于自由辩逃问题不露痕迹,同时还是陈词时吸引大家注意的连接词。
尤其是“真的……、难道……、那我就……、想一想”这四个系列,还可以化出更多变体,大大节省接问题的时间。
简单的质疑之后就可以直接提问,节奏带快。
(3)简单带过
1.没有问题
2.不知道
3.说得好
4.很简单
5.不一定啊
6.恰恰相反
7.当然不是啦
8.是啊
9.不对
10.错
相较于前面两类自然顺接和提出质疑,简单带过更为快捷、无形。
前文提到了为了带快节奏,一次发言尽量只表达一层意思,那么为了突出提问,对于反驳的这层意思能更省则更省。
“当然不是啦,请教您……”“不对,如果…的话……”短促有力的字眼,更能突出后面所要表达的意思。
逃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躲避。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为最后留出空隙。
对于对方的很多问题,回答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何必浪费宝贵的时间。
对方推战场时的三四个例子,只需要回答一次就可以了,同类问题没有必要重复作答。
对方提问本身就有逻辑矛盾,以进攻化解,快速带过之后马上类比打回去。
所以短打中逃是基础,没有战略性的逃避,根本实现不了时间的优势。
对于对方的各种提问,一概逃掉。
当然除了逃还有其他后续动作的配合,一味的逃怎么能算短打。
3、第二部分:
打
(1)推回去
1.您方从一辩到三辩都没有给出论证
2.是不是不能通过……来论证……
3.我不知道这个论证能说明什么
4.这不能证明您方观点啊
5.您方要论证的是……而不是……
6.那推论能推出什么呢?
7.请教您两者因果关系在哪里?
8.您给我举出一个例子……
9.什么叫……麻烦您解释一下
10.那请您告诉大家……
11.为什么……您论证一下
这一套打法的核心在于“为什么”。
对方的所有推论、事例、数据等等都可以质疑“为什么”,从而轻松地推回去。
对方提出观点,负有举证责任。
而其往往在抛问题、举例子的时候,简单化,省略了中间复杂的推论过程;
片面化,举极端的例子以偏概全等等。
这些都成为可以质疑的内容。
在法庭上,一旦被告对证据质疑,控方律师必须传人证物证出来,接受法官的检查,因为负有举证责任嘛。
辩论场上,逻辑推论往往不严密,很多重要环节模糊化。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在推论时没有排除其他可能就直接得出结论。
定义概念标准常常作出主观取舍,存在很大讨论的空间,以此为根基展开的论述当然有漏洞。
事例、数据的选取上其实只能证明一个小前提,却拿来证明结论。
类比、譬喻有时更加与论题无关。
上述种种,“为什么……请您论证……”对方需要解释的东西很多,直接推回去,自己以逸待劳。
对方如果解释,势必花去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自由辩的短交锋中,解释的意义不大;
对方如果不解释,那么这条论证基本废了,“所以您也无法自圆其说嘛”“所以这不能证明您方观点嘛”,“您方从一辩到三辩都没有为我们论证,说来说去也只是一个有问题的数据,这样的观点又怎么能使人信服呢。
”
多问“为什么”,逼对方多负举证责任,说不清楚逻辑必然混乱。
所以在准备的时候,仔细检查论点的逻辑链,推论有没有漏洞,如果有的话想好应对方法,不至于被动。
(2)接问题驳
1.……就代表……吗?
2.这不代表……也不代表……
3.……不等于……嘛
4.就算是……也会……
5.是不是只有……才……
6.所以您方认为只要……对不对
7.所以说不是……而是……
8.所以没有百分之百只是一部分嘛
9.只是……而已嘛
10.你只告诉我……
11.所以说只是…而不是…
与上文的“为什么”相对应,这组动作的核心在于“所以呢”。
顺着对方的逻辑帮他往下推,帮他推出那个错误的结论。
对于公民纳税主要靠道德自律还是法律他律,“因为马克思说过内因决定外因,所以您方充其量只证明了自律决定了他律,什么时候论证过更重要。
”A决定了B,其实很像A是B的基础,很难去证明更重要。
自律还包括了道德自律和法律自律。
况且对于公民纳税而言到底内因是不是道德自律?
对于个人而言自律确实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但对公民纳税这个社会行为而言,内因恐怕是完善的税收制度,外因是其他部门的教育监管,根本和自律他律无关。
对方的论证逻辑是按他的想法推论的,但其实和上文说的一样会有多种可能性;
你可以要求他进行论证,排除这种可能性;
也可以帮他说出这种可能性,让他解释。
对方的推论很多时候只能/只是论证一部分,片面偏激。
这部分还往往是我们双方都承认的共识,那有什么意义。
对实体书店政府应不应该保护。
正方列举大量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房租高、营业面积小、税收高等等,有数据有案例,然后说明政府应该保护。
反方很简单,“所以你只是说明了实体书店需要保护,是不是需要保护政府就应该?
”“所以我家旁边的烤鸭店生意不好、经营困难,是不是政府也应该去保护?
”“所以政府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减低税率、减少成本、提供补助等等,是不是可以就应该?
”“所以我可以帮我方二辩去考试,那是不是就应该去?
”当逻辑链缺少一环时,一旦被打,全线崩溃。
政府有没有职能对书店这一产业扶持?
(3)树靶子打
1.这是您方逻辑推导的结果啊
2.原来在您眼里
3.对方以为呢……
4.我们能不能说……
5.所以我们看到……
6.如果连…都不算…
7.所以如果今天…
8.如果真的…,那…
9.如果……等于……,那……
10.对方辩友的逻辑很奇怪
11.所以按您的逻辑
12.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
既然短打,不能老是简单的推过去推下来地玩太极推手,推了半天进攻还是不够凌厉。
要归谬,树起靶子来打。
赛前准备的时候,大致可以猜到对方有哪些论点,一般也不会很多。
准备好类比、事例,可以进行一下分类。
自由辩对方不管提问什么,属于这个类别里的,绝对不回答他的问题,直接站起来“按照对方观点,……,那母猪也会开飞机了。
”坐下。
树个靶子,啪,打掉。
对方还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只能傻傻说:
“母猪当然不会开飞机。
”多试几次之后,对方的主要进攻点就会再一次次的被顶回去后,失去火力。
这种树靶子的优势在于打完就走,速度快,来不及反应;
生动形象,现场效果好;
都是反打,硬顶有压迫感。
比如,网络用语污染了我们的语言,马来亚的立场是丰富。
面对对方容易产生混淆的进攻,自由辩很多次类似树靶子打,堪称经典。
所以说有混淆就是污染语言,我说好辣,到底是形容食物好辣还是前面辣妹好辣,是不是正统语言也在污染我们语言呢?
所以我们要教他在正确的场合使用,不是教他这个语言是污染文化的,好像我说帅,到底是将帅的帅呢,还是你好帅的帅?
总结完全错误,我们发现相声也有错音错字,难道说相声都在污染我们的语言吗?
如果分辨不了对语言本身就是污染的话,那很多种语言,我们只要多学一种语言就会污染,那是不是全世界的语言都在污染呢?
如果混淆等于被污染,那多音多义字也很容易造成混淆,污染我们语言吗?
不止多音多义字呢,我们还有英文马来文,写得很像的,是不是都在交叉污染呢?
这里只是找出部分树靶子打结构比较完整的,还有很多都灵活运用了,没有一一摘抄。
推回去:
这些自杀的原因都是因为早恋吗,您论证一下?
补刀:
所以有很多原因导致自杀嘛,你都归罪早恋,对早恋公平吗?
推下去:
所以你只是告诉我有几个人自杀,不是绝大多数人对不对?
所以早恋只对少数人有毒,是不是它本身就不是毒酒呢?
树靶子打:
所以承受心理压力就是毒酒,那期末考试也让我很有压力,是不是考试也是毒酒?
不止考试啊,剩男剩女们每天面临着婚姻的压力,所以婚姻也是毒酒啊。
(4)指出错误
1.这好像有悖于我们常识吧。
2.您的板子很重,但是不是打错对象了呢?
3.这和辩题有什么关系呢?
4.您这是对……的误读
5.对方老是把……弄混淆了
6.您忽略了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前提
7.您会提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您没有理解…
8.所以一切都是您对……了解不够
9.对方辩友……存在明显问题
10.我实在不能理解对方同学的逻辑
11.对方辩友的观点很荒谬
12.请不要……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打”以外,指出对方错误有时也比较直接,不回答就纠错。
而且这些话基本很万能,有类似逃的性质,更像纠缠而不是打,压迫感不是特别强。
这几句主要针对对方在定义、常识、前提等犯的明显错误。
第一次听到时,一般就善意指出一下,往往是在被盘问的时候。
自由辩短交锋就不太客气的直接用上面的招数打回去了,指出对方问题对方可能还不认,打回去了才让他难堪。
后面总结的时候可以再拿出来狠狠打一打,不让它有反咬的机会。
4、第三部分:
结
(1)总结对方观点
1.您说的很好
2.我听明白了
3.所以您是想告诉大家
4.所以其实对方辩友告诉我
5.您方论证逻辑很简单
6.很简单嘛,您无非是说
7.对方整场比赛都谈一个……问题
8.您反反复复抛例子就是告诉我们
9.您说来说去只是告诉我们
10.对方观点只有一个
11.对方从一辩到四辩无非告诉我们
如果说逃省时间,是基础;
打不客气的重拳,是核心;
那结就是短打保驾护航的后备。
面对如潮进攻,一味逃跑怎么算短打,及时总结对方观点至关重要。
对方强推战场,四五个例子堆过来,基本都是简单带过不回答,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打回去。
看这轮攻击时间差不多了,有一位辩手站起来,帮对方来总结一下他们的所有攻击,说来说去只有一点,很友善的一次性回答。
对方从一辩到四辩无非告诉网络用语容易混淆嘛,我们解释的很清楚了,多音多义字、不同语言之间也都会混淆啊,这是污染吗?
一般而言,这轮总结效果是有的,对方对于反打回去的几个例子很难解释。
后面再打混淆,那就“您说来说去还是再谈混淆嘛”,两次之后对方羞于再提。
猜论比较准,一般不会出现恶意扭曲对方观点,乱扣帽子的情况,对方其实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结对方观点的目的很简单,归纳进攻、理清思路、集中回应,显得我们有礼貌,向观众表示:
不是我们逃问题,是对方老是问无聊的问题,明明已经回答了很多遍,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2)总结对方提问
1.对方不知道,代表……都不知道吗
2.您列举了那么多弊端,有哪个是只要……就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的
3.那是您方信口雌黄的,现实当中……
4.您方不要危言耸听
5.对方不要这么极端
6.您方举来举去也是哪怕那一个例子
这一部分比较废,既像上面总结对方观点,又像扣个帽子逃问题,也很少有队伍用,这几句常用语“危言耸听”、“极端”、“一个例子”、“信口雌黄”基本就是说完就逃跑,问自己的内容。
观众也不大可能觉得是危言耸听,效果不大。
(3)总结我方观点
1.我方承认…但请您注意一点…
2.对方辩友您说的都对,但是不是…
3.在…问题上我们没有争议,您说的我们都承认,但我们来看看…
4.其实今天我们争论的焦点是……
5.其实对方辩友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6.前面我们达成两点共识
7.我们不是已经达成共识了吗
8.很高兴与对方同学达成一致…
9.所以对方辩友也承认了…
10.所以您也看到了
总结对方和总结我方是短打保驾护航的关键,一个能在场上及时准时总结的辩手无疑具有极强的大局观和节奏感,带动着这个战局的发展。
总结对方的观点,能发挥短打以攻代守的优势;
总结我方观点,则更类似于推战场步步为营。
短打少揽举证责任,但不是不揽。
己方好不容易通过拆解对方逻辑,抢到一个优势点,打掉对方一个重要论据其实也是对己方的证明。
攻势霹雳巴拉凌厉的很,这时有个人站出来夯实基础,把战利品确定一下,对节奏的把控很有帮助。
前面已经有的战果,可以拿来用,比如对于大众传媒的自律性问题,已经打掉了,之后当然不必再理对方的无聊问题,“对方辩友您已经承认了传媒具有自律意识”。
节省了大量纠缠的时间。
同样的,大胆承认对方的某些进攻,“在……问题上我们没有争议”,这样也能明确自己立场,不和对方过多纠缠无聊问题。
比如实体书店政府保护的问题,“对,我方也认同政府可以做很多事,减免税收、降低成本,但可以就等于应该吗?
”完全没有必要和对方纠缠政府的能力问题,本来就是嘛,直接承认,进而进攻为什么应该。
5、第四部分:
其他不属于短打特有的技巧
(1)回答强调
1.我方从来不否认……
2.我们告诉对方同学的是……
3.还是那句话
4.我再一次回答这个问题
5.回应您
6.所以我方的回答您根本不看
7.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立论里解释得清清楚楚
8.这问题我方已经回答过了
由于存在死缠烂打的情况,适当强调也是有必要的。
但不需要较真,回答过一次了后面也不需要反复解释,反而显得理亏。
搭一句以后继续自己的进攻。
(2)追问
1.您看不到没有关系,那是不是看不到就不存在了呢
2.对方同学侃侃而谈但从来没有正面回答,我换个问题来问您
3.其实您再三回避无非是想逃避一些事实
4.我们举出…和…的例子,你都没有正面回答
5.一直再问您方,您方不回答,那我们一点点仔细来看
6.您从来没有论证自己的观点
7.我刚才已经问过您了
8.我们来讨论问题,可是您却始终不敢正面告诉大家
9.对方辩友不要急
10.我方先提的问题您好歹先回答一下嘛
11.简单的问题需要简单的答案
12.所以……的问题你不看
13.刚才这个问题很关键,请你务必正面告诉大家
14.对方辩友始终避而不答
15.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一辩的问题
果然追问套路博大精深,其实都挺猥琐。
有进攻自然会有追问,几个归谬当然也需要逼对方给出合理的解释,所以追问也是增进配合,发起如潮攻势所必须的。
(3)防栽赃
1.您又乱扣帽子,我何时有这个意思呢
2.您从来不听我方说什么,只顾着强推战场,在最后几秒钟把您的论点说完
3.我们的答案和你的答案不一样就说我们从来没有给出过答案
4.这并妨碍我方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