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584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7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Word下载.docx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B)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D.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之间的关系

12、xx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19xxxx

A.xxxx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xx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xx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xxxx哲学

1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xx辩证法的本质区别是(D)

A.前者是完整的理论形态,后者是不完整的理论形态

B.前者承认运动,后者不承认运动

C.前者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后者未能揭示意识的本质

D.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

14、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D)实践性

A.阶级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A.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或终极真理

B.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C.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D.不可抗拒、永恒不变的原则

1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C)

A.增长科学知识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1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反复阅读教材,背熟每一个要点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实践实际)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定

21、从思想倾向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两股思潮。

它们是(B)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C.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义D.xx主义和xx主义

2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3、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B)

A.辩正法与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与二元论

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

2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

2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27、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2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C)

A.唯心主义B.诡辩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9、“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C)

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B.是地地道道的唯心论

C.是掩盖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对立的提法D.是被自然科学发展证明了的科学命题

30、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A)统一

A.物质B.运动C.意识D.实践

31、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3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

A.xx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普行便利)

B、xx哲学、xx哲学、xxxx哲学

C、17世纪xx唯物主义、18世纪xx唯物主义、19世纪xx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

33、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D)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xx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金木水火土

34、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xx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5、《国语·

xx》写道:

“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xx提出: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D)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B.古代xx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xx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36、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

A.古代xx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xxxx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D)

A.xx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B)

A.前者强调主观能动性,后者强调客观规律性

B.前者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世界,后者认为世界是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C.前者认为人是第一性的,后者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

D.前者是完全错误的,后者有一定的合理性

3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40、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D)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

感觉的复合

41、我国明朝xx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2、“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3、“人为自然界立法”是(C)

A.不可知论观点B.二元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B.“万物皆备于我”C.“存在就是被感知”D.“心外无物”

45、主张意志自由是绝对的,认为意志支配一切的观点是(B)

A.宿命论B.唯意志论C.唯物论D.历史唯物主义、

46“理在事先”这种认识论的观点是(C)

A.不可知论B.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47、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B)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

4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

4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C)

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

5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它的(A)

A.客观实在性B.运动的绝对性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5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

A.物质xxB.存在xxC.意识xxD.实践xx

52、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 B )

A.xxB.xxC.xxD.xx

53、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A.夸克理论B.xx进化论C.相对论D.细胞学说

54、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D)

A.语言的产生B.人脑的形成C.xx的发展D.生产劳动

55、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D)

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

56、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C)

A.上层建筑B.阶级和国家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5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B)

A.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存在的哲学范畴

B.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C.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飞跃和质变的哲学范畴

D.标志宇宙间一切机械运动和位置移动的哲学范畴

58、设想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5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C)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60、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D)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客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

6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B)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

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6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63、时间和空间是(B)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64、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B)

A.时空具有相对性,它随人的意志为转移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C.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D.时空是可变的,是不可认识的

6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B)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6、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D)

A.特殊现象B.偶然现象C.暂时现象D.普遍现象

67、规律是(A)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68、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69、认为物质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这是(C)

A.不可知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E.二元论观点

7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是(D)

A.抹煞了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抹煞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D.抹煞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71、人脑是(C)

A思维的机器B思维的源泉C思维的物质器官D思维的物质外表

72、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C)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7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7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

A.主观性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

75、“观念的xx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xx而已”,这是(C)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6、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A)

A.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B.能动的创造规律C.能动的改造规律D.能动的创造物质

77、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能够(D)

A.创造客观规律B.改造历史规律

C.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78、抹煞或低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xx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79、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A)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

80、实现意识反作用和基本途径是(B)

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8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B)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82、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B)

A.宿命论的观点B.唯物论的观点C 

.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83、“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B)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8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传统说法)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D)

A.解放思想B.实是求是(传统说法)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当前说法)

8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87、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B)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

8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C)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8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9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91、我国汉朝的xx说,“xx天下,亦今之天下;

今之天下,亦xx天下”。

这是(D  )观点

A.唯物论B.唯心论C.辩证法D.形而上学

9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9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94、在联系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 A )

A.客观性B.主观性C.多样性D.必然性

9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 C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案:

(C)

2.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D)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形而上学的

D.相对主义的

4.中国古代哲学提出:

“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B)

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6.下列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7.“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

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

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8.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优良传统是

A.知行并进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B.知难行易

C.强调行是知行统一的基础

D.因知以进行

9.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10.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D.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11.中国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行可兼知,行高于知”,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B.形而上学的知行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D.旧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1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其涵义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13.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A.阶级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

14.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16.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1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A)

18.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1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

C.国家

D.军队

20.在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关系

C.生产过程中的交换关系

D.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关系

96、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C)

A.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D.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97、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B )

A不可改变的B.可以改变的C.可以任人创造的D.完全与人无关的

9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99、“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B)

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10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