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591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docx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

伤寒、副伤寒题库

1、问答题(江南博哥)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本题答案:

①发热:

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②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③神经系统症状: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④循环系统症状:

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⑤肝脾肿大:

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肝脏亦可肿大;⑥皮疹:

部分患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即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天,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

2、单选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病程的()

A.第1周

B.2~3周

C.1~2周

D.3周

E.3~4周

本题答案:

B

3、单选 伤寒的基本病变是()

A.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B.枯否细胞增生

C.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D.胶质细胞增生

E.网状细胞增生

本题答案:

A

4、问答题 简述伤寒病理特点?

本题答案: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

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内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胞浆内常见被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和伤寒杆菌。

第2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与浆膜层可致穿孔。

第4周后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5、单选 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A.潜伏在病灶内的伤寒沙门菌再度繁殖

B.潜伏于肠腔内的伤寒沙门菌再次侵入血流

C.菌血症未完全控制

D.再次感染伤寒

E.伤寒病人退热后2~3周,因其他感染再次出现发热

本题答案:

A

6、填空题 预防伤寒的关键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

切断传播途径

7、单选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2周

B.病后第3~4周

C.病后第2-3周

D.病前1周

E.病后第5周

本题答案:

B

8、判断题 伤寒患者病原学检查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

本题答案:

9、单选 下列有关伤寒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轻型病人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B.迁延型病人发热时间长,肝脾肿大较明显

C.逍遥型病人毒血症状轻,部分病人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D.暴发型病人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容易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DIC等

E.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关

本题答案:

E

10、多选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条件为()

A.症状完全消失

B.体温复常半个月

C.嗜酸性粒细胞复常

D.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

E.肥达反应转阴

本题答案:

A,B,D

11、单选?

男,25岁,稽留高热已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象:

WBC18.0×109/L,N0.88,L0.12,肥达反应H1:

320,O1:

320,OXA1:

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肠出血

B.阑尾炎穿孔

C.胆囊炎胆囊穿孔

D.阿米巴痢疾肠穿孔

E.伤寒肠穿孔

本题答案:

E

12、配伍题 解除伤寒患者隔离应采取何种培养()

已用氯霉素而未能确诊的疑似伤寒患者应采取何种培养为优()

伤寒慢性带菌者必要时应采取何种培养()

伤寒患者入院时常规培养应是()

A.骨髓培养

B.血培养

C.粪便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本题答案:

C,A,E,B

13、单选 关于伤寒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周,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B.皮疹出现早,以瘀点、瘀斑多见

C.极期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

D.可有肝脾大

E.病程第2~3周最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

本题答案:

B

14、问答题 伤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本题答案: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和营养物质的适宜条件下繁殖。

伤寒沙门菌入侵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

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1次菌血症。

此阶段属潜伏期内,患者无症状。

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2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相当于初期)。

病程第2~3周,伤寒沙门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

来自胆囊的伤寒沙门菌,部分通过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细胞,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

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作用的发展,细胞内伤寒沙门菌逐渐被消灭,病变亦逐渐愈合,患者随之恢复健康。

少数患者在病愈后,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

15、单选 35岁,男,持续发热8天,呈稽留热,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5次,偶有粘液,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

体温38.8℃,心率65次/分,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5㎝,血象:

WBC4.0×10/L,N0.72,L0.28,粪便镜检:

WBC0~5/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急性血吸虫病

C.伤寒

D.阿米巴痢疾

E.急性病毒性肝炎

本题答案:

C

16、单选 伤寒持续发热和毒血症状主要是由什么所致()

A.伤寒沙门菌在局部繁殖,大量、持续侵入血流

B.伤寒沙门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

C.伤寒沙门菌释放的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D.迟发型超敏反应

E.内毒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细胞因子

本题答案:

E

17、问答题 肥达反应呈假阴性的原因有哪些?

本题答案:

肥达反应呈假阴性的原因有:

①早期第1周;②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③全身情况差,免疫应答力低下的老弱或婴幼儿病人多见;④病人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18、单选 伤寒病人的确诊依据是()

A.发热1~2周,伴有消化道症状、肝脾大

B.肥达反应阳性

C.白细胞计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D.大便培养阳性

E.血或骨髓培养阳性

本题答案:

E

19、填空题 伤寒并发症中,中毒性肝炎发生率大约__________。

本题答案:

40~50%

20、单选 对于伤寒患者病后获得的免疫力,说法不对的是()

A.病后免疫力持久

B.少有第2次发病者

C.免疫与血清中“0”抗体有关

D.免疫与血清中“H”抗体无关

E.免疫与血清中“vi”抗体无关

本题答案:

C

21、问答?

唐××,女,48岁。

因发热10天入院。

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开始为低热,38℃左右,随后体温逐渐升高,5天后体温达39.5~40℃,并持续高热,当地给予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2次/天,3天无效,并出现明显腹胀、听力下降,遂转来本院。

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

起病以来无咳嗽、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食欲明显下降,无厌油呕吐,大便干结,3~5天1次,小便量尚可。

既往体健,当地无类似患者。

体查:

体温39.5℃,脉搏80/分,呼吸24/分,血压90/60mmHg急性病容,表情淡漠,听力下降,胸前可见5个直径约2~4mm的皮疹,淡红色压之褪色。

双肺(-),心率80/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约1.5cm,质软,腹部叩诊鼓音,腹水征(-)。

血常规:

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44,血小板100×109/L

确诊依据是什么?

本题答案:

确诊依据:

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

22、问答?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2005年9月17日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

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

80,“O”1:

40,“A”1:

40,“OB”(-),血象检查:

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

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静脉滴注两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2支/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每天20mg静滴。

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

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体查:

体温38.5℃,脉搏20次/分,呼吸20次/分,BP80/50mmHg发育正常,急重病容,面色苍白,颈软,心律齐,无杂音,心率120次/分,肺部清晰,腹软,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1.5cm,右下腹部压痛,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

应进一步作何检查确诊?

本题答案:

进一步检查:

①病原检查,血培养,骨髓培养,尿、大便培养;②肝、肾功能及电解质;③肝、胆、脾B超及心电图检查等。

23、问答?

唐××,女,48岁。

因发热10天入院。

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开始为低热,38℃左右,随后体温逐渐升高,5天后体温达39.5~40℃,并持续高热,当地给予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2次/天,3天无效,并出现明显腹胀、听力下降,遂转来本院。

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

起病以来无咳嗽、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食欲明显下降,无厌油呕吐,大便干结,3~5天1次,小便量尚可。

既往体健,当地无类似患者。

体查:

体温39.5℃,脉搏80/分,呼吸24/分,血压90/60mmHg急性病容,表情淡漠,听力下降,胸前可见5个直径约2~4mm的皮疹,淡红色压之褪色。

双肺(-),心率80/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约1.5cm,质软,腹部叩诊鼓音,腹水征(-)。

血常规:

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44,血小板100×109/L

为了明确诊断需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本题答案:

进一步检查:

尿常规、肝功能、血心肌酶、肥达反应、血培养、骨髓培养、胸片。

24、判断题 伤寒带菌者持续时间超过2月称慢性带菌者

本题答案:

25、单选 下列哪项不是小儿伤寒的特点()

A.起病急,热型多不规则

B.胃肠道症状明显

C.肝脾大较常见,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D.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常升高

E.儿童因淋巴组织未发育完全,易并发肠出血、肠穿孔

本题答案:

D

26、单选 伤寒慢性带菌者,器官隐藏细菌最多的是()

A.肝脏

B.脾脏

C.肠道淋巴结

D.肾脏

E.胆囊

本题答案:

E

27、名词解释 再燃

本题答案:

部分患者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天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发热期可为阳性;再燃时症状加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完全控制有关。

28、问答?

王×,男性,28岁,农民,南昌县人,因畏寒发热18天,伴腹胀腹泻10天,于2003年8月10日急症入院。

患者7月22日渐感畏寒低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2周后呈持续性高热,体温39~40℃,伴腹部隐痛,腹胀,大便稀水样,2~3次/天,不思饮食,卧床不起,在当地经用青、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

最近2天来大便带黑色,因病情加重转来我院。

过去史:

生长在血吸虫疫区,1年前治疗过血吸虫病。

体查:

体温40℃,脉搏130/分,呼吸28/分,血压120/80mmHg急性病容,神清,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颈部有轻度抵抗感,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肺部无阳性体征,心律齐,心率130/分,第一心音低钝,腹软稍胀,肝在肋下1.5cm,剑突下4cm,质中等,压痛(+),脾在肋下2cm,质中,右下腹轻压痛,膝反射存在,克布征(-)。

血常规:

血色素90g/L,白细胞3.5×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大便常规:

黑褐色稀便,隐血(+++),WBC0~1/HP小便常规:

正常,肝功能:

TBIL27μmol/L,DBIL61μmol/L。

ALT140u,肥达反应:

O,1:

160,H,1:

160,A,1:

40,B,1:

40,脑脊液检查:

清亮,潘氏(-),压力17.7mmHg,细胞总数10个/mm3,糖4mmol/L,蛋白0.4g/L,氯化物125mmol/L。

写出本例的主要诊断。

本题答案:

最可能的诊断:

沙门菌感染,伤寒的可能性大。

29、单选 伤寒第1次菌血症期属于()

A.潜伏期

B.初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本题答案:

A

30、单选 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本题答案:

A

31、单选?

男,15岁,学生,不规则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谵妄,听力下降,在当地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

体查:

体温40℃,脉搏80次/分,血压:

98/69mmHg,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下0.5cm,脾左肋下1cm,血象:

WBC4.0×109/L,N0.65,L0.35。

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选用喹诺酮类抗菌治疗

B.卧床休息

C.易于消化,少纤维饮食

D.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

E.用番泻叶泡水口服

本题答案:

E

32、名词解释 肥达反应

本题答案:

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

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

33、判断题 伤寒患者在病程的缓解期不会出现并发症

本题答案:

34、多选 伤寒复发是潜伏在体内伤寒杆菌再次侵入血流,其潜伏的部位是()

A.胆囊

B.肝脏

C.肠系膜淋巴结坏死中心

D.巨噬细胞

E.骨髓

本题答案:

A,C,D,E

35、配伍题 血培养为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应为()

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由40℃降为37.9℃,后又再升至40.5℃血培养阳性,可认为()

伤寒患者经正规治疗,体温正常,2周后又发热,血培养阳性可能为()

A.再燃

B.复发

C.混合感染

D.再感染

E.重复感染

本题答案:

C,A,B

36、单选 伤寒的典型临床症状为()

A.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与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B.持续发热、肝脏肿大、血疹、脉速、白细胞减少

C.弛张热、脾脏肿大、水晶汗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增多

D.不规则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重脉、白细胞减少

E.以上都不是

本题答案:

A

37、名词解释 复发

本题答案:

少数伤寒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原因是免疫能力低,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所致。

38、单选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B.午后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弛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本题答案:

A

39、配伍题 发热10天,脾肿大,白细胞减少,骨髓培养有伤寒杆菌()

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有伤寒杆菌()

持续发热2周伴食欲差,脾大,肥达反应为H1:

320,01:

320,0X191:

80()

A.确诊伤寒患者

B.伤寒带菌者

C.支持临床诊断伤寒

D.骨髓炎

E.斑疹伤寒

本题答案:

A,B,C

40、单选?

图中所示为伤寒杆菌,其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B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对热抵抗力强,对一般化学药品不敏感

本题答案:

C

41、单选 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B.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C.有荚膜,能耐受高温。

D.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E.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

本题答案:

C

42、单选 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通常发热较高,易出现虚脱

B.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

C.持续胃肠功能紊乱

D.病程迁延,恢复慢

E.病死率较高

本题答案:

A

43、单选 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第2周出现阳性

B.第4周阳性率可达90%

C.第6周效价达高峰

D.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

E.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

本题答案:

C

44、配伍题 伤寒带菌者首选()

少儿及孕妇患伤寒应首选()

伤寒复发应首选()

伤寒患者应首选()

A.氯霉素

B.环丙沙星

C.氨苄西林

D.头孢曲松

E.庆大霉素

本题答案:

C,D,B,B

45、单选 下列关于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通常发热不高,易出现虚脱

B.影响老年人记忆力

C.临床表现不典型

D.病程迁延,恢复慢

E.病死率不高

本题答案:

E

46、判断题 伤寒复发是因为再次感染伤寒杆菌所致

本题答案:

47、单选 伤寒患者肥达反应试验阳性常开始于病程的()

A.第1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4周

E.第5周

本题答案:

A

48、单选 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高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阳性者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本题答案:

C

49、单选 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第2周出现阳性

B.第4周阳性率可达90%

C.第6周效价达高峰

D.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

E.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

本题答案:

C

50、问答?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2005年9月17日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

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

80,“O”1:

40,“A”1:

40,“OB”(-),血象检查:

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

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静脉滴注两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2支/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每天20mg静滴。

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

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体查:

体温38.5℃,脉搏20次/分,呼吸20次/分,BP80/50mmHg发育正常,急重病容,面色苍白,颈软,心律齐,无杂音,心率120次/分,肺部清晰,腹软,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1.5cm,右下腹部压痛,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

此例应诊断为何病?

本题答案:

最可能的诊断:

伤寒并发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

诊断依据:

①流行季节;②长时间发热、消化道症状、中毒症状;③有黑便、肝脾大,心音低钝;④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升高。

51、单选 关于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起病时有急性胃肠炎症状

B.发热多呈弛张型

C.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较显著

D.出血与穿孔多见

E.副伤寒甲复发机会较伤寒多

本题答案:

D

52、配伍题 有助于检出伤寒慢性带菌者()

有助于鉴别伤寒、副伤寒()

有助于检出急性伤寒患者()

A.伤寒杆菌O抗体

B.伤寒杆菌H抗体

C.伤寒杆菌Vi抗体

D.O抗体加H抗体

E.O抗体加vi抗体

本题答案:

C,B,A

53、多选 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治疗手段有()

A.应用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治疗

B.氨苄西林3~6g分次口服,丙磺舒1~1.5g/天,连用4~6周

C.也可用SMZ2/天,每次2片,疗程1~3个月

D.亦可用喹诺酮类治疗,氧氟沙星每次300mg,2/天,疗程6周

E.内科治疗不佳时,合并胆道炎症,胆石症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本题答案:

A,B,C,D,E

54、填空题 伤寒患者隔离标准是体温正常后_____或每隔______做粪便培养1次,连续______阴性,可解除隔离。

本题答案:

15天;5天2次

55、名词解释 玫瑰疹

本题答案:

玫瑰疹:

见于伤寒病人,在病程的7~13天出现,胸腹、背部多见,分批出现的淡红色斑丘疹,直径为2~4mm,压之退色,多在10个以下,2~4天消失。

它是由于伤寒沙门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56、名词解释 第二次菌血症

本题答案:

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2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相当于初期。

57、问答题 简述肥达反应的临床意义。

本题答案:

(1)应用伤寒沙门菌“0”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

(2)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第3~4周的阳性率最高,可达70%以上。

(3)有少数患者抗体阳性出现较迟或者效价水平较低,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4)评价肥达反应的结果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0”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

80及“H”抗体在1:

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②若只有“0”抗体上升,而“H”抗体不上升,可能是发病早期;若只有“H”抗体上升而“0”抗体不增高可能是不久前患过伤寒或经伤寒菌苗,预防接种,或因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③沙门菌D群与A群有部分共同抗原,后者的感染可产生“O”与“H”的交叉反应;④某些疾病如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出现假阳性反应;⑤部分血培养阳性证实的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却有假阴性结果。

因此,肥达反应对诊断伤寒有帮助,但不能作为确诊的惟一依据。

58、单选 关于伤寒沙门菌的性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属沙门菌属A群

B.为革兰染色阴性,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好

C.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差

D.既分泌外毒素,又形成内毒素

E.Vi抗原的抗原性较强

本题答案:

B

59、单选 肥达反应属于()

A.沉淀反应

B.直接凝集反应

C.间接凝集反应

D.中和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本题答案:

B

60、单选 关于伤寒的一般治疗,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按肠道传染隔离

B.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为防便秘应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

D.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E.便秘时用开塞露

本题答案:

C

61、多选 关于伤寒杆菌抵抗力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强,耐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