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21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说鉴赏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鉴赏方法.docx

《小说鉴赏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鉴赏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鉴赏方法.docx

小说鉴赏方法

金矿原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

书山本有玉石,焉用踏破铁鞋

——谈谈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使用

以小说单元的复习为例,我们看一下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关注的内容:

鉴赏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三要素,分析三要素共同指向的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技巧、分析小说典型的社会意义等等。

我们再看一下2011年新课标地区15套文学类文本题目中涉及的8套小说阅读文本的命题角度:

考查

角度

人物

形象

情节

环境

标题

主旨

表达方式、

艺术技巧

命题

省份

河南T3

山东T1、T3

江西T2

广东T2

辽宁T2

安徽T2

江西T3

江苏T1

安徽T1、T4

江西T1

浙江T4

江苏T4

广东T1

河南T4

山东T4

浙江T5

浙江T1、T2、T3

江苏T2、T3

安徽T3

(1)

(2)

山东T2

数量

统计

7

2

4

2

1

8

(说明:

表格中的题号按小说阅读文本中所涉及题目的顺序1、2、3、4进行排列,与高考题中的题目序号无关;其它题号与此相同。

2011年的8篇小说阅读文本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小说的三要素及它们共同指向的主旨,其中借以传达内容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被考查8次。

由此可见,我们根据文体特点和文本的学习重点,参照考纲和考试说明制定的小说单元的复习内容和高考考点是一致的。

这些看似庞杂的高考题目都能从课本中找到相似甚至相同的影子:

或者是相同的思考角度,或者是固定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

一一分析如下:

一、人物形象

1、2011年此类题目统计

(1)根据小说的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4分)(山东《审丑》T1)

(2)“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河南《血的故事》T3)

(1)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分)(广东《严冬海猎》T1)

(5)“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说明。

(辽宁《怪人》T2)

(6)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江西《晚秋》T2)

(7)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真的’。

”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山东《审丑》T3)

以上题目

(1)——(5)可以归纳为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6)、(7)是分析人物心理题,人物的形象或性格会通过人物的心理展示出来,所以这类题实际上还是分析人物形象或性格题目的一种细化。

2、我们的教材中本有相似的内容与之照应,举例来说:

(1)分析《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

《祝福》

(2)《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评价别里科夫说“他也真怪”,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别里科夫的“怪”表现在哪里。

(3)简要概括林冲到沧州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掌握的塑造人物形象或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教材中本有相应的依据。

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

(1)正面描写

①肖像描写

如:

《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诸位出场人物的外貌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的肖像描写。

②动作描写

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怒杀陆虞候等人的一系列动作。

③语言描写

如: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典型语言,《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语言。

④心理描写

如《边城》中对翠翠的心理描写: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

“过不久爷爷总会来找我的。

”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这段心理描写展示了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

(2011年山东卷T2的赏析画线句子“心坠得他累”实际上也是结合具体文本考查心理描写及作用。

(2)侧面描写

①不直接写自己眼中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第三者描写人物。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未出场之前王夫人对黛玉关于宝玉的描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对林冲性格的描述。

(2011年山东卷T2的赏析画线句子“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也是结合具体文本考查侧面描写及作用。

②通过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如鲁迅先生《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环境的描写,就从一个侧面展示出鲁四老爷的守旧、伪善、顽固的性格。

4、必修教材2个小说单元几乎涵盖了所有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时需要考虑的内容,复习教材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对知识进行积累整合,并以学生熟悉的文本为基础进行能力提升训练,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环境描写

1、2011年此类题目统计

(1)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分)(浙江《第9车厢》T5)

(2)阅读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广东《严冬海猎》T1)

(3)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含义,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江苏《这是你的战争》T4)

(4)请指出小说开头划线部分景物面写的主要作用。

(4分)(江西《晚秋》T1)

以上题目不管何种表述形式,实际上都可以概括为“赏析景物描写及作用”。

2、仅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两个小说单元中,我们就欣赏过很多的景物描写并探究过其作用。

举例来说: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如鲁迅先生《祝福》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2)渲染营造气氛。

如:

《祝福》开头的景物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描写。

这些景物描写都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2011年江西T1、浙江T4、广东T1、江苏T4中的景物描写都有此作用。

(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环境描写,就写出了鲁四老爷伪善、顽固的性格,封建卫道士的身份。

(4)象征、暗示

如《祝福》第一节的环境描写就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011年广东T1、江苏T4中的景物描写都有此作用。

(5)开故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一次次描写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衬托(烘托)人物心理或心情,烘托人物形象。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晚上睡觉时房内环境的描写: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作响,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

这些环境描写烘托出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的性格,刻画出他“恐怖之极”的心理。

2011年江西T1、浙江T4中的景物描写都有此作用。

(7)深化或升华文章的主旨。

如《祝福》最后一节中的环境描写,通过写富人们祝福时热闹的情景,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比,升华、深化了文章主旨。

3、在具体答题时还应提醒学生注意一些技巧性的知识:

如果景物描写的语段恰好处于文本的开头、结尾或中间,这些描写在文本结构、内容、表达效果上的作用都要充分考虑到。

必修教材2个小说单元几乎涵盖了所有欣赏景物描写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复习教材时只要理解掌握了这些内容,处理具体题目时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会得到理想的分数。

三、情节

1、关于小说“情节”方面的考查,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

一种是考查直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2011年安徽《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T1“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一种是变相考察情节的作用,如2011年安徽T3

(2)“分析画线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2011年江苏《这是你的战争》T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再如2011年安徽T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根据小说,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

(1)针对第一种题型,我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重温《祝福》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重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真正明白概括情节时应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弄清整个事件的发展阶段,然后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答案即出。

(2)针对第二种题型,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中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转换,人物活动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

②照应(开头、结尾、中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林冲拿刀杀死陆谦,也和前文写林冲买解腕尖刀的事照应。

③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开始插进“当初林冲对李小二的看顾”这一情节,就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李小二夫妇正是因为对林冲感恩戴德才会格外关注也许和林冲有关的事情。

2011年江苏T1、安徽T3

(2)中的景物描写都有此作用。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⑤作为故事的线索。

⑥使故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更丰富曲折。

如《项链》的结尾这一情节。

2011年安徽T4中的情节也有此作用。

⑦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随着情节的不断变化,林冲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性格也在不断变化。

2011年安徽T4中的情节也有此作用。

⑧表明主旨,深化主题。

3、复习时还应提醒学生注意:

常用情节设置手法有倒叙插叙、伏笔照应、详写略写、抑扬结合、变换人称等。

如果情节安排采用了特殊的设置手法,应先界定何种手法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是这一手法及有何作用。

总体答题思路还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四、主题

小说中对环境、情节、人物的描写、叙述、刻画,最终还是为了指向小说的主题,所以在分析小说主题或处理与小说主题有关的题目时,必须结合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来综合分析。

近几年考查小说主旨的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考查

如“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0广东《面包》)

间接考查

如“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011浙江《第9车厢》)

不管哪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在教材新授课时也都应该作了很多的思考:

我们曾引导学生分析过《林黛玉进贾府》《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等小说篇目的主旨;学完《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也曾和学生一起探究过“如何看待别里科夫的‘套子’和现实生活中你周围这样那样的‘套子’?

”不管哪种类型的题目,教材中都有它们清晰的影子。

一轮复习时,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教材整体把握这类题目的思路,学生在答题时也不会因为答题步骤的欠缺和答题思路的不明晰失分。

五、艺术手法及构思技巧

这些内容属于小说鉴赏中较琐碎但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可以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整合。

如复习《祝福》,当复习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时,可以顺便补充用第二、三人称写作的好处。

(2011年浙江《第9车厢》T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有什么效果?

”)

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复习细节描写及作用时,引导学生弄清楚什么是细节,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

(2011年江苏《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请具体说明。

”)

复习《边城》,引导学生品味朴素、饱满、不事雕琢的语言,顺便提醒学生其它语言特征和语言风格。

(2010年山东《骆驼祥子》节选T1“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请举例分析。

”)

这些看似零零散散的知识在师生慢慢的积累整合中就会悄悄地转化成明朗的知识体系。

六、标题

1、2011年此类题目命题形式有两种:

(1)“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山东《审丑》T4)

(2)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河南《血的故事》T4)

(2010年还有一种形式:

安徽《芒种》节选T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6分。

不管是分析标题的好处,还是比较两个标题的优劣,还是给文章拟标题并说明理由,实际上都是一种题型,简单说就是分析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2、我们在教材中也训练过相应的题目,如:

(1)仔细阅读鲁迅先生的《祝福》全文,分析以“祝福”为题好在哪里。

(2)阅读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谈谈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题的好处。

3、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灵魂,考查一篇文章标题的好处,实际上是对一篇文章阅读鉴赏能力的综合考查。

在分析标题的好处时应提醒学生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标题与小说中人物的关系,标题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标题与小说中环境的关系,标题与文章内容、主旨的关系,标题与文章艺术手法及构思技巧的关系等等。

当然,在这各种因素中,标题与文章内容、主旨的关系应是考虑的重点。

复习时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此类题目的思考切入角度进行总结,并顺便以现成的教材标题为题目进行训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找准切入点,揭开冰川“一角”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突破之小说阅读考查中的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方法?

它在塑造形象时起什么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1、一般涉及到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描写角度的异同及作用等。

(1)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

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

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有时作为线索出现,串联情节,借自己的情感态度揭示作品主题。

如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

再如2008年浙江卷《乌米》第四题赏析文中“我”的形象与作用,就是对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考查。

而2009年四川卷《想象》也是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如2011年浙江《第9车厢》,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样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同时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2)叙述顺序的安排

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

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描写的角度

白描:

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出性格、主题。

如《祝福》中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的塑造,鲁迅先生用“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寥寥几笔就把祥林嫂的麻木以及备受摧残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都能较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如2011年山东卷《审丑》第2题的赏析划线句子“心坠得他累”,通过赵无定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此时赵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又如第3题,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

说:

‘真的。

’”反映了赵无定复杂的矛盾心理:

既同情老人,理解老人的苦心,也憎恶小臭儿的不孝。

还有《学案》94页《看病》一文的结尾通过“林森”的动作、语言及神态,表现了“林森”被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激怒,官权意识被唤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

细节描写:

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如2009年四川卷《想象》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答案为:

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又如在本次一轮考试中《守水》一文通过父亲为我温存的盖衬衣这一细节描写,既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爱护,也和上文与人吵架时的“凶”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维护自家利益的坚决与固执。

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自己眼中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第三者描写人物;或者通过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如2011年山东卷《审丑》第2题的赏析划线句子“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通过写行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

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如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第4题景物描写“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这段景物既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又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还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2011年江西卷的《晚秋》、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2011年广东卷的《严冬海猎》、2010年安徽卷的小说阅读、2009年浙江卷的《魔盒》等均对此考点进行了考查。

2、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暗示、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以及它们在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2011年广东卷的《严冬海猎》、2010年辽宁卷《洗澡》分别对暗示、象征等手法进行了考查。

3、从结构安排角度。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结构是否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是否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像谈歌的《桥》、叶倾城的《麦当劳的礼物》、欧亨利的《麦琪的的礼物》等名篇都在设置悬念和制造波澜上令人叹为观止。

4、语言运用。

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含蓄);文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这些也是散文语言所具有的,要特别注意小说语言的特别之处。

分析语言的运用,不仅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的叙事描写,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是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因此,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它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在漫长的一轮复习中,我们备课组也曾一度遇到了小说阅读中的困惑,但我们没有畏葸不前、中途易辙,而是群策群力、积极探究,以小专题的形式对小说阅读的命题类型和答题方法进行了梳理、探究、讲评。

综合本次一轮考试来看,像《守水》中的细节描写及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及作用等题,学生答得较为圆满,答题能力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

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语文的得分比较理想,过线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学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外小说浩如烟海,小说阅读设题广泛、灵活,但这并不代表它渺渺茫茫,无迹可求,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努力探索,认真找寻,找准切入点,找好突破口,就一定能揭开浩浩冰川之“一角”,进而实现小说阅读的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